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说到秦国,很多人会想起八王的动乱、五马分子花。那就让我们看看秦的统治者吧。
晋朝(公元266年-公元420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其中西晋为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之一,东晋则属于六朝之一,两晋共历15帝,共155年。可惜的是只有2位优秀的皇帝,剩余的13位皇帝中有12位是傀儡皇帝,还有一个是傻瓜皇帝。其中晋朝最出名的皇帝,还真就是这位傻瓜皇帝,他曾经说出了一句经典名言:“何不食肉糜”,确实很经典。
解释下六朝(公元222年-公元589年),一般是指中国历史上三国至隋朝的南方的六个朝代。即孙吴(或称东吴、三国吴)、东晋、南朝宋(或称刘宋)、南朝齐(或称萧齐)、南朝梁、南朝陈这六个朝代。六朝京师均是南京(孙吴时期名为建业,西晋司马邺称帝后为避讳,改名建康)。
公元266年,司马炎篡魏,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公元280年灭吴,完成统一。后经历八王之乱和永嘉之祸,国势渐衰,公元316年,西晋被北方蛮族灭亡。公元317年,西晋皇室南渡江南,司马睿在建邺延续晋朝,史称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中原汉地。公元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得到暂时巩固。两晋时期北方南迁的汉人将先进技术带入江南,进一步开发了江南地区。公元420年,刘裕建立刘宋,东晋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南北朝时期。
【晋朝奠基者】
1.司马懿(公元179年-公元251年)
接管魏国政权时间公元249年-公元251年,司马炎之祖父。谥号:舞阳宣文侯(魏授谥号)宣帝(追封)。庙号:高祖(追封)。
晋宣帝司马懿 三国的终结者 西晋王朝奠基人。字仲达,汉族,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对抗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修水利等经济有重要贡献。73岁去世,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封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
2.司马师(公元208年-公元255年)
接管魏国政权时间公元252年-公元255年,司马懿之子、司马炎之伯父。谥号:舞阳忠武侯(魏授谥号) 景帝(追封)。庙号:世宗(追封)。
晋景帝司马师 控制曹魏政权的旷世枭雄。字子元,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官至大将军。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他是司马懿与张春华的长子,太祖司马昭的兄长,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伯父。司马师沉着坚强,雄才大略。他继承父亲的权力,废魏帝曹芳,平定淮南三叛,击灭东吴诸葛恪的大军。基本控制了曹魏政权。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师为景皇帝,庙号世宗。
3.司马昭(公元211年-公元265年)
接管魏国政权时间公元255年-公元265年,司马懿之子、司马炎之父。谥号:文帝(追封)。庙号:太祖(追封)。
晋文帝司马昭 灭蜀汉 为统一全国奠定基础。字子上,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他是司马懿与张春华的次子,司马师的弟弟,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父亲。司马昭继承父兄的权力,弑魏帝曹髦,彻底控制了曹魏政权。掌权期间派钟会、邓艾灭蜀。其子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昭为文皇帝。有著名的成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细说下西晋皇帝
公元266年-公元316年,历4帝,共51年。先都洛阳,后迁长安。 若以灭东吴始,则仅立朝37年。
1.晋武帝司马炎(公元236年-公元290年)公元265年-公元290年在位,公元265年称帝,在位25年。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年号:泰始(公元266年-公元274年) /咸宁(公元275年-公元280年) /太康(公元280年-公元289年) /太熙(公元290年)。
司马炎,字安世,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晋景帝司马师之侄、晋文帝司马昭嫡长子 , 晋元帝司马睿从父,母为文明皇后王元姬。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晋朝的开国君主。
初以父勋,封北平亭侯。迎立常道乡公曹奂,迁中抚军, 进封新昌乡侯,拜为抚军大将军、 晋国世子。 咸熙二年(公元265年),拜为相国,袭封晋王。 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建立晋朝,建都洛阳,年号泰始。 革新政治,振兴经济, 厉行节俭,推行法治, 颁行户调式(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人口增殖, 整个社会呈现繁荣景象, 史称“太康之治”。咸宁五年(公元279年),命令杜预、王濬发动“晋灭吴之战”,实现全国统一。此后,骄奢淫逸,怠惰政事,分封诸王,为八王之乱埋下隐患。
太熙元年,即公元290年病逝,时年55岁,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葬峻阳陵。
2.晋惠帝司马衷(公元259年-公元307年)
公元290年-公元301年在位,公元301年-公元307年复位。共在位18年。谥号:孝惠皇帝。年号:永熙公元290年-永宁公元302年,太安公元302年-永安-永兴-光熙公元306年。
司马衷,字正度,西晋第二代皇帝。河内温县人。晋武帝司马炎次子,晋怀帝司马炽异母兄,母为武元皇后杨艳。泰始三年(公元267年),册为皇太子,
太熙元年(公元290年),正式即位。痴呆不能任事,由太傅杨骏辅政。后来,皇后贾南风谋害杨骏家族,掌握实际大权。八王之乱时,赵王司马伦篡位,以为太上皇,幽禁于金墉城。由诸王辗转挟持,沦为傀儡,受尽凌辱。光熙元年(公元306年),被东海王司马越迎回洛阳。
光熙元年(307年1月8日),去世,时年四十八,谥号孝惠皇帝,葬于太阳陵。
他为人痴呆不任事,以“何不食肉糜”闻名中国历史,初由太傅杨骏辅政,后皇后贾南风杀害杨骏,掌握大权。在八王之乱中,晋惠帝的叔祖赵王司马伦篡夺了惠帝的帝位,并以惠帝为太上皇,囚禁于金墉城。齐王司马冏与成都王司马颖起兵反司马伦,群臣共谋杀司马伦党羽,迎晋惠帝复位,诛司马伦及其子。又由诸王辗转挟持,形同傀儡,受尽凌辱。
晋睿帝司马伦 【八王之乱篡位】
公元301年在位。谥号:睿皇帝。年号:建始301年。字子彝,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西晋宗室大臣,晋宣帝司马懿第九子,母为柏夫人,“八王之乱”的参与者之一。初仕曹魏,封安乐亭侯。五等制建立后,封东安县子,授谏议大夫。西晋建立后,封琅琊王,授宣威将军。迁安北将军、镇守邺城,封赵王。迁征西将军,镇守关中。刑赏不明,激发羌族和氐族反叛。入为车骑将军、太子太傅。
八王之乱是发生于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因皇后贾南风干政弄权所引发。这次动乱共历时十六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元康元年(公元291年)三月到六月,持续三个月;第二阶段,从元康九年(公元299年)到光熙元年(公元306年),历时七年。其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王。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止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且《晋书》将八王汇为一列传,故史称这次动乱为“八王之乱”。
元康十年(公元300年),使用离间计,使得太子司马遹被皇后贾南风害死,鼓动司马遹旧部及齐王司马囧起兵,废黜并杀死贾皇后。诛杀淮南王司马允,自领侍中、相国、都督中外诸军事,加九锡。逼迫晋惠帝退位,擅自称帝,年号建始。即位之后,任用孙秀掌政,大肆封官,收取人心。
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起兵讨伐。司马伦屡战屡败,宣布退位,迎接晋惠帝复位,退居金墉城。梁王司马肜上表论罪,赐死司马伦。
“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使之后的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五胡乱华)时期。
3.晋怀帝司马炽(公元284年-公元313年)
公元307年-公元313年在位,在位7年。谥号:孝怀皇帝。年号:永嘉。
司马炽,字丰度,西晋第三代皇帝,为司马炎的第二十五子,晋惠帝司马衷异母弟,母王媛姬。司马炽初封豫章王,晋惠帝在位期间,被立为皇太弟。惠帝崩后,司马炽被扶植为帝,改年号为“永嘉”。在此期间,五胡开始建立独立的政权,晋朝内部的权力斗争也日渐严重。永嘉五年(公元311年)正月,晋怀帝密诏荀晞讨司马越,三月发布诏书讨伐,司马越于同月病死,众共推王衍为元帅。四月王衍与石勒战于宁平城,晋军全军覆没。六月,匈奴刘聪的军队攻入洛阳,晋怀帝在逃往长安途中被俘。建兴元年(公元313年),晋怀帝被刘聪用毒酒毒杀,享年30岁。
4.晋愍帝司马邺(公元300年-公元318年)
公元313年-公元317年在位, 在位5年。谥号:愍帝。年号:建兴。
司马邺,又名司马业,字彦旗,西晋末代皇帝,晋武帝司马炎之孙,吴敬王司马晏之子 ,晋惠帝司马衷和晋怀帝司马炽之侄。初为秦王,驻守长安。
司马邺最初过继给伯父秦献王司马柬,袭封秦王。官至散骑常侍、抚军将军。晋怀帝被汉赵俘虏后被立为皇太子,承制行事。永嘉七年(公元313年),晋怀帝于平阳遇害之后,司马邺于长安即帝位,改元建兴。司马邺即位时,西晋已经没有可以作战的战力;而且长安也没有可用的物资可以与前赵作战。建兴四年(公元316年)八月,刘曜发兵攻打长安,并且切断长安的粮运;晋愍帝在食断粮绝的情况下于十一月十一日(12月11日)投降汉赵。之后晋愍帝被送往平阳,封为怀平侯,并且承受身为狩猎队伍的前导以及宴会洗杯子的杂役的屈辱。建兴五年十二月二十日(公元318年2月7日),被刘聪杀害,终年十八岁,葬处不明。
八王之乱后西晋元气大伤,内迁的诸民族乘机举兵,造成五胡乱华的局面,大量百姓与世族开始南渡。西晋是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时期中的短暂统一,所谓“昙花一现”。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称帝,改元建武,史称东晋。
细说下东晋皇帝
公元317年-公元420年,历11帝,共104年。建都:金陵(今南京)。
5.晋元帝司马睿
公元318年-公元322年在位,在位6年。谥号:元帝。庙号:中宗。年号:建武(公元317年-公元317年)/太兴(公元318年-公元321年)/永昌(公元322年-公元323年)。
司马睿,字景文,东晋的开国皇帝,宣帝司马懿曾孙,琅邪武王司马伷之孙,琅邪恭王司马觐之子。晋怀帝任命他为镇东大将军,都督扬州江南军事,西晋灭亡后,公元317年,时为西晋丞相的司马睿在建康称王,改元建武,次年称帝,成为东晋的开国皇帝。元帝即位后,矛盾四伏,忧愤而死,时年47岁。
6.晋明帝司马绍(公元298年-公元325年)
公元322年-公元325年在位,在位4年。谥号:明帝。庙号:肃宗。年号:太宁(公元323年-公元326年)。
司马绍,字道畿,东晋第二代皇帝,晋元帝长子,庙号肃宗。母亲为代郡出身。他从小就聪明伶俐,为人豪爽,即位后,平定王敦叛乱,巩固了东晋的统治,在位期间曾经中兴。病死,终年27岁。
7.晋成帝司马衍(公元321年-公元342年)
公元325年-公元342年在位, 在位18年。谥号:成帝。庙号:显宗。年号:咸和(公元326年-公元334年)/咸康(公元335年-公元342年)。
司马衍,字世根,东晋第三代皇帝,汉族,明帝长子。晋明帝死后,司马衍于325年10月19日继位,由母亲庾太后辅政,庾太后死后由王导与庾亮辅政。晋成帝在位期间,由于苏峻与祖约的叛乱,宫城迁移至石头城,直到西元329年陶侃平定苏峻之乱后才迁回建康。晋成帝在位期间曾经命令庾亮北伐,但是败于石虎。西元336年晋成帝颁布壬辰诏书,禁止豪族将领将山川大泽私有化;公元341年,又以土断方式将自江北迁来的世族编入户籍。342年晋成帝病死,终年21岁。葬于兴平陵(今江苏省江宁县鸡笼山)。
8.晋康帝司马岳(公元322年-公元344年)
公元342-公元344年在位,在位2年。谥号:康帝。年号:建元。
司马岳,字世同。东晋第四代皇帝,晋明帝的儿子,母庾文君,是晋成帝的同母弟弟。公元326年被封为吴王,后封琅琊王,公元342年晋成帝死后,由于权臣庾冰与庾翼力主之故,晋康帝才得以用兄终弟及的方式继承帝位。公元344年患病身故,终年23岁,葬于崇平陵(今江苏省江宁县蒋山)。其妻褚蒜子(崇德太后) 生晋穆帝司马聃,死后谥为康献皇后。
9.晋穆帝司马聃(公元343年-公元361年)
公元344年-公元361年在位,在位17年。 谥号:穆帝。庙号:孝宗。年号:永和(公元345年-公元356年)/ 升平(公元357年-公元361年)。
司马聃,东晋第五代皇帝,晋康帝长子,公元344年由于晋康帝驾崩,2岁的他走向皇位,由于年幼而由褚太后掌政,并由何充辅政。何充过世后改由蔡谟与司马昱辅政。晋穆帝在为期间东晋虽然北伐失败,但是由于桓温消灭了在四川立国的成汉,并且于公元356年夺回洛阳,虽然不久就因为粮运不继而撤退,东晋的版图仍然有所扩大。 公元361年,晋穆帝病死,终年19岁。
10.晋哀帝司马丕(公元341年-公元365年)
公元361年-公元365年在位,在位5年。谥号:哀帝。庙号:宁宗。年号:隆和(公元362年-公元363年)/兴宁(公元363年-公元365年)。
司马丕,字千龄,东晋第六代皇帝,晋成帝之子,晋穆帝之堂兄弟。晋哀帝本应继晋成帝之位即位,但是由于权臣庾冰的意见而无法即位;司马丕于公元361年在晋穆帝死后即位,改元隆和,但是大将桓温当国,晋哀帝形同傀儡。晋哀帝即位不久就迷上了长生术,按照道士传授的长生法,断榖、服丹药,结果晋哀帝服药后药性大发而不能听政,于是由褚太后再次临朝。公元365年,晋哀帝便因药物中毒死于太极殿,时年25岁。
11.晋废帝司马奕(公元342年-公元386年)
公元365年-公元371年在位,在位6年。谥号:废帝。年号:太和(公元366年-公元371年)。
司马奕,字延龄,东晋第七位皇帝,晋成帝之子,晋哀帝司马丕同母之弟,又称海西公。司马丕死后,司马奕于公元365年(兴宁三年)2月23日即帝位,司马奕即位之时,桓温掌握朝政,而且桓温也有意废掉司马奕自即位为皇帝,但司马奕本身并无过失可言,桓温便指司马奕阳痿不能人道,于公元371年废司马奕为东海王,之后在贬为海西公,迁居吴县。司马奕遭此挫折,心灰意冷,又怕再遭祸端,便枉塞聪明以苟且偷生。之后司马奕便沉迷于酒色,于公元386年过世,时年45岁。曾用年号:太和(公元366年)
12.晋简文帝司马昱(公元320年-公元372年)
公元371年-公元372年在位, 在位2年。谥号:简文帝。庙号:太宗。年号:咸安(公元371年-公元372年)。
司马昱,字道万,东晋第八位皇帝,河内温县人,晋元帝少子,母郑阿春,晋明帝司马绍之弟。幼岐嶷,为元帝所爱。初封琅邪王,初封会稽王,桓温于公元371年11月废司马奕后,于同月己酉日立他为帝,改年号为“咸安”。
司马昱继位后,一切听命于桓温,形同傀儡。公元372年7月,司马昱病危,宣布立子昌明为太子,并在一天一夜之内,连发四道诏书,请以大司马镇姑孰(今安徽省当涂县)的桓温入京辅政。桓温不理睬,司马昱只好写下遗诏,授权桓温可以依据周公辅助成王的故例摄政;如果太子不值得辅助,可以取而代之,自行称帝。
郎中王坦之接到这诏书,极力劝谏,并当着司马昱的面将诏书撕成碎片。司马昱自慰地说:“天下本是取来之物,卿何必如此着急呢?”王坦之反驳说:“天下是宣帝、元帝的天下,陛下怎能私自授予他人!”司马昱沉吟良久,无话可答,命令王坦之重新起草遗诏,改成:“家国大事都要一一禀告大司马(桓温),太子要象刘禅对待诸葛亮一样,敬重桓温。”第二天(己末日),司马昱死于建康宫中,终年53岁。司马昱死后的庙号为太宗,谥号为简文帝。
13.晋孝武帝司马曜(公元352年-公元396年11月6日)
公元372年-公元396年在位,在位25年。谥号:孝武帝。庙号:烈宗。年号:宁康(公元373年-公元375年)/ 太元(公元376年-公元396年)。
司马曜,字昌明,东晋第九个皇帝,晋简文帝的第三个儿子,晋安帝和晋恭帝的父亲,母李陵容。公元383年,与前秦有“淝水之战”,在谢安领导下,大败前秦军。谢安死后,社会矛盾逐渐尖锐。加上,孝武帝“溺于酒色”,时因酒后戏言,被张贵人命宫女用被子闷死,终年45岁。
14.晋安帝司马德宗(公元382年-公元419年1月28日)
公元396年-公元419年在位, 在位23年。谥号:安帝。年号:隆安(公元397年-公元401年)/元兴(公元402年-公元404年)/ 义熙(公元405年-公元418年)。
司马德宗,字安德,东晋第十位皇帝,孝武帝长子,即位后,发生内乱,国势日衰,安帝没有什么政治才能,被刘裕买通宦官勒死,终年37岁。谥号为安帝。
15.晋恭帝司马德文(公元386年-公元421年)
公元418年-公元420年在位,元熙2年。谥号:恭帝。年号:元熙。
东晋的末代皇帝,晋孝武帝子,晋安帝同母弟,最早封琅邪王,后被封为中军将军、散骑常侍、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领司徒、录尚书六条事等职。刘裕勒死安帝后,立他为帝。为刘裕所废,后又被刘裕派人用被子闷死,终年36岁。
桓玄之乱后,刘裕当政,司马德文知道刘裕有篡位与杀害晋安帝的企图,而且晋安帝本人不辨饥寒,司马德文便随侍于晋安帝左右;直到有一次司马德文因病出宫,刘裕才派人杀害晋安帝。刘裕本人有意自称皇帝,但由于图谶所言“昌明(晋孝武帝)之后有二帝”,于是刘裕为符合图谶所言,便于公元418年改立司马德文为皇帝,次年改年号为元熙。
【后记】
西晋承袭中原曹魏领土,统一后又占有孙吴疆域。东晋随其疆域的变化而有增减,北界主要在秦岭淮河一线。
两晋的政治体制为世族政治, 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的基础。 而晋朝时期的农业、商业、手工业等相比较三国时期有了进一步发展。
晋朝虽为汉末以来中国文化中衰时期,但在哲学、文学、艺术、史学、科技等方面也有新的发展。两晋的文化走向多元发展,是一个文化开创、冲突又融合的时代,由于儒教独尊的地位被打破,哲学、文学、艺术、史学及科技纷纷出现革新,有些成为独立的学问。当代思想有由本土发展的玄学、道教及由印度东传的佛教,士大夫纷纷盛行清谈。由于边疆民族带来草原文化,东晋则拥有中原文化及江南文化,双方逐渐展开文化交流或民族融合。
关注趣味多,期期更用心。
走进历史,活在当下。喜欢人文历史的朋友,点击关注趣味多。
1.《【266晋朝建立怎么记忆】专题关注趣味多第36期:两晋风云之晋朝皇帝》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266晋朝建立怎么记忆】专题关注趣味多第36期:两晋风云之晋朝皇帝》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87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