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东滚的水,浪花洗劫英雄”明代杨欣写的单词《临江仙》,三国是英雄辈出的时代,人物数不胜数。其中刘备引人注目,以仁德爱民警县的名义,至今为人怀着缅甸。根据宋代大门号苏东坡的《东坡志林》,当时是评论。
可是蜀汉政权最终还是二世而亡,究其原因,后来者大多批评刘禅,讲他是扶不起的阿斗,荒淫无度,好逸恶劳,胸无大志,宠信宦官黄皓,不能任用姜维等一众贤臣,现在都说孩子的成败,父母的教育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么是刘备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吗?还是说他压根没好好管教过这个儿子?
根据陈寿《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建安十二年刘禅出生在荆州,等到父亲刘备真正夺取根据地益州,进位汉中王时,刘禅刚刚十三岁,当刘备驾崩刘禅继位时,他也不过十七岁,再加上刘备半生漂泊,看来他很可能没有多少时间或者功夫教育孩子,除了常规的童蒙教育,可能刘备真正管教约束儿子时候,已是身居高位,他更多会以帝王之道来教育未来的君主,通过爬梳史料,从细枝末节中我们可以看到作为父亲一面的刘玄德。
上图_ 刘备(161年-223年)
一.智慧历史寻
翻看陈寿所写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其中写到“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了解汉代历史的读者会发现,这不活脱脱一个刘邦吗?在司马迁史记和班固的汉书里,刘邦还是一个游侠豪杰,根据日本学者增渊龙夫先生的研究,刘邦的成功跟他的豪侠性格和游侠经历分不开,而先主传里的刘备正是好武勇,爱交接豪侠,甚至曾经怒鞭督邮,俨然也是一个游侠,那么这到底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刘备有意为之呢?
刘备自称出自中山靖王之后,世居涿郡,父亲曾仕州郡,祖父曾举孝廉,这样的经历在东汉,只有地方上豪强宗室等拥有一定势力的家族才能做到,刘备出身想来不会太低,只是家道中落,才会织席贩履,黄巾起义,时局动乱,对于刘备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此时他更希望也更可能通过建立军功,出人头地。
上图_ 《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
那刘备以汉室宗亲为号召,从历史经验中找寻先祖刘邦的成功之道,并以此来效法,也就不难理解了。《三国志》裴松之注解中,引用西晋官方编修的《诸葛亮集》,其中就有先主遗诏,说是刘备临终让刘禅多读汉书的,晚清民国学者卢弼解释说汉书是本朝掌故。
其实再进一步说,就是刘备希望儿子能跟自己一样,多学习前人,多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尤其是汉高祖,一介布衣成就帝业。刘备三顾茅庐,礼贤下士,在克蜀称帝后不吝赏赐,与民休息,这都是效法高祖的地方,这些应该都是刘备希望儿子从《汉书》中汲取的,这种教育理念我称为先人之道。
上图_ 刘备三顾茅庐
二.仁德记心中
刘备的仁德之名,通过小说《三国演义》流传愈广,历史上的刘备并不完全这样,例如在徐州兵败后,舍弃妻子,独自逃命,益州刘璋,与他同是汉室宗亲,但是刘备还是没有太大顾虑,一把抢夺西川,面对曾经嘲笑过自己的张裕,即使有诸葛亮等人的劝阻,但是他还是毫不留情的处死,即使这样,我们还是说刘备确有仁德之心,只是要换个角度解说,不能光做仁义仁慈,道德高尚解释。
何为仁呢,《礼记》是刘备要求刘禅重点阅读的书籍,卢弼解释说是治身的要藉,其实礼记是孔子及其后人门生对于《仪礼》的研究文集,东汉时期,经学大师郑玄在六艺论中说过,西汉时期戴德戴圣叔侄两人,分别传授大小戴礼记,郑玄为小戴礼记注疏,形成了现在流传的礼记本子,而《仪礼》主要是士礼,《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克己复礼”指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举止合乎礼节,这就是仁,刘备让儿子学习礼记,就是希望他得仁。
上图_ 《华阳国志》又名《华阳国记》,地方志著作,由东晋时期成汉常璩撰写
再看德,据《华阳国志》,诸葛亮转述说,刘备在徐州向名士大儒陈纪和郑玄讨教,不以小惠而是靠大德治国,什么是大德,例如刘巴是刘备昔日的仇敌,刘备大有杀心,但是最终他还是重用刘巴,处之显任,关键还是看重刘巴的贤德和名望,不计较私人恩怨,以大局为重,这才是大德,况且刘备这样做,还博得了爱惜贤才的名声,吸引更多人投效,我想即使是现代企业管理者,也谙熟此道。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的这句名言广为人知,其实就是出自前面谈到的遗诏,此外游戏三国杀中刘备的台词惟贤惟德,能服于人,也来自这里,仁德的用意,刘禅应该能强烈感知,这可是父亲的良苦用心,临终的谆谆教导啊。
仁德可以说是立身之道。
上图_ 曹操(155年-220年)
三.谋略胸中藏
在史书中找了经验后,还要有运用智慧的手段,何况当时三方鼎立,即使得了益州,面对曹操进攻汉中,刘备还是终日惶惶不安,何况夷陵战败蜀汉政权风雨飘摇,就像诸葛亮所说是危急存亡之秋,无论何时刘备都不会忘记谋略的重要性,这是生存之道。
同样是上文引用的遗诏,刘备让刘禅闲暇时读读诸子书,六韬,商君书等,听说诸葛亮为太子写申子,管子,韩非子等书十分欣慰,诸子书无所不包,谋略更是无奇不有,司马迁的史记本来是作视为子书,内藏于西汉宫廷内部的,汉成帝时大将军王凤以其中包含纵横谋略,拒绝外借,六韬虽然有争议,但是根据《汉书·艺文志》它必然是与姜太公有关,太公辅佐周文王和周武王,治国治军均有成效,魏晋六韬虽然不知具体内容,但是相比和军国大略分不开,其他的书籍都属于法家,法家讲究权谋,君主要懂得治驭臣下,学会集权,看来是妥妥的帝王学,刘备让刘禅看这些书,无非是希望他能掌控政局,懂得治国的手段。
上图_ 刘禅(shàn)(207年-271年),即蜀汉怀帝
陈寿在后主传的赞中,委婉的说刘禅其实是可塑之才,就像布染色,青黑自便,他懂得任用诸葛亮治国,当时还算明智,不过后来他就耽于享乐,亲小人远贤臣,完全忘记了父亲的教导。
其实刘禅也跟刘备学到了一些成果,例如裴松之就很认可恶人不随意大赦,赞扬后主还是有治国手段和理念的,只是最终刘禅还是未能真正领悟,只是表面上做个样子罢了,不得不说刘备的教育虽然内容充实,但是还是不得要领,换言之刘备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他给了孩子指导,无形中变成了儿子心里的大山,难以逾越。
作者:白乐天居大不易 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三国志》 陈寿
〔2〕《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军功受益阶层研究》 李开元
〔3〕《中国古代的社会与国家》 (日) 增渊龙夫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关于qq三国掌控技能有哪些我想说后世大多批评刘禅,功成名就的刘备,是怎样教育阿斗的》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关于qq三国掌控技能有哪些我想说后世大多批评刘禅,功成名就的刘备,是怎样教育阿斗的》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94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