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白头蛇是比较古老的蛇种,喜马拉雅白头蛇主要出没于东南亚的部分山脉。

另外,在中国境内的西藏东南部以及越南均能发现喜玛拉雅白头蛇。毒性是神经毒,在人体内会引致痛苦、肿胀、高血压、反胃、腹痛、困倦、四肢麻痹。

白头蝰多栖息于山区(约至海拔1000米),喜欢较清凉的气候(约摄氏20至25度。有时在路旁、丛林、灌木林、农地里亦会发现它们的踪影,它们甚至会接近民居。在越南,白头蝰比较偏好栖息于竹林间,并活跃于有广泛被分布与及山涧充足的地区。白头蝰是夜行性的,最喜欢于潮湿的晚上,温度约在摄氏18至25度间时出没。繁殖习性不详。

圣路易斯动物公园里的白头蝰在遇到外来威胁时,会作出特殊的反应。当它们受到骚扰时,它们会压平自己的身体让自己显得宽阔,然后它们的两颚会向外扩开,令它们本呈椭圆形的头部看起来像变成三角形。有时候,它们又会摇动自己的尾巴以威吓对手。情况危急时,它们亦会作出咬击,不过它们不一定会运用其毒牙来展开攻势。另外,学者于1981年提出白头蝰主要活跃于黄昏时段,而并非如奥罗夫所说般属于夜行性的蛇类,尤其多出没于3月至11月的时候。

白头蝰主要进食小型的哺乳类动物,但白头蝰的幼蛇亦曾被发现会进食麝鼩。据一些曾饲养白头蝰的饲育报告中得知,白头蝰平常是抗拒被哺育的,只会在晚间时才愿意进食新生的鼠类,而且每当它们咬住了猎物,往往都不会轻易将其放开。

世界爬虫界公认最令人头疼的毒蛇之一,以绝食闻名,欧美曾多次进口,结果全军覆没,对于喜玛拉雅白头蛇的死因,在爬虫学界也是众说纷纭,但一般认为白头蝰的低海拔高温反应导致内脏器官损伤而绝食,另一说法则是由于起食物的特殊性(在自然界主要食鼩鼱),而无法适应啮齿类动物。然而近几年,俄罗斯已经有研究者成功饲养并繁殖了喜玛拉雅白头蛇,相信这一死结在私人饲养者手里也已经被解开。

关注六维自然,顺其自然认识自然!

1.《【白头蝰蛇】一种古老的蛇种——喜玛拉雅白头蛇》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白头蝰蛇】一种古老的蛇种——喜玛拉雅白头蛇》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pet/2384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