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理解历史上姐妹曾一起结婚的原因,首先要理解婚姻的形成和演变。
远古时期,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在茹毛饮血的生活状态下谈不上有真正的婚姻制度,只能称得上是人类的繁殖。在原始社会时期“婚姻”的雏形脱离不了血缘的影子,例如狗祖盘瓠与妻子生育六男六女,这兄弟姐妹十二人自相配偶繁衍出很多子孙,盘瓠被一些少数民族奉为祖先。这种血缘婚最有名的例子是伏羲、女娲兄妹结为夫妻。姐妹共嫁一夫的情况最早的著名例子是尧的两女儿娥皇和女英共同嫁给舜。有虞氏的虞舜在历山躬耕,有贤德之名,得到四岳的推举,被尧选定为部落联盟道领的继承人。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都嫁给舜,这里面就有了政治婚姻的味道,也代表两个不同的姓氏族群关系的结盟。像这样姊妹共夫的群婚状态是上古婚姻的特征之一。
上古的血缘婚、群婚摆脱之后,婚姻在殷商时期的体现从墓葬上来看:普通人是一夫一妻的偏多,商王则是一个丈夫多个配偶。以商王武丁为例,配偶多达数十个,都是来自各个方国的女子,也算是殷商政权和各地方国政治关系的巩固,这些商王的配偶有一些携助商王处理政务。商代并不讲究在婚姻关系中的姓氏问题,同姓也可以结婚,比如武丁的配偶妇好和武丁同为“子”姓。
周代确定了“同姓不婚”的原则,婚姻者,结两姓之好,周代的婚姻是两姓之间关系的结合。所以按照当时的媵嫁制度,诸侯一娶九女。嫡夫人及姪娣,右媵及姪娣,左媵及姪娣。姪,兄弟之女,也就是侄女。娣,妹妹。也就是说,诸侯主要娶的是嫡夫人和右媵、左媵,这三个人每个都要带着自己的侄女和妹妹嫁过来。周代的婚姻制度讲究娶于异姓,所以附远厚别,同姓不婚就是怕把同姓之内的嫡庶、长幼、亲疏等这些关系打乱。
周代以后,一夫一妻以及同姓不婚一直作为基础的婚姻原则存在,但超越这个基础原则的婚姻也数不胜数。蜀后主刘禅的敬哀张皇后是桓侯张飞的长女,敬哀张皇后死后当年,刘禅又立了她的妹妹、张飞次女为继后。南唐国主李煜的元后名叫周娥皇,是南唐司徒周宗的长女,史称“大周后”。李煜继后,被称为“小周后”的周氏是周宗的次女、大周后的妹妹。这两个例子都属于姐妹虽然嫁一夫,但一个在先一个在后,还不是同时。
姐妹同嫁一个丈夫的情况则惯穿整个封建时代可以说是史不绝书。西汉汉文帝有两位王姓妃嫔就是亲姐妹,其中一个是汉武帝刘彻的生母。汉成帝刘骜也娶了赵飞燕和赵合德姐妹两个人。姐妹同时嫁给同一个人,甚至是姑侄同时嫁给一个人,都不是孤例。例如清代孝庄太后博尔济吉特氏和她的姐姐海兰珠还有姑姑哲哲一同嫁给清太宗皇太极。到了封建时代末期,还有瑾妃和珍妃两位他他拉氏姐妹一同嫁给了光绪皇帝。清中期甚至有康熙皇帝娶了不只一对姐妹:孝懿仁皇后和悫惠皇贵妃是同父异母的亲姐妹;孝昭仁皇后和温僖贵妃都是辅政大臣遏必隆的女儿;宜妃郭络罗氏的妹妹也是康熙皇帝的贵人。在这三对姐妹和康熙皇帝的婚姻关系之后其实还有更为复杂的盘根错节的关系。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是世祖顺治皇帝的孝康章皇后的侄女,孝康章皇后是康熙的生母,孝懿仁皇后和悫惠皇贵妃都是康熙皇帝的表妹。孝昭仁皇后和温僖贵妃的父亲遏必隆是太祖努尔哈赤第四女穆库什的儿子,也就是遏必隆是努尔哈赤的外孙。
婚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演变而演变。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姐妹共嫁一夫有其具体情况和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演变,显然现在的时代则不会再容忍姐妹共嫁一夫的情况出现。
1.《【. 商朝的婚姻形态是】专题婚姻的本质与演变——为什么历史上会有姐妹共嫁一夫?》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 商朝的婚姻形态是】专题婚姻的本质与演变——为什么历史上会有姐妹共嫁一夫?》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102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