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卦
初六。隐藏尾巴,振作起来。不要写保留。
《象》说,连尾巴爬起来,什么灾难也不来。
意思就:退让时居后尾随,有危险。不可以有所前往。《象》说:退避时居后尾随会有危险,不前往又有什么灾难呢?
初六在遁卦的初位。在《易经》中,以上爻为首,以初爻为尾。初六是初爻,又居遁卦中,所以为“遁尾”。
这里为什么说退让时居后尾随会有危险呢?
因为退让时走在了后面,就是说已经晚了,此时再去退避,可能已经身陷困难之中。既然此时再去退避会有危险,所以就不可有所前往,是为“勿用有攸往”。
初六此时虽然和九四正应,但初六阴爻居柔位,又居最下位,说明他性格温和、地位不高,如此就可更好的隐藏。
以卦象而言,初六具有优柔寡断、办事不决的性格,这样的性格就会在危难来临时,本应该提早的退让却因为他性格优柔寡断的原因,而错失良机。等再要去退让的时候,已经晚了。
这就如人们常说得该走的时候不走,不该走的时候却想走的道理差不多。
此时既然退让会有危险,那就隐忍不要退让,应该等待时机、静观其变,不可贸然行动,否则会更加不利。
在阴长阳消的大趋势遁卦中,就是小人得势的情况。在古代朝廷中,小人得势,朝中的贤明之士为了朝廷的安危、为了保存实力,需要暂时退让,以图将来抓住机会除去小人。如果退让的不及时,就会受到小人的迫害。
因为在开始的时候,小人虽然得势,但朝中正义之势力还是有的,此时退让还是可以保存实力的。但若最后退让,那时朝中贤士尽去,他一个人就显得孤掌难鸣,如此得势的小人想要对付他就会很容易。
所以说,退让不仅是一种心态,同时也需要把握时机。这一爻就是告诉我们做事时,当分清局势后,就要当机立断,不可优柔寡断、犹豫不决,不然一旦错失良机,可能就错失了退让、功成身退的机会。
说到这里,就想到了辅佐越王勾践的两个重要人物范蠡和文种的相反结局。
范蠡和文种
范蠡和文种都是辅佐越王勾践的重要人物。他们为勾践最终打败吴王夫差立下了赫赫战功。但他们的结局却是相反,范蠡得以善终,而文种则被赐死。
文种是春秋末期著名的谋略家,范蠡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越国虽然曾败于吴国,并且几近亡国,但吴王夫差却没有杀勾践、也没有亡越国,这就给后来吴国的覆灭埋下了隐患。
后来文种和范蠡辅佐勾践兴越伐吴,最终攻灭吴国。吴国灭亡后,越国在诸侯间的地位大增,当然文种和范蠡也功成名就。
范蠡除了是军事家、政治家,他还是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此时吴国已灭、越王勾践已经不是曾经落魄时的勾践。范蠡认为勾践是可能同患难、却非同享福之人。如今越王勾践已经实现了霸业,范蠡知道此时是功成身退的时候了。所以,范蠡就急流勇退,归隐而去,泛舟湖上,后来范蠡通过经商不仅富甲天下,而且得以善终。
而文种的结局就凄凉了。本来范蠡曾经也劝过文种要急流勇退,不可贪恋权位。但文种却自认功高,所以就没有听范蠡了。(文种只想到了自己功高,却没有想到功高可能忌主。)
文种看了范蠡的信,就称病不朝,但这时就有人说文种要造反。勾践因为本已经猜忌文种,此时刚好又有告文种谋反,于是就赐死了文种,可怜兴越灭吴的大功臣文种就落下了这样的结局。真可谓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范蠡和文种在危难来临之时的做法就如遁卦初六的情况相似。范蠡知道危难快来了,所为就提要了离开、退避。而文种却没能及时的退避,结果等他想要退避时已经晚了。
1.《 B、春秋后期?我来告诉你答案从范蠡和文种的结局,了解遁卦初六“遁尾,厉”的退让时机的重要》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 B、春秋后期?我来告诉你答案从范蠡和文种的结局,了解遁卦初六“遁尾,厉”的退让时机的重要》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52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