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记者张杰实习李湖南
三国的人物、历史、故事给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以智慧和启迪,是凝聚中华民族精神文化气质的无价之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宝贵遗产,影响着遥远的海外。
但对于三国人物的理解、研究,远远没有穷尽,而是吸引一代一代学者皓首穷经,遨游其中。年近八十的谭良啸长期埋首故纸堆,从《三国志》《后汉书》《晋书》《资治通鉴》等古籍中寻找相关史料,选取曹操、曹丕、刘备、诸葛亮、孙权、司马懿等三国英雄,以具体的典故来解读他们的哭泣、死前心境、与妻儿的关系,力图揭示出他们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复杂的性格特点,试图弥补中国史书不描写人物心理、情感的缺陷,让人们看到与才能、事功分析评判下完全不同的三国英雄。近日,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推出三国研究权威谭良啸为大众读者写的一本解读三国的通俗读物《三国英雄的情感世界》。
与一般的按照才能、功劳分析三国人物不同,谭良啸着重从情感角度解读看到的三国英雄形象,甚至会颠覆某些传统的偏见,使人们对他们有着崭新的认知。因而《三国英雄的情感世界》的副标题为“他们的哭泣、死前心境、与妻儿关系的情感解读”。
刘备“懦弱爱哭”?
史书记载他只哭过6次
是“三国人主”流泪最少的一位
谭良啸研究发现,“虚伪奸诈”的曹操背后,是一位“做错事后会赔着笑脸哄老婆”的好丈夫;是一位关心子女教育、注重培养他们的好父亲;是一位临死前哭着把年幼子女托付给儿子们照顾的真男人。他还发现“贤德善良”的刘备确实“贤德”,他能勇于承担夷陵之战失败的责任,能在临死前留下“君可自取”和“父事丞相”的遗言,显示出他的帝王气魄;但他在战败之后曾经4次抛妻弃子,说明他也许还不够“善良”。
谭良啸还对人物进行了量化比较。比如他用数字对比了书中提到的6位三国英雄哭泣的次数,去世前的言行举止,妻妾的多少,然后在具有典型意义的方面进行分析,分析出他们在性格、人品、德行上的差异、优劣。如史书记载的哭泣,曹操有14次,刘备6次,孙权13 次,刘备是三国人主之中流泪最少的一位。说刘备“懦弱爱哭”是世人对他的误解。而且谭良啸还分析说,刘备的哭也是有原因的,“虽然是帝王后裔,但人生并不顺利,从小家庭贫困,活在社会底层,靠着‘贩履织席’勉强与老母度日。与‘官二代’‘富二代’的曹操、孙权相比,刘备可谓受尽生活的‘毒打’。虽然在汉末黄巾之乱中刘备崭露头角,但自身势力还是太弱,长期被困在‘东奔西逃’和‘寄人篱下’的恶性循环之中。像刘备这样年少受尽挫折和煎熬、年老才大展宏图的人,不爱哭才是他的本色,爱哭反而显得不自然。”
继续读下去,还能在书中看到“赐死发妻、折磨兄弟”之六亲不认的曹丕;看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名垂宇宙的诸葛亮;看到“早年承父兄基业,晚年杀儿子臣僚”的孙权;看到“装病流泪骗了天下人”堪称“影帝”的司马懿。
如果说,以前我们对于三国人物有许多误解、许多刻板印象,那么在这部书里,这些英雄的情感得到了补充,也让他们的形象变得丰满而立体。他们也在这部书里卸下英雄的光环,回归于一个普通人,让人惊讶于他们竟然如此平常。
扒梳史籍
收罗6人哭泣、临死言行等名场面
揭示三国英雄的情感世界
中国的史书不长于人物的情感、心理描写,往往用“大喜”“大悲”“大怒”“哀伤”“忧深”“痛恨”等十分简洁的词语来表达喜怒哀愁,把人复杂的个性和丰富的情感简化,乃至淹没,使后人难以了解他们的内心活动。学界对历史人物的评介也常常忽略揭示他们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但其实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情感,只是性情、德行各异,亲情、友情的丰简程度不同而已。汉末三国,征战频仍,金戈铁马,斗智斗勇,波诡云谲,英雄辈出。这些雄杰英豪,个个都具有鲜明的性格,各异的人品,复杂的情感。但史书缺少关于他们情感的记述,即使有也零星,且时有时无。
在谭良啸看来,“人都有感情,而一个人情感的集中流露莫过于他的哭泣,临死前的心态、言行,以及与妻儿的关系等这几个截面。本书文章立足于此,扒梳史籍,搜罗三国英雄的哭泣、临死前的言行及夫妻之间、父子之间、兄弟之间、朋友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资料来加以解读,揭示他们的内心世界、表现的种种情感。只是受史料的局限,仅能以曹操、曹丕、刘备、诸葛亮、孙权、司马懿等6人作为三国英雄的代表,从情感的视角来解析他们的人生、人品。其余的人物因为史料缺失,我只好忍痛割爱。”
哭泣,是一个人内心情感的流露和宣泄。男儿有泪不轻弹。因为受身份和外界诸多因素的限制,他们的情感难以自由表达,而哭泣一定是受到强烈的冲击,使情绪失控;或者压抑的情感被触发而不得不宣泄。每个人成年后都哭过,这6位英雄各哭过多少次,是什么触发或撞击了他们心灵的平静与坚实,使其情感决堤而哭泣泪流;这些哭泣泪水,又传递出他们怎样的人品和情感呢?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一个人在生命的最后时段,常常流露出心中最真实的想法,并以各种形式表达出来。因此,面临死亡的言行举止,临终前呈现出的心理状态,最能彰显出一个人的品格、德行。
在谭良啸的解读中,这6位英雄辞世前往往留下遗诏、遗言,这是他们真实思想的流露,传递出丰富的信息。解读这些遗诏、遗言,以及他们当时的所思所想,可以看到他们的人生态度,看到他们回归常人的状态,因此可以更全面、深刻地认识这些英雄多变的品德,多面的人生。“亲情,是一个人最重要的情感。我国古代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称之为‘五伦’,传统道德视此为人伦关系行为的准则。其中父子间、夫妻间、兄弟间的亲情,历来为人所看重,被遵从。然而,在‘五伦’之上又有‘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道德规范。这就使得历代英雄豪杰在政治斗争的风云中,在权力之争的激流中,为维护‘纲常’道义,为获取更大的利益,自觉或不自觉地将人伦情感作为一个选项,采取的手段可以大义灭亲,舍生取义;也可以抛却骨肉,不讲亲情,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我国古代,男性是社会的主体,女性及与之相关的事常被忽视。我国史书也是一部男人的奋斗史,女性除后妃有传外其余的不会被述及;儿女情长非英雄气概,也难以得到赞许。
谭良啸说,“因此,人伦中的夫妻关系常常被扭曲。历代英雄豪杰或出于公义,或为谋取私利,或系一己之欲念,常常将夫妻情感弃之不顾,甚至践踏。从人伦关系的角度看历代的英雄豪杰,他们的情感具有不完备性,有的方面甚至是畸形的。在戎马生涯中为创建霸业而崛起的三国英雄,也是如此。出于政治斗争之需他们有的赐死儿子,在维护既得权力之时有的迫害兄弟,在战败溃逃中有的抛妻弃子……在这6位英雄的家庭生活中,关于他们母亲、女儿的情况常常不被史籍提及,夫妻关系也奇形怪状,他们的结发妻子有的被冷落,有的遭辱骂,有的被废黜,有的甚至被赐死;而众多的嫔妃则被视为生儿育女、泄欲的工具,往往遭到遗弃。在权力的明争暗斗中、在战火的刀光剑影中他们与家人的情感被扭曲、乃至被淹没。”
历代英雄豪杰的情感复杂多变,时有时无,反反复复,这是常态。人的情感可以因时移势异而变化,但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会磨灭,总会以各种形式存在。英雄豪杰在大义面前、在利益驱动之下他们一方面不受人伦亲情的束缚,一方面又在追求孝悌,强调情感。史书没有专章、缺少篇幅来述说这几位三国英雄的情感。然而,谭良啸发现,“仍在字里行间、引注补录中,可以看到他们对父母、对子女、对妻妾怀有的爱意;依然可以寻觅到他们在叱咤风云中不时流露出的对家人的关爱甚至歉意,看到他们在人伦情感中的背离与回归,甚至可以看到他们留下的与家人的感人故事。”
面对死亡的态度,这几位三国英雄又如何呢?谭良啸写道,“曹操活了66岁,刘备活了63岁,孙权活了71岁;面临死亡时孙权怕死而祈求仙人赐福延寿,表现得猥琐和毫无英雄气概,曹操则从容,刘备最淡定而泰然。再如对儿子,孙权可以将宠爱的两个儿子一个废黜、流放,一个赐死;曹操只是疏远厌恶的儿子,刘备虽将养子赐死却心有不忍而流泪。再如对妻妾,曹操临死都无法释怀对丁夫人的歉意,刘备兵败白帝城还诏令迁葬甘夫人并进行追封,而曹丕称帝后却赐死发妻甄氏,司马懿得势后则当面辱骂发妻张春华。通过同类事件的这种情感对比认识,6位英杰德行的差异,人品的高下,一目了然。而诸葛亮人品、道德之高洁,被誉为‘万古云霄一羽毛’,受到尊崇,则实至名归。”
谭良啸出生于1944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1992年起担任武侯祠博物馆副馆长,2001年起调任永陵博物馆馆长,现已退休。现任成都市诸葛亮研究会副会长、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员。先后撰著了《诸葛亮治蜀》《八阵图与木牛流马》《天下英雄刘备》《三国文化古今谈》《三国时期的科学技术探秘》《三国演义大词典》(与沈伯俊合著)等十余部专著。
谭良啸的诸葛亮研究,方北辰的《三国志》研究和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沈伯俊的《三国演义》研究,在三国文化领域内具有较大影响力,他们也被学界誉为“三国研究三剑客”。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1.《【qq三国以前的书有哪些】专题从刘备曹操的眼泪看到了什么?“三国研究三剑客”谭良啸新书剖析英雄情感世界》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qq三国以前的书有哪些】专题从刘备曹操的眼泪看到了什么?“三国研究三剑客”谭良啸新书剖析英雄情感世界》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56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