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赵

脊背是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食物过多、纤维含量低、个人运动不足等都可能引起脊背。

但这个问题上,我们还没有确切的定论。虽然这种疾病是不会威胁到它们的生命,但是对它们的健康是有一定危害的,而且还影响的到了陆龟的美观。

造成隆背的未知原因很多,在某些物种身上常发现这个现象,以星龟、苏卡达最严重,辐射龟、缅甸星龟、赫曼龟和红腿龟则次之,其他如靴脚陆龟、黄头象龟和黄腿龟等,则几乎没见过隆背个体。

目前还没有饲养者能够完全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探讨吧。

一,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陆龟龟壳的成份和结构。

龟壳的成分主要是碳酸钙,骨胶原,蛋白质,脂类、钙、磷、肽类等,微量元素锶、铁、铜等,二氧化硅(Silicon dioxide)的含量最高。与骨骼相似,这使得龟壳既有一定的硬度,又有较好的弹性,这是龟壳坚实的物质基础。 龟壳的结构也有助于它的坚固,甲片的排列和拱形构造都使得龟壳能够承受较大的重量。

二,目前普遍比较认同造成隆背的因素:

隆背:龟背呈一个个小土包一样的形状。严重隆背者,龟背会像金字塔一样,所以叫“金字塔病”。但隆背不能统称为“金字塔病”,一般的起伏不大的隆背可能是因为饲养方式不正确或品种属性不同,而“金字塔病”更趋向于一种畸形,一般人工的发病率较高。

1.食物中含钙及磷的比例错误所致,爬虫类体内所需的钙质与磷的比例为2:1~5:1,钙质的需求远高于磷,可是一般饲主所提供的蔬果食物中,往往磷的比例却高于钙质,造成甲壳畸形发展。食材对于陆龟极为重要,可说是无庸置疑的,不论是养龟老手或专家们,莫不推崇以天然的野草和野菜来喂食陆龟,因为相较于人类所吃的蔬菜,野草和野菜含有较少的蛋白质,但有较丰富的钙质和纤维质,对于陆龟的健康有著莫大的助益。

2.高蛋白食物摄取过量所致,如豆类食物及人工饲料、营养粉的过度滥用,促成幼龟迅速长大,身体与龟壳不同步的成长,造成隆背现象。南美科学家作过一个试验,一位兽医给20只红腿喂食高蛋白食物(喂食小鱼球),并且使它们呆在浅水环境中。这样做之后它们都长过了4英寸而且完全没有隆背。虽然肾脏问题和肝功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找上门来,但是外表上喂食高蛋白食物和小甲壳会使它们长得很快。我们认为是高度的水分吸收有效地阻止了代谢系统形成隆背。特别是对于隆背而言,虽然我们在陆龟隆背之探讨一文中提到过,许多陆龟饲主们发现,纵使採用了最严格的蛋白质限制,陆龟后来还是发生了隆背的现象。而美国南加州的 Tom 在苏卡达象龟和豹龟幼体的饲育指南(2013 年版)一文中,也提到了造成陆龟隆背的原因有很多,他能够针对每个原因都举出许多个例子来加以驳斥,例如缺乏紫外线、缺乏钙质、蛋白质过多、食物过多、食材错误、生长快速、温度错误、饲养槽过小、经验不足、养在室内等等,这些没有任何一个是造成隆背的原因!儘管如此,许多陆龟饲主依旧抱持著怀疑的态度,希望看到更多的证据。

3.日晒不足,太阳光中有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元素,它们可能是爬虫类所无法取代的成长要件,一旦长期缺少太阳光照射,就算以紫外线灯管照射,也无法将体内的钙质完全转换,可能因此甲壳发育畸形,造成隆背后果。也可能是钙质或维生素D3给得过少,此外,未给予陆龟直射的阳光也可能产生隆背。单靠UVB的照射是无法完成钙质的转换。若要避免隆背的发生,你应该提供陆龟植物性的主食,并尽量拉高钙磷比例(钙的比例高于磷最好)。如果有办法的话,让你的陆龟直接晒于阳光下,但要记得提供遮荫处以免导致龟龟体内严重缺水。隆背也是一种亚健康的表现,但有些陆龟个体即使在野外也会隆背,例如印度星龟、豹龟、红腿等。只要正确控制好隆背的尺度和观念,通常不会威胁到它们的生命。

4.其它如饲主长期提供单一食物,造成饮食严重不均衡,矿物质的缺乏。

5.饲养环境湿度过低导致背甲水合作用不足引起隆背。

(1)Wiesner & Iben在2003年发表在journal of animal physiology and animal nutrition 的论文中对着两种因素进行了比较,实验使用50只刚孵化的国内做苏卡达进行实验,通过设置不同的食物蛋白质含量梯度(14% vs.19% vs. 30%)和生长环境湿度梯度(24.3–57.8%vs. 30.6–74.8% vs. 45-99%),检测湿度和蛋白质含量对隆背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环境湿度和苏卡达幼龟的隆背程度呈反比(即湿度低隆背高),而食物蛋白质含量很可能不是导致隆背产生的主要原因,因为在相同的潮湿饲养条件下给予不同蛋白质含量的食物(D: 19.4/19 vs. E:30.7)在隆背程度上并没有显著差异。但是毕竟潮湿环境对于干燥型陆龟的呼吸道影响又不可避免,所以还有待大家去研究。

(2)水合状态: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按我的理解简单说说吧,

a.胶原也是一种蛋白质,也就是说动物需要蛋白质来合成胶原,而胶原基质的密度对于正常的骨质密度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

b.成长中的陆龟需要足够的蛋白质,才能够合成适量的胶原基质,如果蛋白质不足的话,就会试着透过储存更多水分的方式,来维持结实的体型。此外水也无法替代胶原,因为水成分中并不含有磷酸钙,也就是说骨骼在缺乏蛋白质的情况下,比起有理想蛋白质供应而有足够的胶原情况,就算有最理想的水分补充,骨质的密度还是变得较差。骨骼本身却是个很平滑的组织,会因受力的大小和频率而产生变形。这就是说,骨骼在必要的时候,能够不断的破坏并且重新的建构,不过先决条件是,结缔组织细胞或骨细胞要在结缔组织基质上,建立起结缔组织网,并且磷酸钙要能够在沉积在胶原上。

c.陆龟背甲的情况是很特殊的,因为在薄薄的结缔组织层下方,就是肺部的气囊了。陆龟的肺脏和哺乳动物大不相同,必须重新了解其解剖生理学,才能深入了解隆背的原因。陆龟的肺囊几乎是由前方延伸至最后方。

d.在高温干燥的环境下,肺部需要湿气来保持新陈代谢的有效进行,此时陆龟会静静的待着,常常会闭起眼睛以减少水分蒸发的面积,如果这样做还不够的话,就会从组织内汲取水分,而且是不会立刻危急生命的部位,这就是结缔组织了,尤其是紧邻肺部的结地组织,这也是肺部所附着成长的背甲结缔组织。

隆背龟壳密度小

隆背龟壳

隆背龟壳每块甲的空隙较大

不隆背龟壳密度大

隆背龟壳每块甲的空隙较少,紧密

e.背甲结缔组织发生变化,引起隆背和龟壳的变型。

6.缺乏锻炼,和通风环境。

7.基因,遗传。根据Bidmon(陆龟研讨会会议录:2006,德国)认为它不一定是营养不良的标志。他相信隆背是遗传的,但受气候、食物的种类影响。

8.泡水过多,时间过长。这种理论是由英国爬虫学家提出的,比较接近实际。因为陆龟人工养殖的情况下,泡水是少不免的,特别的苏卡达,星龟等结石高风险品种。苏卡达来说吧,在幼体来说,龟壳是比别的龟种特别容易吸收水份,长期过多的泡水,导致龟壳软化,密度变小,龟在生长的情况下龟壳的受力不均,引起隆背和变型。

9.进化,这是由美国爬虫学家sk stah近期提出的,陆龟要更适合地球环境变化作出的一种自我进化的结果。大概意思是这样的,大家可以想象一只隆背的陆龟和一只不隆背的陆龟在野外反了,四脚朝天的情况下,哪一只会容易获救?道理很易理解。大家可以参考sk stah 的 《Reptile production》。

10.隆背是一种代谢性的骨质疏松症,这个学界已有定论,但在2008 论坛后,Andy写道,“隆背龟壳和不隆背龟壳密度不一样,但龟骨密度是完全正常,无病变存在。”这又推反了之前的骨质疏松症论。如果是陆龟的骨质疏松症的话,龟壳和龟骨的密度应是一样的。

一种是个体在生活史中产生的快速而可逆的灵活生理响应,例如人多晒太阳会变黑,在家躲一段时间又会白回来,这是一种可逆的性状改变。另一种是生物体通过响应环境调整发育轨迹产生固定而不可逆的表型,即发育可塑性(developmental plasticity),例如一些植物在遮阴环境下为了获得阳光会伸长节间,而节间伸长了自然不会再变短,因为发与可塑性是不可逆的。陆龟隆背就属于第二种,是一种随着发育过程产生的不可逆的表型变化,即隆了就不可能再平回去(有人曾经鼓吹过“修复隆背”,但那实际上不是真正的修复,而是控制之后的发育轨迹对之后的隆背进行抑制而已,不能修复已经隆背的部分)。

如何防治陆龟隆背请关系我们的文章。

参考文献:

Gramanzini, M. et al.(2013): Assessment of dual-energy x-rayabsorptiometry for use in evaluating the effects of dietary and environmentalmanagement on Hermann’s tortoises (Testudohermanni). American Journal of Veterinary Research 74(6):918–924.

1.《【豹龟结石】陆龟隆背,在这里你可能会找到答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豹龟结石】陆龟隆背,在这里你可能会找到答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pet/2383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