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明朝差点毁灭国家的战斗,北京保卫战
乍一听,哎呀,这不是保卫都城北京吗,四海升平万国来的大明。
可能会沦落到保卫都城,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事实上,这件事要从土木星的变化开始。
早在公元1449年,明英宗周其镇和大纳什王阵就率领了50万大军。
去攻打蒙古瓦拉。啊,因为这两个人,我干脆不带领军队战斗了。
所以直接导致明朝军队50万精锐部队啊,甚至是英宗朱祁镇瓦拉俘虏
自从这个土木星的变化以来,瓦扎部落地区数万人的兵力,
明军几十万精锐部队被打得落花流水,啊,这全军士气大振。
个个都摩肩擦掌蓄势待发,像一颗装满燃料随时准备发射升空的火箭一样
那叫一个振奋人心啊,然而明朝呢就不那么乐观了
你想啊几十万精锐部队说没就没了,这可是全国上下绝大部分的兵力啊
如今通通都没了,甚至就连皇帝也成为人家的俘虏
全国上下是乱作一团啊,而都城北京呢
此时兵力空虚,宛如一座空城啊
你想到了,人家瓦剌自然也想到了
这可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啊,何不就立即发兵直取北京呢
于是瓦剌大军就浩浩荡荡地进犯北京,朝野上下一片慌乱
就在这时,于谦临危受命担任兵部尚书
有条不紊地指挥者明军拼死抵抗来犯的瓦剌,您还别说这于谦确实是个人才
他竟然还真就打赢了这一场看似不可能赢得战争,替朱家守住了这大明江山
朱元璋在九泉之下也要感激他了
那么问题来了,在土木堡之变中元气大伤的明朝
凭什么能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呢,接下来我们仔细来探讨一下,在土木堡之变后啊
皇帝朱祁镇很不幸被瓦剌俘虏了,朝野上下失去了中心
是乱作一团啊,又加上瓦剌又即将来犯
于是很多大臣都说大明江山要完了,但这时有个人就不乐意了
他就是于谦
他严惩了这些大放厥词的人,还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的口号
呼吁大家立刻选出新的后继之君,但是此时朱祁镇的儿子才两岁
还是个牙牙学语的孩子,立他为皇帝又有啥意义呢
于是他想到了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这个朱祁钰呢只比朱祁镇小几个月
而且颇有政治才华,为人也还算正直
于是就呼吁大家拥立朱祁钰为皇帝
这样一来,由于明朝有了新的皇帝
瓦刺便没有办法拿朱祁镇来要挟明庭了,朱祁钰上位以后啊也是没有闲着
首先他下令处置了王振一干乱党,给文武百官和天下百姓一个交代
又立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尽可能快地让明军恢复战斗力
他还任用了于谦,提拔于谦为兵部尚书
总揽国家军政大事,明朝上下所有的军权都由于谦掌握
如果没有于谦,想必北京保卫战也不会那么容易就取得胜利
于谦究竟做了什么,竟能让元气大伤的明朝在北京保卫战中反败为胜呢
请听我细细道来,要说啊这于谦给我们大多数人的印象
就是他是一个文官,比如咱们小时候就学过他老人家写的诗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但是啊他其实也是一位很有军事才华的人,他反观土木堡之变失败的教训
惊奇地发现,明军在后勤保障上出现了巨大的问题
是啥问题呢,粮草供应不足
大军刚出发没几天,粮草就吃得差不多了
很多将士都是饿着肚子打仗的,这不是犯了兵家大忌吗
这还能不失败,那于谦又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俗话说军队未动 粮草先行,粮食可是军队的命根子
要是没有粮草,再强大的军队也会不战自溃了
但是当时的北京是没有足够的粮草的,几百万石(dan)的粮食都在通州
也就是现在的江苏省南通市,这么远的距离
要想短时间内把粮食运回北京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于谦是怎么做的呢,于谦命令官府征用500辆大车
日夜不停地运输,又动员百姓和官兵家属、亲友自备车辆运输
运费由官府支付,而且是运往北京20石以上的
官府还发一两银子,就这样没几天功夫
所有的粮食就都运回北京了,解决好了粮食问题
这武器装备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啊
将士们总不能赤手空拳去和瓦刺拼命吧,当时的情况糟糕得不能再糟糕
北京守军中有盔甲的将士不到十分之一
兵器同样严重不足,几个人用一把刀一杆枪的现象随处可见
于谦命令工部加紧赶制武器,将南京库存的126万件兵器紧急调入北京
又派人到土木堡收集明军溃败时丢弃的装备,共得头盔9000多项
甲5000多件,火枪1.1万多杆,火铳2万多支,火箭44万枚
火炮800多门,这武器装备的问题算是得到了缓解
有人也许就要问了,有武器 有粮食
但是没有士兵啊,要知道所有的精锐几乎都在土木堡死伤殆尽了
说到底这行军布阵还得靠士兵啊,于谦又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于谦急调南京、河南的备操军入京,还把沿海为倭寇准备的备倭军也调来了
再把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的官军、浙江兵调来后
北京兵力由数万人增加到22万多人,人数上超过了来犯的瓦剌军
这胜算起码还是有的吧,光有军队肯定不行啊
你还得有能够指挥打仗的才行,要不就像土木堡之变一样
让两个根本不会带兵打仗的人去指挥作战,这不是明摆着要将士们去送人头吗
于谦又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他任用监察御史白圭等15个重要官员
到京畿、山东、山西、河南等地招兵买马,然后进行训练
作为预备队备用,同时这些将领也可以指挥将士抵抗来犯的瓦剌
一切准备就绪,瓦刺的部队也来了
要说也是他们运气太差,或者是明朝命不该绝
偏偏等到人家把一切都准备就绪了才来攻打,在抵抗瓦刺部队的战役中
于谦的军事指挥才能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他善用谋略
临危不乱,从容不迫地将十万大军集结起来
抵抗敌人的入侵,而明朝的援军也是源源不断地从各地赶来
等到援军到来,瓦刺部队就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境地
甚至全军覆没的场景有可能再次上演,不过这次全军覆没的可就不是明军了
瓦剌心里也明白,如果执意攻打北京
对他们极为不利,于是瓦剌不得不退兵
又加上瓦剌本次出兵并没有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瓦剌之所以来攻打北京城
是因为他们觉得北京城已经是一座空城,应该很快就能攻破
而瓦剌还存在土木堡之变的侥幸心理,谁能够想到于谦在短短几十天里就能
召集到了大量士兵作战,重振大明国威呢
北京城久攻不下,瓦剌军队又陷入断粮的危险
所以也不得不退兵,因此这场北京保卫战就这样取得了胜利
要说一个军队能取得胜利,团结绝对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而这种团结在国家遭受危难时,表现得更加强烈振奋
正如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在装备落后人家好几代的情况下
依然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靠的正是团结
在北京保卫战中也是一样,自己的皇帝都被人家俘虏了
如果再不团结起来反抗,难道就真这么甘心情愿做亡国奴吗
为了备战,北京城内的木匠、铁匠等自愿组建成了工程队
自觉地接受军队训练,还有百姓自发的修筑长达45公里的城墙
改城内侧土筑为砖砌,深浚城壕
加强城防,组织人员在城墙堞口设置门扉11000多个
在东、西、南面城墙上绑上5100多丈长的沙栏木
甚至还有百姓自愿与明军一起抵御外敌
誓死捍卫大明疆土,试问在如此团结协作的情况下
怎能不取得战争的胜利呢,北京保卫战取得胜利
是军民团结一致浴血奋战的结果,是以于谦为首的指挥者能够抓住时机果断决策的结果
同时这场战争取得胜利,也振奋了人心 鼓舞了士气
但大明王朝昔日的辉煌却始终难以再现!
1.《【1449年明朝精锐全军覆没】霸气!明朝两万军队大败瓦剌10万大军,是谁拯救明朝于危亡?》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449年明朝精锐全军覆没】霸气!明朝两万军队大败瓦剌10万大军,是谁拯救明朝于危亡?》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85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