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目前研究的结果,商朝统治者在他们500多年历史的治理时期内,多次迁都,有据可查的在六次以上,而且这些记录通过甲骨文上的文字考证,都基本核实,在研究甲骨文的记载中,还经常有狩猎和祭祀的记录。
现在河南的安阳,是商代历史中最后的一座都城,也是商代文化终止的所在地,考古学家在当地发现极多兽骨,证实了狩猎的行为已经从生存过程中的掠夺逐步演变成为显示武力和权势的一种手段。
同时,在这里也出土了大量的甲骨,通过考证,甲骨文上的记载表现着商朝的统治者对于天气季候极度关心。
商代开始编订历日,这也是王室统治者重要的职能。
在这些方面,商朝统治者逐步确定了以农业立国的传统发展路线,而甲骨文中的书法艺术,更是与后来逐步兴起的中国文化相辅相成,一直延续传承了下来。
在商代遗留下来的各种历史文化物证中,玉器中的玉雕人像一直是一个特殊的造型艺术,不仅给我们带来各种神秘的遐想,也让我们通过每一件玉雕的造型,了解到那个充满着传奇的历史。
一、商代历史文化背景及艺术特征
商代玉雕人像的造型,已经逐步改变了原始人像的简单而古拙的风貌,开始以写实风格为主流,既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社会意识形态及习俗在艺术领域的折射。
这些玉雕的人像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普遍的思想意识,也预示着进入奴隶社会后,人们由对自然神灵鬼怪的信仰,转变为对存在于现实社会中的代表神灵的人的崇敬。
在注意人体比例的基础上,又巧妙地运用了高度的艺术夺张手法,突出人体头部和五官的描绘,特别是臣字形大眼,是商代玉雕人像的重要标志,给玉雕人像输入了强烈的神的和美感。
二、商代玉雕人像的基本特征
从目前已经挖掘的考古记录中统计,商代玉雕人像很多,或身体赤裸,或衣着华丽;或面和目善,或怪凶异恶;或似人似兽,人首兽身,在三星堆遗址中也有人面跪姿的石人雕塑出土。
虽然形态各不相同,但多是以独立的单体形式出现的,总体上可分为平面人像和立体人像两大类。
平面人像多呈扁平体状,采用切割手法造型,以浮雕、双钩阴刻相结合的技法雕饰制成,两面纹饰大多相同。
头戴高冠,臣目高鼻,云耳,张口,双手拳握曲臂于胸前或双手支地,双膝上耸,作蹲踞状侧身人像。
下端多有小孔或短榫,可供插嵌或与其他器物结扎用,均为佩饰。
三、商代玉雕人像的鉴赏要点
商代人像整体造型极富图案装饰意义,结合当时社会风行的祭祀活动,也让我们得知商人在崇尚算卦占卜的风气下,相信任何事物均有特殊的神灵祖先庇佑,这种万物有灵的传统需要各种仪式的配合才能完成,而有些日间寻常小事譬如牙疼、摔跤之类的行为不可能都以杀虏作为祭祀的占卜行为,只好用玉石琢磨类似人物作为替代的象征物品。
而用玉石琢磨成人像或神灵的造型进行祭拜,不仅仅是可以满足于日常的生活需求,也可以从红山文化的遗物中找到类似的物品,譬如下面的这个太阳神的玉雕,各地都有出土和馆藏,证明应该属于在那一个时期较为普遍的物品,而这些物品的主要功能绝不是为了装饰,更多的作用应该是祭拜,表示诚意而获得力量和支持。
基于这种原因,也就明白了为何玉人造型不同,但是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而使用的,理解了这一点,也就明白玉人的造型设计理念了,有的是代表的主人,而有些只是代表着奴隶,身份的不同,却决于使用的场景和目的不同而已。
立体人像多为圆雕或半圆雕的整体人形,丰富多彩,各不相同。
有直立、蹲踞、跪坐或双手支地而坐等;头上无冠,髻发留辫,有侧视、正视、昂首、低倾等;有双手握拳置于胸前、双手交叉于腹部、双手垂直置身侧、双手抚膝或支地;双膝跪地,臀部紧靠在足跟上,着衣裤饰纹者的衣着衣纹也各有不同。
玉雕人像运用了圆雕、透雕、浮雕、线刻等多种技法,不仅把人的五官和体态刻画出来,而且以熟练的刀法表现人的毛发和衣纹。
玉人像的人体各部比例协调,形象生动,反映了商代中原玉雕技艺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其中以“跪式玉人”最为典型。
以前专门写过关于商代玉人跽坐与跪的区别的关系,也探讨过商代玉人存在的理由和依据,这篇文字,既是对以前文字的补充,也是进一步研究商代祭祀文化的结果,相信随着考古研究的不断发现,还有更多的信息和资料等待着我们去研究和探索。
1.《【1商朝】专题沈华:从商朝的历史文化背景解读玉人的造型和特征》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商朝】专题沈华:从商朝的历史文化背景解读玉人的造型和特征》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116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