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话题广场 > 历史专区 > 周朝

.夏 商 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专题之远古时期中国陶器分期及相关研究(十八)长江流域古文化演进趋势

朱家台文化遗址位于湖北省江陵县基南乡朱家村,位于初期南古城北城潭外,距南街基南省北潭门约140米。

朱家台文化1988年发现,分布在汉水中游,丹江口市及郧县一带是其中心区域。年代距今约5500年至5000年。朱家台遗址的发掘,为研究大庸古代土著民族政治、经济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佐证。

朱家台文化的陶器主要是手制而成,采用泥条盘筑法,抹平、磨光和慢轮修整等方法的使用已比较普遍。

朱家台文化分为三期:第一期陶器以夹砂陶为最多,粗泥夹炭陶次之,泥质陶最少。陶色以红色为大宗,黑陶和外红内黑陶也有相当比重,尤其细泥黑陶占一定比例。器表多施红衣,只限于器表的局部;素面陶较多。纹饰以细绳纹为主,另有少量弦纹和极少量戳印纹。有少量彩绘,均为红色条带。器类有折腰釜、圆腹釜、鼎、支座、假圈足碗、圈足碗、平底钵、三足盘、豆、盆、罐、缸、碟、杯、花边钮器盖、器座和小陶轮;其中以假圈足碗、三足盘、小碟仅见于这一期中。第二期陶器以粗泥夹炭陶为主,夹砂陶和泥质陶也占相当比例。陶色以红陶为主,黑陶、外红内黑陶次之,也见少量白陶。器表装饰以红衣为主,且以遍体红衣为特点,素面陶也占一定比例。纹饰有弦纹、压印纹、戳印纹和按窝纹等。器类包括鼎、釜、圈足盘、圈足碗、平底盆等,其中以内敛口圈足碗、圈足盘为该期特色。第三期陶器以泥质陶为主,夹炭陶和夹砂陶次之。陶色以灰陶为主,红陶和黑陶次之。素面和磨光占多数;纹饰以弦纹为主,其次有附加堆纹和戳印纹;只有少量红衣陶。器类有鼎、釜、豆、碗、簋形小鼎、曲腹杯、盆、刻槽盆、高领罐、敛口深腹罐、瓮等。

朱家台文化:鼓腹戳印纹敞囗红陶罐

营盘山文化位于四川阿坝州茂县凤仪镇南2.5公里。年代约为公元前5500年—前6000年。是一处自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的文化遗址。是迄今岷江上游地区发展的地方文化类型中面积最大,考古规模最大,发现遗存最为丰富的遗址,对探讨古蜀文化与马家窑文化和仰韶文化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营盘山遗址是藏彝走廊地区史前文化最为重要的考古成果。

营盘山遗址出土的数量众多且制作精美的彩陶器,更是它作为大型中心性聚落的实物标志。营盘山先民具有高超的装饰和造型艺术水准,尤其在彩陶器的加工制作过程中得以集中体现。遗址出土彩陶器种类繁多,质地以细泥红陶为主,火候较高,烧制温度可达1000℃,扣之有清脆的响声。器表均打磨光亮,有的还施一层白色陶衣,再于其上用软笔绘出各种图案,图案题材丰富,包括动物:变体鸟纹、蛙纹等;植物:草卉纹、草叶纹、杏圆纹等;几何图形:垂帐纹、水波纹、弧线纹、圆圈纹等。绘制笔法流畅、娴熟。彩陶器的造型特征以几何曲线形为主,器类有瓶、罐、盆、钵等,不少堪称精品。包括彩陶器在内的部分加工制作精致的泥质陶器,开始逐步脱离日常实用器的特征,呈现出礼器化的迹象。遗址出土的多件陶质人面雕塑,是目前四川地区考古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雕塑作品,堪称四川雕塑艺术的源头。

营盘山文化:彩绘红陶残罐

宝墩文化是成都川西平原迄今为止能追溯到的最早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考古学文化。主要分布在川西平原一带,因最早发现于四川新津县宝墩遗址而得名,绝对年代约为公元前4500年—3700年。宝墩文化大概是由营盘山文化发展而来,它与以三星堆古城为代表的夏商时期的三星堆文化或古蜀文化相衔接。宝墩文化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陶器制作工艺有所创新,同时还受来自其他考古学文化的影响。宝墩文化陶器制作源自西部甘肃马家窑文化,因崇尚自然,大多不太重视器物的造型,但重视器物的装饰。陶器器形主要有绳纹花边陶、折沿罐、浅盘豆、敛口钵、敞口圈足尊、喇叭口高领罐、宽沿平底尊等。陶器有夹砂(夹细砂多,夹粗砂少)和泥质两类,主要呈灰褐色。陶器纹饰简单,以绳纹、堆纹及划纹为基本形式,口沿外饰附加堆纹也较有特点。以平底器为主,有个别圈足器、罐、盆开始有个别口唇成波状的做法。制作方法主要为泥条盘筑加慢轮修整。关于其来源,目前学术界存在两种看法,一是认为源于西北高山地区的营盘山文化,二是认为源于长江中游地区。

宝墩文化:鼓腹敞囗卷沿戳印纹灰陶平底罐

宝墩文化来源于营盘山文化的论据:一、从陶系上看,营盘山文化以夹粗砂和细砂的褐陶、灰陶和泥质褐陶、灰陶为主,与宝墩文化相同;二、从纹饰看,营盘山文化粗细绳纹和附加堆纹最为常见,和宝墩文化一致;三、从器型继承关系上看,夹砂陶圈足器,如营盘山遗址H12:9、T1④:30,与宝墩遗址T2229⑨:40、T927⑦:107存在演变关系;四、假圈足平底器、喇叭口形器、绳纹花边罐、卷沿罐能在营盘山遗址找到祖形(都盛行小平底器、圈足器)。

1.《.夏 商 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专题之远古时期中国陶器分期及相关研究(十八)长江流域古文化演进趋势》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夏 商 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专题之远古时期中国陶器分期及相关研究(十八)长江流域古文化演进趋势》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111550.html

上一篇

【.商朝的文化 一句话概括】专题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商朝

下一篇

34周朝右睡对宝宝有什么不好看这里!明明白白做超声29-5:胎儿泌尿系统梗阻1-肾积水

.夏 商 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专题之观迹定书:考古学视野下夏商文字的传承与发展

.夏 商 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专题之观迹定书:考古学视野下夏商文字的传承与发展

.夏 商 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相关介绍,作者:袁光大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河南焦作富城遗址考古发掘资料整理与综合研究》首席专家、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从殷墟考古发现可以看出,相对晚期的文字已经经过长期的发展,是比较成熟的文字符号体...

关于.夏 商 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我想说华夏文明国度夏商陶器

.夏 商 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相关介绍,夏朝是中国文明的奠基时期,夏代的文明遗迹集中在2杜里遗址。 在中国考古学上,夏文化因而被称为“二头里文化”。关于夏代制陶手工业的发展情况,古代文献很少记载。在《墨子·耕柱》中曾记载“陶铸于昆吾”的记载...

.夏 商 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干货看这篇!华夏文明国度夏商陶器

.夏 商 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干货看这篇!华夏文明国度夏商陶器

.夏 商 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相关介绍,夏朝是中国文明的奠基时期,夏代的文明遗迹集中在2杜里遗址。 在中国考古学上,夏文化因而被称为“二头里文化”。关于夏代制陶手工业的发展情况,古代文献很少记载。在《墨子·耕柱》中曾记载“陶铸于昆吾”的记载...

.夏 商 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看这里!华夏文明国度夏商陶器

.夏 商 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看这里!华夏文明国度夏商陶器

.夏 商 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相关介绍,夏朝是中国文明的奠基时期,夏代的文明遗迹集中在2杜里遗址。 在中国考古学上,夏文化因而被称为“二头里文化”。关于夏代制陶手工业的发展情况,古代文献很少记载。在《墨子·耕柱》中曾记载“陶铸于昆吾”的记载...

【.夏 商 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专题中国古代陶器和瓷器发展历程分析

【.夏 商 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专题中国古代陶器和瓷器发展历程分析

.夏 商 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相关介绍,引言 我国陶瓷文化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在许多考古行动中发掘出了各种各样精美的陶器,如彩陶、回陶等。 之后的发展中人们在原料的选择和精练,炉窑的改进和烧成温度的提高,以及釉的发现和使用等方面又...

.夏 商 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专题之火烧三味,一口气读完陶瓷发展史:从新石器时代到春秋战国

.夏 商 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专题之火烧三味,一口气读完陶瓷发展史:从新石器时代到春秋战国

.夏 商 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相关介绍,书面人:每天10分钟,读一本好书,点击文章右侧的“兴趣”一起成长。 大家好呀~ 今天,灵遥将为你带来一本新书,名字叫做《瓷器:中国瓷器美誉》。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它从陶器的发展演变而来,历经了3000...

【.夏 商 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商周时期有瓷器出现:早期多为青瓷材料含铁元素

【.夏 商 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商周时期有瓷器出现:早期多为青瓷材料含铁元素

.夏 商 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相关介绍,欧阳部说自己这次春节没有白费,他回老家过年的时候,竟然收到了一位收藏家送来的非常珍惜的宝贝——全国原始青瓷酒杯。 见记者来淘宝,他忍不住兴奋地拿出来展示。   这个酒杯有三个脚,两个提耳,杯体是不规则...

【.夏 商 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质韫珠光堪作鉴,纹镂花鸟具传神”,细谈古代瓷器花纹的演变

【.夏 商 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质韫珠光堪作鉴,纹镂花鸟具传神”,细谈古代瓷器花纹的演变

.夏 商 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相关介绍,陶瓷是将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原料混合烘焙加工,表面上釉或油漆的实用性水。 中国自古就被誉为“瓷国”,现今的中国英文名“china”中亦具有瓷器的意思。中国在瓷器的制作上冠绝天下,在瓷器的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