对于印第安人是中国人部落的说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可以指向这一点,但仍然不足以得出结论。

不过有很多印第安人说他们的祖先就是中国人,如果该说法为真,那么到达美洲的这批人会是什么样的人呢?

统计来说,当下有好几种说法,我们逐一探究,鉴于篇幅,先说最有可能的第一种说法。

牧野之战后,商朝战败,其残余势力为了躲开周朝的追杀,不得已选择飘洋过海,这一批人在美洲大陆上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文明。

牧野之战是周武王的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河南省境内)进行的一场大决战。周部落首领姬发联合了800多个部落起兵伐纣,而当时纣王的精锐部队十余万人正在讨伐东夷的途中,根本来不及回撤,商纣王仓皇之中,把奴隶武装起来,企图用他们抵抗周的进攻,后来商纣王组织的奴隶临阵反戈,纣王最终兵败自焚。

这段历史,很多人都知道,但离奇的是商朝未参战的,远征东夷的十万精锐却下落不明。

《左传·僖公十六年》中有记载“六鹢退飞过宋都”,这几只退飞的“鹢”不是中原的特产,因为世界上只有蜂鸟才能在飞行中可停可退。而蜂鸟产于美洲,在中国没有。美洲的蜂鸟怎么到了中国呢?唯一的解释就是有些人从美洲带回了蜂鸟。”当然,关于六鹢退飞还有着不同的解释,有朦胧意象的解释,还有高风遇阻的解释,另外一种就是特指这种可以倒退着飞的鸟。

早在1939年,中国学者陈志良就提出了殷人逃美的断想,后来七十年代,香港学者卫聚贤在《中国古代美洲交通考》中撰文阐述了蜂鸟这件事。

《山海经·东山经》所记载的竟然是美洲地图,这是美国学者亨利艾特.默兹亲身考察之后,美国中间和西部的落基山脉、内华达山脉、喀斯喀特山脉、海岸山脉的太平洋沿岸都与《东山经》所记载的四条山系状况完全吻合。

我在前面的好多篇文章中都提说了《山海经》这部奇书,《山海经》里说山系之间有多少距离,实际就有多少距离,每个山系就有多少座山。这意味着《山海经》的作者必须对北美的这四大山系有非常详细的考察资料,否则不可能写得出来。她把这些研究写成了一部书,叫做《几近褪色的纪录》,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读一读。

在美国的新墨西哥阿尔布开尔的国家岩画遗迹公园,研究人员无意中发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大约在公元前1300年左右的古老文字符号。经过多年研究,研究人员识别出了其中的84个符号。研究人员还发现这些象形文字与在加利福尼亚、俄克拉荷马、犹他、亚利桑那、内华达发现的符号如出一辙,应该属于同一系统。更惊人的是,研究人员还发现这些文字似乎是从中国商朝的甲骨文演变而来。

另外,在墨西哥奥尔梅克发掘出的16个玉雕和6个刻有汉字的玉圭,玉圭上的汉字现已被破译出来,这些玉圭上的字都是写的关于殷商人先祖和祭祀有关。

在西班牙马德里皇家历史档案馆里,发现了300年前记载的玛雅人自称从“海上神路”而来,中美洲尤卡坦半岛上居住着玛雅人,他们自称是“三千年前由天国乘涕竹舟经天之浮桥诸岛而来。”涕竹是产于中国福建等地的植物,传说“截其二节剖为两半即可成舟”。

而且根据印第安人的说法,这种竹子是印第安人祖传的山药,是三千年前hosi(音译)王带来的,现在的hosi医师治疗外伤瘰病。而前面所说的殷商东征东夷的首领之一就叫攸候喜,这么相近的发音,仅仅是巧合吗?

1975年从加利福利亚海底捞出一个重达152公斤的石锚,经过年代鉴定已有3000年的历史。经过地质学家的鉴定,该石锚的质地和中国台湾的灰岩一样,而在中国也曾经出土了同样造型的石锚。

美洲文明之母“奥尔梅克文明”出土了很多玉石的东西,上面刻了很多字,经过专家的研究发现,那就是殷商的甲骨文。而巧合的是,中国殷商的军队莫名消失以后,同一时期,中美洲和墨西哥却突然兴起了一种有着中国特征的奥尔梅克文化。

我们的论证是:殷商远征东夷的十万精锐和更多数量的奴隶,鉴于商朝已经灭亡,为了躲避周朝的追杀,被迫在现在东南沿海一带乘船随着洋流和季风漂流,在付出了非常艰辛的代价之后,终于有数部分人到达了广大的美洲地区,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文明。

此类证据还有很多,此处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关于印第安人祖先是中国人的证据,还需在往后的岁月中收集整理。不过,很多人非常坚信,这个说法终究会被证实的。

如果殷商人是最早到达美洲的第一批中国人,那往后岁月中还有没有中国人过去呢?答案是肯定的,鉴于篇幅,我们下文再表。

1.《10万商朝大军,干货看这篇!消失的10万殷商东征军,东渡成了印第安人?出土文物更是不可思议》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0万商朝大军,干货看这篇!消失的10万殷商东征军,东渡成了印第安人?出土文物更是不可思议》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37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