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话题广场 > 历史专区 > 明朝

同古堂 | 以篆为源,浅谈书法“金石味”

李病理本行书英鹤语入轴

西陵拍卖-艺术是网络拍摄-4月大发

明清金石名家,子的信札道具。

以篆刻为酱浅谈书法“金石味”

文/东古堂

逆朝西风不好,比如“秦人祥云、唐人商法、宋人商的意义、元明状态”。即使是同一个北方,每个时期也有各自的面貌。(莎士比亚,莎士比亚。)

然观书法审美嬗变之轨迹,总不乏发思古之幽情,尤是“以篆为上”之说接踵而起,大有追溯古人书法意趣根本之势。

如黄庭坚于《山谷论书》中所言“《石鼓文》笔法,如圭璋特达,非后人所能赝作,熟观此书,可得正书、行、草法。非老夫臆说,盖王右军亦云尔。”

米芾亦以《争座位帖》为“颜书第一”,盖因其有篆籀意,并言“想其忠义愤发,顿挫郁屈,意不在字,天真罄露在于此书”。

而篆字形式,无论钟鼎彝器或碑碣墓志的铭文,俱是金石治学。另,郑杓《衍极》中有载:“草本隶,隶本篆,篆出于籀,籀始于古文,皆体于自然,效法天地。”据此可知,金石之学与书法演变息息相关。

▲艺是四月大拍

宋代为金石学高峰之一,元代赵孟頫亦言“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及至明代初期,台阁体盛行,时人争以为法,而成化、弘治朝后,江南吴门书派渐而取代一字万同”的旧规范,转向复古拟古书风,兼具个人面貌。此皆“借古开新”,取法弥高,如文徵明、文彭、宋珏、王穉登、莫是龙等名重一时书家。

其中王穉登四岁能属对,六岁善擘窠大字,又曾拜吴门巨擘文徵明为师。在文氏逝后,其振华后秀,重整旗鼓,主词翰之席三十余年。其于书法一道耕耘甚深,行、草、篆、隶皆精,清钱谦益《列朝诗集》赞云:“穉登妙于书与篆、隶。闽、粤之人过吴门者,虽贾胡穷子,必踵门求一见,乞其片缣尺素然后去。”

王穉登(1535~1612),江苏苏州人。十岁能诗,名满吴会。万历十四年曾与汪道昆、王世贞、屠隆等在杭州共举“南屏社”。吴中自文征明后,风雅无定属,穉登尝及征明门,遥接其风,主词翰之席三十余年。为同时期布衣诗人之佼佼者。万历二十二年被召参与修史。

▲王穉登、莫是龙 行草手札 册页

钤印:莫氏廷韩、秋水、广长庵主、王穉登印

▲王穉登、莫是龙 行草手札 册页

王穉登墨迹

而莫是龙则不喜科举业,专攻古文辞及书法、绘画,《明史▪文苑传》称其善书。何三畏亦云:云卿书法无所不窥,而独宗羲、献,宗米,楷宗锺繇。

莫是龙(1537~1587),字廷韩、云卿,号秋水、后朋、碧山樵、云龙山人等,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如忠长子。八岁读书,十岁能文,人称“神童”。善诗古文词、书法、绘画,画山水宗黄公望而另得蹊径,别具风韵。

董其昌早年也曾拜师其父莫如忠,并言“父子书家,自羲献后有欧阳询、欧阳通,徐峤之、徐浩,本朝则吾郡莫方伯与其子廷韩耳……此为甲乙,真如羲、献耳。”,可谓评价甚高。

▲王穉登、莫是龙 行草手札 册页

莫是龙墨迹

王穉登也曾在莫是龙《送春赋》上,题跋盛赞:叱辞如灿花,当时江郎梦笔时耶。书法韶令英英,逼人子敬,白练裙中墨,属泽家之季矣。靡靡隃快哉,莫盛璞且耳熟。

明贤尺牍传世甚少,清人刘履芬曾影写《明贤尺牍》乾坤二册,以期翰墨传世。

▲刘履芬 影写明贤尺牍册 二本

说明:此晚清浙江海盐人陈骥德从鲍昌照(字铭青)处得其八世伯祖陈之伸所藏手札二册,内收明末忠贤王心一(刑部左侍郎)、周凤翔(南京国子监司业)、王锡衮(吏部左侍郎)、范景文(南京参赞机务)、方震孺(都御史)、徐石麒(南礼部祠祭主事)等五人尺牍四十通,皆崇祯初年陈之伸官上元尹时,诸君子赠答书札,于此亦可见晚明阉党之祸。旧藏海宁吴骞拜经楼,兔床郑重跋而藏之,其末曰:“且知前人翰墨之足贵如此,后人展阅此册,想见予之苦心,其保守以垂永远”云云;清季此二册墨迹转入海陵鲍昌照(字铭青)手中,复归陈大参裔孙陈良愂显敿涌急妫瑏注明作者之履历及考订书札之写作背景。江山刘履芬从而临摹一帙,复增摹王守仁、吴俨、黄道周、李日华、范允临等手札为另一册,装成乾坤二册。

鉴藏印:江山刘履芬彦清父收得(朱)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朱)

刘履芬(1827~1879),字彦清,一字泖生,号沤梦,祖籍浙江江山,客居江苏苏州。幼承家教,又从名儒王韫斋学文,酷爱诗词,通晓音律。咸丰七年(1857),捐户部主事。光绪五年(1879),代理嘉定知县。

▲刘履芬 影写明贤尺牍册 二本

是册选用极薄之葱皮纸影写,极精,而原本之印章或残缺之处,亦一一照摹无误。此明贤尺牍原本今不知所在,此虽影写本,亦出自名家,所存文献可补史料之缺者颇多,故当以善本视之。

清代时期,金石学犹如奇峰突起,成为一时显学,文人士子无不趋之若鹜。梁启超曾言“自顾炎武作《金石文字》始,实为斯学滥觞”。此学既对考订有诸多益处,也可助于文章之辨析,同时亦可在书法艺事上,研习岁滋,乃有所成。

如明末清初汪楫,其书法即渐脱二王,以骨胜,有杨凝式、米芾之神。行书字体清新刚健、潇洒俊逸、结构严谨、动静有态,而在凝重、刚劲中,又包含着一股不可穷极的自然情趣。

▲汪楫 行草王勃诗

款识:江旷春潮白,山长晓岫青。他乡临睨极,花柳映边亭。汪楫。

钤印:汪楫之印(不)文学侍从之臣(朱)孤蓬自振惊沙坐飞(不)

汪楫(1636~1699),字舟次,号悔斋,江苏仪征籍,安徽休宁人。康熙十八年由赣训导举博学鸿词、授检讨,官至福建布政使。好学工书,精诗文。与孙枝蔚、吴嘉纪齐名,龚鼎孳、周亮工推重之。书有杨凝式、米芾之神。

▲汪楫 行草王勃诗

汪楫出使琉球时,为其国王尚贞书殿榜,纵笔为擘窠大书。尚贞大惊,以为神人。在琉球期间,汪楫等人还在琉球多处题字、撰文,如汪楫为琉球天妃宫题写了“朝宗永赖”匾额,为天使馆题写“敷命堂”三字,为孔庙撰写了《琉球国新建至圣庙记》。

此间,金石学进一步发展,书法与姜宸英、汪士鋐、笪重光并称“帖学四大家”的何焯即博览群籍,长于考订、校勘古碑版最精。《义门读书记》为其读经、史、集部著作后所作读书校勘记,对坊间出版书籍之错误都一一订正。

何焯喜临摹晋、唐法帖,所作真、行书,并入能品。时人以为可与晋唐书法家媲美,当时人争索其书,更有好事者以重金争购其手校本。曾受命为康熙皇帝写《四书集注》,刻成木版藏于宫内。宫内书籍则大多由焯校勘。雍正皇帝接位前曾嘱焯写《困学记闻》的注解。

▲何焯行书古文

款识:康熙庚寅秋日,语古小斋书,长洲何焯。

钤印:香桉小吏(朱)何焯之印(朱)屺瞻(朱)

何焯(1661~1722),字屺瞻,号义门,一号茶仙、润千,又号香案小吏,江苏苏州人。康熙四十二年进士,授编修,博览群籍,长于考订、校勘古碑版最精。工书法,与姜宸英、汪士鋐、笪重光并称“四大家”。

▲何焯行书古文 局部

清宫廷内亦设“五经篆文馆”,足见金石篆书开始倍受重视。其中,王澍以善书,而特命充文馆总裁。吴修《昭代尺牍小传》载其:“书入率更之室,篆书出李斯,为一代作手。”

▲王澍、蒋天寅楷书富烈妇墓志铭

款识:

1.富烈妇墓志铭。烈妇富氏者,庠生毕德宝之配……雍正元年二月八日良常王澍撰并书。华阳蒋天寅篆额。钤印:王澍(白)

2.烈妇年甫十九归,毕氏甫三月而即……春月望后之二日,华阳星泉蒋天寅识。钤印:星泉(白)华阳(朱)蒋天寅(白)汪氏憩俞(朱)

鉴藏印:

心海鉴赏金石书画印(朱) 菰溪汪荣泉藏书图记(朱) 曾经云间朱孔阳朱德天二代珍藏(朱,二次)兰陵文子考藏(朱)□悟蔡氏(朱)心□书画(朱)

其告归后益躭书,名播海内,摹古名拓殆遍,四体并工,于唐贤欧、褚两家,致力尤深。著有《淳化阁帖考正》、《古今法帖考》、《虚舟题跋》等,《篆书轴》藏于故宫博物院。

王澍(1668~1743),字若林,号虚舟,亦自署二泉寓居、恭寿老人,良常山馆主人,别号竹云,江苏金坛人。康熙五十年进士。精鉴古,尤工书法,法欧阳询,亦工篆书,称一时好手。著有《古今法帖考》、《淳化阁法帖考证》等书。

蒋天寅[清],号韡斋。工书法。

▲王澍、蒋天寅楷书富烈妇墓志铭 局部

不过,清早期帖学仍为主流,董、赵气息仍盛,只是金石学已大有复兴之势。及至乾嘉时期,金石学与经学考证渐为风尚,钟鼎金文、汉魏碑文再度引起书家重视。不少学者既是书家,又是金石收藏家,彼此间碑版审定,题跋器物,也是风雅至极。

其中刘墉书法“入乎古人而出乎古人”,其融合了赵孟的圆润、董其昌的生拙、苏轼的丰肥、颜真卿的浑厚,外似丰圆软滑,实则内涵刚劲,骨肉兼备,脉络分明。

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木庵、青原、香巖、勗斋、东武、溟华、日观峰道人,山东诸城人。统勋子。乾隆十六年(1751)进士,由编修累官至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善书法,笔墨古厚,貌丰骨劲,别具面目。名满天下。与翁方纲、梁同书、王文治齐名,并称“翁刘梁王”四大家。

▲刘墉 行草苏轼文 册页

款识:

坡公在玉堂书以散与人吏者,仿佛临之。嘉庆己未秋七月,书此册于久安室。刘墉。

钤印:刘墉之印(白)东武(朱)仙舫(朱)

▲刘墉 行草苏轼文 册页

康有为曾赞言“石庵出于董,然力厚思沉,筋摇脉聚,近世行草书厚一路,未有能出石庵范围者,吾故谓石庵集帖学之大成也。”

此外,刘墉与翁方纲、梁同书、王文治齐名,并称“翁刘梁王”四大家。不过,翁方纲崇尚帖学外,还精通金石考据,此为刘墉所不及也。

而伊秉绶早年曾得刘墉、翁方纲的指点,临习晋、唐楷书,于颜字心印尤深。此后临习《裴岑》、《韩仁》、《尹宙》、《孔宙》、《乙瑛》、《衡方》、《张迁》等碑,行以篆势,转见瘦劲,既有汉碑浑厚古朴,又能拓汉隶而大之,且愈大愈壮,可谓清代书坛巨擘人物。

▲伊秉绶 行书咏鹤语

款识:鹤,仙人之骐骥也,一名胎僊,大喉吐故,长颈新,得千岁之寿。默盦伊秉绶。

钤印:二千石(朱)伊秉绶印(白)蓏园(朱白)

伊秉绶(1754~1815),字组似,号墨卿、墨庵、南泉、秋水、西湖长,福建宁化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官惠州、扬州知府。工书,尤精篆隶,精秀古媚。其书超绝古格,使清季书法,放一异彩。隶书尤放纵飘逸,自成高古博大气象,与邓石如并称大家。

▲伊秉绶 行书咏鹤语

伊秉绶的书法气势恢宏,篆籀金石气溢于字里行间,可谓遒劲妍美,收纵自如,亦极具个性。其曾任职广东惠州知府,因此交游者以岭南名贤较多。

好友吴荣光曾在刘墉《燎蚊诗卷》书后题云伊秉绶自言其书乃师刘墉者,跋曰:“嘉庆乙丑丙寅间,余在京师晤伊墨卿郡守,曰‘吾书乃师文清公笔意者’。”

▲叶衍兰、吴荣光、张维屏 岭南先哲翰墨卷

款识:

1.樊南生,十六能着才论圣论,以古文出诸公间。后为郓相国华太守所怜……瑞谷三兄大人雅正,弟叶衍兰。钤印:兰台(朱) 

2.鄂渚秋高木叶黄……近作录奉芳谷二兄,并请第花、子春两词长同和正,南山弟张维屏草。钤印:张维屏印(白) 南山(朱)

3.汉上寻春又泊船,春随雪意入新年……汉上寻春四绝句,丙戌(1826年)上元后一日,余泊舟汉口,将独游月湖,适芳谷二兄见访,并邀同第花、子春两词兄载酒而往,见月而还,越日得此,即录奉诸同人粲正,南山弟张维屏草。钤印:张维屏印(白) 南山(朱)

4.赫㸍日如焚,澒洞水则毁……多稼宜子孙。道光辛卯(1891年)六月,南海吴荣光藁。钤印:荷屋(朱) 吴荣光印(白) 林垞宝爱(白)

说明:何觉鉴赏。

何觉(1908~1982),字蒙夫,觉夫,广东顺德人。国学耆宿,擅文辞。抗战后在香港执教鞭。又好收藏,尤嗜广东乡梓书画文物。

题跋:引首:岭南先哲翰墨长卷。此卷收集岭南清代名贤吴荣光、张维屏、叶衍兰三老先生书迹。戊戌冬,康华。钤印:燕知草堂(白)卢(白)燕知(白)

鉴藏印:锦岩何蒙夫(白)萧洒(朱)

▲叶衍兰、吴荣光、张维屏 岭南先哲翰墨卷

1.叶衍兰(1823~1897),字南雪,号兰台,广东番禺人。先世浙江余姚人,曾祖叶谦亨始定居广东,父叶英华。叶衍兰为清代词坛“粤东三家”之一,人称“南词正宗”。咸丰二年(1852)举人,六年(1856)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历官户部江西司主事、北京司员外郎、云南司郎中,官至军机章京,直极垣二十余年。后请疾归里,主讲越华书院。

2.张维屏(1780~1859),字子树、子曙,号南山、松轩、松心子、珠海老渔,广东番禹人。道光二年进士,历官黄梅、广济知县、南康知府,道光十六年隐退。工书法、山水、诗文,著述极丰。

3.吴荣光(1773~1843),字殿垣,号荷屋,晚号石云山人,室名筠清馆等,广东南海(今广州)人。嘉庆四年进士,授编修。官至湖南巡抚、福建布政使。精金石之学,工书能画。

吴荣光为岭南名宿,于金石书画,鉴别最精。从学阮元,嫡传阮学,其以“北碑入行草”,又持“肖似古人、反对书禅”之临摹观,书法自运善变、无意求工。

张维屏《艺谈录》谓“粤东百余年来,论书法推四家:冯鱼山敏昌、黎二樵简、吴荷屋荣光、张懈山岳崧”。

叶衍兰工小篆行楷,为清代词坛“粤东三家”之一,人称“南词正宗”。亦精于绘清代学者遗像,各附以小传,吴荣光像取自《清代学者像传》第一集,即为其辑摹。弟子昌广生、潘飞声等皆以诗名于时。孙叶恭绰能书、画,工诗词。

清代中晚期,碑学兴起,帖学则日渐衰败,诸多名家由“二王”转向了北魏书法。其中吴大澂的篆书很有特色,将小篆古籀文结合,功力甚深,即平时书翰也常用工整精绝的篆字为之,规矩整齐,别有情致。

▲吴大澂篆书七言联

款识:闲时坐听水流竹,静极不知人在山。又斋八兄属,吴大澂。

钤印:吴大澂印(白)戊辰翰林(朱)

吴大澂(1835~1902),字清卿,号恒轩、愙斋、白云山樵,江苏苏州人。同治七年(1868)进士,历官广东、湖南巡抚。工山水、花卉,精于金石书法和鉴赏,富收藏。为近代六十名家之一。

因收藏之富,吴大澂上承先贤余绪,把原本附庸于经学的小学、金石之学,以出土旧物考释古文字、断代等,对被奉如圭臬的汉代许慎《说文解字》进行订正。同时其又著书立说,如《权衡度量考》、《说文古籀补》等。

他的篆书大小参差、渊雅朴茂,可谓独具面貌,隶书则横平竖直,亦取法汉碑,行书学曾国藩,又颇有黄庭坚的趣味。

▲吴大澂篆书七言联

潘祖荫曾誉“清卿大篆之工,国朝二百年无及之者,可传无疑。”,也可知其书法造诣之超绝。

吴昌硕亦甚推崇碑学,对于秦汉诸碑、金石之学,兼取博收,吐故纳新。缶翁又长期临摹“石鼓文”,指腕间境界日臻,如其所言:“予学篆好临《石鼓》,数十载从事于此,一日有一日之境界。”

▲吴昌硕书、梅舒适题 行草诗札

款识:空山卧雪苦无邻,筑得茅堂媚古春。不信冲寒行画里,梅花更比雪精神。昌硕。

钤印:聋(朱)

签条:缶老七言绝句诗草。老梅。钤印:梅(朱)

说明:梅舒适题签

吴昌硕(1844~1927),原名俊,后改俊卿,字昌硕,又字仓石,号缶庐、缶道人、苦铁,又署破荷、大聋等,浙江安吉人。诗、书、画、印皆精,为一代艺术大师,近代六十名家之一。西泠印社首任社长。

梅舒适(1914~2008年),原名梅舒适郎,原籍日本大阪。1948年在日本创立“篆社”,曾任日本书艺院理事长、日本篆刻家协会理事长、西泠印社名誉理事。著有日本《篆刻概说》、《隶书、篆书、篆刻》、发行《篆美》杂志,并有多篇印学论文发表。现任日展评议员、审查员,日本书艺院董事、常任顾问,全日本书道联盟常任总务,篆社主宰。

吴昌硕其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其书犹若书坛盛宴,观之砚池生光,古墨有香,影响深远,包括齐白石、潘天寿等艺术巨擘皆曾有所受益。

其诗札中“梅花更比雪精神”与梅舒适的题签,遥相呼应,可谓相得益彰。

▲吴昌硕篆书七言联

释文:处世但求安分好,论交最是识人难。

题跋:壬辰仲夏,偶于苹波表兄斋头见王梦楼太守墨迹,书此二语,以其有合乎世故人情,特倩、缶庐篆联悬之座右,亦聊以自警耳。吴兴莱愉轩主人识。钤印:文学侍臣(白)

事实上,清末时期并未因朝廷局势风雨飘摇,金石学就停滞不前,反而更呈生机勃勃之势。列名“中兴名臣”的胡林翼即文武双全,且能诗能书,为其时金石学家,只是书名为军事才能所掩。其所遗书法作品传世者甚少,擅长楷书、行书、草书,功力较深。

▲胡林翼行草信札

胡林翼书法看似随意,却是自然率真,颇有书法艺术真谛与情趣。有人以为胜于李鸿章,略逊曾国藩。

▲胡林翼行草信札

此外,另有罗振玉、杨守敬、俞樾、康有为等人,俱是师法碑刻,将书法与碑学结合,趋向巅峰。

▲罗振玉篆书金文

释文、款识:唯正月初吉乙亥,王在康宫太室。王命君夫曰,儥求乃友。君夫敢每扬王休,用作文父丁奖彝,子子孙孙其永用之。辛酉六月,临君夫敦盖铭,雪堂罗振玉书。

钤印:罗振玉印(白)罗叔言(白)

罗振玉(1866~1940),字叔蕴、叔言,又字商遗,号雪堂,晚号贞松老人、松翁等,浙江上虞人。迁居江苏淮安。擅考古,工书法,行楷古籀,端严方正,小楷尤为精妙。对中国科学、文化、学术颇有贡献,参与开拓中国的现代农学、保存内阁大库明清档案、从事甲骨文字的研究与传播、整理敦煌文卷、开展汉晋木简的考究、倡导古明器研究,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一生著作达189余种,校刊书籍642余种。

罗振玉自幼习经史考据之学,因此极是擅长考证。王国维于《最近二三十年中中国新发现之学问》一文中,曾云:“审释文字,自以罗氏为第一,其考定小屯为故殷墟,及审释殷帝王名号,皆由罗氏发之。”

而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亦言:“甲骨自出土后,其搜集、保存、传播之功,罗氏当据第一,而考据之功也深赖罗氏。”

其自中年得见殷墟契文,兴味大增,于是师法为之一变,由篆而入甲骨,终日临摹,创甲骨文书法,谓之书法奇观。

▲罗振玉篆书金文

杨守敬则以长于考证著名于世,是一位集舆地、金石、书法、泉币、藏书以及碑版目录学之大成于一身的大学者。

▲杨守敬隶书七言联

款识:黄河畔援荣光出,素月周遭玉寓阐。澂漪二世兄之属,宣统元年四月,杨守敬。

钤印:杨守敬(白)星吾七十以后书(白)

杨守敬(1839~1915),字惺吾、星吾,号邻苏,湖北宜都人。同治元年举人。光绪六年至十年随黎庶昌出使日本,任随员四载。工书法,四体皆能,善丹青,画博古小品,格老笔苍。亦长于历史地理及鉴别考据之学。在日期间致力于搜集国内流佚日本之古版书籍,并向日本人传授篆隶北碑之学,被尊为“日本书道现代化之父”。藏书画甚富,藏书楼名“观海堂”。为西泠印社早期赞助社员。

其于书法,真、草、隶、行、篆诸体皆擅,但最具特色的当推其行楷。门人熊会贞称杨守敬“传世书法古茂,直逼汉魏,盖世无双”。

▲杨守敬隶书七言联

康有为曾言“碑学大播,三尺之童,十室之社,莫不口北碑写魏体,盖俗尚成矣”。俞樾身处碑派大盛之时,自然深受影响。清人王潜刚《清人书评》中即言:“曲园老人之书颇似阮元”。

▲俞樾 隶书七言诗

款识:芙蓉城里五云楼,夜共琼英跨凤游。为报石家多置酒,玉宸新拜醉乡侯。碧云城外砌玻璃,登望蓬壶小欲迷。谁唤老蟾归海底,桃都山上一声鸡。香草道兄属正,曲园居士俞樾。

钤印:俞樾私印(白)曲园居士(朱)先皇天语写作俱佳(朱)

俞樾(1821~1906),字荫甫,号曲园,晚号曲园老人、曲园叟,浙江德清人。道光三十年进士。历任编修、河南学政。终身从事学术研究,为一代经学宗师。工书法,生平不作楷,非篆即隶,尤工大字。

▲俞樾 隶书七言诗

观俞樾书迹,其生平不作楷,非篆即隶,尤工大字,曾评《云麾将军碑》拓本“笔画分明,乃知其之本”,也可知其碑派书风。

▲俞樾致端生信札

款识:端生世兄大孝:客腊寓唁函并呢幛布联,未知照入否。想读礼之余,百凡清吉为慰。弟新刻杂文第五编八卷,又重游沣水,试草一章,寄奉清览,并请暂置灵前一夕,(右诗三纸亦近作。)冀邀冥鉴也。手肃敬问起居,不一一。世弟前樾顿首。试草有余,随便分贻朋辈。春甲子日。

俞樾在《春在堂随笔》曾言“寻常书札,率以隶体书之”,此札亦如是。

“江艮庭先生平生不作楷书,虽草草涉笔,非篆即隶也。一日书片纸付奴子,至药肆购药物,字皆小篆,市人不识;更以隶书往,亦不识。先生愠曰:‘隶书本以便徒隶,若辈并徒隶不如邪。’余生平亦有先生之风,寻常书札,率以隶体书之”

▲俞樾致端生信札

张廷济精金石考据之学,亦工书法。张宗祥曾言“金石家之字,劲而朴,拙而古,张叔未是也。”

▲张廷济楷书七言联

款识:恍来秦楚能信指,妙运阴阳若有神。士良先生为红十会医院电疗科主任医师……时阏逢涒滩陬月立春后三日,海盐张元济书赠,时年七十又八。

著录:《张元济年谱长编》P1204,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

张廷济(1768~1848),原名汝霖,字顺安,号叔未,晚号眉寿老人,室名八砖精舍,浙江嘉兴人。嘉庆三年解元。金石学家、书画家。精金石考据之学,收藏鼎彝、碑版书画甚丰。

早期,张廷济的书法偏向于科举中千人一面的馆阁体,会试落第后,其绝意仕途,渐而崇尚古拙,尤其是在金石的收藏中,将隶、篆、行、草融入金石气,用笔、结字皆一任自然,笔精意足。

▲张廷济楷书七言联

而在碑学大兴之时,能坚持习写帖书者,并不多见,梁鼎芬为其中之一。其书风用笔刚柔并济,结字方扁古雅,线条瘦硬有力,有二王和颜真卿的面貌。对于碑学,他则是“喜碑而不学碑”。

▲梁鼎芬 自书诗卷

款识:送江生归里七百字,全用侵韵……老柏能容世,□花亦自春。淹留实长算,俯仰未伤神。

钤印:芬(朱,三次)

说明:陈融题引首。叶公绰、熊润桐题跋。邓又同旧藏并题签。

题跋:

引首:梁节盦先生遗稿。己丑(1949年)春,陈融。钤印:己丑七十四(白) 黄梅花屋(朱)

题跋:1. 节文遗诗散佚甚多,此三首乃中年作也,与刻本字句间有异,同文诗凡数变,中年由中晚唐入宋,一转为清刚,此三首即其类吾粤晚清诗家推梁黄,曾皆能自开门户,丈尤居转移风气之枢,足与清初三家比美,论岭海诗坛者殆无异。又同先生最推服节丈,于此当有同感也。民国三十七年(1948)冬,叶恭绰。钤印:恭绰之印(白)

2. 沧桑回首亦曾经,诗续南园有定评……种树孤臣谁复识,不须垂泪说崇陵。又同先生以韶清为耳属题梁文忠诗稿,庚青蒸韵同用在今日,亦不必拘矣。辛卯(1951年)冬,熊润桐。钤印:熊润桐(朱)

签条:梁节盦先生遗诗卷。钤印:邓又同□(朱)

鉴藏印:景藏山馆(白)又同之记(白)邓又同藏书画(朱)

▲梁鼎芬 自书诗卷

梁鼎芬(1859~1920),字星海、心海、伯烈,号节庵,广东番禺人。光绪六年进士,授编修,官至湖北按察使。后为溥仪师傅。工诗,善书瘦金体。

邓又同(1916~?),祖籍广东顺德,邓华熙之孙。毕业于广东国民大学,曾供职于香港民间文化学术机构学海书楼。解放后担任广州博物馆学术委员会指导等职,向广州博物馆捐赠颇丰。

陈融(1876~1955),字协之,号颙庵,别署颙园、松斋、秋山,室名黄梅书屋、频媻树馆、竹长春馆,广东广州人。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参加黄花岗之役。1913年后,历任广东司法筹备处长、法政学校监督、警官学校校长、司法厅长、高等法院院长等职。1931年任广州国民政府秘书长。1949年寓居香港。工诗,善书法篆刻。

叶恭绰(1889~1968),字裕甫,一字玉甫、玉父、誉虎,号遐庵,广东番禺人。工书法,擅竹石,精鉴赏。清末京师大学堂毕业。1923年任广东政府财政部长。1931年任铁道部长。建国后,曾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北京中国画院院长。

熊润桐(1903~1974),字鲁柯,号则庵,广东省东莞市人。诗坛“南园今五子”之一。工诗善文,兼擅书法。1949年移居香港,先后掌教联合书院、珠海书院。著有《诗学入门》、《人海集》、《勤影斋诗》等。殁后,门人汇印遗稿《东莞熊鲁柯先生诗文集》。

行笔至此,私以为万变不离其宗,书法审美“以篆为源”,取法高古,如明代书坛渐融汇众长,而即便清初之际,部分遗民恪守陈规,却依旧有突破藩篱之迹。

待当碑学崛起,行草书渐显萧条,书家探索以篆分之法入之,一洗圆润之习,而金石味盎然,影响至今。

艺是网拍明清金石专场中,另有蒋敦复、龚橙、刘铭传、赵叔孺、林筠等书迹,篇幅所限,不一一而足,可往艺是APP或小程序一窥究竟。

▲蒋敦复行书自作诗

▲龚橙 行书节录淮南子 立轴

▲清雍正 楷书满文圣旨 绢本

▲章梫、邵章、张书云、高毓浵 行书录古文

▲张祖翼 篆书黄庭坚诗

▲鲁琪光书、潘振镛绘底 行书七言联

▲刘铭传致少翁信札

▲谭献 行书诗词

▲明末清初 林筠 行书卷

▲赵叔孺、寿石工 致吴仲坰信札二通

▲李慈铭行书古文

▲曾国荃致静臣信札

参考资料:

郭名询:略论清代金石学与书法艺术的关系论文

安艳红:明代“以篆为源”书法观念探究


▲ 同古堂坚持原创

感谢关注并欢迎转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西泠网拍 · 艺是 四月大拍

开拍24小时后次第结标

4月24日

19:00威士忌白兰地佳酿专场

19:00外国名人手迹专场

19:30文房古玩专场

20:00颂远楼藏中国书画专场

20:30不拘绳墨 · 明清古典家具专场

20:30首届包豪斯设计家具专场

21:00首届当代名家书画专场

21:30得趣 · 文人书斋雅玩专场

21:30茗事 · 文人与茶精品专场

4月25日

19:00中国陈年名酒专场

19:00影像的历史 · 首届签名本影集专场

19:30中国历代瓷器专场

20:00明清金石家书札小品专场

20:30中国现当代名家油画专场

20:30日本器物专场

21:00同一上款近现代书画作品专场

21:30 掇菁 · 重要古玩艺术精选专场

4月26日

19:00中国名茶专场

19:00滋补养生专场

19:30名家篆刻及印石专场

20:00中国书画扇画作品专场

20:30紫砂与茶道具专场

20:30文房四宝专场

21:00中国书画作品专场

21:30观海楼藏古玩精品专场

21:30历代造像艺术专场

4月27日

19:00古籍碑帖专场暨高保康旧藏专题

19:00纸币 · 机制币 · 古钱币专场

19:30中国当代玉雕大师作品专场

20:00叶恭绰上款及旧藏无底价专场

20:30刘开渠上款及旧藏无底价专场

20:30风轻惟响珮 · 艺术珠宝专场

21:00近现代名人手迹与影像艺术专场

21:30动画原稿赛璐璐片无底价专场

——END——

观书时自得新解,作事便应同古人


文:子卿先生 图:艺是网拍

1.《同古堂 | 以篆为源,浅谈书法“金石味”》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同古堂 | 以篆为源,浅谈书法“金石味”》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43077.html

上一篇

1499年明朝看这里!三次出塞收复河套地区且两次远袭鞑靼的大明第一战神,他是谁

下一篇

ms 明朝,干货看这篇!明朝在当时有多强大, 九个世界第一, 有一项至今没有被超越?

关于1587年明朝刑部侍郎我想说「走近邯郸串城街」战国将相成就明代古巷——回车巷

关于1587年明朝刑部侍郎我想说「走近邯郸串城街」战国将相成就明代古巷——回车巷

1587年明朝刑部侍郎相关介绍,来源丛林文光女国。 字串城街,第一个浅色文化遗迹,非灰车巷。 与这个古巷有关的,自然也是非蔺相如与廉颇两个名人莫属。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作为名篇多次入选中小学课本,廉颇和蔺相如故事更是妇孺皆知。...

关于1587年明朝刑部侍郎我想说故宫木头背后的故事,宏伟另一面是道不尽的血和泪

关于1587年明朝刑部侍郎我想说故宫木头背后的故事,宏伟另一面是道不尽的血和泪

1587年明朝刑部侍郎相关介绍,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皇宫。故宫共有大小宫殿70多座,房子9千多间,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木结构宫殿建筑群。 从建成至今,故宫已跨越了600多年时间,见证了明清两个王朝从兴盛到衰亡的全部过...

【1587年明朝刑部侍郎】饶氏风云录:学霸满天下,诗书传万年

【1587年明朝刑部侍郎】饶氏风云录:学霸满天下,诗书传万年

1587年明朝刑部侍郎相关介绍,小编一直很苦恼,总有人搞错我的姓氏——。 有些人舌头捋不直(包括我自己),分不清r和l,ráo就变成了láo。有些人认字认半边,把它读成yáo(姚)。除了误读,误写的囧事也不少。“饶某某”写成了“娆某...

关于1587年明朝刑部侍郎我想说50位何姓历史名人及其著述简介

关于1587年明朝刑部侍郎我想说50位何姓历史名人及其著述简介

1587年明朝刑部侍郎相关介绍,历代虎城,历史名人灿烂,无数人留下不朽的著述,历史的夜空中留下了闪光点。(莎士比亚)。 本文从汉代到清代的何姓历史名人中,辑录了50位留下著述者作简要介绍。因名人众多,历史跨度大,所选名人及著述可能挂...

关于1587年明朝刑部侍郎我想说这个明朝清官虽官居二品大员,死的时候棺材都买不起,千古流芳名

  • 关于1587年明朝刑部侍郎我想说这个明朝清官虽官居二品大员,死的时候棺材都买不起,千古流芳名
  • 关于1587年明朝刑部侍郎我想说这个明朝清官虽官居二品大员,死的时候棺材都买不起,千古流芳名
  • 关于1587年明朝刑部侍郎我想说这个明朝清官虽官居二品大员,死的时候棺材都买不起,千古流芳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