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冻的三英尺,不是一天的寒冷,人做事不能半途而废,要想成就一项事业,只能坚持。(莎士比亚)。
俗话说“字如其人”虽说一个人的字,并不能代表一个人性格,但一手漂亮的好字却能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
《老子》曾说: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不仅仅是增长一个人阅历,更是能陶冶情操。写字也是一样,能写出一手好字的人,往往能够沉得住气。
王羲之,出生在琅邪王氏,虽然是名门之后,但王羲之从小就开始练字,十年如一日,就连洗笔墨的水池都染黑了,后人称为“墨池”。
当王羲之书法大成时,写出来的字都能“入木三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更是被赞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集序》的原本已经失传了,只有欧阳询、褚遂良的一些临摹本传世,史学家一致认为唐太宗李世民非常喜欢《兰亭集序》,就将真迹带进棺材里,作为殉葬品永绝于世。
虽然见不到王羲之的真迹,但是历朝历代都极为重视书法,科举制完善后还特地规定了一种“馆阁体”书法,明清两朝的科举制更是步入的巅峰期。书法也步入了最辉煌时期。
由于年代久远,殿试卷都毁于战火,能保留下来的试卷少之又少,如今现存唯一一份状元卷便是明朝赵秉忠的试卷。
1598年科举,万历皇帝亲拟试题《问帝王之政与帝王之心》,赵秉忠提出“天民说”,意思就是陛下行使权力是“天职”,而你治理的百姓是“天民”,若是陛下无法爱护天民,就是对天不忠。
赵秉忠提倡“以人为本”,立意新,又提出了几项治国之策,万历皇帝看了非常满意,亲自提:第一甲第一名。
这六个字是明神宗朱翊钧的亲笔,光是这一封试卷,我们不仅看到了明朝状元书法,更是有幸目睹明神宗朱翊钧的书法,从几个字来讲堪比“印刷体”。
这份状元卷,是海内唯一仅存的一张试卷,收藏在青州博物馆,自从这张状元卷面世以来,迎来了众多的书法大家观摩,他们都纷纷惊叹朱翊钧和赵秉忠的字。
然而一位“丑书大师”看了之后,觉得他们的字太过于“死板”,没有任何艺术感。
丑书是近年来新起的一种书法,就书法几个角度来讲,“丑书”难以将其归咎为书法。
不过“丑书大师”们认为“丑”是一种自然美,就好比现在的整容脸和天然脸,现在的整容脸是越来越多,人们更加喜欢天然无污染。
这种法则竟然也适用书法界,在丑书中有一位代表性人物,他是美术学院教授王镛先生,王镛一开始学得楷书,极为擅长楷刻书法,他在书法界颇有名气,后来才慢慢创作“丑书”。
他本就享誉盛名,创作丑书时,引起了争议非常大,有人欣赏,也有人炮轰,一位女博士还拜了王镛为师,学得不是楷刻而是“现代丑书”。
虽然大多数人都难以认可“丑书”不过王镛在创作丑书时,却也带动了“丑书”艺术。它自成一派,独立于书法界。
王镛写得“丑书”并没有脱离写字,只是这个字丑了一点,说它是狂草也不是草书,说它是楷书,也不端正,反正就是“丑”。
王镛先生的“丑书”还算是规规矩矩,民间的“丑书大师”完全就靠自由发挥,比如谋大师用鼻孔创作、还有某大师拿着毛笔在纸上一涂一画就成了“丑书”。
我们不否认“丑书”是一种现代艺术,但“丑书”的出现无疑扰乱了传统书法界,就好比现在的“现代诗”,什么人都能作诗,一读他们写得诗,完全就是“大海啊,全是水”、“白云啊,你真白”。
艺术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的精神产物,若是什么东西都能被称为艺术,那只能说明人类在渐渐失去传统文化。
1.《ms明朝字体,干货看这篇!明朝科举状元书法曝光,字体堪比印刷体,丑书大师:没有艺术感》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ms明朝字体,干货看这篇!明朝科举状元书法曝光,字体堪比印刷体,丑书大师:没有艺术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63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