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早在殷商(今河南省安养市)建立了首都,因此也被称为殷商。
司马迁《史记》中记叙商朝历史的这篇就叫《殷本记》。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前后相传31帝,延续600余年。商的先世商族是兴起于黄河中下游的一个部落,传说它的始祖契与禹同时。契的母亲叫简狄,是有娀(sōng松)氏的女儿,帝喾的次妃。有一天,简狄等三个人到河里去洗澡,看见燕子掉下一只蛋,简狄就拣来吞吃了,因而怀孕,生下了契。
也就是说,帝喾是契母亲的丈夫,但却不是契的父亲!
契长大成人后,帮助禹治水有功,舜帝于是命令契说:“现在老百姓们不相亲爱,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之间五伦关系不顺,你去担任司徒,认真地施行五伦教育。施行五伦教育,要本着宽厚的原则。”契被封在商地,赐姓子。契在唐尧、虞舜、夏禹的时代兴起,为百姓做了许多事,功业昭著,百姓们因而得以安定。
契死之后,依次是昭明、相土、昌若、曹圉、冥、振、微、报丁、报乙、报丙、主壬、主癸、天乙继位,其中接替者均是上一任的儿子。天乙就是后来商朝的开国天子成汤。
商汤像
成汤在夏朝为方伯(一方诸侯之长),有权征讨邻近的诸侯。葛伯不祭祀鬼神,成汤首先征讨葛伯,并写下《汤征》,记载了征葛的情况。
一天成汤外出游猎,看见郊野四面都张着罗网,就对张网人说:“嗳,这样就把禽兽全部打光了!”于是让他们把罗网撤去三面,让张网的人祝祷说:“想往左边走的就往左边走,想向右边逃的就向右边逃。不听从命令的,就进我的罗网吧。”诸侯听到这件事,都说:“汤真是仁德到极点了,就连禽兽都受到了他的恩惠。”
商朝还有一个重要人物叫伊尹,小名阿衡,为商朝初年著名的丞相、政治家,是中华厨祖,中原菜系创始人。他当初为见成汤,甘愿去给有莘氏做陪嫁的男仆,背着饭锅砧板来见成汤。据传,老子那句“治大国若烹小鲜”就是感于伊尹的“五味调和说”与“火侯论”。
伊尹像
约公元前16世纪初,伊尹辅助商汤灭夏朝,为商朝建立立下汗马功劳。他任丞相期间,整顿吏治,洞察民情,使商朝初年经济比较繁荣,政治比较清明,商朝国力迅速强盛。
就在这个时候,夏桀却施行暴政,荒淫无道,还有诸侯昆吾氏也起来作乱,商汤于是举兵,率领诸侯,由伊尹跟随。商汤亲自握着大斧指挥,先去讨伐昆吾,转而又去讨伐夏桀。经鸣条之战,一举打败夏桀,伊尹向诸侯公布了这次大战的战绩,自此,诸侯全都听命归服了,商汤登上天子之位,平定了天下。
自此,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商朝正式开始了。
商汤临政之后,修改了历法,把夏历的寅月为岁首改为丑月为岁首,又改变了器物服饰的颜色,崇尚白色,在白天举行朝会。
商汤逝世之后,又先后依次立外丙、中壬、太甲为帝。太甲,是成汤的嫡长孙。太甲元年,伊尹为谏训太甲,作了《伊训》、《肆命》、《徂后》。
太甲帝临政三年之后,昏乱暴虐,违背了汤王的法度,败坏了德业,因此,伊尹把他流放到汤的葬地桐宫。此后的三年,由伊尹代行政务,主持国事,朝会诸侯。
太甲在桐宫住了三年,悔过自责,重新向善,于是伊尹又迎接他回到朝廷,把政权交还给他。从此以后,太甲帝修养道德,诸侯都来归服,百姓也因此得以安宁。伊尹对太甲帝很赞赏,就作了《太甲训》三篇,赞扬帝太甲,称他为太宗。
太宗逝世后,儿子沃丁即位。沃丁临政的时候,伊尹去逝了。在亳地安葬了伊尹之后,为了用伊尹的事迹垂训后人,咎单作了《沃丁》。
沃丁逝世后,又先后是太庚、小甲、雍已帝即位。到了这个时候,殷朝的国势已经衰弱,有的诸侯就不来朝见了。
雍已逝世,他的弟弟太戊帝即位。太戊任用伊陟(zhì治)为相。当时国都亳出现了桑树和楮(chǔ)树合生在朝堂上的怪异现象,一夜之间就长得有一搂粗。太戊帝很害怕,就去向伊陟询问。伊陟对太戊帝说:“我曾经听说,妖异不能战胜有德行的人,会不会是您的政治有什么失误啊?希望您进一步修养德行。”太戊听从了伊陟的规谏,那怪树就枯死而消失了。伊陟把这些话告诉了巫咸。巫咸治理朝政有成绩,写下《咸艾(yì义)》、《太戊》,记载了巫咸治理朝政的功绩,颂扬了太戊帝的从谏修德。太戊帝在太庙中称赞伊陟,说不能像对待其他臣下一样对待他。伊陟谦让不从,写下《原命》,为的是重新解释太戊之命。就这样,殷的国势再度兴盛,诸侯又来归服。因此,称太戊帝为中宗。
中宗逝世后,又先后是中丁、外壬、河亶甲、祖乙帝即位。这期间商曾三次迁都,一是中丁帝迁都于隞(áo熬),二是河亶(dàn旦)甲定都于相,三是祖乙又迁至邢。
祖乙逝世后,又先后是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帝。阳甲帝在位的时候,殷的国势又衰弱了。
自中丁帝到阳甲帝连续九代,废除了嫡长子继位制而拥立诸弟兄及诸弟兄的儿子,例如接替中丁帝的是他的弟弟外壬,接替外壬的也是他的弟弟河亶甲,接替沃甲帝的是他哥哥祖辛的儿子祖丁,而接替祖丁的又是他的弟弟沃甲的儿子南庚等等,这些人有时为取得王位而互相争斗,造成了连续九代的混乱,因此,诸侯没有人再来朝见。这就是史称的“九世之乱”。
阳甲帝逝世,他的弟弟盘庚继位。盘庚即位时,殷朝已在黄河以北的奄地定都,盘庚渡过黄河,在黄河以南的亳定都,又回到了商开国元老成汤的故居。因为自汤到盘庚,这已是第五次迁移了,一直没有固定国都,所以殷朝的民众一个个怨声载道,不愿再受迁移之苦。盘庚见此情况,就告谕诸侯大臣说:“从前先王成汤和你们的祖辈们一起平定天下,他们传下来的法度和准则应该遵循。如果我们舍弃这些而不努力推行,那怎么能成就德业呢?”这样,最后才渡过黄河,南迁到亳,修缮了成汤的故宫,遵行成汤的政令。此后百姓们渐渐安定,殷朝的国势又一次兴盛起来。因为盘庚遵循了成汤的德政,诸侯也纷纷前来朝见了。
盘庚迁都大约在公元前1320年,这是发生在商朝中期的一次历史大事件。
盘庚像
盘庚帝逝世后,先后是小辛、小乙、武丁即位。
武丁帝即位后,想复兴殷朝,但一直没有找到称职的辅佑大臣。于是武丁三年不发表政见,政事由冢宰决定,自己审慎地观察国家的风气。有一天夜里他梦见得到一位圣人,名叫说(yuè悦)。
傅说像
大家记住这个人,他是著名的梦中宰相——傅说。他是全球傅姓华人共同的祖先,是世人公认的“版筑术”的发明者,是中国历史上当之无愧的第一个圣人。
武丁白天按照梦中见到的形象观察群臣百官,没有一个像是那圣人。于是派百官到民间去四处寻找,终于在傅险找到了说。这时候,说正服刑役,在傅险修路,百官把说带来让武丁看,武丁说正是这个人。找到说之后,武丁和他交谈,发现果真是位贤圣之人,就举用他担任国相,殷国得到了很好的治理。因而用傅险这个地名来作说的姓,管他叫傅说。
有一次武丁祭祀成汤,第二天,有一只野鸡飞来登在鼎耳上鸣叫,武丁为此惊惧不安。祖己说:“大王不必担忧,先办好政事。”祖己进一步开导武丁说:“上天监察下民是着眼于他们的道义。上天赐给人的寿运有长有短,并不是上天有意使人的寿运夭折,中途断送性命。有的人不遵循道德,不承认罪恶,等到上天降下命令纠正他的德行了,他才想起来说‘怎么办’。唉,大王您继承王位,努力办好民众的事,没有什么不符合天意的,还要继续按常规祭祀,不要根据那些应该抛弃的邪道举行各种礼仪!”武丁听了祖己的劝谏,修行德政,全国上下都高兴,殷朝的国势又兴盛了。
傅说拜为宰相后,为武丁出谋划策,整治朝纲,打击腐败,发展农业、畜牧业,苦练军队,在傅说的精心部署下,国内的形势井然有序。在对外的政策上,与邻友好,合作共赢,对于敢侵犯、袭扰的国家或部落,予以坚决的还击,直至其臣服,商朝就这样渐渐变得越来越强大,史称“殷商中兴”或称“武丁盛世”。
武丁帝逝世后,先后又有祖庚、祖甲、廪辛、庚丁、武乙即位,这时,殷都又从亳迁到了黄河以北。
记住这次迁都!
武乙暴虐无道,曾经制作了一个木偶人,称它为天神,跟它下棋赌输赢,让旁人替它下子。如果天神输了,就侮辱它。又制作了一个皮革的囊袋,里面盛满血,仰天射它,说这是“射天”。有一次武乙到黄河和渭河之间去打猎,天空中突然打雷,武乙被雷击死。武乙死后,他的儿子太丁帝即位。太丁帝逝世,他的儿子乙帝即位,乙帝即位时,殷朝更加衰落了。
乙帝的长子叫微子启。启的母亲地位低贱,因而启不能继承帝位。乙帝的小儿子叫辛,辛的母亲是正王后,因而辛被立为继承人。辛帝,天下都管他叫“纣”,因为谥法上“纣”表示残义损善。
纣天资聪颖,有口才,行动迅速,接受能力很强,而且气力过人,能徒手与猛兽格斗。他的智慧足可以拒绝臣下的谏劝,他的话语足可以掩饰自己的过错。他凭着才能在大臣面前夸耀,凭着声威到处抬高自己,认为天下所有的人都比不上他。他嗜好喝酒,放荡作乐,宠爱女人。他特别宠爱妲己,一切都听从妲己的。他让乐师涓为他制作了新的俗乐,北里舞曲,柔弱的歌。他加重赋税,把鹿台钱库的钱堆得满满的,把钜桥粮仓的粮食装得满满的。他多方搜集狗马和新奇的玩物,填满了宫室,又扩建沙丘的园林楼台,捕捉大量的野兽飞鸟,放置在里面。他对鬼神傲慢不敬。他招来大批戏乐,聚集在沙丘,用酒当做池水,把肉悬挂起来当做树林,让男女赤身裸体,在其间追逐戏闹,饮酒寻欢,通宵达旦。
商纣王像
纣如此荒淫无度,百姓们怨恨他,诸侯有的也背叛了他。于是他就加重刑罚,设置了叫做炮烙的酷刑,让人在涂满油的铜柱上爬行,下面点燃炭火,爬不动了就掉在炭火里。纣任用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九侯有个美丽的女儿,献给了纣,她不喜淫荡,纣大怒,杀了她,同时把九侯也施以醢(hǎi)刑,剁成肉酱。鄂侯极力强谏,争辩激烈,结果鄂侯也遭到脯(fǔ斧)刑,被制成肉干。西伯昌闻见此事,暗暗叹息。崇侯虎得知,向纣去告发,纣就把西伯囚禁在羑(yǒu有)里。西伯的僚臣闳(hóng宏)夭等人,找来了美女奇物和好马献给纣,纣才释放了西伯。西伯从狱里出来之后,向纣献出洛水以西的一片土地,请求废除炮烙的酷刑。纣答允了他,并赐给他弓箭大斧,使他能够征伐其他诸侯,这样他就成了西部地区的诸侯之长,就是西伯。纣任用费仲管理国家政事。费仲善于阿谀,贪图财利,殷国人因此不来亲近了。纣又任用恶来,恶来善于毁谤,喜进谗言,诸侯因此越发疏远了。
西伯回国,暗地里修养德行,推行善政,诸侯很多背叛了纣而来归服西伯。西伯的势力更加强大,纣因此渐渐丧失了权势。王子比干劝说纣,纣不听。商容是一个有才德的人,百姓们敬爱他,纣却黜免了他。等到西伯攻打饥国并把它灭掉了,纣的大臣祖伊听说后既怨恨周国,又非常害怕,于是跑到纣那里去报告说:“上天已经断绝了我们殷国的寿运了。不管是能知天吉凶的人预测,还是用大龟占卜,都没有一点好征兆。我想并非是先王不帮助我们后人,而是大王您荒淫暴虐,以致自绝于天,所以上天才抛弃我们,使我们不得安食,而您既不揣度了解天意,又不遵循常法。如今我国的民众没有不希望殷国早早灭亡的,他们说:‘上天为什么还不显示你的威灵?灭纣的命令为什么还不到来?’大王您如今想怎么办呢?”纣说:“我生下来做国君,不就是奉受天命吗?”祖伊回国后说:“纣已经无法规劝了!”西伯昌死后,周武王率军东征,到达盟津时,诸侯背叛殷纣前来与武王会师的有八百国。诸侯们都说:“是讨伐纣的时候了!”周武王说:“你们不了解天命。”于是又班师回国了。
纣更加淫乱,毫无止息。微子曾多次劝谏,纣都不听,微子就和太师、少师商量,然后逃离了殷国。比干却说:“给人家做臣子,不能不拚死争谏。”就极力劝谏。纣大怒,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孔。”于是剖开比干的胸膛,挖出心来观看。箕子见此情形很害怕,就假装疯癫去给人家当了奴隶。纣知道后又把箕子囚禁起来。殷国的太师、少师拿着祭器、乐器,急急逃到周国。周武王见时机已到,就率领诸侯讨伐殷纣。纣派出军队在牧野进行抵抗。周历二月初五甲子那一天,纣的军队被打败,纣仓皇逃进内城,登上鹿台,穿上他的宝玉衣,跑到火里自焚而死。周武王赶到,砍下他的头,挂在太白旗竿上示众。周武王又处死了妲己,释放了箕子,修缮了比干的坟墓,表彰了商容的里巷。封纣的儿子武庚禄父,让他承续殷的祭祀,并责令他施行盘庚的德政,殷的民众非常高兴。于是,周武王做了天子。因为后世人贬低帝这个称号,所以称为王。封殷的后代为诸侯,隶属于周。
周武王逝世后,武庚和管叔、蔡叔联合叛乱,周成王命周公旦诛杀他们,而把微子封在宋国,来延续殷的后代。
回头再就商纣王灭国多说几句,很难理解,纣王本来“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刀过人,手格猛兽”,是个既聪明又很有能力的人,但却昏庸到如此地步,一味听信妲己妖言,对待臣子残酷无比,将九侯剁成了肉酱(醢刑)、将鄂侯制成了肉干(脯刑)、抱禁了西伯、挖出了王叔比干的心。听不进劝谏,一意孤行,把祖伊的苦口婆心当成耳旁风。罢免了商容、逼的箕子装疯、吓跑了微子、太师、少师等忠良,任用费仲、恶来、崇侯虎等奸佞小人,使各诸侯国越来越疏远自己。
无恶不作到如此地步再不灭亡,天理都不容了!
商朝这段历史到此就彻底地结束了。这段历史中,我们经常提到的名人不少,比如商汤、伊尹、傅说、伊陟、盘庚、商纣王、西伯、妲己、比干、微子、箕子、商容、管叔、蔡叔、周武王等。重要的事件比如太甲复位、梦中宰相、盘庚迁都、武丁盛世、九世之乱、武乙射天、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等,尤其是纣王灭国这一段,《史记》叙述的非常详细,在此也照搬记录。这段历史虽然已经过去了几千年,但时时都在警醒着我们的当权者要保持清醒头脑,勤勉政事,顺应民心。
另外,商朝还有两项让我们引以为傲的重要文明:一是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主要指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国及东亚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种载体,内容为记载盘庚迁殷至纣王间二百七十年之卜辞,为最早之书迹。
甲骨文
二是司母戊鼎。司母戊鼎是商后期(约公元前十四世纪--公元前十一世纪)铸品,1939年3月出土于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因腹内壁铸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亦有人释作“后母戊”,后母戊即商王武丁妻子之一的妇妌。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 此鼎器形庞大浑厚,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
司母戊鼎
该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所铸,所需金属料当在1000千克以上,且必须有较大的熔炉。 据考证,司母戊鼎应是商王室重器。其造型、纹饰、工艺均达到极高的水平,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
最后,关于盘庚迁都的争议。目前,绝大多数人都倾向于盘庚迁都是从奄(今山东省曲阜)迁到了殷(今河南省安阳小屯)。因为殷墟太多的考古史料证实了这里曾经一定是商朝的都城。有的专家并不这样认为,他们主要是从司马迁《史记•殷本记》字面意思看,并非如此。
首先,商汤最初建立商朝的时候,最早的国都在亳(音bó,今河南商丘)。司马迁在叙述盘庚迁都时说“帝盘庚之时,殷已都河北,盘庚渡河南,复居成汤之故居,乃五迁,无定处。”盘庚想把都迁到黄河南边的亳去,当时全国上下民怨沸腾,都不同意,他是在做了大量细致的思想工作后,才迁都的。最后“乃遂涉河南,治亳,行汤之政,然後百姓由宁,殷道复兴。诸侯来朝,以其遵成汤之德也。”
其次,从地理位置看,商丘和安阳一个黄河南一个黄河北,相距甚远,也毫无关联。
安阳殷墟遗址公园
《史记•殷本记》在叙述到商第二十八位帝武乙时,有这么一句“帝庚丁崩,子帝武乙立。殷复去亳,徙河北。”就是说武乙帝时,商又迁都从亳离开去了黄河以北。
联系商最后一位帝纣是在都城朝歌(今河南鹤壁淇县)灭亡的,而安阳距离鹤壁比较近,而且有史料证明武乙帝后面几位帝王也曾迁过都,所以,可以断定,武乙帝这次从亳迁到黄河北,极有可能是先迁到了安阳。如果这个说法属实的话,盘庚迁都迁到亳(今河南商丘)的说法就可信了。
假设盘庚当年就迁到了殷(今安阳),那么与武乙帝这次“徙河北”就矛盾了。
当然这尚需要史料来证实,目前只是个人猜测。以上是我在学习时的个人观点,说出来向各方有识之士求教!
不管怎么说,泱泱大中华几千年文化,为我们留下了灿烂的人类文明,激励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和挖掘。
(文中内容主要来自《史记•殷本记》,也参考了网络上的一些内容,文中图片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对此均表示感谢。)
1.《1600b商朝专题之殷商历史简况》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600b商朝专题之殷商历史简况》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104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