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78集《知否知否》后,小编很久没有追电视剧了。
这两天,一部明代美学剧《锦心似玉》倒引起了小编的兴趣,竟一口气追了20集。先给看官们交代一下:该剧由钟汉良、谭松韵这对“体面”夫妇领衔主演,讲述了明朝中期,永平侯大将军徐令宜和庶女罗十一娘携手成长的励志爱情故事,女主凭靠精湛的刺绣技艺争取所向往的自由人生,男主最终促成明朝开放海禁,至此海上贸易繁荣昌盛。
《锦心似玉》中走心的服化道
剧情确实有些老套
。但令人惊喜的是剧中走心的服化道和对明代社会民俗风情的细腻展现,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的日常穿搭都让人想要同款。当然,最能勾起小编好奇心的是剧中精巧繁复的刺绣,尤其是第一集中,绣坊仙绫阁中那幅一出场就被各大世家争抢的刺绣作品《河畔刺绣图》。
这幅作品什么来头?
被各大世家争抢的刺绣作品《河畔刺绣图》
一出场就被争抢,原来它是苏绣
正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姚惠芬近日在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电视剧中这幅作品可能属于苏绣。“明代苏绣是画和绣的结合,图案、色彩都比较雅致,剧中的《河畔刺绣图》的文人气也比较足,比较符合这点。”
不仅如此,剧中苏绣也多次被夸赞。罗十一娘的妯娌丹阳县主就很爱苏绣,罗十一娘曾夸赞一幅花朵图样:“这种苏绣不太常见,丝线选色避开鲜艳颜色,稳重大方又不失活泼。”
《锦心似玉》剧照
其实,剧中令各大侯府世家、娘子争相抢夺的苏绣,早在明朝时就成为苏州地区一项普遍的群众性副业产品,更形成了“家家养蚕,户户刺绣”的盛况。
明代建国伊始,洪武元年即建造织染局于苏州天心桥东。后经不断发展,苏州的官营织局在明朝鼎盛期达到了拥有房屋近300间,匠人1700余的庞大规模。这在宣统《吴县志稿》中有所记载:“即旧织造染局,在长洲县天心桥东,明洪武初建,为内监董理织染之所。洪熙中先后增饰,万历中益加整丽。撤停后渐圮。清顺治三年(1646),织造侍郎陈有明重修。周天成设南局后,改名北局。”
《吴县志》序
明代于北京也设有刺绣作坊。因染织技术精练,发展多元化的色相彩度丝。妇人多擅长女红,绣制家庭所需绣品。据说,苏绣全盛时苏州出现的绣工达四万人。在那个时候,收藏和鉴赏精妙绣品成为上层社会风尚,就连豪门贵族的千金也“畴女红”,以此消磨时光、陶冶性情,她们所绣作品被时人称作闺阁绣。所以《锦心似玉》剧中丹阳县主都是苏绣的铁粉。
明 苏绣吉祥图 来源:上海嘉泰拍卖
“今天下之繁荣者,毋若吴”。随着明代经济的发展,对于苏绣的需求也是显而易见的。手工艺的苏绣加工,慢慢形成了规模化的产业。这个时期的苏绣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宫廷绣、闺阁绣和民间绣。明朝建立后,在服饰制度上,也下令恢复汉族装饰。
《明史,太祖纪》中明确规定:“诏衣冠如唐制。”《明史·與服志》中关于文官与武官服饰有详细记载,其中补子部分很多要求刺绣绣制图案。朝廷官服有刺绣需求,为此,特地在苏州设立染织局。刚开始地址在苏州平桥南,后来染织局又在宋提刑司旧址上进行改建。染织局主要负责皇室服饰以及卤簿仪驾。采办宫廷刺绣的织造馆则位于女冠子桥西。宫廷绣的苏绣技法风格可以从虎丘山一个明代墓中出土的文物窥知一二。墓中出土的文物其中有一块是苏绣的补子。绣面图案为一对孔雀,可以判断这名官员是三品文官。孔雀的周围有水浪、云纹、牡丹等图案。在针法上,运用戗针、擞和针、盘金、齐针、钉线、打籽和铺绒等八种针法绣制。图案绣制规整,符合宫廷用品的要求。
明代苏绣长在了文人审美上
在宋代“文人画”和画绣的艺术审美基础上,明代的苏绣逐步确立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山水、花鸟、佛像等主题也成了刺绣艺人喜爱的题材。
正德年间(1560年—1521年)的户部尚书、文渊大学士王鏊编纂的《姑苏志》曰:“精、细、雅、洁,称苏州绣。”这对于苏绣用色、技巧、画面等层面风格的精准概括,一直沿用至今,用以区分苏绣和其它名绣。
明代苏绣之所以能成为当时上层社会的收藏风尚,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明代苏绣深受当时吴门画派的影响。
“吴门画派”是明代中叶在吴中地区形成而影响全国的重要画派,以沈周、唐寅、文征明、仇英为代表,他们大都擅长诗文,有较高的文学修养,所以画风带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开创一代新风,取代院体和浙派而占据画坛主位。他们注重笔墨表现,强调感情色彩和幽默的意境,追求平淡自然,恬静平和的格调。而这些也正是苏绣所表现的风格特点,所不同的是它以针代笔,以线代墨来表现文人画的思想和感情,却与画有着异曲同工之美,也使苏绣独树一帜位于四大名绣之首。
唐寅 《月泉图卷》 手卷 水墨纸本 来源:北京保利
苏绣时以古今名人书画作品为底稿,“吴门画派”也直接推动了苏绣的发展。不少吴门画派的画师开始为苏绣设计、描画底本,将传统山水画的精髓引入到苏绣当中,通过对这些书画技巧的描摹和借鉴,苏绣更趋精美雅致,从民间艺术一举登上大雅之堂,敢与书画艺术媲美争艳。
《锦心似玉》剧中女主罗十一娘在绣坊仙绫阁给一众绣娘授课时也提到了画绣要以画稿为本,画艺直接影响到刺绣的绣稿和制作。与苏绣受到“吴门画派”的影响如出一辙,反映了文人画家的闲情逸致。
《锦心似玉》剧照
明清以来著名的苏绣名家有金淑芳、丁佩、凌杼、薛素素、薛文华、沈寿……每一个名字都是苏绣的一段历史和传奇。
但苏绣艺术品传世极少,万历年间金淑芳所绣《观音大士像轴》,为难得一见的明代苏绣精品。所绣大士倚石而坐,韦驮一旁侍立,前为海水云龙。绣款:“万历己未孟春,金氏淑芳恭刺”。另绣题诗,款署:“华严弟子盛可继敬书”,朱绣“可继”、“世芳”印。此图针法繁复,有十余种之多,如观音飘逸的发丝用套针,手中念珠用齐针,韦驮盔甲用网针,龙身用刻鳞针,石山等用套针。针脚细密平齐,以丝线色度变化形成晕色效果,极具画意。
明 金淑芳绣 观音大士像轴 故宫博物院藏
明 金淑芳绣 观音大士像轴(局部)
清乾隆 苏绣灵仙祝寿诗文图轴 来源:北京保利
衍生出其它绣法流派
刺绣原本仅以丝线为材料,明代开始有人尝试利用别的素材,于是有透绣、发绣、纸绣、贴绒绣、戳纱绣、平金绣等出现,大大扩张了刺绣艺术的范畴。
而明代苏绣也在闺阁绣上的发展得到了极大的突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顾绣。
顾绣是苏绣非常重要的流派,顾绣经考证其由来如下。缪液为苏州人,少时寄养在田宏寓家,随其女田瑜学习苏绣,后来田瑜入宫,技艺越来越精湛,名声很大,缪液逐渐为她代绣。后来,缪液嫁到松江顾家,成为明代进士顾名世的长媳。由此,缪液将苏绣的技法带入了顾家。姜绍书的《无声诗史》中记载,顾氏刺绣,得之内院。这个记载更加也印证了顾绣是由苏绣发展起来的观点。
清康熙 顾绣竹林七贤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黄金万两,不如苏绣一箱
从古至今,常闻“黄金万两,不如苏绣一箱”。古代公主出嫁时十里红妆惹人艳羡,判定公主受宠程度就看她的嫁妆里有没有一箱苏绣陪嫁,可见当时苏绣的尊崇地位和珍稀程度。
随着苏绣被收藏界逐渐重视,其收藏与投资潜力也被藏家看好,其中清朝至民国时期的苏绣上扬幅度较大。据悉,2000年11月上拍的一幅清中期《花鸟图》绣片(39×96cm),成交价仅1.1万元,但2007年5月的春拍中,一幅清后期的《公鸡牡丹图》(50×150cm)成交价已升至4.23万元,另一幅尺寸为190×104cm的《福禄寿三星如意图》,则以38.5万元拔得头筹。若将年代 与尺幅差异抵扣,7年来的升值幅度达3倍左右,可见苏绣近年来的上涨在拍卖中已得以印证,充分反映了其升值潜力。
清中期 苏绣文房清供图 来源:中国嘉德
“苏绣皇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姚建萍代表作苏绣作品《仕女蹴鞠图》
“苏绣皇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姚建萍苏绣扇面
现当代苏绣针法展示
流传千年的苏绣技艺在当代走向了时尚高定。华人设计师兰玉曾将家传苏绣与高定服装设计相结合,在巴黎秀场引得众人瞩目。
苏绣作为一门千年流传、传承不息的古艺,近年来,也更加被珍视。无论在影视剧,还是在时尚圈,都能看到苏绣的身影。
亲,你喜欢热播剧《锦心似玉》中那些精巧繁复的刺绣吗?欢迎评论区一起侃剧~
THE END
编辑|余一
图|网络
【版权声明】本微信登载的所有内容均为《收藏·拍卖》独家原创,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载和使用。
猫和老鼠也会川剧变脸?80年竟换了十几副面孔
基金养你三天,买画养你三代
美女“云”集!历代潮流服饰逐个品
《天天鉴宝》让古玩出圈,但我却高兴不起来
1.《丁佩是清代吗看这里!热播剧《锦心似玉》中,令各大世家争夺的绣品什么来头?》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丁佩是清代吗看这里!热播剧《锦心似玉》中,令各大世家争夺的绣品什么来头?》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82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