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所说的领土或版图都是建立在近现代条约关系下的产物,其典型标志是各国之间界限分明的界限。

然而中国历史上的王朝绝大多数的边界是不明确的,所以中国古代王朝的版图面积其实更多只是约数。事实上作为古典王朝的明朝取代元朝并不存在自然继承前朝领土之说,因为那时根本就没现代意义上的国际条约关系体系存在。明朝的疆域面积的确比元朝小,但这不能视为是一种放弃行为,事实上明朝的江山都是一寸一寸打下来的,而并非是在全部继承元朝的领土后放弃的。即使明朝没能拥有元朝的领土部分,那也是明朝没能打下来,而绝不是明朝主动想要放弃。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徐达攻入元大都(今北京),推翻了元朝的统治。洪武十四年(1381年)农历九月朱元璋以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沐英为副将军,率军三十万征讨云南的元朝残部。随着云南的平定明王朝的疆域大体固定下来——大体上就是在恢复北宋疆域的基础上收复了已被中原王朝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同时昔日割据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大理国、吐蕃国故地也被并入大明疆域;而元代北部的蒙古草原、辽东平原以及更为偏远的西伯利亚地区则不在明代疆域之内。到了明成祖朱棣时期派遣亦失哈开拓辽东女真人聚居地区,由此将东北女真生息之地纳入大明版图,至于蒙古草原和西伯利亚终明之世始终未被并入明朝版图。这里我们需要避免陷入一种误区:元朝和蒙古帝国其实是两个相关而不相同的概念。所谓蒙古帝国是由中国元朝和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金帐汗国、伊尔汗国这四大汗国所共同构成的。中国元朝的版图从来没像某些人所说的那样远达欧洲,那是人家金帐汗国的地盘,所以明朝比元朝真正减少的领土其实主要就是蒙古草原和西伯利亚。

事实上这种领土的缩水并不是一种放弃行为——尽管如今的中华民族是包含五十六个子民族的大家庭,蒙古族是这个大家庭的成员之一。然而我们不能要求古人具有现代思维,中华民族的形成是历史融合的结果,对明太祖朱元璋而言:他所要做的就是光复中原汉人的政权。对故元领土能拿下自然不会放弃,否则朱元璋就不会开拓昔日独立于中原汉族政权之外的云南和西藏,朱棣也不会开拓辽东女真聚居区。至于蒙古草原那是蒙古人的核心本部,尽管被赶出了中原,但蒙古铁骑的战斗力依然彪悍,不是能在短时间内征服的,事实上终明之世明王朝和蒙古各部一直处于拉锯状态,双方都无法将对方彻底击败。而西伯利亚更是莽荒偏远之地,即使在元代对其的控制力度也相当薄弱,事实上元代疆域的最北端至今史学界仍有争议,要求明朝越过蒙古草原去控制更加偏远的西伯利亚未免强人所难。

明初一度执行的是积极出塞的国防政策:试图一举荡平漠北,开创万世伟业。1372年徐达率兵10余万北进蒙古高原,试图一举击灭北元。对北元而言:此战是关乎生死存亡的一战,在已然失去中原的情况下北元朝廷实际所能控制的就只剩蒙古草原了,如果再退守就只能去冰天雪地、人迹罕至的西伯利亚了。这时北元方面唯一所能倚重的战将是被朱元璋称为奇男子的王保保。王保保吸取了以往与明军交手的经验教训:他改变了大兵团正面对攻的战术,充分考虑到了蒙古高原与中原不同的地形、地势、地貌对战术的影响。像成吉思汗的战法一样:北元军队先是派出多支精干的侦察部队不断打探明军的进展动向,还不断放出风来声称北元军队已不堪重击。在此之前明军在与北元的交锋中鲜有败绩,徐达又是明军战神级的人物,在此前徐达与王保保的数次交锋无不以徐达取胜告终,如今明军在听到北元军队已不堪重击的消息后更是信心暴增。王保保在精心策划之后做出如下部署:北元皇帝爱猷识理答腊在哈拉哈拉坐镇并督办后勤,而王保保自己则在哈拉和林以南的丘陵地带埋伏下数万骑兵和步兵,一张大网就这样悄然向一路高歌猛进的明军张开了。就在王保保进行部署之际明军主力在徐达的率领下从雁门关出发直指哈拉和林,与此同时大将军蓝玉率轻骑兵为先锋从北平北上。蓝玉一路上遭遇的蒙古骑兵无不是一触即溃,这令蓝玉更加放心大胆地在20天内急行军1000余公里,兵锋直指哈拉哈拉附近的土拉河畔。在这里蓝玉所率的先锋部队终于和徐达所率的明军主力会师,明军随即向哈拉和林方向发动进攻。其实王保保早已在哈拉和林埋伏下重兵,当明军发起进攻后早已守候多时的王保保带兵合围了明军。此战的战斗结果是明军死伤3万余人,直到5月上旬才得以突出重围。此战是北元与明军的战斗中由原来被压制的不利态势逐渐扭转,此后北元与明朝的战略形势趋于均衡。明朝失去了剿灭北元的最佳时机,由此奠定了北元与明朝常态化对峙的格局。

所以严格意义上蒙古草原和西伯利亚都不能算是明朝主动放弃的,而是明朝错失了拿下这一地区的最佳时机。事实上明朝真正主动放弃的领土也有一块——位于朝鲜半岛北部的铁岭卫。公元668年朝鲜半岛上的新罗王国联合唐朝消灭了百济和高句丽,670年-676年新罗为争夺百济和高句丽的土地而与唐朝开战,战后唐朝与新罗以今天朝鲜平壤的大同江为界。王氏高丽取代新罗后于1034年到1044年从鸭绿江口到东朝鲜湾修筑千里长城作为国界线。1117年高丽利用辽金战争之机夺取保州并改称义州,由此取得鸭绿江下游东岸的土地。1258年高丽东北面的居民归顺蒙古,东北疆域退缩到铁岭。1269年西北面又归顺蒙古,高丽的西北疆域退缩到慈悲岭。元明易代后朝鲜半岛上亲元的王氏高丽王朝试图利用元明易代的乱局向北拓展疆土,而朱元璋则坚持以铁岭为界。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明朝在元代双城总管府之地设置铁岭卫,同年四月高丽国王王禑派左军都统使曹敏修、右军都统使李成桂出兵攻辽征讨明军。五月李成桂渡过鸭绿江后发觉行军困难、粮饷不济,上书要求班师,王禑不听。于是李成桂在劝服曹敏修后果断在威化岛回军占领高丽首都开京掌握高丽政权。公元1392年七月十七日丙申李成桂废黜高丽恭让王,正式登基称王。次日李成桂派出特使前往南京朝见明太祖朱元璋并请求明朝的册封。他为自己开创的新王朝准备了朝鲜、和宁两个名字请朱元璋选择,朱元璋自然乐意由这个对自己恭顺的小弟取代亲元的高丽王朝,册封自然是顺理成章之事,最终朱元璋钦定了朝鲜二字作为李成桂所开创的新王朝的名字,公元1393年李成桂正式下诏启用“朝鲜”这一国号,至此延续474年的王氏高丽王朝被李氏朝鲜王朝取代。由于李氏朝鲜王朝奉行亲明政策,因此明朝不再坚持以铁岭为界,从此鸭绿江成为明朝与朝鲜的界河。明朝方面则将铁岭卫改置于辽东奉集堡(今辽宁沈阳东南奉集堡),从此朝鲜半岛东北部划归朝鲜并一直延续至今。1393年铁岭卫又从奉集堡移至银州(今辽宁省铁岭市)。在铁岭卫问题上我们可以看出明朝和朝鲜不同的心态:明朝重视面子,朝鲜重视实利。明朝满足于朝鲜恭顺的事大主义姿态,而朝鲜则利用明朝这种心态兵不血刃实现了领土扩张。

明朝在放弃东北方向的铁岭卫的同时却致力于开拓南洋地区,一度使自己在南方的疆域超出了元朝的范围。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派大军越过岭南征服了生活在如今福建、广东、广西等地的百越民族,当时秦军一路推进到了今天的越南北部地区。秦朝在岭南地区大量移民并设置了三个郡进行管辖,而这其中的象郡就管治着如今越南北部地区。在此后的上千年间西汉、新莽、东汉、东吴、南朝、隋、唐等朝代一直是将越南纳入郡县直接管辖的。直到公元10世纪当地的割据政权静海军节度使才利用唐末五代分裂割据的局面形成了事实上的独立地位,北宋王朝在南征失利后承认越南是自治的藩属国而不再是中国直接管辖的领土。1257年至1258年、1284年至1285年以及1287年至1288年元朝曾三次远征越南,最终只是像宋朝一样迫使越南称臣朝贡,但并没能达成将越南纳入版图的既定目标。永乐二年(1404年)一个名叫陈添平的越南人越境逃入明朝,他自称是陈朝宗室后裔。据他所称当时越南的统治者胡季犛、胡汉苍是以阴谋篡夺了陈朝江山,他请求明朝出兵,协助自己恢复陈朝。明成祖朱棣也无法判断究竟这个陈添平的真实身份,于是他在未知会由胡氏父子派出的越南官方使节的情况下让陈添平和自称陈朝遗臣的越南人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对此没预案的越南使节一时间乱了方寸以致不知该如何反应。这一切没逃过朱棣敏锐的眼睛,至此胡季犛篡位的真相浮出水面。感觉自己被人耍了的朱棣让越南使节回国给胡氏父子带话予以申斥,胡家父子上表谢罪并表示愿将皇位归还陈氏。1406年明成祖朱棣派遣都督黄中护送陈添平归国即位。当明军行至越南支棱关时突遭埋伏于此的越军伏击,陈添平被越军抢走并处死。朱棣得知堂堂大明王朝的军队被藩属国的军队伏击并抢走受大明王朝保护之人后勃然大怒,随即于当年9月以成国公朱能为征夷将军、西平侯沐晟为左副将、新成侯张辅为右副将、丰城侯李彬为左参将、云阳伯陈旭为右参将,领兵八十万南征。此时越南胡朝同时面对国内陈朝残余势力和明军的双重打击,到1407年(明永乐五年、越南胡开大四年)明军俘获胡家父子并成功占领越南。在对越南的战后处置问题上朱棣一开始还算打算册封陈氏后裔为越南国君,不过他很快得知:越南陈朝已无后裔在世,于是朱棣改变了想法——他转而在越南设置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将越南重新纳入中国直接管辖的郡县体系。

宋元时期中国人已广泛活跃于东南亚。元灭南宋后不少南宋遗民逃亡海外——在崖山之战中南宋左丞相陆秀夫背负幼帝赴海而亡,其幼子带着剩下的南宋军民逃亡爪哇岛并一度在岛上建立顺塔国。当华人涌入爪哇岛时爪哇岛上的本土势力之间正处于混战状态:在此之前称雄于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以及周边海域的是三佛齐王国,然而在洪武三十年(1397年)崛起于爪哇岛东部的满者伯夷王国消灭了三佛齐王国,旅居三佛齐的华人一千多人联合不愿臣服于满者伯夷的三佛齐人拥戴广东南海人梁道明为三佛齐王,于是爪哇岛上就形成了梁道明领兵与满者伯夷王朝对抗的局面。由于明太祖朱元璋颁布的海禁政策断绝了沿海居民的生计,因此在此之后的十年间有数万军民从广东渡海投奔梁道明,由华人统治的旧港王国就这样在爪哇岛上形成了。1402年朱棣与朱允炆的叔侄之争终于以朱棣得胜告终。由于朱棣的皇位得来不正,因此他迫切需要做出一番功绩以为自己正名,正是在这一动力的驱使下朱棣完成了五出漠北、七下西洋的壮举。事实上早在正是委派郑和下西洋之前的永乐三年(1405年)朱棣就派梁道明的同乡监察御史谭胜受和千户杨信带敕书前往招安梁道明,试图以此建立海外奇功,梁道明在接受明王朝的敕书后和臣子郑伯可一同入朝觐见明成祖朱棣,而旧港则由梁道明的副手施进卿治理。此时旧港地区最强大的有两股势力:其一是原旧港国王梁道明的副手施进卿,其二是海盗头目陈祖义。国王的头衔听起来当然比海盗头子好听,不过这与实力无关——其实梁道明及其副手施进卿与陈祖义一样都不过是从中原大陆亡命至此,所不同的是:梁道明选择与当地土著势力合作并逐渐站稳了脚跟,而陈祖义则始终啸聚海上。在与来自爪哇岛的满者伯夷王朝对抗的过程中二者曾一度结成暂时的同盟,然而一山终究难容二虎,双方的兵戎相见是迟早的事。1407年陈祖义在明朝郑和船队与施进卿的联合夹击之下覆灭了,明成祖朱棣在陈祖义势力被消灭后册封施进卿为旧港宣慰使,正式设置大明旧港宣慰司,其辖区包括如今的马来半岛、新加坡、苏门答腊、爪哇以及泰国、菲律宾的一部分。

在开拓南洋方向的同时明朝所面对的最大的外部威胁还是来自北方蒙古草原的游牧民族。自从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徐达从蒙元手中收复燕京之后蒙元势力就退回北方草原,然而脆弱的游牧经济已无法支撑元朝仿照汉制建立起来的统一帝国,于是蒙古草原迅速恢复到了成吉思汗统一之前的诸部割据状态。各部族经过一番相互吞并后逐渐形成了由元朝皇室后裔统治的鞑靼和当初被成吉思汗征服而融入蒙古族的突厥后裔瓦剌两大部落联盟,这给明王朝提供了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天赐良机。1410年(永乐八年)明军在飞云山大战中击破五万蒙古铁骑,蒙古本部的鞑靼向明朝称臣纳贡。1413年(永乐十一年)朱棣封鞑靼大汗阿鲁台为和宁王。 随后明军一直进入到擒狐山,在巨石上刻字为碑“翰海为镡,天山为锷“。1414年(永乐十二年)朱棣举行第二次北伐亲征,在忽兰忽失温(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东南)击败据险而守的瓦剌首领马哈木,追至土剌河,马哈木逃遁。1422年(永乐二十年)三月朱棣率军从北京出发,亲征蒙古阿鲁台所部,是为第三次北伐。明军经开平向东北方向进军,于阔栾海北道发现阿鲁台部大批辎重,发兵焚烧,收其牲畜班师。回师途中以兀良哈附逆阿鲁台将其击败。1423年(永乐二十一年)七月朱棣发动第四次北伐,再次亲征阿鲁台。听闻阿鲁台为瓦剌所败,大军驻师不进。十月于上庄堡接受也先土干投降,封忠勇王,赐名金忠。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正月鞑靼部进犯边关,朱棣组织进行第五次北伐。朱棣对蒙古各部的一系列打击被后世史书称为”五出漠北,三犁虏庭“。然而长年累月的战争却耗费了明朝的国力,使人民无法休养生息。

1421年冬朱棣再次策划北征蒙古,却遭到户部尚书夏原吉的公开反对:“比年师出无功,军马储蓄十丧八九,灾眚迭作,内外俱疲。况圣躬少安、尚须调护,乞遣将往征,勿劳车驾。”在夏原吉看来:朱棣连年出征都无功而返,搞得劳民伤财。加上灾荒不断发生,国家已内外交困。何况皇帝又龙体欠安,需要好好调养,非要出征的话就派遣将领前往,没必要御驾亲征。朱棣大怒之下就把夏原吉下狱,然而就是这次出征不仅无功而还,最终连朱棣本人也病逝于征途。临终前的朱棣不由感叹:”夏原吉爱我“。朱棣临终前这句话意味着实际上这时朱棣自己也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尽管自己一生戎马创下不朽的文治武功,然而也因此使国力不堪重负,是到了让天下休养生息的时候了。朱棣尽管意识到了这点,然而大明王朝的战略转型注定与他无缘,随着朱棣的死就把这一历史重任交给了继任者。朱棣死后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父子俩的统治加在一起只有短短十一年,但这段历史时期却被史学家们称之为“功绩堪比文景”的“仁宣之治”。仁宣之治本质上就是要将明朝的国策由洪武、永乐年间的强力战略扩张转向内部改革,从而达到了宽松治国、息兵养民的目标。就此而言: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父子俩的统治是成功的。他们只用了短短十一年时间就完成了明王朝的战略转型:正是随着朱高炽、朱瞻基父子的宽松治国休养生息方针的推行使之前被战乱破坏的地方又重新建立起社会秩序,农业生产逐渐恢复,户口与垦田逐渐增多,粮食产量增加,政府税收增多,官营民营手工业陆续发展,商业城市增多,东西南北商业流通畅快。然而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仁宣之治作为明王朝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战略转型在当时实现了休养生息的既定目标,使明王朝得以避免像秦朝、隋朝那样因滥用民力而引发大规模民变的命运;然而也正是这次战略转型为后来的历史进程埋下了一系列隐患。仁宣时期明王朝进行了全面的战略收缩:交趾承宣布政使司、旧港宣慰司等地相继被放弃,奴儿干都司等边疆统治机构被裁撤,明朝疆域最终局促于长城之内的两京十三省。

1.《1258年的元朝版图,干货看这篇!明朝曾放弃过元朝的大片领土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258年的元朝版图,干货看这篇!明朝曾放弃过元朝的大片领土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44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