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鱼寄托着百姓对生活的期望
金代 白地黑花鱼纹豆形枕
这方金代白地黑花鱼纹枕,鱼儿肥硕,背部墨黑墨黑的,像一副盔甲,船桨似的尾巴,微微摆动,一副悠然的模样。“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宋代范仲淹的一首《江上渔者》,道出了鱼的美味,渔民的辛酸。江上来来往往的人,都只知道鲈鱼的味美。可谁知道打渔人的辛苦呢?一叶小船在风浪里颠簸,飘摇不定,又能打捞到多少鱼呢?百姓的生活是很苦累的,鱼是渔民不可缺少的食物,也是百姓美食的象征。“鱼”同“余”谐音,百姓都希望自己未来的生活年年有“余”(鱼),幸福美满。
二.鱼表达对爱情的向往
金代 绿釉鱼纹豆形枕
这方金代绿釉鱼戏莲纹腰圆形枕,枕面翠绿新颖,莲花绽放,鱼戏莲中,好一副惬意快活的画面。“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出自汉代乐府古辞《江南》,是采莲时唱的一首情歌,采用对比、双关的手法,以“田田”喻“甜甜、甜蜜”,“莲”喻“恋”,暗喻在采莲过程中男女青年相互爱恋的心情,以鱼儿戏水于莲叶间,东西南北嬉戏游动,表达了恋人对自由恋爱的向往。诗中没有直接写你情我意,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绘,衬托出了爱情的浪漫,寄托着人们对美好感情的祝福。
三.借鱼励志
金代 篦划鱼纹八角形枕
这方金代白地黑花划鱼纹八角形枕,此鱼乌黑金亮的鱼鳞紧凑有力,鱼口紧闭,眼睛目视前方,鱼鳍弛张,尾巴欲摆,一副跃然出水之象。恰如唐代张孝标中的《鲤鱼》:“眼似珍珠鳞似金,时时动浪出还沉。河中得上龙门去,不叹江湖岁月深。”诗人借鲤鱼跳龙门表达了自己豁达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
四.垂钓图——儿时的嬉戏、青年时的娱乐、晚年时的壮志
金代 白地黑花童子钓鱼纹豆形枕
这方金代白地黑花童子钓鱼图,童子身着长衫,脑瓜子上留有一撮桃形发,手持钓竿,全神贯注,目视前方,紧盯水中,一条正欲咬饵的小鱼,引得另外两条小鱼过来争抢,童子对着即将上钩的小鱼是又惊又喜,时刻准备收杆。一副童子钓鱼的紧张心情跃然而出。
元代 白地黑花“姜太公钓鱼”纹长方形枕
这方元代“姜太公钓鱼图”长方形枕,开光两侧绘繁花,内侧一渔翁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独卧江边,持杆垂钓。姜太公,字子牙,号飞熊,商代末年人。姜太公,家境贫寒,入赘她门,因不善经营,被妻子逐出家门,杀过猪,宰过牛,卖过饭,摆摊算卦占卜,前半生基本上是穷困漂泊,但他胸怀大志,勤苦学习,始终不倦地研究、探讨治国兴邦之道,以期有朝一日能够大展宏图,为国效力。直到暮年,终于遇到了施展才华之机。
五.鱼子多福多,寓意生生不息
明代 白地褐彩鱼纹盘
这个明代白地褐彩鱼纹盘,鱼儿身态圆润饱满,形态自然,线条流畅,活泼生动,色彩艳丽,寓意吉庆有余(鱼)。
清代 鱼鹅纹盆
对鱼的崇拜,始于古代,当时的人们择水而居,鱼是他们的实物和生活的保障,和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到了繁殖期鱼子万千、繁殖能力强,在当时的社会,人们的寿命偏短,而大量繁衍是人类得以延续的重要方式,所以人们渴望人丁兴旺、多子多孙、生生不息,鱼也就成了多子多福美好愿望的载体。
民国 鱼纹盘
清代到民国至今,人们对鱼的形象一直钟爱有加。磁州窑以其多种多样的装饰题材和包罗万象的装饰内容,被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赢得了“民俗百科全书”、“民俗博物馆”的美誉。磁州窑装饰中的鱼纹体现了中国的人文价值观,它造型之优美,寓意之深刻,是中国图案美术中的珍品,也暗含了人一生的各个层面,在吉祥美满的同时又有所超越。
本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文源自网络 版权属原作者)
说明:内容仅供参考
温馨说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见谅!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1.《25公分鱼盘清代看这里!年年有鱼——瓷器上的鱼纹装饰》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25公分鱼盘清代看这里!年年有鱼——瓷器上的鱼纹装饰》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80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