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话题广场 > 历史专区 > 周朝

关于14代商朝我想说商代后半期,周族为何从忠臣变为仇敌? | 经典中国通史27

武乙末年,商朝与周族的君臣关系得到了发展。

武乙、文丁时期的卜辞中有“命周侯,今生月无祸”的记载。这是占卜商王要受命周侯做某件事,从现在至下一个月(生月)有无灾祸的卜辞。周族在武丁时期的卜辞中称作“周方”或“周”。

武丁时周臣服于商,经常要勤劳于王事,卜辞中叫做“古王事”。听从商王的调遣,向商王朝进贡龟甲和牛,还要进献祭祀时祈雨用的女巫,供家内使用的女奴。武丁妃中有一个叫做“妇周”的,就是周方从秦地(今甘肃天水与清水之间)选来进献给武丁的美女。

商周关系尚称融治,但有时也有矛盾,一旦周方不勤劳王事时,武丁就要命“多子族”(王族亲军)或犬侯、仓侯这些与周为邻的诸侯去警告,迫其服商,这在卜辞中叫做“璞周”。从甲骨文中来看,商周关系从武丁至武乙时都还正常。

甲骨文中的周,也就是建立周王朝姬姓族的先祖。古书中记载周的始祖是协助大禹治水的农官后稷。后稷的儿子,夏王朝建立后仍作夏的农官,夏太康失国,后稷的儿子逃到西部戎人和狄人部落的地区去。周族擅长农业,到戎狄地区,就定居开垦土地从事耕种,所以一直在戎狄地区生活了十几代。

入商以后传至古公亶父时,戎狄便多次与古公亶父发生冲突。最后还是受不了部落的排挤便率领族人离开居住了十几代的豳地(今陕西旬邑西), 来到岐山下(今陕西岐山),在那里开辟土地,修建城邑,建立家园。此地就是古书中的“周原”。

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长子叫太伯,次子叫仲雍,幼子叫季历。季历娶妻太妊,生子叫昌,从小聪明颖秀,深得古公亶父钟爱。

根据甲骨文记载来看,古公亶父时已被商封为诸侯,所以古公亶父有意要将侯位传给季历。太伯、仲雍见此情景,就相偕逃到东南方的吴地 (今江苏无锡,也有学者认为是在今陕西宝鸡附近) ,这是有意让季历继承侯位。

后来古公亶父病死,季历继位为周侯。来到岐山下以后,利用周原这片有良好自然条件的土地,大力发展农业,影响所及,连附近地区的一些氏族、部落也都归附于周侯。

季历继位以后,又加以发展,势力逐渐强大。这时商周关系正处于融洽时期,商王武乙对周侯季历授以征伐大权。于是季历率兵西伐程(今陕西咸阳)、北征义渠(今宁夏固原),灭了程,活捉了义渠首领,自此周的声威大振。

季历为了表示是商王朝的诸侯,在武乙末年带了贡物来到商朝见武乙。武乙见周侯在西部地区虽然势力强大,但还是臣服于商王朝,非常高兴,便赏赐给季历30里土地、美玉10双、良马10匹。

武乙得到周侯季历的协助,征服了西部地区的一些方国,因此只相信用武力才能统治,对商族传统的迷信上帝鬼神产生了怀疑。加之对史官们借助祭祀、占卜来干涉他的行为非常不满。

在许多情况下,占卜由他自己来执行,不要史官们代言,在他这时期的卜辞中,有贞人(史官) 的不多。武乙为了加强王权,打破神权,命令工匠雕了个木偶,称做天神。并命令把这个木偶安置在王廷中,设下赌局,召集朝臣们来观局,他要亲自与天神赌博。

有一史官告诉他,木偶不会赌博,他便命这个史官代替天神来和他赌,史官只得应付,步步退让。武乙连赢三局,便问道:“你既是能替天神言事,为何还输,可见天神无灵。” 便命侍卫们将木偶的衣冠剥去,痛打一顿。在场的史官们吓得面色苍白,背后骂他:无道,无道!武乙知道以后,也不以为意。

又命工匠缝了一个皮革口袋,里面灌满了牛羊血,在郊外立了一根很高的木杆,命人将口袋挂在杆上,下令史官、朝臣和人民都来看他射天。等待大家到了以后,他便持弓用箭将口袋射破,血水喷流,然后他大笑说:“天也被我射得流血了”。

自此以后,史官们不敢再干预武乙的行动。武乙则更加放荡,仗恃能以武力制人,就无所顾忌地经常带领队伍出去打猎。

周侯季历朝见武乙受赏以后,又征伐了西落鬼戎,把这个部落的大小头目俘虏了20个,并派使臣向武乙报捷。武乙得知季历又征服了一个大部落,便率领人马向西部地区去打猎,越来越远,到了黄河和渭水之间。有一天,正走到一个山顶上,忽然雷雨交加,武乙的衣服也淋湿了,还没来得及避雨,就被雷电击死。

这当然就给那些迷信很深的史官们提供了一个触怒天神、被天诛罚的借口,也给后代迷信的史官们提供了一个武乙暴虐无道、天怒人怨才被雷击死的因果报应的证明。

其实说武乙暴虐,根据就是说他打木偶天神、射天,喜欢打猎,再没有见其他资料。但他在迷信鬼神很深的商王中,敢于藐视天神,打破神权,加强王权,是个有所作为的人。至于被雷击死,那完全是不懂得科学,在山顶上不知避雷雨的结果。

武乙在位约35年,他的儿子文丁继王位。武乙时王权有所加强,王室内部较稳定,商王朝的统治较巩固,原来叛商的一些方国又臣服于商。商王朝的势力一直在向西部地区发展。

文丁即位以后,周季历仍对商勤劳王事。文丁继位的第二年,族居在燕京山(今山西静乐东北)一带的燕京戎叛商,季历率兵前往征伐,结果被燕京戎打得打败。

过了两年,季历又率军征伐族居在余吾(今山西长治市西北)的余吾戎,余吾戎败而降周。季历遣使到商王朝向文丁报捷。文丁闻报非常高兴,任命季历为商的牧师(地方长官),掌管商王朝西部地区征伐的事。又过三年,季历征伐始呼戎,始呼戎又败而降周。过了几年季历又出兵征伐翳徒戎,俘虏了3个翳徒戎的大头目,向文丁献捷。

文丁看见季历征伐了西部地区许多戎人部落,并其土地、人口,夺其武器、财物,将大量的战俘变为奴隶,势力大增,又越来越向东发展,开始对周猜忌。

季历献俘报捷,文丁表面装作高兴,还以祭祀时使用的美酒赐给季历。这在当时来说是一种最高的奖赏。同时,商王还加封季历为西伯(统率西部地区最大的诸侯)。

可是正当季历要辞朝回周时,文丁突然下令将季历囚禁起来,将季历的随从放回周,季历一气之下就死在商都。古书中说“文丁杀季历”(《竹书纪年》),就是这回事。

周季历死后,儿子昌(后来称作文王)继位为周侯,为了报父仇,做了积极的准备。过了两年,文丁病死,在位约13年。文丁的儿子帝乙继王位。

帝乙继位后的第二年,周侯昌已准备兵力向商进攻。帝乙很清楚昌是要为父报仇。他感到父亲文丁的做法实在过分,本来周季历在西部地区征伐诸戎是为商勤劳王事,虽然周的势力有所扩大,可是并没有叛商的意图。

这时地处东南地区的人方,趁商周交恶之时,举众叛商。人方是东夷一个有很大势力的方国,其活动的范围也很大,主要是在淮水中下游以南的地区。

由于人方叛商的影响所及,地处商王朝东部的盂方(今河南睢县一带)和人方近邻的林方(今安徽凤阳一带)也先后叛商。帝乙为了不至于东西受敌,对周侯昌采取和亲的办法来缓和西部地区的矛盾。

文丁有一个有幼女,生得美丽端庄,为了缓和与周的矛盾,帝乙派使入周,先是向昌致歉,向昌表示:父辈们所做之事已经过去,现在商王准备将自己的胞妹嫁与周侯为妻。

当时周虽然势力有所增大,又作了准备伐商报仇。但周考虑帝乙到底还是统率全国的天子,叛商者少,臣商者多,伐商甚无把握,不如暂去前嫌,恢复亲善。于是又备办了贡物,遣使入商朝见帝乙,定日迎娶帝乙之妹。

帝乙为了极力拉拢周,特意备办了十分丰厚的陪送财物,又派自己的亲军卫队护送妹妹至周成亲。昌也尽力把婚事办得隆重盛大。

周人一直自称“小邦周”,能与大邦天子之妹联姻,认为是“天作之合”,后世以此作为祝贺结婚的吉祥语,便成为一句成语。

由于商周联姻,恶化了的关系得到了暂时缓和。昌受命继承季历的封号仍为西伯,掌握西部地区的征伐大权,以继续维护商王朝在那里的统治。不过昌吸取了父亲季历的教训,对商还是存有戒心。而对于叛商的各戎狄不再采取大规模的征伐,更多的采取各种手段去笼络、收买,以争取人心。

帝乙缓和了西部的矛盾以后,才整顿人马,亲自率军向东南方进发去征伐人方。帝乙征人方是商末历史中很重要的事件,根据现有的资料,帝乙征伐人方是从帝乙即位后的第十年九月甲午这一天开始。

商王每次出征前都要举行祭祀,祈求上天和祖先保佑征伐的胜利。帝乙征人方还调集了东南部地区的一些诸侯,其中攸地(今河南永城和安徽宿县之间)的诸侯喜随同帝乙率兵进征。

甲午这一天帝乙亲自在大邑商举行了出征前的祭祀,而且用龟甲和牛骨进行了占卜。结果是得到了吉兆,次日就有攸侯喜率领着大军跟随帝乙出发。

当时交通不方便,还有不少的地方未开发,也没有大路可行,东南地区又是江河纵横、沼泽遍布恶地区,帝乙率领的商军又是步兵,行动不是很快。

商王们出征时,往往是沿途打猎,这不完全是为了游玩,因为当时人口不多,邑落稀疏,有许多地方还无人居住,只有鸟兽出没。打猎一方面是练兵,另一方面是获取些野物,补给军队。

这样走走停停,便需要很长时间。征伐人方花了大约一年以上的时间。商军是正规队伍,加上各地臣商的诸侯的协助,人方当然不经一击,被打败后向南分散逃跑。帝乙也未继续追击,带上俘虏和战利品就班师回朝。

帝乙在位的第十五年,人方又聚集起来侵扰臣商的诸侯地区,帝乙又再次率军出征,这次动用的兵力比第一次还多,所经地方和第一次差不多,俘获了人方的一些大头目,还焚烧了几处聚居的邑落。这样使东部地区暂时得安宁。

帝乙还征伐过盂方,盂方本来早就臣服商王朝,其首领也被封为方伯,一直是在商王朝勤劳王事。到了帝乙时期,这个盂方伯叫炎,受了人方的影响,也起来叛商,盂方伯炎的势力小,又在商族老家商丘附近,帝乙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就把他征服了。

帝乙在位约20多年病死,由他的儿子帝辛继王位,帝辛就是纣王。

本文内容编选自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中国读本《经典中国通史》之《夏商史话》。《夏商史话》作者为孟世凯先生,1935年4月出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经典中国通史》全套共有16本,分别是:《夏商史话》《西周史话》《春秋史话》《战国史话》《秦汉史话(上)》《秦汉史话(下)》《三国史话》《两晋南北朝史话》《隋唐史话(上)》《隋唐史话(下)》《五代史话》《宋朝史话》《元朝史话》《明朝史话》《清前期史话》《晚清史话》。

这套书是由17位大多出生于上世纪上半叶的老一辈历史学家,耗时数年,精心编撰而成。从夏商到晚清的历史迁徙,五千年华夏史全景描绘,专业权威,又通俗易懂,老少皆宜,传世经典,值得学习珍藏。

1.《关于14代商朝我想说商代后半期,周族为何从忠臣变为仇敌? | 经典中国通史27》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关于14代商朝我想说商代后半期,周族为何从忠臣变为仇敌? | 经典中国通史27》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114220.html

上一篇

15分钟底背离反弹周朝专题之A股大反攻序幕拉开?超7成私募认为底部已到!连罗伟广也疾呼:两次底背离反弹大概率

下一篇

【12周朝君主世系图】专题周朝始祖的原型本是最早的农神,但被战国以后传说的神农氏取代

14代商朝专题之殷墟人骨DNA结果出炉,揭秘商朝后裔地理分布,网友:有点意外

14代商朝专题之殷墟人骨DNA结果出炉,揭秘商朝后裔地理分布,网友:有点意外

14代商朝相关介绍,商朝是我国奴隶制发展的顶峰,它的前身来自新石器时代聚居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上层家族。 现代考古已经证实,中华文明的早期形态犹如“满天星斗”,在我国的四面八方同时存在着发展水平相近的众多文明,它们以各自的血...

关于14代商朝我想说商朝君主列表及简介

关于14代商朝我想说商朝君主列表及简介

14代商朝相关介绍,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与夏、周一起被称为中国的“三代”,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据传说,商王的祖先是五帝的后代之一。商朝(约公元前1675年-前1029年),始于商汤,终于商纣,共3...

14代商朝看这里!皇帝档案商朝总结:历554年传17代31王,6次迁都5次复兴

14代商朝看这里!皇帝档案商朝总结:历554年传17代31王,6次迁都5次复兴

14代商朝相关介绍,摘要:本文是对以前商朝帝王篇的总结,本文结束后将展开铸造帝王场,请期待。(大卫亚设)。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也是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从商汤灭夏起,到商纣王帝辛毁国截止,商朝共经历了554年...

14代商朝,干货看这篇!商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14代商朝,干货看这篇!商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14代商朝相关介绍,商朝皇帝列表 唐太政外兵中的林太甲、华丁泰京、苏甲、翁基泰仲政外任、陈甲朝、乙、赵新宝,南京、南京、杨甲,小乙、丁丁、赵甲、新郑的赵甲。 商朝(约公元前1675年-1029年)始于商唐,终于成为商州,...

【14代商朝】专题商朝(Ⅰ)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046年左右

【14代商朝】专题商朝(Ⅰ)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046年左右

14代商朝相关介绍,夏王朝经过500多年的风雨,在这片土地上完成了她的演出,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生活在继续,这片土地上的故事在继续,时间还在继续。 商,地名今天在河南商丘一带。 商朝的先祖叫做契,《史记.商本纪》所载,契的母...

14代商朝专题之商颂·玄鸟:玄鸟之子,殷商的诞生

14代商朝专题之商颂·玄鸟:玄鸟之子,殷商的诞生

14代商朝相关介绍,陈明贤组下来做生意,家是银头网。古代皇帝命令武汤,政域互相四方。 方命厥后,奄有九有。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武丁孙子,武王靡不胜。 龙旂十乘,大糦是承。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 四海...

【14代商朝】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商朝(上)

【14代商朝】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商朝(上)

14代商朝相关介绍,商朝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同时期文字记录的王朝。 商朝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

14代商朝专题之(商朝)的建立及君主世系

14代商朝专题之(商朝)的建立及君主世系

14代商朝相关介绍,夏朝是从公甲继承为夏王后肆意淫乱的残忍的贤君,各部落首领纷纷背叛,国势日益衰落,逐渐走向崩溃。(莎士比亚)。 孔甲下传四世最后一个国王——桀,为摆脱孔甲以来的日益衰败的局面,加强了对内的统治,镇压异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