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有所谓的“三大军”之称,即关宁铁骑以及孙传庭训练的秦兵、卢象升掌握的天雄军。 达到当天最大量API KEY 超过次数限制其中,尤其以关宁铁骑最负盛名。“关”指山海关,“宁”指宁远,明末著名将领袁崇焕认为,抵抗后金须“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那么,这只善战的部队是由什么人组成的呢?

《绥寇纪略》记载,“关宁铁骑”指的是祖大寿的家将入关所带的军队;《明季北略》则明确指出,祖大寿组织自家的家丁,形成一支善战的部队。这些家丁来源比较复杂,大多是擅长骑马、射箭之人。也有人说,关宁铁骑是由孙承宗创建的,不过历史明确记载的是孙建立了关宁军的编制。

在孙承宗的领导下,关宁铁骑并不具备野战的条件,主要功能是防御后金军,并在对方溃逃的时候追击。不过,与明末的步兵相比,还是挺有战斗力的。

1628年8月,袁崇焕作为督师到辽东赴任,他在孙承宗的基础上对关宁铁骑做出建制上的调整,比如扩充骑兵人数至56200人,尝试利用骑兵进行大规模野战,而不是像以前那样龟缩在城头。这时候的关宁铁骑在辽东本地骑兵的基础上,增加了各地入援辽东的骑兵,并吸纳了少量的蒙古人以及满洲人。在不久后的宁远一战,关宁铁骑就显示出了自己的凶悍。

明天启七年五月,皇太极率领后金军来到宁远城下,对这座小城展开包围。战争伊始,如潮水一般的八旗骑兵向宁远城涌去。明军延续之前的作战方法——凭坚城、用大炮,众多八旗兵在炮弹的轰击下人仰马翻。随之的一幕让皇太极目瞪口呆,只见炮火中杀出几万人的军队,士兵手持铁铳向八旗军不断射击……这场大战从早晨一直打到中午,八旗军尸横遍野。见到此情此景,皇太极只得下令撤军。

1629年10月底,皇太极避开关宁铁骑,绕道蒙古,突破喜峰口入塞。袁崇焕得知后大惊失色,他命令山海关总兵赵率教率领4000轻骑出发,自己则亲率九千铁骑跟进。可怜在赵率教赶到之前,遵化早已经陷落,赵军全体覆灭,赵率教战死。

袁崇焕没有时间悲伤,他下令人不下鞍、马不停蹄,全军转向蓟州。北京城下,关宁铁骑和后金军展开大厮杀,此战又被成为“广渠门之战”。早晨双方处于对峙状态,中午时分开战,连续干了六个小时,袁崇焕几乎被砍杀,幸亏身边的将官及时用刀格挡。

最终,皇太极再一次败在关宁铁骑手,九千关宁铁骑击败数万八旗军,大明王朝因此延续十多年。

1.《【一战明朝】专题明末最经典战役:一战击败数万八旗军,明朝因此续命十多年》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一战明朝】专题明末最经典战役:一战击败数万八旗军,明朝因此续命十多年》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80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