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时期,商王手中的“王权”受到“族权”和“神权”的约束,不具备高度集中的独裁权。
到了帝信,王权才摆脱神权的桎梏。
然而,周王“望望厨房祭伯答”(对祖先的祭祀漠不关心)等做法引起了部落领导人的愤怒。
公元前1027年,周武王率领声势浩大的诸侯联军越过黄河。
上郊木野举行了西沙大会,数常州王的罪恶,表明要代替天空惩罚常州王。(莎士比亚)。
之后,商周这两大军事集团在木野展开了激战。
商军无意中为周王献出了生命,战线崩溃,面对周军的反击,因此,
常州王逃到赵家,自己烧死了。随后,周武王挥师迅速占领了商道。
在东方雄踞了数百年的商朝走到了这一步,
周王成为天下合股,开启了新时代——西周王朝。
西周历史跨度约两百七十六年,共十二位君王轮番登台,他们依次是:
武王姬发、成王姬诵、康王姬钊、昭王姬瑕、穆王姬满、共王姬繄扈、懿王姬囏、孝王姬辟方、夷王姬燮、厉王姬胡、姬静、幽王姬宫湦。
胜利来之不易,为何西周王朝从武王兵临朝歌,到幽王孤立无援,一步步走向了衰落?
西周十二王中,是谁拖了王朝的后腿?
武王灭商后,是如何稳定形势的?
周武王灭掉商纣王后,虽然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但实际上当时的殷族仍然要比周族文明程度高,且实力仍然要比周族强大,
想把整个殷族化为奴隶是不现实的,周族只能去安抚他们,
这就迫使周朝必然要向殷商典章制度低头,
也不得不暗暗地接受失败者的思想文化,即所谓“周因于殷礼”,
因此,周武王在占领朝歌之后,便举行了隆重的祭祀典礼,宣告周人继承殷商天命,建立周王朝,
随后马上采取措施来稳定形势:
首先,封商纣王之子武庚于殷地,让他继续统率商王朝的遗民,祭祀商族先祖,并派自己的兄弟管叔、蔡叔、霍叔去殷地,名为辅助,实为监视。
随后,释放了被纣王囚禁的百姓,并且致敬了深得民心的商朝贤臣商容,整修了比干的坟墓,又将财物和积粟发放以赈济贫困,展示传国之宝“九鼎”和商朝的宝玉。
之后,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分封,有记录的:
封上古贤圣之后——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封功臣——尚父(姜尚)于营丘,曰齐。
封宗室亲属——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
灭商第二年,周武王就因病去世了,其子诵继位,是为周成王。
周成王、周康王之际,刑错四十余年而不用
由于周成王当时尚且年幼,叔叔周公旦毅然站出来摄政,
这本是顺理成章的事,却不想此举招致其他兄弟的猜忌,其中反抗情绪最激烈的就是留在殷地监视武庚的管叔和蔡叔二人,
他们四处散布谣言说周公旦要对成王不利。
而一直留心周王室风吹草动的武庚,得知周王室出现了裂痕,便觉得机会来了,
于是趁机串通了管叔和蔡叔等人,以及淮夷、徐、奄、薄姑等商朝残余势力发动了叛乱。
这是周王朝自建立起遭遇的第一个反扑,
对于脚跟还没站稳的周王朝来说,如果不能快速镇压,前期的努力就等于白费力气了。
周公旦不愧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他并没有急于集结军队去平乱,
而是先把王室成员和各路诸侯的思想倾向捋了一通,
周公先是发布《大诰》分析形势有多严重,殷商的旧势力不容轻视,
之后,通过占卜说得到上天旨意了,用武力平定叛乱,且卜兆是吉利的,周人及原来归属于周的诸侯,必须顺行天意,
在周公旦做完了大量的宣传鼓动工作后,最终使王室成员和诸侯们认识到平叛的必要性,
因此,周公这才得以顺利集结一支平叛大军,亲自东征,杀掉武庚和管叔、流放了蔡叔,接着他继续东进,
经过三年的苦战终于击败参与叛乱的许多东夷国家,
直至此时,周王朝才算彻底消灭了商王朝的残余势力,控制了殷商旧地,完成灭商事业。
东征后,周王朝统治区域扩大了,为了巩固统治,周公进行了第二次分封:
将殷地一分为二,
一部分封给了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让他继续统治殷商遗民,祭祀其祖,这便是宋国;
另一部分封给了武王之弟康叔,让他去管理殷商遗民,这便是卫国。
同时,周公在“天下之中”的洛邑建筑了王城、成周二城,这便是东都,
参与叛乱的殷顽民被周公强行迁往成周城,
而王城则驻扎了八师军队。
正所谓“鞭长莫及”,西周建立这个东都完全是为了加强对东部地区的控制,可惜后来被周平王用来当作了避难所。
经历了殷商旧势力的叛乱后,周公认识到制度还需要加强,
随后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井田制等一系列可以称之为“周礼”的礼乐制度。
周公摄政7年以后,周成王(在位30年)已长大成人,周公毅然还政,继续辅佐周成王。
成王去世后,太子钊继位,是为周康王。
康王在位20余年,此时天下太平,一片繁荣,
这也是周王朝最兴盛的时期,史载“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而不用”。
周昭王、周穆王南征北讨,消耗国力
康王死后,继位的是周昭王,
这位周天子极其喜欢远征,据《史记》和《竹书纪年》记载,昭王出征荆楚失败,损失了大量周军,自己也死在了南巡途中。
荆楚,也就是楚国,周文王时封熊绎于楚,相传是祝融之后,成王时期又将楚封为子男爵位,
可见,楚国虽然属于“南蛮”,但当时与周朝的关系很是友好,
坏就坏在周昭王、周穆王这两位喜好南征北讨的周天子,
从他们之后,楚国就被排除“已方”,逐渐与周朝为敌,甚至到了后期堂而皇之自称为“王”,
可见周王室早已对其失去了控制,幸好后来有晋国与其抗衡,扼制其北上的步伐,
下一篇东周史再细讲这个问题。
昭王死后,继位的是周穆王,
穆王在位约50年,他同样热衷于对外用兵,他的主要目标是去征战犬戎。
这让诸侯们感到十分不满,上一位周天子已经折腾够呛了,还没缓过劲儿,这又来了一位,因此周王朝出现“自是荒服者不至”的情况。
所谓荒服者,在左丘明的《祭公谏征犬戎》一篇中讲得很详细,也就是"五服"制度:
则指以天子为核心根据距离和亲疏画五个同心圆,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王畿以内五百里)称为甸服;
环绕天子建立起来的列国(王畿以外五百里),称侯服;
侯服以外,称绥服或宾服,
宾服以外的蛮、夷,称要服,
要服以外的戎、狄的地方,称荒服。
这“五服”中,
“甸服”——供给天子祭祀祖父、父亲的祭品,一日一次;
“侯服”——供给天子祭祀高、曾祖的祭品,一月一次;
“宾服”——供给天子祭祀远祖的祭品,一季一次;
“要服”——供给天子祭神的祭品,一年一次;
“荒服”——诸侯,则朝见天子,一生一次。
可是,周穆王却废弃了周朝先王定下的制度,以“荒服”不供的罪名去征讨犬戎,虽然是带回来可笑的“战利品”——四只白狼、四只白鹿,
但自此以后,“荒服”诸侯就不来朝见了,
东周时期,杀死周幽王的犬戎占领了许多周王室的西部地区,不仅如此,
势力强大逼近中原,若不是齐桓公挑起了大旗,华夏文明也差点“断流”,这点也在下一篇东周史细说。
以上两位周天子把周朝的外交策略毁了个底儿朝天,给后代子孙添加了不少麻烦,虽然说积极的方面是扩大了周朝的影响,
实际上也付出了消耗国力的代价。
周共王、周懿王之时,西周王室日渐衰微
穆王去世后,由其子繄扈继位,是为周共王(周恭王)。
虽说自周昭王起“王道微缺”,周穆王“王道衰微”,但周王室的家底还很雄厚,尚且还能凑合,
但是从周共王及其以后,西周王室就日渐衰落了,
前两位周王已经把家底折腾的差不多了,周共王接手的时候,经济上已经比较拮据了,
但是很多场合又不得不维持着天子的架势,尤其是要“奖赏”的时候,堂堂天下共主,是没办法节省的,
迫不得已,共王只得将都城附近的土地陆继分封给诸侯和大夫,
导致周王室自己支配的地盘越来越小,这意味着收入也随之越来越少。
周共王去世后,其子囏继位,是为周懿王。
对于这位周天子,史书中记载得不是很多,《史记》中也只是堪堪十二个字:懿王之时,王室衰微,诗人作剌。
显然,周懿王成了“王室衰微”明确的起点,自此,周王朝便开始走上了衰微的道路。
至于诗人所刺何事,《史记》中没有明说,但《后汉书》提到:因为猃狁入侵,懿王无力抵御,人民无家可归。
至穆王之孙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
曰:靡室靡家,猃狁之故。岂不日戒,猃狁孔棘。(也就是《诗·小雅·采薇》)
另据《竹书纪年》记载,周懿王时期备受戎狄侵扰,“王自宗周迁于槐里”,被迫迁都,
"懿王之世,兴居无节,号令不时,挈壶氏不能共其职,诸侯于是携德",诸侯们对周懿王心存不满,
由此可见,当时内忧外患的情况十分严峻,而周懿王除了放弃故都镐京,没采取任何有效的措施。
周孝王,强化与西戎的姻亲,稳定西部边境
周懿王死后,
原本理应由太子姬燮继位,但是姬燮软弱无能,不能在危难之时重振周朝,懿王弟辟方乘机夺取了王位,是为周孝王。
可知此时发生了西周历史上唯一一次没有遵守嫡长子继承制的例外。
周孝王继位后,命令申侯率军西征,
但当时申侯不想出兵,还出了一个主意,要周孝王让申侯的外孙成继承大骆的嗣位,强化西戎与周朝的联姻关系,这样西部边境就得以安宁了。
这个主意为什么如此奇葩呢?
是这样,申国的先祖曾把一个女儿嫁入了西戎,生下了一个儿子叫中潏,
(中潏的儿子蜚廉是商末大臣,蜚廉的两个儿子恶来、季胜分别是秦、赵两国君主的祖先)
中潏在世的时候,由于母亲是中原人,所以归顺了周朝,
如今,申侯也把自己女儿嫁给了中潏的后人大骆,并生下了嫡子成,
但让他焦虑的是,周孝王身边主管畜牧的大臣非子,因为养马技术好(祭祀、农耕、战争都需要大量良马),马群大增,很受周孝王的喜欢,
非子偏偏还是大骆的庶长子,申侯担心他会与自己外孙成争位,故此才有以上建议。
周孝王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但也不想亏待非子,于是将他封于秦邑,让他再延续嬴氏的祭祀,号称秦嬴。
申侯出面与西戎讲和,西戎接受了调解,同意与西周息兵言和,
一场一触即发的战争就这样被化解。
比起以上几位周王,周孝王也是难得英明的一位了,只可惜他在位仅十六年,就去世了,
这期间,西周王朝堪堪挣扎了一下,
但随着下一位周王上任,便前功尽弃了。
周孝王去世后,诸侯复立懿王的儿子姬燮继位,是为周夷王。
别看周夷王在位仅八年,
可他却经历了诸多风雨,此前被叔叔抢了王位这就不说了,
就说他继位后,一些诸侯已经开始蠢蠢欲动,“诸侯不朝”的记载不绝于书,
诸侯或有来朝,他不敢坐受朝拜,以前高高在上的周天子还要“下堂而见诸侯”,
西周前期制定的许多制度已然遭到破坏。
周夷王死后,其子姬胡继位,是为周厉王。
周厉王、周宣王,王室势力已衰
周厉王,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贪婪残暴的君主之一。
据《史记》记载,厉王好利,并任用荣夷为卿士,将原来属于公有的山林川泽之利皆霸占为己有。
这种私占社会财富和资源的行为,招致贵族非议和劳动人民的不满,
对此厉王非但不思悔改,反而变本加厉,还不断南征荆楚,与周边的少数民族矛盾重重,
他还从卫国找来一位巫师监督人们的言行,发现有敢于非议者,立即处以极刑,
以至于“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国人在厉王的高压政策下忍受了三年,最终爆发了大规模的暴动,将厉王赶出了王宫,
“国人暴动”是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群众性武装暴动,
它的直接结果是动摇了西周王朝的统治根基,加快了西周王朝灭亡的进程。
厉王出逃以后,由诸侯代替周天子执掌朝政,史称“共和行政”,
这一年是公元前841 年,自此中国历史开始有了准确的编年。
共和行政共十四年时,厉王死于其逃亡地彘,
其子静此时已由召公养大成人,于是诸侯立其为王,是为周宣王。
原本宣王在贤臣的辅佐下,励精图治,使得西周国力有所恢复,
宣王也趁机南征北伐,巩固边境,但是好景不长,多年的征战后好不容易积攒的国力又再度被消耗,
而他晚年又干涉鲁国立太子的事件,导致鲁国发生内乱,
引得许多诸侯大为不满且“多畔(叛)王命”违抗王命,
由此可知,周王室势力已衰,相反诸侯实力强大,不再臣服于周天子,
至此埋下了西周王朝破败的种子。
周宣王也未能扭转西周王朝日落西山的颓势,只是暂时延缓了灭亡的速度。
宣王在位 46 年,其死后由其子宫湦继承王位,是为周幽王。
周幽王昏聩,西周灭亡
史载周幽王在位第二年,西周三川皆震,泾水、渭水、洛水枯竭断流,岐山崩塌,
这对西周王朝来说,可谓是雪上加霜,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周幽王非但没有采取任何补救措施,
反而“事不关己”般,依旧沉溺在声色犬马之中,
甚至宠妾灭妻,不顾宗法礼制与朝臣诸侯的反对,一意孤行废掉申后而立宠妃褒姒为后,
又废掉申后之子宜臼的太子之位,立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
这直接触怒了申后的父亲申侯,导致他与鄫国、犬戎联合攻进了镐京,
由于此前幽王失德,诸侯们也不愿意出兵救援,周军大败,
幽王只得带着褒姒、伯服诸人和财宝向东逃亡,逃到骊山脚下,幽王和伯服被追兵杀死,褒姒和财宝则被掳掠而去。
此后,废太子宜臼被申侯等人立为王,是为周平王。
平王继位时,镐京残破,戎狄依旧虎视眈眈,
此时的西周王朝,已无力抵御。
周平王被迫东迁洛邑,至此,西周王朝结束。
史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中国历史进入动荡的春秋战国时代。
1.《.中国周朝历史简介看这里!西周简史:十二位周王,有谁拖了王朝的后腿?》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国周朝历史简介看这里!西周简史:十二位周王,有谁拖了王朝的后腿?》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102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