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嫡长子继承制是统治者为了延续皇室血统而建立的制度。

通常情况下,嫡长子拥有继承皇位的优先权利。但万事总有例外,一些皇帝为了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孙子,会把权柄首先交到他的父亲手中,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做父亲的就会因为儿子受宠而率先坐上皇位。

君王选择储君,往往需要根据嫡长子继承制来确定。这一制度最早由西周的周公创建的,后来,成为历代皇位承袭的基本原则。除了嫡长子继承制之外,帝王也会因为个人的好恶,而打破嫡长子继承的原则,在主观上确定一个皇位的继承人。

此时,一群被称作皇孙或王孙的人,往往就在皇位承袭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出现这种现象的缘由,是因为:帝王特别宠爱某个皇孙或王孙,所以,就爱屋及乌将皇位传给了这位皇孙的父亲,以便于让自己的孙子将来继承大统。

而这位生下皇孙的皇子,也算是占了儿子的光。

在中国的历史上,这样登上皇位的帝王有很多,诸如:西周的先君王季、晋朝的惠帝、明仁宗以及雍正皇帝。

第一位:西周先君王季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鼎洛邑;东周由周平王建立,定都成周,共传位三十二代三十七王,历经七百多年。在周朝建立之前,先君太王共有三个儿子,分别是长子太伯,二子仲雍以及幼子季历。

而这个小儿子季历,就为太王生下了一个名为姬昌的“好圣孙”。相传,周朝的太王特别宠爱孙子姬昌,所以,就萌生了一个想法,即:越过太伯与仲雍,将皇位直接传给小儿子季历,以便孙子姬昌能够顺利继位。

司马光在《稽古录》中就曾记载道:“昌有盛德··· ···古公(亶父)知其必兴周家,欲立季历以传昌。太伯、仲雍知其指,自窜于句吴以让季历。太伯犹服端委,仲雍遂从夷俗,断发文身,以示不可用。古公薨,季历立,是为王季··· ···王季薨,昌立,是为文王。”

由此可见,季历得到皇位,完全归功于两位兄长的让贤。

为了能够确保姬昌顺利得到皇位,太伯及仲雍都自愿前往蛮荒之地,过野蛮人的日子。太王去世之后,季历顺利的接管了周朝。后来,他也将姬昌立为了储君,而姬昌继位之后,也没有辜负太王的期望,他厉精为治,一举蜕变为奠定西周基业的最伟大帝王之一。

第二位:晋朝惠帝

司马炎承袭了祖辈的大业,创建了西晋。但是,令人惋惜的是,因为,司马炎将皇权交给了痴儿司马衷,最终,引发天下打乱。这一乱象不仅导致皇室成员之间的相互厮杀,更有大量的外族伺机入侵中原,而晋王朝也最终在战乱中灭亡了。

其实,司马衷的愚钝,晋武帝早就知道。当时的大臣都规劝他改立太子,但是,他却一直没有采纳。那么,这又是为什么呢?有两个致命原因:

首先,司马衷拥有先天的皇位继承优势——他是司马炎的嫡长子。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司马衷的儿子司马遹。

虽然,司马衷生性愚钝,但是,他与宫女谢氏所生的儿子司马通却聪慧过人。晋武帝十分喜爱这个皇孙,对他抱有很大的期望。曾有人说:“广陵之地有天子气,未来会出一位天子。”晋武帝对此深信不疑。于是,他就把司马遹封为了广陵王。

由此看出,晋武帝是把司马遹当作“皇太孙”了。

但是,这个“皇太孙”最终也未得善终。他自幼聪慧,有其高祖父司马懿之风,但长大后,不修德业,性刚且奢侈残暴,于宫中摆摊切肉卖酒,并在西园销售杂货,以收其利。又好算卦巫术,忌讳颇多。皇后贾南风以其非己出,性情暴虐,恐即位后自己地位难保,便与贾谧等设计谋害,诬陷司马遹谋反,囚于金墉城,后徙许昌宫,派黄门孙虑将其杀害,时年二十三岁。

第三位:明仁宗朱高炽

在“靖难之役”后,朱棣夺取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身为燕王世子的朱高炽,在经此一役之后,也名正言顺地成为了皇太子,即:明朝皇权的继承人。

一般来说,由王世子成为皇太子本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是,朱高炽的太子之位,却是朱棣冥思苦想之后,才做出的决定。因为,朱棣对这个太子并不满意,根据《明史》的记述:朱高炽身形肥胖,而且,腿部还有残疾,所以,走路都不太利索。

朱棣认为:朱高炽作为皇室成员,形象不过关,所以,怕他将来成为帝王后,会损坏明朝的形象。此外,朱棣更偏爱二子朱高煦,因为,这个儿子在靖难之役中立下了大功,且多次救朱棣于危难之中,朱棣也曾许诺,将皇位传给他。

就在朱棣左右为难的时候,大臣谢缙说了一个词,使朱棣决定立朱高炽为储君,这个词就是“好圣孙”。《明史·谢缙传》中讲到了这段内容:“先是,储位未定,淇国公丘福言汉王(朱高煦)有功,宜立。帝密问缙。缙称:‘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帝不应。缙又顿首曰:‘好圣孙’。谓宣宗也。帝颔之。太子遂定。”

由此可见,朱棣愿意将皇位传给朱高炽,主要是因为他生了一个好儿子——朱瞻基,此人就是后来的明宣宗。朱棣将继承明朝大业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这位皇孙身上,甚至,为了顺利将皇位传给“好圣孙”,朱棣就移爱朱高炽。而朱高炽也算父凭子贵,最终,被立为了皇储。

第四位:清世宗胤稹

关于胤禛被立储君之事,史学界曾有这样的说法,即:当初康熙皇帝,在晚年废黜太子胤礽之后,选择将胤禛立为嗣君,主要是因为宠爱胤禛之子弘历的缘故。虽然,学术界对胤禛继位一事有诸多版本的说法,但是,有一点是不容质疑的,那就是:康熙帝确实偏爱皇孙弘历。

关于这一点,历史上有两个事例能够佐证:

第一,康熙晚年,胤禛曾有一次邀请他到圆明园游赏。在一行人浩浩荡荡抵达圆明园后,胤禛伺机将儿子弘历介绍给了康熙帝。哪曾想,康熙皇帝见到弘历之后,非常喜欢,立刻就命人将他带到宫中抚养。要知道,康熙皇帝一共一百多位皇孙,其中,只有弘历享受到了这种殊荣。

第二,康熙与胤禛等一行人在避暑山庄游玩的时候,胤禛带着福晋乌拉那拉氏与侧福晋钮祜禄氏一同拜见康熙。但是,康熙皇帝却在众人面前,独独夸奖钮祜禄氏为“有福之人”。至于康熙为什么只夸赞侧福晋,究其缘由不过是因为钮祜禄氏是弘历的生母,而她也算是母凭子贵。

当然,康熙也没看错,弘历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他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

由此可见,即使胤禛在诸皇子中出类拔萃,但是,被立为储君,主要还是因为儿子弘历受宠。康熙在遗嘱中曾夸赞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显然,这也是一位像周朝季历一样,因子得福的帝王。看来从古至今,虽然,有个好爹很重要,但是,生个好儿子也不差。

看看历史上这些依靠儿子,夺得皇位的帝王,就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这也应了“养儿防老”,生下的儿子不仅能养老送终,还能带来皇位,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资料:

【《史记·周本纪》、《晋书·卷四·帝纪四》、《明史·本纪第八·仁宗》、《清世宗实录》】

1.《中国历史上的拼儿时代:生儿不仅能养老送终,还能得到皇帝宝座》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国历史上的拼儿时代:生儿不仅能养老送终,还能得到皇帝宝座》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87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