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00.163.com)
(9501.163.com)
济南市
历下区:1955年9月由第一区改现名,因在历山(舜耕山、千佛山)之下得名;另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此地居历山之下,故名
市中区:1955年9月由济南市第四区改现名,因其地处市区中心定名;另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因处市中心得名
槐荫区: 1955年由济南市第六区改现名,因辖区内以槐树命名的街巷较多得名;另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因辖区内之槐荫街及古称之大槐树庄得名
天桥区:1955年9月济南市第四区改现名,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因辖区内横跨胶济、津浦两铁路的立交桥(俗称天桥)得名
历城区: 西汉景帝四年(前153)设历城县,因地处历山下得名;又说县名源自历下城;另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因南对历山得名;1987年4月由济南市郊区、历城县合置
长清区:隋开皇十四年(594)设长清县,因齐长城和清水得名,2001年6月设区
章丘区:隋开皇十六年(596)高唐县更名章丘县,取县北山章丘为名,据《三齐记》:章亥妾溺死葬此,所葬之地即章丘山(女郎山、女神山、龙盘山);又据伏琛《齐记》:章亥有三女,溺死葬此,因名,一说是齐匡章子之墓;1992年8月设市,2016年12月设区
莱芜区:西汉因在莱芜谷( 狼虎谷)设县得名;据《从征记》:鲁襄公六年(前567)齐灵公灭莱,莱民播流此谷,邑落荒芜,故名;1992年11月设莱芜市莱城区,因区政府驻莱城街道得名,2019年1月改现名
钢城区:1992年11月设钢城区,因境内有国家大型钢铁企业莱芜钢铁厂得名
平阴县:隋大业二年(606)榆山县改现名,因春秋平阴邑得名;另说因境内地处古东原地平,又位于济水之阴得名;又据《中国地名辞源》:因地处底平的东原之阴得名
济阳县:金太宗天会七年(1129)由章丘县、临邑县析置,因置县时位于古济水(今黄河)之北得名;吕思勉《读史札记·古史时地略说上》:华族古代自称其地曰齐州,济水盖亦以此得名
商河县:隋朝设滳河县,因有滳河(夹马河、土河)流经得名;商河因汉朝河堤都尉许商开凿得名,南北朝(540)写成为滳河,二者通用;北宋元祐年间改现名
(9502.163.com)
青岛市
市南区:1929年4月始设市南区,因地处青岛市老城区南部得名
市北区,1951年始设市北区,因地处青岛市老城区北部得名
黄岛区:1976年胶南县析置黄岛工作委员会,1979年设区,以黄岛(齐伯山、齐伯山岛)命名,岛因位于黄岛庵山之北得名,另说四面环海,土层薄而含卤高,土石皆呈黄色,以颜色命名,以别于东岸之青岛;又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因岛上人烟稀少草木不生,居海远眺土石赭黄,故名
崂山区:1953年6月设崂山郊区,1961年10月改崂山县,1988年11月设区,以境内崂山(劳山、牢山、辅唐山、不其山、鳌山)命名
李沧区:1994年4月由沧口区局部和崂山区李村镇合置,各取一字得名;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又作仓口,因西濒胶州湾,古海运多在湾口设仓囤积粮盐而名;另说原名海沧,意为河海交汇处,即海沧口的简称
城阳区:1994年5月设城阳区,因处在古代不其城之南,即城之阳得名;不其城得名于不其山(不期山);据王献唐著《炎黄氏族文化考》:原始社会末期不其山周围生活着不族和其族,山以二族得名
即墨区:西汉高祖四年(前203)设即墨县,因以战国故城地临淮涉河支流墨水河得名;据《太平寰宇记》:墨山在膠县东北六十里,石色如墨,墨水出焉;1989年7月设市,2017年9月设区
胶州市:北魏永安二年(529)始设胶州、胶县,因境内胶水得名;据《图经》:水色如胶,北流三百里入海;1987年设市,市沿古胶州之名
平度市:西汉始设平度县,据《说苑·善说》:闾邱先生对齐宣王曰:愿选良吏,平其法度,义盖取此;另说平度是祈愿地名,象征平稳安定地过日子,1989年设市
莱西市:1941年析莱阳县西境设莱西县,据《中国地名辞源》:因位莱阳之西,故名;1990年设市
(9503.163.com)
淄博市
张店区:1946年始设张店区,原名称黄桑店,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金代张氏于此经营客店有方,故名之为张家店,后演变为张店;另说宋代黄桑店中有一张氏店户,门庭大客房多,生意兴隆,闻名遐迩,故名
淄川区:隋开皇十八年 (598) 贝丘县改临淄县,取境内淄水为名, 1954年改设杨寨区、洪山区、昆仑区,次年合并析置淄川区,据《史记·夏本纪》:禹理水功毕,土石黑,数里之中波若漆,故谓之淄水也
博山区:清雍正十二年(1734)由益都县、淄川县、莱芜县析置,县东南有博山,故名,据《新唐书》 : 隋末左才相起齐郡,号博山公,即以博山为名;另说博山全境尽山,几无平坦之地,具有多山之意,1954年设区
临淄区:秦始设临淄县,1969年设区,亦作临甾、临菑,据《水经注·淄水》:淄水又北径其城东,城临淄水,故名;原名营丘,因丘上筑营,城内有丘,故名;周厉王二十年(前859)献公迁都营丘,因东临淄河(淄水、淄水或淄江)更名
周村区:1945年长山县析置周村市,1954年设区,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战国时立村,因处丘陵、平原交接处,故称昼,人少聚居称昼邨,又因字音转为昼屯;北宋祥符年间村字出现,又由于书写方便,演变为周村
桓台县:元太宗时长山县析置新城县,1913年改耏水县,次年改现名,以境内有齐桓公戏马台(驿马台、戏马台)遗址得名;另据《中国地名辞源》:因地有桓台得名,原名驿台,桓为古代亭邮用以表识的柱子
高青县:汉置高苑县,因高宛邑得名,后汉始作高苑,因形近而转;元太宗七年(1235)高苑县青平镇析置青城县,因青城镇得名,据《武定府志》:青城因唐青平镇之旧名;1948年3月由高苑县、青城县等地合置,取自高苑、青城两县首字
沂源县:1944年5月由沂水县、蒙阴县、临朐县析置,因系沂水(沂河)发源地,故名,沂河源于县境鲁山,故名;贾公彦疏:沂水出沂山,水乃取名于此;据《尔雅·释乐》:大箎谓之沂,疏引孙炎曰:篪声悲,沂,悲也
(9504.163.com)
枣庄市
市中区:1976年7月设区,因地处枣庄市中部偏东,当时位居全市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卫生、交通、邮政、电信中心得名
薛城区:1944年设临城县,因临近永兴县城得名,1952年因与河北省临城县同名改现名,1960年6月设区,因境内古薛城得名;春秋战国齐相国田文(孟尝君)大规模增筑薛城,因名;或谓因古薛国涵盖临城一带;另据《中国地名辞源》:以县境为春秋薛国故址得名
峄城区:1961年设区,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因境内葛峄山(天柱山)得名;另说因峄境内多山,众山连络为绎,古绎与峄同
台儿庄区:1961年设区,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唐代形成村落,因庄址地势低洼,初有高台三座,村民聚此而居,遂得名;另说以姓氏命名,因始居者为邰、花两大家族,故称邰花庄,演变为台家庄、台庄
山亭区:1961年峄县、滕县析置齐村区,1983年改现名,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因境内古迹山亭得名;山亭在高山前菸山后,飞云台上,传为菸菟丞相所筑,山亭之名以此
滕州市:秦始设滕县,取古滕国名,据《说文解字》:滕,水超涌也,盖以地近水所汇聚故也,1988年设市,市沿州名,州沿县名,县沿古国名;另说因金朝为滕州驻地,以州名市
(9505.163.com)
东营市
东营区:1984年设区,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因袭东营村名得名,因传唐李世民东征时曾在吴家营安营扎寨,此村居东,故名
河口区:1984年设区,因建区时处于黄河入海口得名;另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始因胜利油田地调勘探划分区域而定,后在此设置河口开发会战指挥部,故名
垦利区:1941年利津县东境析置垦利行政委员会,因系利津垦区得名,1943年设县,以土地利于开垦得名;另说县域曾被称作垦区和利津洼,故名;又据《中国地名由来词典》:似取开垦利津之意,一说因荒滩较多,土地肥沃,取垦殖利民意命名,2016年设区
利津县:明昌三年(1192)设县,盖以渔盐之利而得名;又说县本隋永利镇地,又邑有东津,合以名县;另据《读史方舆纪要》:海在县东北之十里,产盐,居民资其利,案河水于此分为枝津入海,故名
广饶县:西汉高祖六年(前201)设县,意为海滨广斥,饶于鱼盐,应劭曰:在饶河之阳,故名;金熙宗天眷元年(1138)改乐安县,1914年1月因与江西省乐安县重名而复名;另据《中国地名由来词典》:汉北海郡有饶县,在广县东北,取二县首字为名,盖言其县地广阔而物产丰饶
(9506.163.com)
烟台市
芝罘区:1983年由县级烟台市改设,由境内芝罘山(之罘山)而名,据《史记》:秦二十八年(前219),始皇东巡,登之罘山,始有其名,清朝以后改为现名,因形状恰似一株巨大的灵芝,是天然屏障得名
福山区:金天会九年(1131)牟平县、蓬莱县析置福山县,取境内福山为名;据《明一统志》:山在福山县北五里,本登州两水镇 (今福山镇),金时以此地有福,取以名县,1983年11月设区
牟平区:西汉始设牟平县,后省,1913年宁海州改宁海县,次年因与浙江省宁海县重名而复名,因牟山得名:另据《元和郡县志》:县在牟山之阳,其地夷坦,故名;1994年设区
莱山区:1994年由牟平区、芝罘区析置,因境内莱山镇得名,镇以山名,镇西北有一小土山,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相传八百年前此处一夜之间突来此山,得名来山,后因山上草木丛生演变为莱山
长岛县:1929年设长山岛行政区,1956年设县,因长山岛得名,因远看南北长山岛连成一体,犹如一条长长的山脉,故名;据《中国地名由来词典》:因岛南北偏长,故名
龙口市:秦设黄县,以城临黄河水得名,另说以黄城得名;1946年始设龙口市,后废,1986年黄县改设龙口市,据《中国地名由来词典》:以驻地龙口镇得名,屺母岛原与陆地隔海相望,其间洪涛似奔牛,无风三尺浪,故名;又说西部海岸线长滩一线连瑶岛,犹如龙之上颌,黄山馆一带陆地好象龙之下颏,其形恰似龙口
莱阳市:西晋元康八年(298)设昌阳县,县治在昌水之阳故名;五代唐同光元年(923)李存勖为避其祖国昌讳改名莱阳县,据《汉书·地理志》:因在莱山(旌旗山)之阳,故名,1987年撤县设市
莱州市:西汉置掖县,因掖水(南阳河)出县南三十五里寒同山得名;隋开皇五年(585年)改光州始设莱州,1988年设市,因古莱州府驻地而得名
蓬莱市:唐神龙三年 (707) 黄县析置蓬莱县,据《元和郡县志》:昔汉武帝于此望蓬莱山,因筑城,以蓬莱为名;另据当地人相传:秦始皇东巡访仙境,至蓬莱地,指问一种野草,侍臣急忙回答那是蓬莱,故名;1991年设市
招远市:金天会九年(1131)掖县、黄县设招远县,时受战乱影响,百姓四散离乡,为招集流亡者,使其回乡安心农耕,故名,取招携怀远之意为名;据《郡县释名》:招远县取招徕远人之义,1991年设市
栖霞市:金天会二年(1124)蓬莱县、莱阳县析置栖霞县,以环县皆山,每天拂晓辄有丹霞流宕,传此乃朝霞栖息的地方得名;另说以栖霞山得名;又说因云霞得名,清乾隆《栖霞县志》:五更平明海日东升,照耀城头,霞光万道,名盖以此焉,1995年设市
海阳市:清雍正十三年(1735)莱阳县、宁海州析置海阳县,因地处黄海之北得名;据清光绪《登州府志》:以其地在海之阳,故名,1996年4月设市
(9507.163.com)
潍坊市
潍城区:明洪武九年(1376)潍州降为潍县,据《太平寰宇记》:取界内潍水(潍河)为名,1983年10月设区,因古潍县城得名
寒亭区:1983年由潍县改设,源于古寒国,夏朝寒浞在此建国,史称古寒国;王莽改古国为亭,始称寒亭,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因曾为夏代寒园治所,西汉称寒亭得名
坊子区:1983年潍县、县级潍坊市、昌乐县、安丘县析置,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因境内坊子店得名,唐代潍县往安丘、诸城驿道三十里处井旁筑一方土堆为标志,清末土堆旁开一客店取名坊子店
奎文区:1994年5月潍城区、寒亭区析置,因建有奎文阁(奎文门)得名;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以原潍县城古建筑奎文门得名,象征这里是文明的渊薮,即文化昌盛之区
临朐县:西汉设设临朐县,因临朐山(覆釜山、朐山)得名,据《中国地名辞源》:朐山自有一面望之如朐,故名;朐者,古代车轭两边叉马颈之曲木也
昌乐县:北宋乾德三年(965)北海县析置安仁县于原都昌县西,旋改现名,以都昌、安乐两地尾字取名,寓昌盛安乐、昌盛愉乐之意,据《青州府志》:昌乐者盖取都昌一邑安乐之意云
青州市:1986年由益都县改设,以古地名青州为名,据《通典》说:盖以土居少阳,其色为青,故曰青州;另说东方属木,其色为青,青州在中华大地的东方,故名
诸城市:西汉置东武县,因境内东武山得名;隋开皇十八年(598)更名诸城县,取汉诸县故城名;另据《中国地名由来词典》:因诸鲁邑得名,邑因诸冯得名,孟子曰:舜生于诸冯,1987年设市
寿光市:西汉始设寿光县,1993年设市,因齐宣王时闾邱长老乞寿之辞得名,宣王猎于杜山,闾邱长老与老十三人相与劳王,曰:欲得寿于王,王曰:死生有命,非寡人所得为也,闾邱进曰:进良吏,平法度,臣得寿矣;另据《中国地名由来词典》:取后杼平三寿,于夏有光,故名;据《晋书》:古斟灌氏所封国,以古国名县
安丘市:西汉始设安丘县,古渠丘地,汉置安丘县,从渠丘旧名;另说汉高祖八年(前199)封将军张说为安丘懿候,食邑古渠丘,国名安丘,因战乱之后人心思安,故将渠丘易名安丘,以安丘侯国名县;另据《中国地名辞源》:以境内安丘得名,因其地在安平东邱得名,1994年设市
高密市:秦设高密县,因南有密水(高密河、五龙河)得名;另说因高密在密水上游,即密水高处得名;又据《中国地名由来词典》:因地处密水西之田庄,城踞其高处,城外四周皆洼下,故名,1994年设市
昌邑市:北宋建隆三年(962)于汉都昌故城东设昌邑县,以邑在汉之都昌城,故名;据《郡县释名》:县本汉都昌县,宋始置昌邑县,从都昌旧名也 1994年设市
(9508.163.com)
济宁市
任城区:1983年济宁县改设济宁市郊区,1993年改现名,夏朝太昊 (伏羲氏)后裔有仍氏(有任氏)在此建立仍国,周朝被封为任国,秦统一中国后任国改设任城县
兖州区:1958年滋阳县并入曲阜县,1962年析设兖州县,以古兖州府得名,据刘熙《释名》:取兖水(济水)以为名也,《隋书·地理志》:兖之为言,端也;1992年设市,2013年10月设区
微山县:1953年由山东省嘉祥、鱼台、凫山、薛城、峄县诸县和江苏沛县析置,以微山湖得名,以湖中有微山而名,据《中华文化精粹分类辞典》:相传商代末年微子隐居于此,死后葬于山顶,山因此得名
鱼台县:秦置方与县,唐宝应元年(762)改现名,以境内有鲁隐公观鱼台(庄周台)得名,据《元和郡县志》:庄周台在县南七里,庄子与惠子观鱼之所, 又曰观鱼台
金乡县:东汉由东缗县析置,以县西北金乡山得名,据《元和郡县志》:后汉置金乡县,盖因穿山得金,故曰金乡,天汉十一年(前90)昌邑王刘髆薨,葬於高平山,初在山北凿墓得白兔,以为不吉,更葬山南,凿而得金,故高平山改金乡山
嘉祥县:金皇统七年(1147)任城县、巨野县析置嘉祥县,据《读史方舆纪要》:相传鲁哀公时获麟处也,县因以名,取其祥瑞之意
汶上县:金泰和八年(1208)汶阳县改现名,因地处汶水之滨得名;另据《中国地名辞源》以流贯县境的大汶河得名,县在汶水下游,因为下字是不吉利的字眼,取汶水在上之意
泗水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始设泗水县,以泗水(清泗、清水、泗河)得名,据《史记·夏本纪·正义》:泗水源出兖州泗水县东陪尾山,其源四道,因以为名
梁山县:1939年设昆山县,1949年改现名,以境内梁山得名,梁山本名良山,春秋时近有良邑得名;汉梁孝王常游猎于此,因改为梁山;另据《汉书·地理志》:西汉置寿良县,东汉光武帝叔父名刘良,避讳改寿良县为寿张县,良山易名梁山
曲阜市:隋开皇四年(584)鲁县改汶阳县,十六年改曲阜县,因古鲁城中有阜(土山),委曲七八里,故名,据《史记正义》:神农氏初都陈,后居曲阜,因城中有阜委曲长七八里,故名,1986年设市
邹城市:秦设邹县,据《水经注·泗水》:因邹山(邹峄山、驺山、邾峄山、邹泽山、邾峄山、邹山、东山)之名以氏县,鲁文公十三年(前615)邾国邾文公迁于峄,鲁穆公(前480)改邾为驺,唐初时驺写为邹,据说是鲁穆公改驺山从邑,故谓邹山;另说因古邾娄国得名,邾驺邹皆相通
(9509.163.com)
泰安市
泰山区:1985年设泰山区,因境内泰山(岱山、岱岳、岱宗、东岳)而名;据《中华文化精粹分类辞典》:因其地处东方,万物终始之地,阴阳交泰之所,故名;为众山所宗,故有五岳独宗之誉
岱岳区:1985年设泰安市郊区,2000年改现名,因境内有泰山,又名岱岳;故名
宁阳县:东汉由宁阳侯国改设宁阳县,以在宁山之阳得名;另据《中国地名辞源》:因县治地处宁山之阳得名;又说原称宁(甯),后入鲁为宁乡。 达到当天最大量API KEY 超过次数限制汉元朔三年(126年)为鲁共王刘馀之子宁阳节侯刘恬侯国分封地,改称宁阳
东平县:西汉设东平国,取《尚书·禹贡》大野既潴、东原底平之意;唐贞元四年(788)宿城县改东平县,宣和元年(1119)郓州改东平府,明洪武七年(1374)降为东平州,1913年废州设县
新泰市:西晋平阳县更名新泰县,因北枕新甫,西瞻岱岳,取首字得名;另说县西北有宫山,旧名小泰山,即古新甫,盖以此名;又据《旧唐书·地理志》:汉东新泰县,晋去东字,盖误也,1983年与新汶市合置,沿新泰县名
肥城市:西汉设肥城县,西周(另说春秋)时肥族人散居于此,称肥子国,故名;据《郡县释名》:汉置县,仍国名也,1992年设市
威海市
环翠区:1987年由县级威海市改设,以境内环翠楼得名,始建于明弘治二年(1489),因周围青山碧水得名,或谓因楼兼沧海山川之胜,水光山色之美,故名;另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 :因坐落于苍翠碧绿群山环绕之中得名
文登区:北齐天统四年(568)设文登县,以城东文登山得名,据《元和郡县志》:取县界文登山(文山)为名,相传秦始皇东巡,召集文人登此山论功颂德,故名;2014年1月设区
荣成市: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文登县析置成山卫,雍正十三年(1735)改设荣成县,因境内荣山、成山首字得名;另说以境内荣成山得名,据《荣成县志》:清雍正皇帝钦定嘉名,以始皇常射大鱼于荣成山,山在邑境内,故名;1988年12月设市
乳山市:1942年牟海行政区改设牟海县,1945年改乳山县,以县南大乳山得名;另据《山东省行政区划资料汇集》:因乳山口而命名,1993年设市
日照市
东港区:1992年由县级日照市改设, 因原国务院总理李鹏题词“黄海滩头千年睡,日照东岸巨港出”得名
岚山区:2004年9月设区,以境内岚山命名;据考证明洪武年间建村,因坐落岚山南麓得名,俗称岚山南头、岚山头口
五莲县:1947年5月由诸城县、日照县析置,因境内有五莲山得名;山四周有五座山峰围列形如莲花得名;据《中国地名辞源》:因主峰五莲峰由五峰组成,状如莲花,故名
莒县:秦设莒县,据《元和郡县志》:县治在莒国故城中,因莒国为名;因古代莒地盛产芋,齐人谓芋为莒,莒人食莒,故以莒为地名
临沂市:
兰山区:清雍正十二年(1734)设兰山县,因县南八十里有兰山得名;1914年兰山县故名临沂县,1994年设区,因古兰山县得名
罗庄区:1994年设区,以区政府驻地村得名,另说以原罗庄镇命名,据《中国地名辞源》:明永乐年间罗姓建村,因多泉取名为罗家泉,后演变为今名
河东区:1994年设区,因位于沂河东岸得名
沂南县:1940年3月由沂水县、临沂县、莒县三县析置,因先有沂水县,本县在沂水县南面得名
郯城县:秦于原郯国故城始设郯县,唐贞观元年(627)郯县省入下邳称郯城乡,元和年间复置改现名,以乡名为县名,据《郡县释名》:从郯国名也,周封炎族首领于此称炎国,后演化为郯国
沂水县:隋开皇十六年(596)东安县改现名,据《中国地名辞源》:以沂河得名,又说因沂河流经境得名,另说因城临沂水得名
费县:西汉设费县,因费邑得名,据《中国地名辞源》:县以费国为名,系费伯封地故名;周朝为鄪国,春秋为鲁国大夫季友的私邑,去掉阝称费邑;另说费地多山,地土硗确,产米甚恶,此其命名也
平邑县:1945年以费南县全部及费北、泗水二县局部置平邑县, 因春秋时为鲁国季平子(季孙氏)采邑而得名
莒南县:1941年析莒县南部析置,据《中国地名辞源》:因地居莒县之南,故名
蒙阴县:西汉于蒙邑始设蒙阴县,据《禹贡》蒙山(东蒙山)在西南,县在蒙山之北,故名
兰陵县:1947年临沂县、费县、峄县析置苍山县,纪念1933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苍山暴动而名,2014年1月改现名,前261年楚国始设兰陵县,曾为鲁国城邑,因邑中陵上盛开兰花,故名
临沭县:唐武德四年(621)设临沭县,后废,因地跨沭河,以濒临沭河而名;1941年由临沂县、郯城县析置,以濒临沭河(沭水、术水、老沭河、总沭河)得名;又据《中国地名由来词典》:因沭河流贯县境得名
德州市
德城区:1994年12月由县级德州市改设,因原为县级德州市得名;另说因位于德州市城区得名;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河名曰德水,以为水德之瑞;汉设安德县,意在以其德水安澜耳,隋开皇三年(583年)改设德州,源于德水,系古黄河别名
陵城区:隋朝设将陵县,因北郊原是汉墓群七十二疑冢得名,元宪宗三年(1253)改设陵州,至元二年(1265)降为陵县,另据《今县释名》:盖乡亭名也,2014年10月设区
宁津县:金天会六年(1128)临津县城圮于水而东徙此地,据《河北通志》:宁津县因故城圮于水,徙治改名,寓颂祷安宁之意
庆云县:明永乐元年(1403)由西无棣县改现名,据清咸丰《庆云县志》:无棣旧有庆云乡,明初因以名县;另说因避成祖(朱棣)讳改名,庆云即五色云,古以为祥瑞之气
临邑县:西汉置临邑县(今济阳县西南),南朝宋侨置,据《中国地名由来词典》:西汉元朔四年(前125)封中山靖王子刘光以临乐国为食邑,县以故国为名
齐河县:金大定八年(1168) 设齐河县,以城临济水(齐河)故名,另据《中国地名辞源》:县沿齐河镇名,为纪念耿弇济师,初称桥北小镇为耿济渡,唐朝设耿济镇,宋改济河镇,继称齐河镇,因济、齐音近而称
平原县:秦设平原县,因地处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故名;据《尔雅》:大野曰平,广平曰原,县西有平原津,又据《地理风俗记》:原,博平也,故曰平原矣,因周围地形平坦得名
夏津县:唐天宝元年(742)由鄃县改现名,因老黄河故道渡口得名,夏大也,津渡也;另据《太平寰宇记》:以县东有王莽河,又与古夏津城相连,因以为名;又说夏津系禹河津渡名
武城县:西晋太康年间由东武城县改现名,据《隋区宇图》:夏禹七代孙芸封公子武于此建国,故名;另说战国时因地处赵国东境边塞,四无山阜,为防御强齐入侵,岁饬武备,修筑城防以屯兵,是谓武备之城
乐陵市:西汉高祖五年(前202)设乐陵县,据传战国时燕将乐毅率军进攻齐国,曾于此地筑城,故名;另据《山东通志》:大阜曰陵,乐则取四民用足,国乃安乐之义,故名;1988年设乐陵市
禹城市:唐天宝元年(742)祝阿县更名禹城县,据《元和郡县志》:以县西南三十里有禹息故城,因名;另说因纪念大禹治水之功得名,1993年设市
聊城市
东昌府区:1997年由县级聊城市改设,因聊城在明清两代为东昌府治所得名,据《东昌府志》:西汉宣帝刘洵封清河王之子于聊城为东昌侯,据传因徒骇河过茌平县遥昌乡,聊城自秦以来属东郡,故名
茌平区:东汉茬平县更名茌平县,2019年8月设区,县在茌山之平地得名;另据《府志》: 相传金元时取土筑城,其山遂平,茌本作茬,草茂盛之意
莘县:隋大业初清邑县改现名,以春秋时卫国的莘邑得名,莘是可入药的草,古时以莘为图腾,便以莘作为地名,另据《元和郡县志》:县北古莘亭而名;又说县北有莘亭城,后周置莘亭县,隋改今名
阳谷县:隋开皇十六年(596)东阿县析置阳谷县,取边界的阳谷亭为名,据《中国地名由来词典》:阳谷亭又因在谷城山之南,故名
东阿县:秦设东阿县,因济黄二水沿今东平湖两岸入境,河曲形成大陵故称阿,秦时称东阿;另说以东阿邑(阿邑、柯邑)得名;又据《泰安府志》:郡秦属东郡,汉置东阿县,以阿属东郡立名
冠县:隋开皇六年(586)析馆陶县东境始设冠氏县,据《元和郡县志》:因古冠氏邑为名,因春秋时期在此设冠氏邑得名,杜预曰:冠氏即馆陶也;至元六年(1269)改设冠州,明洪武三年(1370)改现名
高唐县:西汉始设高唐县,元朝设州,1913年废州复县,其地原为郊社,因郊祭奉之为帝,后演变为高唐;因境内有唐山,属沼泽之丘得名,高诱注:高大也,唐防也,亦大防之意;另据《清一统志》:齐高唐在禹城县南,汉高唐在西,二地虽殊,界实相近,今东昌府之高唐州乃汉灵县也,取故名耳
临清市:十六国后赵建平元年(330)由清渊县始设临清县,因城临古清河得名,据《名胜志》:以临清水而名;又据《中国地名由来词典》:以濒临清淇河为名;1983年改设临清市,市沿县名
滨州市
滨城区:五代周显德三年(956)设滨州,以东濒渤海得名,1913年改滨县,1982年滨县、博兴县析置县级滨州市,由古滨州得名,2000年6月设区,因位于滨州市城区得名
沾化区:金明昌六年(1195)招安县更名沾化县,据《齐乘》:取龚遂为渤海太守,海滨之民复沾圣化立名,2014年9月设区
惠民县:清雍正十二年(1734)设惠民县,取城南惠民沟为名,明景泰中凿,嘉靖十四年(1535年)大水,佥事王煜,再加疏浚,民甚赖之,故名
阳信县:西汉始设阳信县,因在信水(沟盘河)之阳得名;另说因县治居古笃马河之阳,且相传西汉韩信曾屯兵于此,故名;又据清《武定府志》:县居信水之阳也,故名
无棣县:隋开皇六年(586)由阳信县、饶安县析置,以南临无棣沟(无棣沟),因以为名;源于无棣山(盐山、马谷山、大山),因周围棣树遍布,唯此不生棣树,故曰无棣山,明永乐初改庆云县,又置海丰县,1914年因与广东省海丰县重名复名
博兴县:西汉设博昌县,据《太平寰宇记》:昌水其势平博,故名,另说因博昌邑而得名;五代唐避其祖李国昌名讳改现名,因为昌与兴意义相近
邹平县:西汉始设邹平县,据《郡县释名》:从侯国名也;另说夏商时期舜后姚娃封邹侯国于此,且黄河下游冲积平原自此地向北铺展,故名
菏泽市
牡丹区:清雍正十三年(1735)设菏泽县,源于境内古泽薮菏泽,1983年复置县级市,2000年设区,因境内盛产牡丹,且被誉为牡丹之乡,故名
定陶区:秦设定陶县,系因古有陶丘,范蠡以陶为天下之中,遂定居焉,故名;因春秋时陶邑得名,邑以陶丘得名,据《汉书·地理志》:禹贡陶丘在县西南,有陶邱亭县名由此;2016年4月设区
曹县:明洪武四年 (1371) 由曹州改设,取古曹国为名;据《史记》:周武王封曹叔振铎于曹,因曹叔所封之地,故名
单县:明洪武二年 (1369) 由单州改设,古称单父,传为帝舜师单卷所居,故名
成武县:秦设成武县,南朝宋更名城武县,据《城武县志》:汉高祖过鲁祀孔子,以武功告成,改楚邱为成武,又云明初尚宝铸印,误加土为城,1958年复名
巨野县:西汉始设巨野县,以县境内有古泽薮巨野泽(大野泽、梁山泊)得名,据《中国地名辞源》:因面积较大、人烟稀少得名
郓城县:隋开皇初改清泽县为万安县,十八年 (598) 始改现名;以古郓城得名,鲁成公四年(前587)为加强防御筑城名郓;另据《公羊传》郓城为古河所径,其为運道所由之邑,因郓邑得名
鄄城县:秦设甄城县,西汉改现名,据《中国地名由来词典》:因古鄄邑为名,经考证此地因制作瓦器而得名甄,后城邑发达了,更甄为鄄;后废,1931年由濮县黄河以南地区改设
东明县:西汉建元元年(前140)设东昏县,秦始皇东游至户牖,霾雾四塞不能前行,故名;王莽时改设东明县,使其意相对,治今河南兰考县,后废,北宋乾德元年(963)复设东明县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1.《1988年山东清代重点古府专题之齐鲁地名密码,好客山东欢迎您,山东省各县级地名由来》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988年山东清代重点古府专题之齐鲁地名密码,好客山东欢迎您,山东省各县级地名由来》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86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