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声明:这篇文章是笔者的原创图形。@九州历史杂谈感谢大家关注其他平台上没有的历史铁丝。

当我们仔细回顾和分析这段历史之时,不难发现,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变”和“夺门之变”这两起历史事件中的角色极为被动,基本没有什么主观能动性可言,甚至可以说他是“无剧本出演”。更让人惊讶的是,朱祁镇在这起事件中两次都被忽悠的团团转,事后还蒙在鼓里,对忽悠者感恩戴德,可谓是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一次不够,再来一次。笔者想来,其一波三折的人生,实在可悲。

导言

前段时间,随着电视剧《大明风华》的持续热播,全国观众掀起了一股探讨明朝历史的兴趣热潮,尤其是明宣宗朱瞻基驾崩之后的那段堪称离奇、狗血的历史,诸如“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朱祁钰临危登基”、“北京保卫战”、“囚禁南宫”以及“夺门之变”等大事件,一直以来被热议不止。

有明一朝,国祚延续276年,前后共历十六位、十七任皇帝。为何这么说呢?原因就在于有一个皇帝先后两次为帝,他就是明英宗朱祁镇。作为明宣宗朱瞻基长子,他先后于公元1435-1449年和公元1457-1464年两次登基为帝,是大明朝的第六、第八任皇帝,年号分别是正统和天顺。

九州配图:朱祁镇影视剧图

了解这段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导致朱祁镇中途下台的原因便是震惊中外的“土木堡之变”;而让他再次登上帝位的原因则是源于另一起著名的历史事件,史称“夺门之变”,又称“南宫复辟”。

实际上,当我们仔细回顾和分析这段历史的时候,我们可以发现,明英宗朱祁镇在这两起历史事件中都是极为被动的角色,基本没有什么主观能动性可言,甚至可以说他是“无剧本出演”。更让人惊讶的是,朱祁镇在这起事件中两次都被忽悠的团团转,事后还蒙在鼓里,对忽悠者感恩戴德,可谓是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一次不够,再来一次。笔者想来,其一波三折的人生,实在可悲。

土木堡之变——第一次被人忽悠始末

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驾崩,太子朱祁镇继位登基,时年9岁(均以虚岁论),次年改元正统,是为明英宗。冲龄即位,主少国疑,因此国事基本由张太皇太后听政决策,并有三杨内阁(即杨士奇、杨荣、杨溥)辅政。正统八年 (公元1443年),18岁的朱祁镇终于迎来了正式亲政,亟待证明自己。

然而,年少无知的朱祁镇极度宠信从小陪伴自己的“伴伴”太监王振,导致了宦官专权的局面日益严重。随着张太后和三杨相继辞世,王振更是变得权倾朝野,几乎控制了英宗朝的朝政事务。朱祁镇对于这位从小对自己无微不至关怀和陪伴的太监,简直是言听计从、信任无以复加,甚至称其为“先生”以示尊重。如此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和权势,让明朝的官员们那是趋之若鹜、望风便拜,公侯勋戚称他为“翁父”,更有甚者干脆认其为干爹。

九州配图:大太监王振

英宗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蒙古瓦剌部也先太师率大军进犯大明北部边境,王振挟明英宗率23万大军(号称50万)御驾亲征。到了边境之后,大同军的监军太监郭敬告知敌势极强,王振这才害怕起来,便又携英宗仓促撤兵。结果,行至宣府附近的土木堡之时被也先先头部队追上,最终明朝大军一败涂地,英宗被俘,王振也死于乱军之下。史称“土木堡之变”。

九州配图:土木堡之变

回顾这起事件的始末,笔者以为,英宗朱祁镇至少被王振忽悠了四个地方:

  • 一是战争爆发的起因。

也先遣使来贡马,王振自作主张压低马价,使者愤而离去。也先得知后怒不可遏,于是以此为机率军南下叩关。然而王振矢口不提自己刻意压低马价破坏互市规则的行为,而是告诉朱祁镇说是瓦剌在边境寻衅滋事,不知天高地厚竟然率军来犯,不给他点颜色瞧瞧,不知道我大明的威德。

所以,不明就里的朱祁镇自然以为就是那么回事,而没有对背后的真实原因细加追究。

  • 二是御驾亲征的决议。

面对年少轻狂又急于证明自己的朱祁镇,从小看着他长大的王振自然是心知肚明,于是又对他一顿忽悠。他告诉朱祁镇瓦剌不过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别看他来边境耀武扬威,不过是我们大明朝的败军之将罢了,不足为惧,只要皇帝您御驾亲征,把几十万大明天军开到边境,到时候瓦剌军便会吓得尿裤子、作鸟兽散了。而且,即便是瓦剌胆敢和我大明对抗,只要有我老奴在,定然能让您保全而归,皇帝您就放一百个心吧。这一顿忽悠之下,本就向往和皇爷朱棣和父皇朱瞻基一样通过亲征漠北而显示自己文治武功的朱祁镇,更是心里痒痒的,于是便决定御驾亲征瓦剌以彰显自己的英明神武和大明的浩荡天威,导致廷臣纷纷谏阻也根本听不进去。

九州配图:廷议决定御驾亲征

因此,如不是王振的这一顿“心理辅导”,就算给少不经事的朱祁镇十个胆,我估计他也不敢轻易亲征。

  • 三是草率决定撤军。

等到大军驻跸大同,知道瓦剌这回是真刀真枪来干的时候,王振这才下慌了。担心自己的主子还有自己的小命有危险,于是又开始忽悠明英宗撤退,说皇帝此次御驾亲征,过宣府、驻大同,边关将士的士气都为之一振,将士们和敌军都感受到了皇帝的神武天威,目的已经达成了,区区一个也先根本不需要这么多京军,交给边关军队就可以搞定了,不如就此撤军回京。

于是乎,本就对其言听计从的朱祁镇便又下旨拔营回师。

  • 四是随意改变撤军路线。

据《明史纪事本末》记载,大军最初商量决议的撤军路线是从大同南下取道紫荆关经蔚州然后东进回京。这里不得不提的是,王振之所以最早想走这条路线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这条路径远离边境,回师安全;另一个方面是这条路线所经过的蔚州可是王振他老家,本想带着皇帝幸临自己的家乡,衣锦还乡显摆一番。但是临行之前,王振又改变了主意,据说是担心人马践踏家乡的庄稼会坏了他的名声,大家随即又改道宣府原路而返。这才导致了明朝二十万京军被围困土木堡最后全军覆没的悲惨结局。

九州配图:土木堡之变时的王振

由此可见,正是王振的权势和乱忽悠的能力,一步一步的将朱祁镇带进了沟里。可以说,年少懵懂的明英宗朱祁镇算是彻彻底底的被王振给卖了还不自知。

当朝廷得到大军惨败、皇帝被俘之时,百官恸哭,都御史陈镒等人在朝廷上控诉王振之罪行,出离愤怒的大臣们当场打死王振的党羽锦衣卫都指挥使马顺,王振侄子太监王山更是被监国的郕王朱祁钰下令押往市场凌迟处死,而王振的其他党羽也被一一诛杀,王振家族“无分老少全部斩首”,并抄没家产无数。

九州配图:马顺被打死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祸国殃民、为患朝纲,导致英宗朱祁镇被虏北庭而后监禁南宫受尽屈辱和苦难的大太监,英宗朱祁镇不仅没有丝毫责备之意,甚至在复辟后,仍对王振怀念不已。当他听说了王振的家族惨遭灭门之时,还怒不可遏,痛惜道:“(王)振为虏所杀,朕亲见之。”此后,他还采纳太监刘恒的建议,给王振赐祭并将他招魂下葬,供在智化寺祭祀,赐祠堂名为“精忠”。

“独以王振擅权开衅,遂至乘舆播迁。乃复辟而后,犹追念不巳,抑何其感溺之深也。”——《明史》

由此观之,朱祁镇真的是被王振卖了还浑然不觉,尽然时过多年依旧对其念念不忘,让人惊愕不已。唯一能解释这一切的只能是,王振虽然对别人跋扈无情,但对朱祁镇却真有舐犊之情,而这对于朱祁镇这样一个9岁便失去父爱而又无法与母亲亲密接触,只有王振这样一位亦师亦友亦父又对自己关爱有加、深为爱护的“伴伴”长期陪伴伺候左右的皇帝来讲,感情甚笃,也算是情有可原了。

夺门之变——第二次被人忽悠始末

要说明英宗朱祁镇又一次被人忽悠的经历,就属他人生路上另一件大事——夺门之变了。这是靠着这场宫变,朱祁镇才有二次为帝的机会。然而,就是这样一起极大改变了朱祁镇人生轨迹的大事件,若从历史背后的客观真相去看的话,我们亦发现,这一次,朱祁镇依然是自始至终被石亨、曹吉祥和徐有贞等阴谋家忽悠的团团转,还对他们感恩戴德。怎么一回事呢?不妨听九州慢慢道来。

  • 阶段一:七年幽禁,暗无天日

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八月,明英宗朱祁镇正式归国。虽说朱祁钰和朱祁镇是亲兄弟,但当面对至高无上的皇权之时,景泰帝朱祁钰自然是不会拱手相让。杀掉这个上皇或者通过阴谋手段让其死掉都不合适,必定会遭致口诛笔伐,于是朱祁钰将这个烫手的山芋幽禁在南宫之内,命人将宫门上锁并灌铅,一日三餐皆由专人从小洞递入,并派锦衣卫在宫外四处巡逻看管。就这样,朱祁镇在南宫之中,一待便是七年,待遇和阶下囚无差。

九州配图:朱祁钰见朱祁镇

九州配图:幽禁南宫的朱祁镇

  • 阶段二:命运转折,复位成功

蒙命运之神垂青,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十六夜,对外面世界一无所知的朱祁镇突然发现一声巨响,出门一看原来是宫墙被撞倒了,蜂拥进来一伙人径直朝着自己的方向而来。朱祁镇原本以为这定是弟弟朱祁钰终究容不下他派人来杀他,没成想这些人到了跟前之后便集体跪地磕头并三呼万岁。朱祁镇这才反应过来,宫中定然有变,这些人不是来杀他而是来迎立他复位的。

九州配图:复辟成功的朱祁镇

此后,石亨、徐有贞和曹吉祥等人带着朱祁镇,直奔奉天殿,一路上有上皇这个挡箭牌居然也是畅行无阻,于是乎一场所谓的宫变就这样如同过家家一样宣告成功了。天一亮,明英宗朱祁镇昭告天下复辟登基,改年号天顺。不久后,原本已经病入膏肓的景泰帝朱祁钰去世,不过而立。

  • 阶段三:蒙在鼓里,浑然不知

如前所述,这次“夺门之变”可以说是异常的顺利,顺利得连朱祁镇都觉得恍若做梦一般。复辟成功之后,朱祁镇一夜之间将笼罩头顶七年的阴霾一扫而空,对于前去迎立自己的武将石亨、左都副御史徐有贞以及大太监曹吉祥等人那是心怀无比的感激,于是纷纷平步青云。

九州配图:石亨、曹吉祥、徐有贞

夺门之变后石亨被评为首功,封为忠国公,有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其堂侄石彪被封为定远侯,而其家族更有五十多人得以入职锦衣卫。史载,石亨权比皇帝,叔侄两人蓄养猛士数万,朝中将帅半数出其门下。而参与宫变的太监曹吉祥,宫变次日便被升为司礼太监,掌管着京城三大营,权势与石亨并驾齐驱,朝中大臣依附于他的不在少数,时人并称“曹石”。还有一个“功臣”徐有贞也是在夺门之变后便实现了他一直以来进入内阁的梦想,并被加授兵部尚书一职,封武功伯兼华盖殿大学士,掌管文渊阁事务,世袭锦衣指挥使。通过这次政治赌博,三人都得到了各自想要的权位。

九州配图:石亨影视剧照

而在整个事变的始终,明英宗朱祁镇一直沉寂在命运转变、如释重负的喜悦当中,简单的以为这三人是因为对自己忠心耿耿才有此举动的,而对于他们密谋此事的真实目的未作过多的考量,对于所谓“夺门之变”背后的真相更是蒙在鼓里、浑然不知。这也导致重登大宝的朱祁镇对他们除了感激之外便是满满的信任了,甚至在他们的忽悠之下错杀了于谦。

  • 阶段四:如梦初醒,秋后算账

随着三人因“夺门”之功而被加官进爵,这个阴谋“小团伙”内部之间又开始了无休止的争权夺势。先是石亨和曹吉祥两人联合整垮了徐有贞,导致徐有贞被英宗贬为平民并流放金齿口(在云南),后准其回乡养老。整倒了徐有贞之后,“曹石”的势力更是权倾朝野,更加目中无人,甚至连皇帝朱祁镇也不怎么放在眼里,时常有“不悦”之色。而两人的骄横渐渐的让明英宗很是不爽,也感受到了皇权被架空的危机。

时帝亦厌亨、吉祥骄横,屏人语贤曰:“此辈干政,四方奏事者先至其门,为之奈何?”贤曰:“陛下惟独断,则趋附自息。”帝曰:“向尝不用其言,乃怫然见辞色。”贤曰:“愿制之以渐。”——《明史》

据《明史》所说,朱祁镇受不了石亨和曹吉祥的骄横无礼,以至于摒去左右向时任吏部尚书的李贤抱怨,说明了明英宗朱祁镇对于石亨、曹吉祥等人早已厌恶在心,只是苦于他们曾经拥立之功而不好意思去一一收拾他们,免得留人以“兔死狗烹”之口实。

九州配图:李贤影视剧照

然而,这种情况一直到了石亨的堂侄石彪出事被下狱之后,朱祁镇再次和李贤谈起“夺门之变”的往事,李贤的答对终于让朱祁镇如梦初醒、恍然大悟。

我们来看看史料怎么说的:

及亨得罪,帝复问贤“夺门”事。贤曰:“‘迎驾’则可,‘夺门’岂可示后?天位乃陛下固有,‘夺’即非顺。且尔时幸而成功,万一事机先露,亨等不足惜,不审置陛下何地!”帝悟曰:“然。”贤曰:“若郕王果不起,群臣表请陛下复位,安用扰攘为?此辈又安所得邀升赏,招权纳贿安自起?老成耆旧依然在职,何至有杀戮降黜之事致干天象?《易》曰‘开国承家,小人勿用’,正谓此也。”帝曰:“然。”诏自今章奏勿用“夺门”字,并议革冒功者四千余人。——《明史》

李贤的大体意思是说,此事只能说是“迎驾”,何来“夺门”之说?说是“夺门”如何能够示之于千秋后代呢?况且,这个“门”根本无需夺,因为皇位本来就是陛下的。幸好当时成功了,假如万一事先走漏风声,让景泰帝朱祁钰知道,那石亨等人死不足惜,岂不是置陛下您于险地吗?李贤接着说道,如果郕王确实病入膏肓,朝廷正直大臣们上表奏请陛下您复位,又何必如此多此一举,搞得纷纷扰扰。如果当初不是因为他们为了私欲而搞的这场表演,也不至于让他们居功要赏而招权纳贿到了现在这种状况。

九州配图:如梦初醒的朱祁镇

李贤一席话,彻底惊醒了朱祁镇这一梦中人。实际上,客观的分析当时的情势,李贤之说所言非虚。因为当时的真实情况时这样的:

景泰三年,朱祁钰违背先前约定,废黜了朱祁镇之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改立自己的独生子朱见济,但令他无比遗憾的是,当了一年太子的朱见济却不幸夭折,年仅5岁。到了景泰八年,朱祁钰一病不起且病势日益加重,而他唯一的继承人又早夭了,因此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看,大明朝的帝位必然是要回到朱祁镇这一支的。毕竟明宣宗膝下只有朱祁镇、朱祁钰两子,彼时朱祁钰这支绝嗣了,朱祁镇这支还有后人,继承大统天经地义。更何况,朱祁镇原本就是根正苗红的皇帝,而朱见深更是众望所归的太子。因此照这样的情形发展下去,即便是景泰帝朱祁钰再不情愿,但在他死后,即使朱祁镇不能复位,那也必然是其子朱见深继承大统,而景泰八年时的朱见深不过是一个十一岁的小孩,最大的可能是真正的皇权依然会掌握在太上皇朱祁镇之手。当然,也不排除朱见深会先让位于自己的父皇,自己退居太子之位。

九州配图:少年朱见深

由此可见,石亨、曹吉祥和徐有贞等人一手导演的“夺门之变”,不过是一场为了个人私欲而抢占拥立首功的政治投机,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完全是多此一举。正如《明史》评曰:“明代皇位之争,而甚无意义者,夺门是也。”

发现自己上了大当的明英宗,这才看清楚了曹、石、徐三个奸人的真实面目。再通过其他的一些场合让朱祁镇也对听信他们谗言而杀了于谦确实大错特错,于是对三人渐渐恨之入骨。

“俄有边警,帝忧形于色。恭顺侯吴瑾侍,进曰:“使于谦在,当不令寇至此。”帝为默然。是年,有贞为亨所中,戍金齿。又数年,亨亦下狱死,吉祥谋反族诛,谦事白。”——《明史》

最终,明英宗将石亨下了死牢,并借养子谋反将曹吉祥磔刑处死并族灭,而徐有贞早已被贬为平民流放最后郁郁而终。这三人最终无一人善终,一方面是他们自己作死,另一方面从本质上来说是明英宗的秋后算账罢了。

因此说,如若不是李贤的一席透亮话,明英宗朱祁镇被三个奸人蒙蔽欺骗,沦为他们谋取私利的利用工具,估计至死都未看清呢,甚至还对他们感恩戴德。

堪称传奇的人生,实则可悲至极

明英宗朱祁镇,其人生可谓是一波三折,受尽苦难。就凭他被蒙古人俘虏还能安然回来,被幽禁七年还能再次登上帝位,便足以堪称传奇。然而,身为一代帝王的他,却屡屡被奸人所忽悠蒙蔽,又让人禁不住感叹其看似传奇的人生路,实则是可悲至极。

先是因为年少轻狂和极度宠信,导致被大太监王振忽悠的团团转,最后丧师辱国,就连自己也被瓦剌俘虏而沦为阶下囚,受尽屈辱与艰辛,甚至被瓦剌也先太师裹挟当成挡箭牌和开路先锋一路叩关破城进逼北京城。等到好不容易回到京城,表面上被尊为上皇,实际上却又再次成为笼中之鸟幽禁南宫长达七年之久,个中苦楚也许只有他自己还有南宫那被灌了铅的大门和几尺高墙可以理解。而当这一切都熬过去了之后,他也借石亨、曹吉祥等人策划的“夺门之变”成功复辟登位,然而李贤的一席话又让他内心再次遭到重击,原来他打心眼里感谢的三个人居然又是结结实实的忽悠了他一把,将他当成谋取私利的工具而已。

这样的人生,说其可悲至极,并不为过啊。

九州君评

张廷玉在《明史》中对他这样评价:

“英宗承仁宣之业,海内富庶,朝野清晏。大臣如三杨、胡濙、张辅,皆累朝勋旧,受遗辅政,纲纪未弛。独以王振擅权开衅,遂至乘舆播迁。乃复辟而后,犹追念不巳,抑何其感溺之深也。前后在位二十四年,无甚稗政。至于上恭让后谥,释建庶人之系,罢宫妃殉葬,则盛德之事可法后世者矣。”

明英宗朱祁镇的一生并不算光彩,说白了,他的人生经历的曲折完全来源于他的才具不足、性格软弱,太过容易轻信于人,从大宦官王振到石亨、曹吉祥和徐有贞,一样的错误犯了一次又一次,一样的亏吃过一次再吃一次,甚至在很长的时间内被人忽悠的团团转还替人家背书,着实让人感叹不已。

九州配图:明英宗

由此,不得不说的是,从诸多历史事件之中可以发现,无论是他对王振始终存有的舐犊之情,还是他对徐有贞的法外留情,还是他对错杀于谦的惭愧不语,抑或是他临终之前的废除“嫔妃殉葬”之举,足可证明英宗朱祁镇是一位有仁爱之心且骨子里比较忠厚淳朴的“好人”。然而,历史证明,在封建王朝的体制之下,好人是当不好皇帝的。

参考资料

1.《明史》

2.《明实录》

3.《明史纪事本末》

声明

1.图片多源于网络,首先感谢图片原作者,其次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本文为个人观点,如有错误之处和观点不一,请留言探讨,谢谢。

1.《一波三折明朝,干货看这篇!朱祁镇一波三折的人生:堪称传奇的背后实则可悲至极》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一波三折明朝,干货看这篇!朱祁镇一波三折的人生:堪称传奇的背后实则可悲至极》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100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