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离退休的来历

1、我国的离退休制度始于西周时期,当时称其为“致事”。《礼·典礼》说:“大夫七十而致事”,意即年满70岁便辞官告休。春秋时代,致事又改称“致仕”。

2、离休、退休古已有之。所谓“告老还乡”就是退休;至于离休,就是带着官衔休养,或是辞去要职,去当小官、“散官”。

3、我国的离退休制度始于西周时期,当时称其为“致事”。《礼·典礼》说:“大夫七十而致事”,意即年满70岁便辞官告休。春秋时代,致事又改称“致仕”。

4、《公羊传·宣公元年》说:“古之道不及人心,退而致仕。”注云:“致仕,还禄位于君。”古时做官,分乘不同品级的马车,退休后要将车子交回,故而又将致仕叫作“悬车”。《白虎通·致仕》说:“臣年七十悬车致仕”,就是指退休挂车,停止使用公配的车马,因而又将七十岁称作“悬车之年”。

5、到了明代,退休年龄降至60岁。《大明会典》载:文武官六十以上者,皆听致仕”。清朝的致仕年龄,一度降至55岁。1768年(清乾隆三十三年)再改为65岁,但武官则在60岁以下,且官阶越低,退休越早。

6、古代对离退休官员待遇颇丰。西汉平帝时,两千石以上的官员致仕,可领原俸禄的三分之一。宋朝则给予“加衔晋级”,同时设立一种“祠禄官”,让离退休官员挂名领俸。对那些在文史方面有特长的,还安排到集贤院、史馆、昭文馆参与修书,“厚其俸禄赡给,以役人心”,使他们继续发挥专长,“卒志于文字之间”。

7、在历代王朝,历届致仕之年主动引退者不乏其人。唐贞观十年(636年),魏征57岁自感暮年来临,干公务力不从心,加之朝廷“英彦如林”,多有“报国之志”,主动请辞宰相高位,做了“散官”。他虽身已离休,但仍以朝廷大业为重,直言进谏,规劝太宗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辅佐太宗治理朝政。宋神宗的宰相王安石,在职五年,连续六次辞相。最后回南京休养一年后,皇帝又召其回朝执政,他坚决不同意。在7年的乡居生活中他经常微服探访民间疾苦,关心民生大计,为在职官吏做出了榜样。

1.《离退休的来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离退休的来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3459557.html

上一篇

三希堂因哪三个帖而得名

三希堂因哪三个帖而得名

本文关于三希堂因哪三个帖而得名,正文简介如下...

三希堂书法作品有什么 著名的三希堂是因为哪三件书法作品

本文关于三希堂书法作品有什么,正文简介如下...

致仕与乞骸骨区别 告老致仕乞骸骨区别

本文关于致仕与乞骸骨区别,正文简介如下...

殿试一甲第三名叫什么 殿试一甲第三名称榜眼

本文关于殿试一甲第三名叫什么,正文简介如下...

金銮殿指的是哪个宫殿 金銮殿指的是哪个宫殿

本文关于金銮殿指的是哪个宫殿,正文简介如下...

丞相的职责与权力

本文关于丞相的职责与权力,正文简介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