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话题广场 > 历史专区 > 明朝

〖迁西夜话〗三屯营古城人物——叱咤风云的将帅们

资料来源:天书县文史资料第4辑《蓟镇之枢三屯营》(王瑞镇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11月出版)

作家:版画

戚继光(起源于1989年版的《辞海》缩小版)

天顺两年(1458年)在三屯营,清真十七年(1644年)明朝灭亡,前后186年之间,蓟镇先后担任总兵79人。

清朝入主中原之后,随着长城防御作用日益弱化,作为蓟州镇府所在地的三屯营古城,也慢慢走下"九边第一重镇"的神坛,渐渐褪去了往日的光环。尽管如此,有清以来的267年间,却始终驻军把守,并先后派驻总兵、副将、游击76员。故此,在历时450余年的狼烟烽火中,这座边关古城,先后莅任的将帅就有150余人。

赵胜

字克功,今迁西县大黑汀村人。袭职永平卫指挥使,明正统末年升都指挥佥事。天顺初年,与大将军孙镗等参预"夺门之变",废景帝,杀于谦,保英宗复位,因功升都督佥事。后又升都督同知。成化元年(1465年),山西告急,拜将军。成化四年(1468年),任辽东镇总兵官,后移守蓟镇。成化十九年(1483年),封昌宁伯,又加封太保之衔。后因督造万贵妃陵墓,不慎堕崖而死,谥号"壮敏"。

明代驻三屯营的将帅中,被封为侯伯的人不超过10人,赵胜便是其中之一,且任职时间较早,距胡镛移镇三屯营只有10余年时间。

今迁西县大黑汀村东南有赵胜墓。民国二十年《迁安县志·古迹篇》中有:"赵昌宁侯胜墓,城西北七十里,地名黑汀,敕葬。"

赵胜事见《明史》卷一百七十三·列传第六十一

李铭(张致嘉画)

李铭

山东邹平人。青年从军,转战于四川、陕西等地。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调蓟镇戍边,任燕河路参将,分防桃林口至冷口之间,辖地91里,关口11个,军营3座。成化十五年(1479年)被提拔为代理都督佥事蓟镇总兵官。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宪宗朱见深驾崩,孝宗朱祐樘继位,李铭请求归老,但未予允准,5年之后才得以离任。

李铭镇守蓟州十余年,勤谨廉正,治边有声,堪称一代名将。明监察御史郑书题写的《三屯营帅府职官题名碑》,对其有这样的评价:宪宗成化十五年(1479年),现任都督李铭任燕河路参将,大着能声。帝考察日久,了解至深,擢升其为总兵,至今十有五年。较之前任诸公,在职时间最久。李公为人平和,廉简宽硕,以忠心报上,以仁爱体下,以周密处事。其为将也,虽逢太平,必严密侦察,谨慎巡逻,按时训练,慎守关隘,加修墙堑,储丰年而备欠岁,招兵马以防缺员。上至筹边大计,下至细微之事,无不一一用心。故蓟镇一线,千里刁斗不鸣,百姓安居乐业。有人评价说,李公之为人可与秦将王翦、汉将赵充国、唐将郭子仪相媲美。故而,握权愈久而上愈信,任职愈长而下愈服。虽屡恳归乡,而上下皆不忍其去。

但不知为何,《明史》却未曾为其立传。官职没有晋升,朝廷也没有封赠,连弘治十四年(1501年)的《永平府志》也没有收入。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戚继光的幕僚郭造卿编着《卢龙塞略》,于"镇守名将"一节收入了明通议大夫刑部右侍郎彭韶题写的《明蓟镇总兵官都督李公边政绩》(简称"李公边政记")。文后加了一段耐人寻味的话:"时铭镇蓟八年矣,为成化末弘治初也。韶始任,铭请归老。营卫诣韶,留之恐去。请碑章上,不允,仍留五年代去。首末十三年也。彭惠安公(彭韶死后谥),名臣也,其言足信。"详情可参见《三屯营帅府职官题名碑》。

蒋骥

甘肃人。曾掌管京城营兵。明成化至弘治年间曾充任总兵官,先后镇守蓟州、辽东、湖广等处。为官20余年,不慕荣华,清廉持正,家境贫困。据王国翼《重创三屯营北城台紫极宫记》载,成化十二年(1476年),蒋骥曾重修三屯营北城台紫极宫。

蒋骥事见《明史》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三

马永(禇玉国画)

马永

字天赐,今迁西县大黑汀人。袭职金吾左卫指挥使。明正德年间随大将军陆完攻剿贼寇有功,升都指挥同知。

大将军江彬大练兵马,图谋反叛。当时马永为其属下,假称有病,未予参加。

奉命守备遵化时,敌寇曾进犯马兰峪,参将陈乾被弹劾,朝廷提升马永接替其职。马永临危受命,率军在柏崖、白羊峪与敌寇展开激战,大获战功。

正德十三年(1518年)升都督佥事、蓟镇总兵。

马永身材魁梧,熟习兵法,好读《左氏春秋》,尚忠义,有胆识。镇守蓟州时,武宗朱厚照驾幸喜峰口,打算出关巡塞。当时关外虏寇猖獗,一旦出关,风险难料。随侍大臣知道武宗主意已决,未敢出面谏阻。待临发之时,马永只身上前,拦住御马,长跪不起,力谏武宗切莫出关。众大臣都为他捏了把汗。武宗盯着他看了很久,他终无惧色。武宗最后终于打消了出关的念头。

马永镇守蓟州数年,治军有方,裁汰军中老弱,听其务农经商,而抽取其钱税供养营中强兵勇将,因此,马永所统领的军队始终雄健于其他各镇。

蓟镇中路的擦崖子关属交通要道,但无城堡,关内百姓经常遭受塞外部落的劫掠。马永令一队官兵带足一月粮,扎营于关口而筑城于关内,城堡和官署如期建成,之后又派兵把守,从此擦崖子关再未受过侵扰。因为这件事,马永被提升为代理都督同知。

嘉靖元年(1522年),朵颜把儿孙借口索要赏赐,再度侵扰边塞,马永率兵迎击于洪山口,斩获无算,不久又斩杀了他一员猛将,从此把儿孙再不敢擅扰边塞。马永因功晋升右都督。

大同发生兵变,巡抚张文锦被杀,朝廷命桂勇为总兵官前往安抚。马永高声抗辩:"逆贼作乱,已干法纪。赦其胁从,已是恩渥至极。目今犹自桀骜抗命,不剿之,朝廷体面何存?再兼春天将至,北寇南牧,叛匪勾连,祸乱何日可止?应亟调邻镇之兵,克期攻城。"于是,朝廷命马永督军前往。恰遇兵变平息,才率兵回到本镇。

嘉靖五年(1526年),马永上书为陆完家属请求抚恤,并请求宽恕因私议朝政而获罪的几位大臣。世宗大怒,撤了他的官职,只让他到南京后军府挂了个虚衔。巡按御史邱养浩进谏说:"马永仁爱体下,廉正律己,固我边防,横扫敌寇,军民安堵。蓟镇之民听说马永将要离去,遮道相留,在没办法的情况下,正向别处逃亡。再说,陆完早已死于炎瘴之地,并非有势可托。马永只是感念知遇之恩才做了这件事,这样的人怎么会辜负国家呢?请圣上宽容,让他再回蓟镇。"顺天巡抚刘泽等也纷纷上章保奏,结果全被回绝。但马永并没有就此懈怠,而是杜门苦读,砥思砺行,过了很长时间才被举荐到南京前军府任佥书。

嘉靖十四年(1535年)辽东发生兵变,朝廷罢免了总兵刘淮,命马永前去接任。大清堡守将徐颢诱杀了9个泰宁卫人。泰宁卫首领把当孩恼羞成怒,提兵来犯,马永率兵迎击,把当孩被斩杀。把当孩的亲族把孙又借朵颜的兵马前来报仇,马永再一次打败了他。

此前,辽东曾发生过一次兵变。那次兵变之后,首恶虽除,但漏网者甚众。凶悍的士兵毫无忌惮,结党叫嚣,常想再起事端。不久,广宁卫士兵佟伏、张鉴等,乘旱荒再次煽动作乱,士兵们因惧怕马永没敢出来响应。佟伏等人登上谯楼鸣鼓大噪,马永率家兵登楼迎战,一鼓作气,将其全部诛灭。朝廷闻报,升马永为左都督。

马永蓄养勇士100多人,都是西北健儿,骁勇敢战。辽东兵变平定之后,世宗皇帝向兵部李时询问各位将领的情况,李时推荐了马永,并说:"他的家兵足可为用。"世宗皇帝说:"做将领的应该文武兼备,哪能恃勇行事呢?"李时说:"辽东一带刚刚平定,确实需要一个有威严的人。"此后,辽东一片安宁,全是靠了马永的尽心维持。

都御史王廷相说:"马永善用兵,且廉洁有威,应让他回守蓟镇,作京师的藩屏。"诏命还没有下达,马永就去世了,辽东人为此罢市。灵车经过蓟州时,蓟州百姓哭喊相随。蓟辽二镇都为马永立了祠。

马永为将,严格治军,厚待间谍,敌方动静,瞬息得闻,所以每战必胜。而且知人善任,所提拔的将校后来有很多都做了大帅。当时,担任尚书的郑晓曾称赞马永"有古良将之风"。

马永事见《明史》卷二百十一·列传第九十九

祝雄

辽东人。袭世职为官,曾任都督佥事,后从山西副总兵升任大同总兵。嘉靖年间镇守蓟州。他善抚士卒,治军严肃,率兵御敌之时总是身先士卒。有一次,他的儿子只是在作战中表现出了一点怯懦,他便依从军法,严惩不贷。明世宗非常器重他的人品和才干,将其名字和事迹书于屏后,不时览视。为官30年,始终布袍毡帽,与普通士卒无异。死时,家里的钱只够买口棺材。后来,皇帝下诏,赐钱为他营葬。蓟州百姓曾为其立祠。

祝雄事见《明史》卷二百十一·列传第九十九

周益昌

锦州卫人。明嘉靖年间中武举。初为太平寨参将,屡遇边塞紧急,多次斩敌立功。后升都督佥事,镇守三屯营。敌兵害怕他,不敢入犯。他多谋善战,不避生死,公而忘私,任劳任怨,不爱身外之物,死后朝廷赐银为他祭葬。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春二月,土蛮部落进犯马兰峪,益昌从建昌营率兵驰援。蛮未料大兵突至,仓皇败退。益昌率军追击,斩敌首20余级,获战马430余匹。

孙膑

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九月始任蓟镇总兵。此前,曾在京城神机营任副将代理都督佥事。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十月,黄台吉入犯墙子岭,京师戒严。总兵胡镇、孙膑,游击赵溱,率军追击敌寇。追至三河,被敌包围。孙膑与赵溱双双战死阵中。民国20年版《迁安县志》对接下来的情况有如下记载:

十一月丁丑,寇退,解严。时援兵俱望敌尘尾之。至鸽子洞,参将郭琥伏火器待之,□死,乃改道出。寇餍饱,且疲极失道,诸将竟无敢发一矢。是役也,我谍知胡情,集甲墙子岭,三卫导胡绐、杨选以潘家口,遂携赴之。至败逮选等,诸臣益惧,日三四报捷,冀惑圣听。上虽厚赏江东等,不一及本兵,意有在也。

关于孙膑之死,留下的文字并不多,但其于战事频仍之际履任,而于两阵搏杀之中战死,来去匆匆,如风如雷,着实壮烈,故其人其事颇受关注。

孙膑战死3年后,戚继光继任蓟镇总兵,为其在景忠山立祠,并留下一篇感人肺腑的祭文——《祭忠烈庙文》。

戚继光(源自《辞海》缩印本•1989年版)

戚继光

在明代80余任蓟镇将帅中,戚继光应是最杰出的一位。他驰骋南北,战功卓著。晚年虽遭到派系斗争的排挤和诬陷罢归,然而历史却给了他公允的评价:他是一个赤胆忠心的民族英雄,文武俱精的军事天才,清正廉明的官吏,才华横溢的诗人,在中国军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是我国古代兵书宝库中的璀灿明珠;他的《止止堂集》,在我国古代史和文学史上具有深远影响。他任蓟镇总兵时间最久,对边墙建设贡献最大,和蓟镇人民感情最深。有关他的许多感人故事,至今还在京东民间广泛流传。

戚继光祖籍山东东牟(今蓬莱)。在三屯营留下的许多碑碣中,常见"定远戚继光"字样。定远在安徽,那是因为戚继光的六世祖戚详,曾一度迁居到安徽濠州定远县昌义乡,元朝末年在定远参加了郭子兴领导的起义。后来戚详阵亡了,明政府封戚斌(继光五世祖)为明威将军,世袭登州卫(山东蓬莱县)指挥佥事,从此戚家又迁回故居。

戚继光17岁袭任山东登州卫指挥佥事。当时沿海各省倭寇猖獗,戚继光先在山东备倭。为了整饬海防,他一面调整卫所,充实兵员,一面训练士卒,严肃纪律。他认为,兵众而不知律,必为倭寇所乘。有一个下级军官违反号令,接辈分还是他的舅父,传统的序齿观念和军队的纪律发生了矛盾。戚继光以长官身份当众处分了这个军官,然后又以外甥的身份背后向他赔礼道歉。两年之后,山东防备加强了,可浙江倭患却日益严重。戚继光奉调到浙江御倭前线,与抗倭名将谭纶、俞大猷并肩战斗。戚继光目睹防军素质低下,便自己招募训练新兵,号称"戚家军"。"戚家军"每攻必克,威名远震。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福建倭寇逞凶。他又率"戚家军"援闽,因功晋升为总兵官。三年后,福建倭患荡平,又与俞大猷消灭了广东的倭寇,至此东南沿海基本安定。

鉴于北方边防告急,隆庆元年(1567年),明政府又把他调到北方,先在京城神机营,后总理练兵事务,节制四镇,兼蓟镇总兵官。到镇不久,便两次上疏议戍边策,提出车步骑三军因形战守的计划,重新调整了防御部署,把全镇分为三区十二路,每区由1名副将协守,每路由1名参将分守。东区协守驻建昌营,管理燕河营、石门寨、台头营、山海关4路;中区协守驻三屯营,管理太平寨、喜峰口、松棚谷、马兰关4路;西区协守驻石匣营,管理墙子路、古北口、黄花镇、居庸关4路。又建辎重营3处,车营7处,分驻建昌营、汉儿庄、三屯营、遵化、石匣、密云、昌平等地,构成步、骑、车三兵种协防的阵势。

蓟镇长城原多系土石结构,而且低矮单薄,戚继光向明政府建议改修长城,并很快得到批准。新修的边墙,由土石结构改成砖石结构,加高加厚,内外两侧均加垛口,冲要地段修重墙、建敌台。台分3层,中间虚空,可储备粮食器械,驻50个士兵,台下驻军与台上驻军配合作战。经过3年时间,边墙面貌一新。在长达2000华里的长城防线上,矗立起1017座敌台和大大小小的关隘防城。

北方守军斗志松懈,纪律松驰,戚继光便派部下从浙江招募兵士三千。浙兵到镇那日,天下大雨。长途跋涉的浙兵精神抖擞,从上午到下午一直在外待命,个个直立如松,队伍严整如林。北方官兵见此情景大为惊骇,方知戚继光治军之严。

戚继光到镇后,内蒙东南、辽宁凌源一带的朵颜部落多次犯边,皆被戚继光击败。其中有一次,朵颜部酋董狐狸、长秃率众攻董家口关城。戚继光由董家口和榆木岭兵分两路出击,活捉长秃。经过几次较量,朵颜部落才知道戚继光的厉害。于是,董狐狸和长昂率亲族300多人到喜峰口关请降,保证以后不再犯边,表示归还以前掳去的哨兵、边民、马匹和财物,要求释放长秃,恢复贡市。戚继光和蓟辽总督刘应节计议,允许了他们的请求。从此,朵颜部落和明朝恢复通贡互市关系,蓟镇边境出现了十多年的平静。

三屯营城自天顺二年(1458年)建成,之后虽有陆续修葺,但到万历初已经运行了110多年,南墙坍塌,只留下一片荒芜。于是,戚继光请示上司批准重修三屯营城。万历初年规划,两年之内竣工。城池比原来扩大了一倍,把原在城外的兵营也包括了进来。城墙加高加厚,设东、南、西三门,东曰宾日,南曰景忠,西曰巩京。按汉唐在北方建受降城的规制,不留北门。城门上建谯楼,城角建角楼,周围建敌台9处,各有箭孔。镇府建在中央,成为城中之城。

戚继光在改修长城、重修三屯营城和镇府的同时,着力整饬营伍,训练军队。淘汰了一批无能的官员,招募了一批年青的士兵,整顿了军纪,教练了步、骑、车各兵种协同作战的战术,配备了适应新战术的武器装备,大大振作了士气。

隆庆六年(1572年),明政府派兵部尚书汪道昆等一大批官员视察蓟镇,戚继光借机组织了一次盛大的演习,集结了10万大军于遵化汤泉,演习进行了20天。演习一开始,扮作敌人的骑兵突然由长城口攻入,顿时警号齐鸣,烽火大举,全身戎装的士兵迅速登台防守,各支防军按计划,有的迎击于前,有的夹击于侧,有的包抄于后,有的埋伏隐蔽,有的扼守阵地。在敌骑兵面前,战车突然变成一道城墙。在火器和战车的掩护下,步兵神速出击,入犯的"敌人"溃不成军,有的仓惶逃命,有的下马投降,守军大胜。这次演习是我国古代练兵史上的一次壮举。

驻镇的后几年,戚继光有暇在镇府的书斋里撰写兵书,整理文稿,《练兵实纪》就是这个时期完成的。他把历年来所写的诗文集成5卷,《横槊稿》3卷,《愚愚稿》2卷,并以镇府内的书斋之名合称其为《止止堂集》。

戚继光在蓟镇16年,同这里的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万历十一年(1583年),明政府决定调他去广东,蓟镇父老派代表去京城请原,要求把他留下,结果令人失望,戚继光不得不整装上路。临行那天,蓟镇的将官士卒、父老乡亲夹道相送,不少人追出境外,依依不舍,挥泪送别。

戚继光一生为官清廉,辞官后家道贫寒,贫病交加,明万历十五年腊月初八(1587年1月5日)病逝于蓬莱城,时年60岁,谥"武毅公"。

万历十一年(1583年)戚继光南去之后,三屯营人为其在景忠山之巅建立了生祠,并竖立了由其好友郭造卿题写的"总理戚公景忠山去思碑";戚继光去世之后,三屯营人又为其在城内鼓楼东侧建起了崇报祠,并竖起了由明兵备范阳马思恭题写的"戚少保公功德碑"。

继光事见《明史》卷二百十二·列传第一百

张臣

榆林卫人。初为参将,因功升蓟镇副总兵,明万历三年(1575年)升任宁夏总兵,万历十一年(1583年)回守蓟镇。

张臣出身行伍,矫健精悍,不怕艰险。在宣府时曾跟随千总刘朋守卫黄甫川。一次,刘朋遭遇敌寇,落马被围。张臣见状,单枪匹马,飞驰救援,一箭射中敌魁,夺回马匹,负载刘朋而还。张臣由此出名,不久即接替了刘朋的职务。后来又多次在跨马梁、李家沟、高家堡、田家梁、西红山一带与敌兵交战,屡建奇功,因功升任宣府膳房堡守备。敌寇曾大肆入侵膳房堡,声言要生擒张臣。面对此种叫嚣,张臣召集部下,以水代酒,且歌且饮。敌寇莫测所为,迟迟未敢登城。至夜,张臣率军突围而出,取道而还。大受上司称赏,擢升他为延绥入卫游击将军。

隆庆元年(1567年)九月,朵颜大举入犯昌黎、抚宁、乐亭、卢龙。游动的骑兵已经到了滦河附近,援军诸将只是隔河观望,并不敢出兵交战。张臣一到,立即勒兵欲战。蓟辽总督王治道说:"敌众我寡,战则不利。"张臣说:"我等食朝廷奉禄,虽有不利,亦应报效。大敌当前,怎能畏缩不前?"遂率本部直突敌阵。朵颜先以数骑包围了他,结果全被他斩于马下。千名勇士,奋勇直前,杀声震天,斩敌首百余级。朵颜兵争相遁逃。至山崖边,张臣仍率军紧追不舍,无数敌兵于惊慌中失足坠崖而死。战后,很多将帅因遇敌观望、不战自保获罪,只有张臣因大功晋升二级,不久即升任副总兵,守蓟镇西协。

万历五年(1577年)春,张臣被任命为宁夏总兵。顺义王俺答以方便互市为由,提出要在贺兰山打开一条通道。张臣痛恨夷人反复,未予允准。俺答恼羞成怒,出语不逊。当晚,张臣又令军士决开汉、唐河水,致使道路彻底断绝。俺答只好打消了取道贺兰山的念头,但也停止了与明廷的贡市,张臣因此被罢官。

万历十一年(1583年),小阿卜户进犯黑峪关,守将陈文治以下官员全因战守不力被拘拿问罪,朝廷下诏以副总兵之职起用张臣前往马兰峪驻守。正赶上朵颜部长昂屡犯边塞,蓟镇总兵杨四畏不能抵御,张臣又被调回蓟镇,不久升任总兵。

长昂最怕张臣。闻听张臣又回到了蓟镇,急忙托亲属前来说情,并亲自叩关请降。猛可真,是被俺答之弟老把都抛弃的女人,张臣回蓟镇前,曾伙同小阿卜户屡次进犯黑峪关,与明朝关系一直向背无常。张臣到任后,她又一次骚扰边塞,挑起事端。张臣闻听,大为震怒。猛可真害怕了,赶紧请出顺义王从前的小老婆大嬖只代她前来谢罪。张臣知她心藏奸诈,反复无常,不容分说,提兵出关,一下子俘获了她23人。猛可真因有亲近的人也在被俘之列,只好亲自叩关请降。张臣将大嬖只和猛可真召到三屯营西郊的演武场进行了严厉斥责,直到两个妇人痛哭流涕,叩头请死,才饶了她们。二人回去之后,先后献还80余人,其中有的已被拘押数十年之久。张臣因功受到奖赏,不久擢升代理都督同知,出任陕西总兵,镇守固原。

万历十八年(1590年)春,张臣移镇甘肃。火落赤进犯洮河,张臣率兵迎战于水泉三道沟,亲手格杀数人,并夺了他的帅旗。此战斩杀火落赤100多人,缴获牛羊1万多头。张臣再次因功晋级。

当时,蒙古诸部桀骜不驯,经略郑洛力主议和。张臣以为不妥,上书力陈"八难五要"。大略是:兵微将寡,边塞虚弱,各部落顺逆无常;应该增加兵员,严密侦察,充足军饷,分拨敌势,严明赏罚。不久,因为伤重请求归老,皇帝未予允准。又过了两年才谢病回乡。

张臣更历四镇,名著塞垣,为一时良将。

张臣事见《明史》卷二百三十九·列传第一百二十七

董一元

宣府前卫人。初任蓟镇游击将军,后因功升任参将、副总兵、总兵。

父董旸,嘉靖时为宣府游击将军。俺答入犯滴水崖,董旸力战而死,赠官赐荫,春秋世祀。兄董一奎,都督佥事,历镇山西、延绥、宁夏三边,以勇敢著称。董一元足备父兄之勇,而智略更胜其兄。任蓟镇游击将军时,土蛮、黑石炭等拥兵万人进犯一片石。总兵官胡镇率军抵御,董一元功劳最大,越升三级,升任石门寨参将。隆庆初棒槌崖之战,董一元又是功劳最大的一个,再进二级,升副总兵,驻防古北口。万历十一年(1583年),以都督佥事之衔任昌平总兵,万历十五年(1587年)任蓟州总兵。其间,因遭言官弹劾被罢职。

郑洛经略洮河,命董一元前往西宁练兵。火落赤入犯,董一元与之大战西川,多所斩获,不久以副总兵之职协守宁夏,升任延绥总兵。哱拜之乱,周围各部全部出动。董一元乘其大军西掠,直捣敌巢,斩首130余级,驱其畜产而还。敌寇因有内顾之忧,仓皇而退。董一元因功升代理都督同知,任中府佥事。

杨绍勋接替李成梁以后,辽东在一年之中竟3次出现险情,朝廷赶紧派董一元前往驻守。当时,泰宁部首领速把亥被官军斩杀,其子把兔儿发誓为父报仇,加之其从父炒花及姑婿花大的支持,势力日益强大。西部的插汉土蛮部众10余万,也与把兔儿东西相倚,数度犯边。不久,卜言合一克灰正、脑毛大诸部落声言进犯广宁,而把兔儿则预谋入犯镇武、锦州、义州三地。董一元与巡抚李化龙商议说:"卜言之众虽盛,但距边塞较远,一时难以为患,眼下急于解决掉的应该是把兔儿和炒花。今其众不过万骑,先破了他,则西部卜言将不战而走。"于是,命副将孙守廉迅速奔赴右屯以抵御西部之敌,而自己则亲率大军埋伏于镇武之外。敌骑驰入营寨,见只是个空营,哈哈大笑,以为董一元也不过是个懦夫,遂毫无顾及地纵兵而入。正当敌兵得意之时,明军伏兵尽起,奋呼陷阵,自午至晚,敌寇大败而逃。董一元率军追击70余里,至白沙埚而还,俘斩540余人,获马驼2000余匹,伯言儿中箭而死,把兔儿也受了重伤。败兵不敢歇脚,终夜奔逃,天放亮时才敢停下马来。与此同时,坚守于右屯的副将孙守廉也与敌兵激战了五天五夜。这时正是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十月。捷报飞来,神宗皇帝大喜,祭告郊庙,宣捷行赏,升董一元为左都督,加太子太保。

伯言儿最勇猛慓悍,塞上各部落全靠他壮胆,而今中箭身亡,各部落顿失栋梁,很快纳款请封。但把兔儿、炒花和卜言台周、瓜兔儿、歹青等仍然驻牧于边塞,预谋再次进犯辽沈等地。董一元以为,岁近年关,必须先给敌人以重创,还塞内一个安宁。于是,立即出兵,踏冰渡河,直捣敌巢。经过墨山时,呼啸的寒风裹起了漫天大雪。官兵雪里行军,士气更加高昂,三日夜抵达把兔儿巢穴,斩首120级,获牛马甲仗无算,全师而还。镇武之败已使把兔儿元气大伤,此番败绩把兔儿更觉路末途穷。窥望着得胜而去的明军将士,把兔儿仰天长叹:"难道我这辈子报不了父仇了吗?"不久即郁闷而死,残余人马相继溃散,其他部落也陆续逃往他乡。董一元因功加世荫二级。后来,因病请求归养,榆林卫人王保接替了他的职务。

待朝鲜战事再起,朝廷又诏令董一元到总督邢玠麾下参赞军务,不久即接替李如梅当上了御倭总兵。当时,一股倭寇再次横行沿海,朝廷分兵四路前去围剿。董一元统中路从泗州攻打石曼子。途中攻打新寨时,遭到倭寇顽强抵抗。新寨是倭寇经营多年的老巢,三面临江,一面通陆,引海为濠,泊艘千数,且有金海、固城二寨列侍左右。董一元督军拼死攻夺。胜利在望之际,倭寇营中忽然一声炮响,战阵上顿时烟焰涨天。倭寇乘势杀出,与固城援敌合为一处,向明军展开了反扑。明军阵脚大乱,骑兵诸将先行溃散,步兵人等随后奔逃,董一元也急忙引本部兵退还晋州。神宗皇帝闻听,勃然大怒,诏斩游击马呈文、郝三聘,前锋诸将彭信古等人均被就地免职,董一元也被降官三级。幸亏倭寇不久即逃往海上,石曼子之敌也被明军歼灭,董一元才得以官复原职。

董一元历镇冲边,劳苦而功高,与当时威震边塞的麻贵、张臣、杜桐、达云四人号称"边将五选"。

一元事见《明史》卷二百三十九·列传第一百二十七

王保

榆林卫人。出身行伍,骁勇绝伦,因功升延绥参将。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升代理都督佥事,任昌平镇总兵。不久,蓟镇总兵张邦奇受到弹劾,王保与他交换了防地。

自从嘉靖庚戌年(1550年)以后,蓟镇比其他军镇显得愈发重要。明穆宗朱载垕曾专门下诏:捉获鞑靼大小首领者破格奖赏,它镇不得攀比。此时,西瓦剌首领俺答已纳贡请封,宣化、大同、山西三镇烽火寂然,只有辽东经常受到与汉人杂居的泰宁各部落的侵扰,而与辽东毗邻的蓟镇又切近京师。为此,这一时期明廷对选拔蓟、辽二镇的将帅十分慎重。

张臣任总兵时,朵颜部的长昂已向明朝纳款,因此蓟镇边塞已有五六年烽火不扬。可张臣一走,塞外部落又数度犯边。张邦奇在任时,曾诱杀长昂20余名通事,长昂记下此仇,一直寻机报复。王保上任时,长昂正准备进犯大青山,他先是派心腹小郎儿引兵靠近沿边要塞,不久喜峰口就发生了巡逻士兵被杀事件。王保立即出兵擒获了小郎儿。长昂害怕了,急忙前来谢罪,献还了被掠去的人和财物,补纳了5年贡品,小郎儿才被放回。初战告捷,王保名声大振,御史陈遇极力举荐,明穆宗很快下诏,提升王保为代理都督同知。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冬,顺义王撦力克的弟弟赶兔引兵进犯白马关及东西台,被守备徐光启和副将李芳春、戴延春击退。第二年秋天,这伙敌寇又大举进犯黑谷顶。王保列阵以待,敌兵一战即溃。王保预料他们还将来犯,于是分兵布阵于开连口及横河儿。不久,敌寇果然向横河儿方向杀来。王保率军疾驰石塘岭,抄其后路,敌寇惊慌溃逃。王保乘势追击,直出塞外。当年冬天,这伙敌寇又进犯罗文峪,再次大败而去。后来,朝廷诏命王保代替董一元镇守辽东。恰逢朝鲜战事再起,又诏令王保前去负责海防。不久,去世于海州,谥封左都督。

在蓟镇数年,王保声名显赫,战绩卓然,但有一事却纠缠了他一生,以至《明史》在他的传记中也没忘了记载。事情是这样的:蓟镇三协的南营士兵,是戚继光当年招募的南方部卒。他们纪律严明,敢打敢冲,始终为蓟镇士兵的师表。朝鲜发生战事,他们被调去参加了战斗。回来时,这支队伍因为要求增加银饷,而在石门寨擂鼓哗噪起来。王保先是劝他们到演武场集合,然后却派人对他们大开杀戒,当场就杀死了几百人。最后,又以士兵哗变为由上奏朝廷。给事中戴士衡、御史汪以时极力争辩,说那些南兵本来未曾造反,真实的情况就是王保胡乱杀人;请朝廷撤销其职,按律问罪。而巡关御史马文卿等却出面庇护,说南兵大逆之罪有十。兵部尚书石星也随声附和。于是,朝廷便以平定叛乱有功给王保加了官进了爵,连总督孙鑛、巡抚李颐等也都升了官加了赏。事后,人们议论纷纷,沸沸扬扬,很久也没有平静。

王保事见《明史》卷二百三十九·列传第一百二十七

尤继先

榆林卫人。曾任大同、辽东总兵。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移守蓟镇。他一目失明,熟悉兵法,作战勇敢,人称"独目将军"。去世以后,三屯营父老曾为其在城北玄武山立祠。

万历十八年(1590年),火落赤、真相二部入犯洮河,副总兵李联芳等战死,朝廷诏命尤继先充任总兵官,接替刘承嗣镇守固原。起初,火落赤屯据莽剌、捏工二川,经常侵扰附近部族,且袭扰西宁。闻听官军到来,他们急忙趁河水封冻踏冰北去,只留下了同党可卜列、宗塔儿等500余人驻牧于石门山口。石门山口为出入乌思藏的门户。继先得知消息,立即令800人作前导,与原总兵刘承嗣、游击原进学、吴显等,疾驰700里直抵敌营。只一战即杀得可卜列和宗塔儿大败而逃,斩首150余级,生擒12人。其中有个叫而拜巴尔的,是可卜列的从子,正是此前杀害副总兵李联芳的那个人。从此以后,火落赤远逃西海。在尤继先生擒而拜巴尔前不久,西宁参将达云也曾于朵尔硖口大战中,亲手格杀了诱杀其副将的凶手把都尔哈。边塞的人一直把这两件事挂在嘴边,引为快事。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尤继先升任辽东总兵。炒花引2000人马入犯韩家路。尤继先督军奋击,炒花大败而去。

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尤继先起镇蓟州。自戚继光镇守10余年,塞外各部虽叛服无常,但边警很少。敌寇一度曾入犯青山口,但很快就被击退了。后来,长昂带领班、白二部入犯山海关,沿途劫掠,京东之民不堪残虐,四散逃亡。尤继先率军赶到时,敌寇已纵掠而去。总督蹇达责备尤继先没有追击,并对尤继先产生了很大成见。此时,尤继先正收拿着八百降丁,准备在关键时刻"为我所用"。总督蹇达借机上疏奏言:"番情难驭,恐遗后忧。请调尤继先别镇,使降丁随往。"兵部计议,准备让延绥杜松与尤继先易地而守,而巡抚刘四科却以为不可,并上疏说明了自己的理由。总督蹇达再次上疏言道:"守边在自强。而尤继先却说要靠降丁。去年出关,降丁为何未起作用?书信往来随随便便,边隘虚实久为所窥,呼吸变生,安所措手?"这时,兵部宋一韩等力主采纳总督蹇达的意见,并开始弹劾尤继先其他事情,尤继先遂被罢职。

坐镇三屯营期间,继先曾拓宽景忠山碧霞元君殿台址,修葺三忠祠、崇报祠和城北狮子峪的碧霞元君庙,并留有重拓神宫台址和重修狮子峪碧霞元君庙等碑文。

继先事见《明史》卷二百三十九·列传第一百二十七

杜松(张致嘉画)

杜松

字来清,江苏昆山人。有胆智,勇健绝伦。历任宁夏守备、代理都督佥事。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改守蓟镇。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卜失兔大举入犯下马关。杜松会同游击史见、李经,以200骑的兵力在马莲井与卜失兔展开激战。开始时有几次小胜,但随即又误入了敌人的埋伏,史见战死,杜松、李经全都负了伤,士卒伤亡过半。杜松不顾生死,裹伤力战。幸有麻贵引兵增援,卜失兔才撤兵而去。当时杜松已任游击将军,论功升任为延绥参将。后来,麻贵奋捣敌巢,杜松率军配合,多所斩获,又因功晋升为副总兵。期间,曾因为一件小事,一气之下削发为僧,朝廷听任他弃军而去。不久,又被起用为孤山副总兵。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升都督佥事,代李如樟镇守延绥。第二年,河套一带的边寇入犯安边、怀远,杜松大破敌军,因功改镇蓟州。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夏,杜松代李成梁镇守辽东,12月取得连山驿大捷。当时,敌寇首领赖晕歹勾结黄台吉谋犯喜峰口。杜松受总督王象乾指令,抄其后路,偷袭黄台吉巢穴。途经哈流兔时,掩杀拱兔部落140余人。之后,杜松便以此战绩向朝廷索要重赏。副使马拯说,拱兔部本是番臣内属,不应被清剿,并因此与杜松争执起来。杜松大为恼火,邀赏更急,朝廷最终还是满足了他的要求。不久,拱兔部果然以无辜遭到清剿开始了报复行动。先是攻陷了大胜堡,肢解了守将耿尚仁,接着又深入小凌河大肆焚掠。明军守将于守志和他们在山口遭遇,被打得大败而归,伤亡1000余人。当时杜松驻守大凌河,未敢出兵相救。因为这件事,辽东人对杜松多有指责。朝中也有人议论,说杜松前次出兵只到了锦州10里外的地方,并未出塞,斩杀的是保塞部落的人,而且都是绑上以后杀的,并非于两军阵上。杜松更加恼怒,认为都是因为各位大臣偏向马拯才害了他的名声,于是负气率兵出塞,打算立一次战功挽回影响。但此行只伤敌5人,自己的人马却大半陷入大凌河。杜松惭愤交加,焚毁了自己的铠甲器杖,置一切军务于不顾,还多次想自寻短见。兵部闻知,强令杜松返归故里,命王威代替了他的职务。

杜松被罢职后,很多人虽惜其勇,但因他心胸狭隘,义气用事,情绪反复,所以始终没人愿意站出来为他说话。直到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河套部落大举入犯,才被重新起用。久被闲置,一朝得以用武,杜松如鱼得水,意气风发。不仅勇猛一如从前,情绪也比从前平和了许多。故而,本次迎敌大获战功,亲手斩杀敌寇200余人。两年后,蓟辽一线战事频发,朝廷特设总兵镇守山海,诏令杜松担任此职。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张承荫战死,诏令杜松驰援辽阳。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二月,总督杨镐计议四路出兵清剿塞上。因抚顺为兵家要地,杨镐令杜松率兵6万前往,并让原总兵赵梦麟、保定总兵王宣做他的副手,约定3月2日在二道关与李如柏会师。2月29日夜,杜松率军日驰百里抵达浑河。因河流湍急,走到一半,士兵们就不敢往前走了。杜松醉着酒来到军前,强行驱赶士兵渡河,致使许多士兵溺死河中。3月中旬,杜松率军直逼撒尔湖谷口。这时,清军正以400精骑护卫着1万民工在界凡山上筑城。发现明军大队人马来到,400精骑尽皆伏入山谷。待明军人马过去之后,400精骑自后发起攻击,明军顿时阵脚大乱。杜松率军舍命奔逃,一直逃到了界凡渡口。而此时,400精骑早已回到了界凡山,与筑城民夫一起集合到了吉林崖上。第二天,杜松命一名副将到撒尔湖谷口扎营,而自己则亲率大军包围了吉林崖。此时清军又增兵千人,先是遣两队人马驰至界凡山,接着又遣6队人马靠近了撒尔湖谷口。第三天,撒尔湖谷口激战率先打响,6队清军骑兵发起了猛攻,营寨很快被拔掉,明军士兵被杀得尸横遍野。吉林崖这边明军本来是包围的一方,可激战尚未开始,包围与反包围的形势就发生了急剧逆转:前有400精骑于山崖之上跃马扬威,后有两队人马左右驰突。只听一声哨响,吉林崖上的骑兵疾驰而下,逡巡身后的两队援兵直前夹攻,明军顿时乱成一团。不久,杜松与赵梦麟、王宣即战死阵中。群龙无首的明军士兵舍命奔逃,一直被追杀了20余里,溃退途中血流成渠。而此时,杜松的500辆战车还陷于冰冷的河水之中。不久,前方又传来消息:马林、刘綎两军也已战败,只有李如柏一军逃还。事后,许多人责备杜松缺谋少略,冒险轻进。

天启初年,朝廷念杜松往日功绩,追赠少保、左都督,世荫千户,立祠赐祭。

杜松事见《明史》卷二百三十九·列传第一百二十七

萧如薰

号馥亭,字季馨,延安卫人。先任宁夏总兵,明万历三十八年(1611年)改任蓟镇总兵。他为将持重,先后更历七镇,皆受称赞。

起初,萧如薰由世荫百户升宁夏参将,戍守平虏城。万历二十年(1592年)春,哱拜、刘东旸占据宁夏,公开反叛,并派其党羽四出攻略,各地守军望风披靡,沿途城池陆续沦陷。叛贼土文秀攻打平虏,萧如薰坚守不退。萧如薰之妻杨氏,贤而有智,极赞其夫死守,每日预备牛羊酒肉犒劳将士。哱拜有个养子叫云,最为骁勇,他招来河套部落的着力兔与他合力攻城。萧如薰于城南设下伏兵,佯装败退,然后伏兵齐出,着力兔大败而逃。接着,萧如薰又率兵袭击了着力兔的营寨,俘获了大量人畜。着力兔大怒,又带兵前来攻打。恰逢援兵到来,着力兔撤兵而去,平虏城遂得以保全。皇上听说萧如薰孤城抗敌,龙颜大悦,厚赏银币,加封副总兵,两个月后又加封都督佥事,任宁夏总兵,尽统延绥、甘肃、固原诸路援军。不久,因功再加代理都督同知,世袭锦衣卫指挥佥事。妻子杨氏也受到了朝廷旌表。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八月,卜失兔进犯定边,侵入固原,副将姜直不能抵御,致使敌军溃墙而入,直抵下马关,纵横内地近一个月。萧如薰因此被免官,但不久又以总兵之职镇守固原。青海部落大举入犯,萧如薰与临洮总兵孙仁联合御敌,擒斩敌寇340多人,招抚叛乱番族5000多人,缴获驼马甲仗无数,因功再度镇守宁夏。此后,银定、歹成二部数次入犯,每次都是大败而去。

万历三十八年(1611年),萧如薰移守蓟镇,5年后被罢免。自隆庆以后,长城内外已逐步恢复互市,告警的烽火已不多见,所以就连皇上也把各大镇府看作第二个京城,以致镇府之内"山人杂流,乞朝士尺牍往者,无不餍所欲"。萧如薰擅长写诗,文士们趋之若鹜,宾座常满。妻子杨氏、继妻南氏均出身名门,因萧如薰宾客不断,经常变卖首饰,但依然不足。军中上下叫苦不迭,而萧如薰却自得其乐。在三屯营镇府的5年,他有许多诗文留世,如《宛在亭诗》《介石轩铭有序》《重修兴龙寺碑》等。再度出山时,任延绥总兵官。

天启初年,朝廷因京军疲弊,战不可用,召集老将到京城主持练兵,萧如薰也在被召之列。进宫面驾时,皇帝对他赐酒慰劳。第二年出镇徐州,不久又镇守保定。天启五年(1625年)夏,因魏忠贤党羽弹劾他与李三才联姻,再次被免职。祟祯初年去世时,朝廷按例给予了抚恤。

如薰祖父萧汉,凉州副总兵、都督佥事。父萧文奎,京营副将、都督同知。兄如兰,陕西副总兵、都督佥事,前府佥书;如蕙,宁夏总兵、都督同知;如芷,提督南京教场、都督佥事。

如薰事见《明史》卷二百三十九·列传第一百二十七

李怀信

大同人。历任延绥中路参将、定边副总兵、甘肃总兵,《明史》说他"廉而勤,勇而有谋",曾数次被朝中大臣举荐。万历年间曾任蓟镇总兵。

从前,卜失兔、火落赤、铁雷、摆言太等部落,年年侵扰延绥边塞,定边居延绥之西遭受侵扰最重。怀信任延绥参将和定边副总兵期间,犯边敌寇每次都是汹汹而来,悻悻而去。其先后镇帅杜松、王威、张承荫、官秉忠等,又都是当时的名将,所以边患虽繁而士气不减。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李怀信擢升甘肃总兵,延绥人为他立了生祠。一次,松山部落入犯芦沟墩等处,怀信出兵截击,大胜而还,斩首300余级,缴获驼马甲仗无算。不久,这伙敌寇又进犯镇番一带的城堡。怀信分兵应敌,斩首190余级,敌兵又是大败而去。由此,怀信威名震动河西。陕西原来只设4镇,自从西宁多警,才增设了临洮总兵,成为5镇,但仍以甘肃、延绥最当敌冲,故每次选择将帅都十分慎重。甘肃之北有松山,南临青海,诸部落环居其外,尤其难以守御。自怀信上任,边民恃以无恐。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辽东告急,诏命怀信以代理总兵之衔驰援辽东。当时熊廷弼为经略。他命令怀信与柴国柱、贺世贤3人带兵4万前往沈阳守御。不久,暖兔、炒花再次图谋进犯,熊廷弼又急调怀信回防首山。敌寇闻听后,马上撤兵而去。这一时期,辽东形势日渐吃紧,很多老将都推托回避。经略熊廷弼恼怒至极,由此便迁怒于手下诸将。后来,怀信也难以忍受熊廷弼的欺辱,遂假称有病,卧床不理军事。不久,抑郁而去。

天启二年(1622年),怀信起镇大同,后追录筹边之功,升左都督。

考其任蓟镇总兵的时间,应在万历四十七年之前,在职不过数月。

怀信事见《明史》卷二百三十九·列传第一百二十七

孙祖寿

字必之,昌平县人。明万历年间中武举,授固关把总。天启二年(1622年)升任代理都督佥事、蓟镇总兵。崇祯二年(1629年),后金皇太极入犯,战死永定门。

代理兵部尚书孙承宗巡视边塞,议定在蓟镇三协十二路分设3员大将,由祖寿领西协,辖石匣、古北、曹家和墙子4路,驻遵化;江应诏领东协,辖山海关、一片石、燕河营、建昌营4路,驻关门;马世龙领中协,辖马兰峪、松棚子、喜峰口、太平寨4路,驻三屯营。经略王在晋、总督王象乾却说:永平设镇,本是用来护卫山海关的。今移到三屯营,则离山海关400里,救援极为不便。遵化离三屯营只有60里,今并列两镇,实属多余。应该让马世龙镇守永平,将东协4路划分给马世龙和江应昭,将中西两协一并交给祖寿,仍驻三屯营。请示兵部,代理侍郎张经世同意这个意见,但孙承宗却坚执如初,最后只好让祖寿移镇遵化。天启七年(1634年)锦州告急,祖寿因赴援不力被罢职。

崇祯二年(1629年),后金皇太极入犯,京城被围,祖寿散尽家财,招还旧部,随满桂赴关抗敌,战死永定门。死后,朝廷按原衔抚恤了他的家属。

祖寿重感情,主正义,有气节。初守固关时曾得过一场重病,妻子张氏割下自己的肉为他治病,以至于7日水米不能下咽。祖寿病好了,妻子张氏却很快去世。从此,祖寿终身不近女色。当大帅时,有部将曾送儿子500两银子,儿子没有接受。一天,儿子前来探望他,他赏给儿子一杯酒,并对儿子说:"拒收银两,说明你懂我心思,否则我不会宽恕你。"

迁西县景忠山头道茶棚有他留下的一通碑文。

祖寿事见《明史》卷二百七十一·列传第一百五十九

马世龙(张致嘉画)

马世龙

字苍元,宁夏人。初因会试得中武进士,任宣府游击将军。天启二年(1622年),被提拔为永平副总兵。代理兵部尚书孙承宗器重他的才华,推荐他为代理都督佥事,任蓟镇总兵。

天启三年(1623年)正月,朝廷赐他尚方宝剑,授予他官署实权。为此,孙承宗还专门筑坛拜将,并代皇上主持了仪式。为谢知遇之恩,世龙出关守卫各城,军中之事无不一一用心。

天启四年(1624年),世龙与巡抚喻安性和袁崇焕东巡广宁,继而又与袁崇焕、王世钦航海到盖州卫考察边塞,因功封右都督。当时,孙承宗统领兵马十余万,将校几百名,每年开支达几百万。各将领有求于孙承宗的,常因有世龙在而达不到目的,由此十分怨恨。世龙相貌壮伟,为人厚道,因此,惧怕孙承宗的人便都来攻击他,并想以此动摇他的名位。有些话还传到皇帝耳朵里。孙承宗在朝中为他争辩说:"人说他贪淫吝啬,我可以全家百口性命担保。"因为孙承宗的缘故,朝廷没有再追究。

天启五年(1625年)九月,马世龙误信降人,派前锋袭取耀州,结果全军覆没。言官交章弹劾,熹宗龙颜大怒,降旨斥责,令其戴罪立功。当时,魏忠贤正以"清君侧"为名想搞掉孙承宗,如果攻击世龙,也就牵涉到了孙承宗。孙承宗感到不安,主动离职,由兵部尚书高第接替了他的职务。兵部职方司主事徐日久,先是给高第出主意,阻挠世龙重掌蓟辽兵权,接着又与高第合谋攻击世龙。世龙以牙还牙,暗里结交魏忠贤,反削去了徐日久的官籍。当年冬天,世龙因病辞职。

崇祯元年(1628年),王在晋做了兵部尚书,世龙上疏例数王在晋的罪行。皇帝下诏捉捕他,但很长时间也没有捉到,直到王在晋被罢官,世龙才主动自首。

崇祯二年(1629年)冬,京城戒严,刑部尚书乔允升竭力推荐世龙。不久,诏下刑部,准其出狱立功赎罪。恰逢祖大寿的军队正向关内败退,朝廷又再次起用了孙承宗。孙承宗遣世龙急报祖大寿就地待援。时间不长,大将军满桂战死,马世龙又代为总理,并被赐予尚方宝剑,统领各镇援军。崇祯三年(1630年)三月,世龙升左都督。当时,遵化、永平、迁安、滦州4城已失守3个多月。孙承宗、祖大寿与世龙两军中隔长城,声息断绝,皇帝急忙诏命各军前往救援。不久,昌平镇的尤世威、保定的曹鸣雷、山海关的宋伟、山西的王国梁、固安的杨麒、延绥的吴自勉、临洮的王承恩、宁夏的尤世禄、甘肃的杨嘉谟,以及山东、河南、湖广、浙江、江西、福建、四川等地的援军陆续赶到。但他们停驻于外围,观望不进。这时,给事中张第元向皇帝奏言:"马世龙在边数年,没听说有什么功绩,况且也没听说过有什么才能,各军老帅怎会听他节制?等到粮秣匮乏,士气日衰,拖延到夏秋,后果将不堪设想。"皇帝认为世龙正策划进攻,没把他的话放在心上。5月10日祖大寿终于靠近了滦州,11日马世龙等与他会师,12日即收复了滦州。13日游击将军靳国臣收复了迁安。14日副将何可纲收复了永平。两天以后,明军又收复了遵化。至此,失陷5个月的遵、永、迁、滦4城全部收复。因复城之功,世龙加太子少保,世袭本卫千户。

崇祯六年(1633年)五月,插汉虎墩兔与河套一带的边寇联手进犯宁夏,总兵贺虎臣战死,皇帝诏命世龙前往接任。世龙生长宁夏,熟知地形,到任后整顿军伍,大修边备。后来,插汉虎墩兔多次入犯。仅在一年之内,世龙就先后消灭他3000余人,因而威名远震。但没过多久就死在了任上,年仅40余岁。论功,赠太子太傅,世袭锦衣佥事。

世龙事见《明史》卷二百七十·列传第一百五十八

赵率教

祖籍河北蓟阳。高祖父赵升,迁居靖虏卫,任指挥佥事。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率教中武进士,任甘州都司。后因功多有委用,历任碾伯营、靖虏卫参将。后来因被人弹劾而被罢官。努尔哈赤起兵攻打辽东,明朝发布诏书,让被罢官而养有家丁的将领带兵到前线立功,因此,率教率众随叔祖赵梦麟出征,得到经略的赏识,被提拔为副总兵,掌管中军事务。

天启元年(1621年),辽阳被后金攻破,率教潜逃,侥幸免于死罪。

天启二年(1622年),后金攻广宁,同时占据关外四十余城。巡抚放弃广宁,把关外的城镇都撤退干净了。率教向经略王在晋申请,表示他愿意去收复前屯卫城,就带领38个家丁去了。蒙古兵当时占据着这片地盘,率教不敢贸然进去,走到中前所就停下了。那年,游击鲁之甲遵照枢辅孙承宗的命令,解救了6000口难民,到前屯安置,把蒙古人全部驱逐到郊外。

率教才进入前屯卫城,把难民编排成部队,修缮城墙,注意侦察敌情,军府因此大致建立起来。后来命偏裨小将陈练率领川、湖士兵来帮助他,前屯卫城的防御力量才巩固了。率教招募的流亡百姓有五六万之多,从其中选择年轻力壮的编入军队,都进行了军事训练,余下的分给耕牛、种子,大力进行屯田。率教亲自督促、示范,以致手脚都长了膙子。孙承宗到此视察时非常高兴,把自己所乘坐的车子赠给了率教。

蒙古虎墩兔一向接受总督王象乾的抚治。他的部下有个叫抽扣儿的,喜欢偷盗抢劫,率教捕杀了他们四个人。招抚佥事万有孚和率教有矛盾,就把过去率教败逃的事向王象乾讲了。王象乾又告诉了兵部尚书董汉儒,打算把率教给斩了。幸亏孙承宗写信求情,率教才得以不死。

当时关内外分为五部。马世龙、王世钦、尤世禄守中、左、右部,率教与副将孙谏守前、后部。每部各有兵力15000人。率教仍驻前屯。

天启四年(1624年)九月,孙承宗上报了他的功绩,于是,朝廷擢率教都督佥事,加衔总兵。

天启五年(1625年)冬,孙承宗调离,高弟接任,各部将领多有调换。

天启六年(1626年)二月,蒙古因宁远被后金包围,乘机进犯平川、三山堡。率教带兵出击,斩首一百多级,夺取马匹二百,把蒙古兵追赶到高台堡才回来。捷报呈上,皇帝非常高兴,立即提拔他为都督同知,实际上的总兵官,让他接替杨麒镇守山海关。不久,论功又升为右都督,世荫本卫副千户。当时满桂驻守宁远,名声很大,跟率教很要好。待宁远被围,率教派一名都司、4名守备前去支援。满桂嫌他们来晚了,拒绝让他们入城。幸有袁崇焕从旁解劝,才放他们进来。宁远之围解除后,率教欲分享战功,满桂不答应,且责怪他不亲自来助,两人从此产生了矛盾。朝廷得知后,曾下诏警告他们。而满桂后来又跟袁崇焕不和,朝廷于是把满桂召回,让率教统领关内外的全部兵力,移驻宁远。

天启七年(1627年)正月,后金南征朝鲜。率教统兵进驻三岔河作为牵制,最后没有效果。三月,袁崇焕打算修建锦州、大凌河、中左所三城,试图逐渐收复失地,率教奉命移锦州护卫,又升为左都督。五月,后金包围了锦州,率教与宦官纪用,副将左辅、朱梅等,环城固守,发射大炮,致金兵死伤不少。双方相持24天,包围才被解除。当时满桂也在宁远立了大功,因此,当时称为"宁锦大捷"。魏忠贤等人因此受到了重赏。率教也加官为太子少傅,荫封子孙世袭锦衣千户。

崇祯元年(1628年)八月,率教移驻永平,兼辖蓟镇八路。一月后,又挂平辽将军印,移驻山海关。

崇祯二年(1629年),后金由大安口南下,率教策马西行,三昼夜抵达三屯。总兵官朱国彦不肯放入,率教只好策马而西。十一月四日在遵化开战时,率教中箭身亡,全军覆没。失去救兵的遵化城陷落,士兵投降,巡抚也死于乱军之中。

崇祯帝听闻后极为伤心,诏命敕葬,并建祠公祭。

率教廉洁勇猛,待人忠厚,勤身奉公,劳而不懈,和满桂一起被视作良将。二人死后,再无办理辽东战事之人。

率教文武双全,忠义贯日。虽戎马倥偬,但仍有《复辽私议》《平辽奏稿》《挥尘兵法》《投戈随笔》等著作留世。

率教事见《明史》卷二百七十一·列传第一百五十九

尤世威

榆林卫人。与兄世功、弟世禄,皆以"勇敢"知名。

天启中,积官至建昌营参将,调守墙子路。天启七年(1627年),迁山海中部副总兵。宁远告警,从大帅满桂赴援。力战城东,有功,增秩受赐。

崇祯二年(1629年),擢总兵官,镇守居庸、昌平。当年冬,京师戒严,诏命他提兵五千防守顺义。不久,又让他回来防护诸帝陵。崇祯四年,代宋伟为山海总兵,积功至左都督。崇祯七年(1634年),诏命他与宁远总兵吴襄一起驰援宣府。因为拥兵不进,削职戍边。尚未动身,赶上贼寇残虐河南,又诏命他充为从事官,与副将张外嘉等统铁骑五千前往清剿。

崇祯八年(1635年)正月,贼寇攻陷凤阳。世威带2500骑前往平定。抵达亳州时,恰遇总督洪承畴出关讨贼,驻扎在信阳,遂命世威进军汝州。随后,洪承畴亦到了。这时,贼寇见河南兵势强盛,悉皆逃入关中。承畴准备入关征讨,乃大会诸将,令分防汝、雒诸要冲。因世威部下皆劲旅,便命令他与参将徐来朝分驻永宁、卢氏山中,以扼雒南兰草川、朱阳关之险。并告诫他们说:"这些地方是贼寇出入的门户,千万不要轻忽!"等承畴入了关,贼寇却避而向南,又从蓝田向卢氏方向去了。被世威率军拦截后,又逃入商雒山中。来朝所部3000人不肯入山清剿,还大吵大闹。贼寇逼近时,来朝只好落荒而逃,以至全军覆没。世威大军久曝荒野,又赶上疾病流行,故而与贼寇一战即溃,世威及游击刘肇基、罗岱俱负重伤。贼寇随后越过卢氏,直奔永宁。朝廷知道后,命令解除他们的职务,听候查处。

崇祯十年(1637年),宣大总督卢象升说:"世威善抚士卒,通晓军机,只因数千客兵久戍荒山,又赶上疫病流行,才致作战失利。此正用兵之时,弃之可惜。"乃命世威到象升军中立功自效。后来象升战死,世威自免还乡。

崇祯十五年(1642年),因朝臣推荐,帝命世威与弟世禄赴京候调,但只在中左门问了一次话,就又让他们还乡了。第二年十月,李自成攻陷西安,传发檄文到榆林招降。总兵官王定害怕了,率所部精兵弃城而去。此时巡抚张凤翼还未到任,城中士马单弱,人心惶惶。布政使都任急忙召集副将惠显、参将刘廷杰等,与赋闲在家的将帅尤世威,以及王世钦、王世国、侯世禄、侯拱极、王学书、原延绥总兵李昌龄等,一起商议守城事宜。大家一致拥推世威作主帅。不久,贼众十万攻陷延安,占领绥德,又遣使前来说降。参将刘廷杰大呼曰:"长安虽破,三边仍然稳固。贼寇尽皆中州子弟。他们被杀了父兄,又被强迫来打仗,肯定不心甘情愿。榆林号称天下劲旅,如果一战夺其锐气,然后与宁夏、固原之兵轮番攻击,用不了多久,贼寇就可以平定。"众然其言,乃歃血誓师,简选兵力,修缮甲仗,并各自捐出家中财务以充军费。但还未准备好,贼兵就到城下了。

刘廷杰招募死士,又向河套部落请兵。但这些士兵未到榆林,就被贼寇分兵击退了。随后,贼寇奋力攻城,官军奋力拼杀,杀死贼寇无数。接着,贼寇又集结重兵攻城,并架起飞楼逼近城中。矢石交至,世威等愈加拼死搏战。七昼夜后,贼兵通过地道掏空城基,又以大炮轰击,城池遂破。但世威等仍督众巷战,连妇女儿童都上房揭瓦,参加了战斗,贼兵尸相枕藉。

既而,因体力不支,布政使都任战死了,侯世禄父子及学书等也都勇战而亡。贼兵痛恨刘廷杰联合河套部落,将其寸磔致死,刘廷杰至死骂不绝口。世威、世钦、世国、昌龄等被俘后,被绑缚至西安城中。这时李自成坐在秦王府里正准备让他们投降,但四人宁死也不屈服。李自成说:"诸公皆名将!助我平天下,取封侯,如何?"四人回骂道:"你一个小驿卒,竟敢出此大话侮辱我们?"李自成笑了,上前为他们松绑。世钦唾骂道:"驿卒,滚远点儿,别弄脏了我的战袍!"李自成恼了,一挥手,将他们全部斩杀。

世威事见《明史》卷二百六十九·列传第一百五十七

朱国彦

明崇祯二年(1629年)四月被任命为蓟镇中协总兵官,驻守三屯营。当年11月6日,清军兵临城下,副将朱来同等携家潜逃。朱国彦闻知,书其姓名,愤榜通衢,然后将自家衣物、器具和平时积蓄下来的500两银子,全部散发给将士,激励他们奋勇杀敌。因寡不敌众,三屯营很快失守。朱国彦见大势已去,整好官服,西向稽首,与妻子张氏自缢殉国。

国彦事见《明史》卷二百七十一·列传第一百五十九

杨肇基

沂州卫人,累官至大同总兵。天启二年(1622年),剿灭叛匪有功,由代理都督佥事晋升为右都督,世袭本卫千户。后移镇延绥,抗击河套一带的边寇,因功晋升为左都督,世袭锦衣千户,屡加太子太保。崇祯元年(1628年)移蓟镇西协。崇祯二年(1629年)冬,清兵攻克三屯营,杨肇基乘机收复,并固守数月,终于保全了孤城,因功世袭锦衣卫千户。崇祯三年(1630年),参加了收复遵化、永平、迁安、滦州4城的战斗,立有战功,加封太子太师,世袭锦衣佥事。第二年死于任上。

肇基事见《明史》卷二百七十·列传第一百五十八

猛如虎

猛如虎,本塞外降人,家榆林。崇祯初,与虎大威一起归附明朝。延绥巡抚给二人改名时,称其为"猛虎二将"。 崇祯七年(1630年),在遵永大捷中立功,升守备;同年,因剿灭河套蒙古酋长干儿骂有功,擢为游击。

崇祯五年(1632年),攻打邢红狼,解除了他们对高平的包围。第二年(1633年),又大战寿阳黑山,剿灭了姬关锁的流贼。随后,随曹文诏追击流贼于西偃、碧霞,亲斩贼首混世王。又与颇希牧追击流贼于寿阳,与陈国威、马杰大破来远寨,与曹文诏大破贼寇于范村。陈国威以步卒三百夜袭红山岭,如虎、马杰、虎大威、和应诏击杀贼首九条龙。不久,奉巡抚许鼎臣之命,从文水入山剿贼。又与大威、应诏、马杰由皋落山清剿东犯之贼,并立有战功。流贼逃往畿南,山西警讯渐息,如虎仍隶属于许鼎臣。

崇祯七年(1634年),剿贼沁源,斩杀贼首五条龙。如虎骁勇善战,与虎大威齐名。戴君恩、吴甡相继为巡抚,都非常倚重他。当年冬,流贼在黄河之南,欲乘黄河结冰北渡,如虎、大威扼守于河滨。

崇祯八年(1635年)二月,与大威、国威斩杀流贼大将高加计,山西流贼由此尽平,随后吴甡举荐他们为副总兵。当年冬,又因防守黄河有功,加授署都督佥事。连续几年,如虎都在防守黄河和援剿河南流贼时劳绩显著。

崇祯十一年(1638年)冬,清军入塞,京师告急,如虎率兵勤王。

崇祯十二年(1639年)四月,擢蓟镇中协总兵官。

崇祯十三年(1640年),如虎因事被剥夺官职,发配边境,戴罪立功。督师杨嗣昌请示朝廷,让他跟随从入蜀。十一月,监军万元吉在保宁隆重犒赏将士。因诸军进退有别,遂擢升如虎为正总统,张应元副之,率军挺进绵州,分遣诸将屯扎要害之处。而元吉则从小道进军射洪,扼守蓬溪,以待贼兵。此时贼兵正屯扎在安岳境内,侦知官军将至,连夜逃往内江。如虎挑选精干骑兵追击,万元吉、张应元扎营安岳城下,以切断其归路。十二月,张献忠攻陷泸州。此地三面临江,只有立石站一处可以向北去。万元吉以为流贼此时正处绝境,打算分兵南下,直捣其老巢。因而设伏兵于旁边的要塞玉蟾寺,想逼迫贼兵北窜永川,然后迎头痛击。以为这样就可以把流贼一举歼灭。此时永川知县已先逃跑了,城中只有丞簿一二人。如虎找不到向导,夜晚只好在西关空舍中宿营。等第二天赶到立石站,贼兵已抢先渡过南溪。关中军将贺人龙眼看贼兵经过,却隔水观望,按兵不动,贼兵遂越过成都,跑到汉川、德阳,然后又渡过绵河,进入巴州。

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嗣昌亲统舟师进驻云阳,传令各位将官沿路追击。可贼兵突然折而东返,归路防守皆无,官军再也无法抵挡。如虎所率只有六百骑兵,其余全左良玉的部队。他们骄悍成性,不服管制,所过之处,肆意焚掠,只有参将刘士杰勇于作战,一心立功。这些军卒跟随左良玉时,很多时候都是优闲不战,此时改属如虎麾下,且总是驰突于山谷风雪之中,所以怨声载道。其谣曰:"想杀我左镇,跑杀我猛镇。"当时,贺人龙的部队已大噪西归,所能依靠的只有如虎,万元吉非常忧虑。

流贼自巴州至开县,官军自后追击,直到黄陵城才追上。当时天色昏暗,又下起了大雨,诸将疲乏,请求明早再战。刘士杰奋然疾呼:"追了四十天,今天才追上,舍而不击,我办不到!"遂执刀先往。如虎激励诸军随后跟上。士杰在前,所向披靡。张献忠登高瞭望,见后无援军,遂暗中抽调精壮骑兵,潜行于箐谷,然后乘高大呼,疾驰而下,左良玉的士兵见状,首先退了。刘士杰、游击郭开、如虎之子猛先捷,都战死了。如虎率亲兵拼死搏杀。部将将他扶上马,才突出重围。见旗纛军符尽失,乃收残卒从嗣昌南下荆州。嗣昌死后,如虎率所部扼守德安、黄州。后来,因疽疮发背,不能再战,才退驻承天,不久又移驻南阳。

当年十一月,李自成击败傅宗龙部,乘势来攻。如虎与刘光祚凭城固守,用计杀贼精卒数千。已而城破,如虎持短兵巷战,大呼冲击,血盈袍袖。经过唐王府门时,北面叩头,谢上隆恩,自称力竭,被流贼砍杀而死。光祚及分守参议艾毓初、南阳知县姚运熙,均死于战阵中。唐王朱聿镆亦遇害。

如虎事见《明史》卷二百六十九·列传第一百五十七

三屯营城图(源自民国20年版《迁安县志》)

附1.明代坐镇三屯营的总兵名录(计74人)

蓟州镇移镇府于三屯营后,迄于明亡,历任总兵79任。其中,王威、萧如薰、孙祖寿三人,皆两次莅任蓟镇;张承荫虽有"起推蓟镇"之命,但"因居□有疾,请告未任"(见《三屯总府题名碑记》);赵率教虽有"兼辖蓟镇八路"之命,但始终未入驻过三屯营(见明史列传第一百五十九)。因此,明代坐镇三屯营的总兵实为74人。本名录由刘禾田先生以民国20年版《迁安县志》(译注)为蓝本,参照《明史》及《三屯总府题名碑记》等史料勘校。

天顺二年至八年(1458~1464年)

胡 镛,天顺二年莅任。永平卫人。移蓟洲镇府(总兵府)于三屯营。(镇府原在狮子峪。狮子峪,亦称峙子峪,今称旧营,东南距三屯营古城遗址10公里)

马 荣,天顺五年三月内莅任。遵化人。

沈 煜,任职时间不详。修武人。

成化元年至二十三年(1465~1487年)

吴 德,任职时间不详。隆庆卫人。

焦 寿,成化二年八月莅任。明初将领焦礼之孙。嗣爵东宁伯。

赵 胜,封昌宁伯。死后敕葬。迁西县大黑汀人。明史有传。

冯 宗,成化八年正月莅任。成化十三年七月奉诏还京。京卫人。

刘 清,成化十三年七月莅任。京卫人。

李 铭,成化十五年五月莅任。京卫人。

弘治元年至十八年(1488~1505年)

刘 福,弘治五年四月莅任。宁晋伯。总兵佩印自此始。

蒋 骥,弘治九年二月莅任。定西侯蒋贵之孙。明史有传。

阮 兴,任职时间不详。京卫人。

王 铭,任职时间不详。锦衣卫人。

正德元年至十六年(1506~1521年)

温 和,正德元年十二月莅任。河间卫人。

吴 玉,任职时间不详。遵化人。

马 澄,任职时间不详。京卫人。

陈 鏸,正德八年十月莅任。正德十年六月劾免。遂安伯陈志五世孙,巴人。

戴 钦,莅任时间不详。正德十三年正月去职。绥德卫人。

马 永,正德十三年正月至嘉靖五年十月在任。迁西县大黑汀人。明史有传。

嘉靖元年至四十五年(1522~1566年)

张 輗,任职时间不详。大同卫人。

杨 镇,任职时间不详。辽东人。

卜 云,任职时间不详。榆林卫人。

萧 升,任职时间不详。抚宁卫人。

刘 渊,任职时间不详。山海卫人。

祝 雄,莅任时间不详。嘉靖二十三年二月去职。辽东人。明史有传。其传有"在蓟三年,卒于任,敕葬"。

戴 廉,任职时间不详。蓟州卫人。

周 彻,莅任时间不详。嘉靖二十七年正月去职。抚宁卫人。

罗希韩,嘉靖二十七年正月莅任。平谷人

李凤鸣,嘉靖二十九年八月莅任。京卫人。

成 勋,任职时间不详。蓟州卫人。

周益昌,任职时间不详。锦州卫人。嘉靖三十六年二月卒,敕葬。明史有传。

欧阳安,任职时间不详。宣府人。

李 广,嘉靖三十八年三月至九月在任。京卫人。

张承勋,嘉靖三十八年九月莅任。怀安卫人。

孙 膑,嘉靖四十年九月莅任。嘉靖四十二年十月战死。绥德卫人。

胡 镇,任职时间不详。阳和卫人。

王孟夏,任职时间不详。宁武人。

隆庆元年至六年(1567~1572年)

李世忠,任职时间不详。绥德卫人。

郭 琥,隆庆元年冬十月至隆庆三年正月在任。永昌卫人。

以下依三屯总府题名碑登录

戚继光,号南塘,山东登州卫人,少保兼太子太保。隆庆三年二月内莅任,万历十一年二月内转广东。明史有传。

万历元年至四十八年(1573~1620年)

杨肆畏,号知庵,定辽左卫人,都督同知。万历十一年二月内莅任,十二年十月内转保定。(《明史》作"杨四畏")。

张 臣,号东山,榆林卫人,都督同知。万历十二年十月内莅任,十五年十月内转左府。明史有传。

董一元,号少山,万全都司都督同知。万历十五年十月内莅任。宣府前卫人。明史有传。

张邦奇,号云谷,宣府蔚州卫人,都督同知。万历十六年十月内莅任,二十年十二月内转山西宁武。

王 保,号麟岗,榆林卫人,都督同知。万历二十年十二月内莅任。二十四年七月内推海防备倭,本年十二月内转辽东。

尤继先,号绍庵,榆林卫人。万历二十五年正月内莅任,历升左都督、加太子少保。三十五年正月内转延绥。

倪尚忠,号肖泉,宣府龙门卫人。见任保定总兵、都督同知。万历三十四年十二月内署蓟镇事,万历三十五年闰六月内交代回镇。

杜 松,号鹤林,延安卫人,署督都佥事。万历三十五年闰六月内莅任。三十六年九月内延镇大捷,升署都督同知,本月转辽东。

马 栋,号慎斋,宣府万全都司蔚州卫人,中军都督府都督佥事。万历三十六年九月内莅任。

王国栋,号忠庵,榆林卫人,右军都督府都督佥事。万历三十七年正月内莅任。

萧如薰,号馥亭,字季馨,延安卫人,左都督。万历三十八年六月内莅任,四十二年八月内题请养亲,十二月奉旨,准回籍调理。

张国柱,字君用,号磐石,万全都司宣府前卫人,左军都督府都督同知。万历四十三年三月内莅任,四十五年四月内回籍。

张承胤,陕西榆林卫人,张臣之子,字继之,号望峰。万历四十四年三月内起推蓟镇,因居□有疾,请告未任,复于本年陆月内改推辽镇。(《明史》作"张承荫")

朱国良,号幼川,宣府左卫人。万历四十五年内莅任,万历四十七年五月内推转南京后军都督府佥书,因病请告回籍。

李怀信,号肖园,字不疑,山西藉大同高山卫人,都督同知。万历四十七年五月内莅任,本年九月内奉旨援辽。

刘 渠,号双泉,字子通,锦衣卫人。万历四十七年九月内推升蓟镇后军都督府都督佥事。本年十二月内转推山海。

王 威,字卫华,号振宇,榆林卫人,右军都督府左都督。万历四十八年三月内莅任。天启元年四月内升全辽提督。

天启元年至七年(1621~1627年)

杨茂春,号镇远,大同卫人。天启元年三月内,宁武推调蓟镇左军都督府都督佥事。本年十二月内请告回籍。

许世臣,字心葵,号德庵,榆林卫人。天启元年十二月内推升蓟镇总兵官,都督佥事,天启二年六月内奉旨改调。

孙祖寿,号祝廷,昌平卫人,长陵卫指挥,甲辰科武进士。天启二年六月内推升蓟镇总兵官,右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八月内改升密云。

马世龙,字云从,号仓州,宁夏左卫人,后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天启二年八月内莅任,本年十二月内转升山海关经理总兵官,挂平辽将军印。

王 威,天启三年五月内以提督衔复镇,于五年二月内请告回籍。(第二次莅任蓟镇)

萧如薰,天启五年二月内,保镇复调蓟镇,本年七月内回籍。(第二次莅任蓟镇)

孙祖寿,号祝廷,昌平长陵卫指挥,甲辰科武进士。天启五年七月内复镇三屯,历升右都督,崇祯元年六月内请告回籍。(第二次莅任蓟镇)

崇祯元年至十七年(1628~1644年)

赵率教,字希龙,号明善,陕西靖虏人。"崇祯元年八月移镇永平,兼辖蓟镇八路。逾月,挂平辽将军印,再移至关门(山海关)"(见《明史》卷二百七十一 列传第一百五十九·赵率教)。

尤世威,号凤基,系榆林卫指挥,见任昌平总兵官,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崇祯二年代摄蓟镇事,本年六月内交代回昌镇。

朱国彦,号好吾,三河兴州后屯卫人,中庚戍科武进士。后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崇祯二年六月内莅任,十一月三屯营失守,偕妻自缢。

杨肇基,号太初,直隶沂州卫人,太子太保,后军都督府左都督。崇祯三年正月内莅任,历升加少傅,兼太子太师。

张国振,号宁宇,蓟州营州右屯卫人,左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崇祯四年二月内莅任,本年十月内请告回籍。

王维成,字之宗,号镇河,山西保德所千户,历升太子太保、左都督、特进荣禄大夫,任保镇总兵官。崇祯四年十月内移镇莅任,六年□月内回卫。

杨嘉谟,号明宇,京卫人,陕西凉州卫指挥使。崇祯六年十月内莅任,崇祯九年十月内回卫。

张天礼,号敬宇,陕西榆林卫人,己未科武进士,右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崇祯九年十二月内莅任,十年五月内奉旨征讨流寇。

陈国威,号洪宇,辽东广宁卫籍,即墨县人,戊辰科武进士,左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崇祯十年闰四月推升蓟镇,本年六月内莅任,十二年四月内回卫。

猛如虎,号凤山,宁夏卫人。崇祯十二年六月内莅任,十三年正月内回卫。

白腾蛟,号鳞侯,山西汾州临县人,辛酉科武举,后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崇祯十三年闰正月内莅任,十四年二月内回卫。(民国20年版《迁安县志》〈译注〉作"白蛟")

李居正,号庄甫,系榆林卫指挥,历升右军都督府左都督。于崇祯十四年三月内任事,十五年七月内回卫。

以上依三屯总府题名碑登录

薛敏忠,任职时间不详。榆林卫人。

唐 通,任职时间不详。泾阳县人。

孔希贵,任职时间不详。开元三万卫人。后入清,官河北总镇。

(刘禾田绘)

附2.清代坐镇三屯营的总兵、副将、游击名录(计76人)

清朝入主中原之后,随着蓟镇长城防御作用的日益弱化,作为蓟州镇府所在地的三屯营,也慢慢走下了"九边第一重镇"的神坛,渐渐褪去了往日的光环。但从顺治元年(1644年)到宣统三年(1911年)的267年间,清代始终驻军把守,坐镇三屯营的总兵、副将、游击前后有76人。本名录由刘禾田先生,以民国20年版《迁安县志》(译注)为蓝本,参照明史等史料勘校。

顺治元年至十八年(1644~1661年)

沈应麟,顺治元年莅任。浙江人。

潘立勋,顺治二年莅任。浙忠义卫人。

(以上总兵,以下副将)

张 镇,顺治十六年莅任。榆林卫人。后升广东总兵。

许壮猷,顺治十六年莅任。河南人。后升江西总兵。

梅之信,顺治十八年莅任。荆州府人。

康熙元年至六十一年(1662~1722年)

叶 禄,康熙三年莅任。潮州府人。

王应龙,康熙七年莅任。奉天人。

王文纯,康熙七年莅任。湖广人。

陈焕德,康熙十二年莅任。陕西人。

兰 泗,康熙十三年莅任。陕西人。后升湖广总兵。

林 升,康熙十八年莅任。漳浦县人。

陈义忠,康熙十八年莅任。福建人。

黄国昌,任职时间不详。镶黄旗人。

刘廷栋,任职时间不详。镇番武举。

王化行,任职时间不详。陕西武进士。后升福建总兵。

茹昌诰,康熙二十六年莅任。浙江武进士。

林 葵,康熙二十六年莅任。福建漳浦人。

师帝宾,康熙二十七年莅任。陕西人。后升湖广总兵。

陈世林,康熙二十九年莅任。陕西定远人

张 翰,康熙三十年莅任。江南人。

吕八音,康熙三十一年莅任。河间府人。

李镇鼎,康熙三十一年莅任。陕西武进士。

孟发祥,康熙三十二年莅任。甘肃宁夏人。

徐登甲,康熙三十三年莅任。京卫武进士。

杜明义,康熙三十六年莅任。陕西武举。

尚 宣,康熙三十六年莅任。陕西人。后升宣化总兵。

刘宫统,康熙三十七年莅任。河南武进士。后升登州总兵。

刘汉业,康熙三十八年莅任。宁夏卫人。后升肃州总兵。

殷腾龙,康熙四十三年莅任。陕西榆林人。后升云南总兵。

许世隆,康熙四十六年莅任。宁夏人。

杨宏德,康熙四十九年莅任。奉天人。

雍正元年至十三年(1723~1735年)

李如柏,雍正元年莅任。宁夏卫人。

赵国英,雍正元年莅任。正蓝旗人。后升兖州总兵。

柏之蕃,雍正三年莅任。正黄旗人。后升衮州总兵。

李元亮,雍正四年莅任。正蓝旗人。后升正白旗汉军副都统。

马 雄,雍正七年莅任。宁夏人。

高宏綮,雍正八年莅任。镶红旗人。后升署宣化总兵。

高文涵,雍正十三年莅任。后升广东副都统。

乾隆元年至六十年(1736~1795年)

高 琦,乾隆元年莅任。镶黄旗人。后升宣化镇总兵。

海 亮,乾隆九年莅任。正黄旗人。

明 泰,乾隆十年莅任。镶黄旗人。

永 德,乾隆十五年莅任。正白旗人。

四十八,乾隆十五年莅任。镶红旗人。

张九思,任职时间不详。山西籍直隶人。

胡大猷,乾隆二十年莅任。广东顺德人。

赵登高,乾隆二十七年莅任。大同人。

耀成额,乾隆三十四年莅任。镶红旗人。

海 福,乾隆五十年莅任。镶红旗人。

段学南,乾隆五十三年莅任。甘肃人。

张锡谟,乾隆五十四年莅任。正黄旗人。

伊苏泰,乾隆六十年莅任。正蓝旗人。

色克图,乾隆六十年莅任。满州人。

嘉庆元年至二十五年(1796~1820年)

哈丰阿,嘉庆二年莅任。正黄旗人。

道光元年至三十年(1821~1850年)

石生玉,道光十四年莅任。陕西澄城人。官至固原提督。

(以上俱蓟协三屯营副将)

赵毓桂,道光二十年莅任。山东人。(道光二十二年,三屯营副将改设大沽海口,移喜峰游击驻三屯,喜峰、燕河、建昌三路都司皆属焉。设中军守备一员,左哨、右哨把总各一员。自此以下俱为游击)

苏勒芳阿,道光二十三年莅任。满州人。

崇 福,道光二十八年莅任。满州人。

咸丰元年至十一年(1851~1861年)

格洪额,咸丰三年莅任。满州人。

文 魁,咸丰四年莅任。满州人。

伊兴阿,咸丰六年莅任。满州人。

万 禄,咸丰八年莅任。同治五年七月被执。满州人。

同治元年至十二年(1863~1874年)

欧阳继盛,同治五年七月莅任。籍贯不详。

文 敏,同治七年莅任。满州人。

蔡瑞山,任职时间不详。籍贯不详。

光绪元年至三十四年(1875~1908年)

梁永祖,任职时间不详。籍贯不详。

志 和,任职时间不详。籍贯不详。

长 福,任职时间不详。籍贯不详。

锡 光,任职时间不详。籍贯不详。

梁 嵌,任职时间不详。籍贯不详。

宝 昆,任职时间不详。籍贯不详。光绪二十八年七月,被票匪周振国绑架。同时被绑架的还有守备鲁道华、巡检周德溥。

杜鼎举,任职时间不详。籍贯不详。

辛志功,任职时间不详。籍贯不详。

荣 康,任职时间不详。籍贯不详。

联 元,任职时间不详。籍贯不详。

于家鳌,任职时间不详。籍贯不详。

宣统元年至三年(1909~1911年)

范瀛川,任职时间不详。籍贯不详。民国二年裁撤。

温馨提示:尊重原创 远离抄袭

1.《〖迁西夜话〗三屯营古城人物——叱咤风云的将帅们》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迁西夜话〗三屯营古城人物——叱咤风云的将帅们》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60414.html

上一篇

【ms 明朝】如果八国联军侵略明朝, 明朝奋起对抗, 结果会怎样?

下一篇

4399盛世明朝,干货看这篇!《激斗火柴人》全服版本魔性来袭!新版本内容抢先看

1587年明朝刑部侍郎,干货看这篇!历史上的刘姓状元都有谁?看下有没有你家祖上?

1587年明朝刑部侍郎,干货看这篇!历史上的刘姓状元都有谁?看下有没有你家祖上?

1587年明朝刑部侍郎相关介绍,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以第一名为“元”,乡市第一名为海原,第一名为会员,战时第一名为状元。 举人赴京参加礼部举行的考试者都要投状,称居首之人为状头,故有状元之称。 历史上共有 共有649个,隋朝7位,唐朝...

关于1587年明朝刑部侍郎我想说「走近邯郸串城街」战国将相成就明代古巷——回车巷

关于1587年明朝刑部侍郎我想说「走近邯郸串城街」战国将相成就明代古巷——回车巷

1587年明朝刑部侍郎相关介绍,来源丛林文光女国。 字串城街,第一个浅色文化遗迹,非灰车巷。 与这个古巷有关的,自然也是非蔺相如与廉颇两个名人莫属。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作为名篇多次入选中小学课本,廉颇和蔺相如故事更是妇孺皆知。...

关于1587年明朝刑部侍郎我想说故宫木头背后的故事,宏伟另一面是道不尽的血和泪

关于1587年明朝刑部侍郎我想说故宫木头背后的故事,宏伟另一面是道不尽的血和泪

1587年明朝刑部侍郎相关介绍,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皇宫。故宫共有大小宫殿70多座,房子9千多间,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木结构宫殿建筑群。 从建成至今,故宫已跨越了600多年时间,见证了明清两个王朝从兴盛到衰亡的全部过...

【1587年明朝刑部侍郎】饶氏风云录:学霸满天下,诗书传万年

【1587年明朝刑部侍郎】饶氏风云录:学霸满天下,诗书传万年

1587年明朝刑部侍郎相关介绍,小编一直很苦恼,总有人搞错我的姓氏——。 有些人舌头捋不直(包括我自己),分不清r和l,ráo就变成了láo。有些人认字认半边,把它读成yáo(姚)。除了误读,误写的囧事也不少。“饶某某”写成了“娆某...

关于1587年明朝刑部侍郎我想说50位何姓历史名人及其著述简介

关于1587年明朝刑部侍郎我想说50位何姓历史名人及其著述简介

1587年明朝刑部侍郎相关介绍,历代虎城,历史名人灿烂,无数人留下不朽的著述,历史的夜空中留下了闪光点。(莎士比亚)。 本文从汉代到清代的何姓历史名人中,辑录了50位留下著述者作简要介绍。因名人众多,历史跨度大,所选名人及著述可能挂...

关于1587年明朝刑部侍郎我想说这个明朝清官虽官居二品大员,死的时候棺材都买不起,千古流芳名

  • 关于1587年明朝刑部侍郎我想说这个明朝清官虽官居二品大员,死的时候棺材都买不起,千古流芳名
  • 关于1587年明朝刑部侍郎我想说这个明朝清官虽官居二品大员,死的时候棺材都买不起,千古流芳名
  • 关于1587年明朝刑部侍郎我想说这个明朝清官虽官居二品大员,死的时候棺材都买不起,千古流芳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