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好消息!
最近,文化观光部官网公布了《关于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确定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代表继承人名单(1082人)——
湖北共有45人入选!
有没有没有留在家乡的项目和继承人?
快来看湖北的名单!
第五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项目代表继承人名单
(湖北)
01木兰传说
退休前,他是扒手小偷的“天敌”,抓住小偷办案很猛。退休后,他把职业习惯带到了所长。
30余年,叶蔚璋共淘回了3000多件木兰藏品,填补了我国对花木兰文化收藏的空白。如今,叶蔚璋担任湖北省收藏家协会文献分会副秘书长、黄陂木兰研究会副会长,办起“木兰传说”展览馆。02 都镇湾故事
坐在孩子们中间的刘为芬老人,今年74岁了。说起讲故事,刘为芬最大的特点是,她可以根据现场的情景,根据故事的对象,现场编故事。因此,很多人都说,刘为芬能讲的故事远远不止500个,而是无穷无尽。为了更好地传承都镇湾的故事,几年前,刘为芬受聘当地几所小学做兼职教员,每周都到学校去授课。
03 黑暗传
吴克从出生于歌师世家,祖父和父亲都是保康有名的歌手,他继承了家庭演唱《黑暗传》的熟练技艺和手抄本。民间歌谣唱本《黑暗传》,被称为汉族首部创世史诗,从明末清初开始流传,内容及形式类似于古希腊著名的《荷马史诗》。保康县因为传承《黑暗传》的歌师及手抄本总量均居全国之首,被称为《黑暗传》故乡。
另一位传承人陈切松,从小喜欢唱山歌,时常听到外公王昌海唱《黑暗传》,产生了浓厚兴趣,十二三岁便开始学唱。他还跑到与大九湖接壤的重庆巫山、巫溪,搜集当地农村的唱本。
04 三国传说
今年85岁的国家级非遗项目《三国传说》传承人熊远桂潜心钻研三国故事10余载,花费5年时间编写《荆州三国成语故事》,被评为荆州市第一批非遗项目《荆州三国传说》代表性传承人、全省第三批非遗传承人。
05薅草锣鼓(宣恩薅草锣鼓)
冷浩然(右一)是宣恩县首批优秀民族民间艺人之一。他申报成立的晓关民俗文化传习所,专门传授薅草锣鼓表演知识。
06 唢呐艺术(沮水呜音)
“呜音可以吹到皇帝的金銮殿,也可以吹到小姐的绣花楼。”说到沮水呜音,就不得不提保康最具传承代表性的王氏乐班。王述银就是这个乐班的班主,系家族第九代传人。
07 唢呐艺术(呜音喇叭)
刘国福为“呜音喇叭”第四代传人。他掌握技术全面,熟练演奏长号、喇叭及各种打击乐器,掌握100多个曲牌,对呜音喇叭有独到见解,成为远近闻名的呜音喇叭艺人。
08 唢呐艺术(远安呜音)
陈德望(右一)是远安县首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从19岁开始,陈德望开始“远安呜音”吹奏学习。从1979年开始,陈德望以呜音班子为基础组建民间乐队,致力于推广“远安呜音”。近年来,陈德望将200年来没有曲谱本头,全靠“嗯唱”记谱的呜音乐曲,搜集整理出了80多首,并通过自学写成简谱。
09 枝江民间吹打乐
李从海为枝江民间吹打乐的第四代传承人,他秉承了其师传的南河派技艺风格,是枝江民间吹打乐的代表性艺人之一。他主职司鼓,打法形式多变灵活,并对其他乐器也熟悉掌握。
10 锣鼓艺术(鄂州牌子锣)
汪道长自幼喜爱吹打乐,现已精通和演奏牌子锣的各种曲牌,具有较高的演奏技艺。自1981年以来,先后办班、传授培养了牌子锣演奏者300多人,其弟子广布鄂东南地区,在当地影响广泛。
11 利川灯歌
全友发,男,土家族。1941年6月出生于利川市柏杨坝镇,是利川灯歌第17代代表性传承人。
12 天门民歌
周兰仙自幼学唱天门民歌,1956年被选拔到县文化馆民歌培训班学习,师从民间艺人胡明发,学习传统民歌。2010年被认定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13 龙舞(高龙)
刘卫祥从12岁时开始舞龙生涯,至今已有29个年头。最初,他在队伍中负责舞龙尾,年满17岁时正式拜王自力为师学习舞龙头,他在师父高超的舞龙技艺的基础上自主揣摩,发明了“口衔齿托”——托住龙头,同时跪地搓步前行的拿手绝技,独步于整个舞龙界。
14 龙舞(潜江草把龙)
张金盘自小酷爱篾扎技艺和草把龙表演艺术,从15岁开始随父从艺,至今已有60年之久,他是潜江草把龙项目中,集扎制、舞龙、组织草把龙各项仪式活动的全能型代表性传承人。
15 土家族摆手舞(恩施摆手舞)
彭承金,舍米湖原生态摆手舞第27代传人。6岁学跳舞,7岁学打鼓,13岁登台表演,数百次亮相都市舞台。经过20多年的努力,他所带领的舍米湖土家原生态摆手舞队先后在上海世博会和澳大利亚演出,已逐步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16 土家族撒叶儿嗬
图 吴志坚摄
毛方明是“撒叶儿嗬”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他自幼跟随毛真武、毛开善等前辈习练该舞,16岁追随艺人班子到灵堂击鼓叫歌“跳丧”,是当地“撒叶儿嗬”的第三代传人。他既能掌鼓,又能“叫歌”,谙熟文、武场各种动作套路,他技艺娴熟,文场动律古朴,武场虎虎生威,掌鼓叫歌时擅长即兴赋词,风趣幽默,是当地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撒叶儿嗬”艺人。
黄在秀(白衣男子),生于1950年6月,土家族。1956年跟随其父学习“撒尔嗬”,20岁以后他已是“功夫”到家,技艺不凡,在方圆几百里已成了撒尔嗬“高手”。特别是“掌鼓”领唱更是拿手好戏,鼓点节奏明快,领唱稳腔稳板。
17 灯舞(郧阳凤凰灯舞)
史清,男,1962年9月出生于郧阳老城小南门的一个普通市民家庭。他自幼受古老郧阳府凤凰灯舞影响,喜爱跟随老一辈灯舞演艺班底走村串户观看凤凰灯舞表演。16岁时,他就师于誉称“耿家凤凰”的第四代传人——耿少臣,学演撑凤头或凤尾表演技艺。
18 越调
叶祥成,1936年生,现年82岁。出身于汉戏、越调艺术世家,其父叶宝山是汉戏、越调著名老艺术家,他8岁随越调艺人李宏发学艺,12岁出师,14岁可单独演唱,15岁随越调班登台演出唱愿(院)戏,是越调文武场音乐、唱腔全能表演艺术家。
19 京剧
王小蝉,奚派第三代传人、国家一级演员。主演剧目《四郎探母》、《白帝城》、《空城计》、《上天台》、《碰碑》、《乌盆记》、《珠帘寨》,新编神话剧《八仙过海》,现代京剧《沙家浜》等。
20 汉剧
姚长生,1948年2月生,武汉汉剧院教研室副主任,国家一级演员。姚长生工汉剧文武小生,并得到艺术大家李四立的亲授,舞台表演集文武于一身,出色演出多个文武兼备的汉剧小生角色,戏路宽,善表演,其表演艺术得到社会和行业内的认同和赞扬。
21 荆河戏
谭复秀是湖北荆河戏著名演员。本行老生,兼修小生、青衣、花旦及小花脸等。除此之外,谭复秀兼通荆河戏文武场艺术。在荆河戏流传地域,谭复秀具有极大号召力,受到戏剧界与观众的广泛好评,被誉为“荆河三秀”之一“秀”。
22 楚剧
彭青莲,现为当代楚剧旦行表演艺术家。曾当选全国妇代会代表,湖北省五个一批人才奖获得者。四十多年来,主演过大小剧目几十台,成功塑造了很多不同性格不同年龄的人物形象,其中《蝴蝶杯》《珍珠塔》《双玉蝉》《逼休》在观众中久演不衰,成为楚剧舞台经典剧目。
钟惠然,师承陶古鹏,工楚剧小生、须生、花脸。在长达80余年的舞台生涯中,塑造了众多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他唱腔高吭激越,吐字喷口有力,形成了自己的"钟派"风格。
23 荆州花鼓戏
李春华,1954年3月出生,湖北黄陂人,著名荆州花鼓戏表演艺术家,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她嗓音柔韧、唱腔优美、表演富有激情,人物塑造鲜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唱腔,被誉“金嗓子”和“花鼓戏皇后”。
24 黄梅戏
杨俊,曾被誉为“黄梅戏五朵金花”之一,曾获得全国电视剧“飞天奖”、湖北省首届牡丹花奖等。其代表剧目有:《孟姜女》《双下山》《未了情》《貂蝉》《夷陵好人》《和氏璧》《妹娃要过河》等。
25 傩戏(恩施傩戏)
恩施傩戏代表性传承人邓玉书从艺50多年,演出2000余场,是恩施、鹤峰、建始、宣恩四县边界方圆几百里远近闻名的傩戏“掌坛师”。他积极致力于傩戏的传承与发展,培养了两代嫡传弟子20余人。
26 花鼓戏
万保英今年77岁,在花鼓剧团工作了几十年,把青春都奉献给了随州花鼓戏事业;1990年退休后,她仍坚持发挥余热,指导排演花鼓戏,培养花鼓戏人才,被推荐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代表性传承人,受到领导和群众的好评。
曾美玲, 1965年2月生于麻城,国家一级演员。2015年第二届湖北艺术节上主演的大型原创东路花鼓戏《麻乡约》入选为基层展演优秀剧目。东路花鼓戏原名“迓戏”,俗称“哦呵腔”。后称“东腔”、“东路子”,为鄂东地方戏曲剧种。
胡锐诗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襄阳花鼓戏的第四代传承人之一,目前她退而不休,精心培养了张青松、田燕、张荣明等4名第五代传承人,他们主演的襄阳花鼓戏《长山壮歌》于2017年7月赴京演出。
27 南剧
杨道运(右一),男,土家族。1962年,15岁的杨道运考进咸丰县艺术团,师从鲁光应、刘传山等老一辈南剧艺术表演家,全面学习南剧艺术的表演,主攻生角。从艺50多年来,杨道运登台演出近百个南剧剧目,5000余场次。
28 湖北大鼓
付群刚 ,湖北黄冈人,国家一级演员。师从武汉鼓书著名老艺人陈谦闻先生,专攻湖北打鼓说书,说唱中长篇如《武松打虎》、《罗成打混》、《桃花庄》、《三婿拜寿》、《聚宝盆》等传统节目,并说唱流行的市习书目数十篇。
29 岳家拳
张业金,岳家拳第二十六代传人,他被湖北省体育局授予武术挖掘整理先进工作者。历时两年,张业金走遍全市400多个自然村,走访了276名60岁以上的老拳师,丰富了岳家拳理论和实践。
30 武汉杂技
夏菊花,新中国第一代杂技表演艺术家,素有“顶碗皇后”、“杂技女皇”之誉。演出的代表节目《柔术》、《顶碗》等。《顶碗》1957年获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杂技比赛金质奖章。1979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系国际杂技评委、国家有突出贡献的艺术家。
31 木雕(通山木雕)
熊应华是湖北省通山木雕的代表性传承人,1951年出生在“木雕之乡”的通山县九宫山镇。1971年师从通山有名的木雕老艺人、妻舅陈开美学习木雕,为其家族的第四代传承人,到1974年,他已经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木雕艺人。
32 麦秆剪贴
邓友谱,湖北仙桃人,中国美术书法协会副会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际著名书画艺术家、中国麦秆画第五代传人、江汉书画院院长。他潜心研究麦秆画三十余载,独具匠心地大胆吸收贝雕、木刻、版画、剪纸、烙画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且攻克了不宜保存之难点,将精选之麦秆变成融书、画及多种艺术于一体之精品。
33 汉绣
黄圣辉,湖南长沙人,于1936年出生在一个刺绣世家。她自6岁就开始与其母亲学习湘绣,中学毕业后进入湖南湘绣厂工作。1959年,建国十周年之际,黄圣辉作为主要技术人员主持并参于绣制的大型汉绣艺术作品《三棒鼓》、《闹莲湘》被送往人民大会堂湖北厅展示。
34 民间绣活(红安绣活)
刘寿仙,出身于刺绣世家,上下5代都擅长刺绣,13岁就师从姑母和母亲学习刺绣,15岁便能自画自剪自绣,20岁便成为当地绘画和刺绣能手,尤其擅长绘制和刺绣各类具有民间美术特色的图案,其作品工艺精湛、寓意深厚,其图案变幻有致、豪放浪漫,色彩明快清新、常将大红大绿大胆相配,凸显传统民族民间刺绣艺术的特色。
35 民间绣活(阳新布贴)
生于1936年的蔡月娥,从6岁开始,就跟随“粘花”(阳新布贴)制作能手,她的外婆朱美玉和母亲费望娣学习阳新布贴手工技艺。蔡月娥心灵手巧,从小喜欢制作阳新布贴,至今从未间断。2014年9月,蔡月娥被评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民间刺绣(阳新布贴)”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36 糖塑(天门糖塑)
罗照英,1947 年随父学习糖塑。1949 年,拜师汪培林学艺。1952 年后以糖塑手艺为业,足迹遍及河北、上海、广东等 12 个省市。代表作有《魁星点斗》《太保狮》《三太保》《独占鳌头》等数百种。多次参加省文化部门组织的交流展示活动和省级电视台专题片拍摄。
37 绿茶制作技艺(恩施玉露制作技艺)
安斌 摄
在历代传承的制茶技艺基础上,经过50多年茶学实践总结,杨胜伟对恩施玉露制作技艺进行统一规整和标准化梳理,确立了理伦体系,规范了操作技术规程。先后培养茶学专业学生1200多名,其中掌握恩施玉露传统制作技艺者400多人,培训茶叶企业恩施玉露制作技术工人200多人,为恩施玉露制作技艺的保护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38 中医诊疗法(镇氏风湿病马钱子疗法)
镇水清是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镇氏风湿病马钱子疗法》的代表性传人。
39 端午节(屈原故里端午习俗)
谭国政是省级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本土屈学专家。上图,他正在演唱演唱自编的五句子歌。
40 端午节(泽林旱龙舟)
刘桂生,出生篾匠世家,学习制作旱龙舟已有28个年头,精湛、娴熟的扎制技艺,使其在当地声名大噪,慕名拜师的人络绎不绝。因其制作的龙船色彩分明、形神兼具。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责任编辑 陈安然)
1.《qq三国虎虎生威要点哪些看这里!厉害了!湖北这45人被国家瞧上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qq三国虎虎生威要点哪些看这里!厉害了!湖北这45人被国家瞧上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104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