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只有16人的小工厂到现在的15家子公司,到4000多名员工的企业集团,从40多年前的针织加工到先进的纺织、染色、印花、刺绣、成衣制作技术。
青岛雪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雪达)一路披荆斩棘、抢抓机遇、转型升级,稳健成长。作为民营针织服装制造企业,雪达之所以发展之快,靠的是管理与技术的创新,品牌与质量的信守,更是一种坚守和一种智慧。
雪达生产车间。
质量之魂存于匠心
“招工难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近几年面临的难题,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不仅要稳固好我们的团队,更要每一个工人都有一颗匠心,这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雪达总经理张皓一语道破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的瓶颈。
有保障,才有干劲。今年年初,老职工返厂率达到95%,实属不易。而这数字的背后是这家民营企业人性化管理的努力。从每个职工的生日蛋糕到生活补贴,再到足额缴纳各项社会保险、建设职工住房。“别小看一个普通的生日蛋糕,如果按一个50元来算,4000多个员工,一年下来也要20多万呢,员工生活补贴也要360多万元。”副总经理宋兆习算了这样一笔账。
质量之魂存于匠心,也是他们对每一个员工的要求。作为针织服装企业,用匠心抓质量是这家民营企业的经营目标。在这里,通过以师带徒和技术比武活动,一对一帮教培养,定期聘请国家级针织高级工程师进行系统针织服饰知识培训,提高了工作效率,更提高技术水平。同时,聘请国家知名染色专家、印花专家、成衣专家常年担任技术顾问,每月来公司现场指导和培训。
2016年,雪达实现营业收入15.75亿元,利税6864.9万元,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9%。研发成果多次填补国内空白,先后荣获十三项国家专利、五项国家重点新产品和全国纺织服装行业科技奖,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山东省著名商标,荣获改革开放30年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开拓创新奖等。
技术创新迈向高端
凭借内外部创新资源的有效对接,雪达不仅在企业内部建起了强大的研发团队,还与国内外高校和知名企业建起了合作平台。
“雪达是搞针织服装及面料的研发生产,并形成了配套完整的针织服装产业链。目前,企业努力实现提质、增效、降耗三个目标。”张皓说。
传统服装企业对于实现如此目标,雪达很有信心和底气。“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精神和跨界合作。”管理部刘作集表示,“雪达不仅专门组建企业技术中心和专家工作站,还成立技术委员会与山东省纺织科学研究院、青岛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关系,致力于新产品研发工作。”
早在2009年雪达就成立了青岛市新型纤维应用研发专家工作站,2015年成立青岛市石墨烯纤维应用专家工作站,在功能性、生态性纤维材料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其中“可降解竹炭再生纤维素纤维应用研究及功能性生态纺织品开发”获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并率先开发出石墨烯改性纤维高导电符合功能性针织品等。
为确保走在行业前沿,雪达广泛开展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形成了“内引外联”的科研开发模式。目前已与美国克莱恩技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和马萨诸塞大学卢维尔分校共同签署“功能性阻燃防燃防烫纺织新材料的研发与应用”项目。
塑造品牌转型升级
“我们是纺织和服装的大国,但并不是纺织强国。客观地说,在纺纱、织造、染整等传统工艺上与世界先进水平有很大差距。”技术副总王显其说,“归根到底还是我国纺织行业长期处于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状态。”
针对这一情况,近年来我国众多纺织服装行业开始发力品牌市场的建设,尤其是在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下,迈向高端的步伐明显加快,雪达正是其中的探索者。
2015年,雪达在柬埔寨投资设立了针织服装生产基地——雪达东昇(柬埔寨)纺织服装有限公司,并在香港注册成立了雪达国际(香港)有限公司接轨欧美高端市场,引进国际知名品牌“泰迪珍藏”,和“稻草人”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关系。
与此同时,借助互联网+,企业将自有品牌“雪达”、“婴本”进行电商销售,抢占市场。如今,雪达、婴本等自主品牌发展日渐成熟,下一步还将定期举办自主品牌招商发布会,加速品牌化进程。
“正如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的,这是一个化蛹成蝶的转型升级过程,既充满希望又伴随阵痛,既非常紧迫又艰巨复杂。我们要勇往直前,坚决闯过这个关口。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指引下,相信我们的纺织服装之路还能走得更远。”张皓满怀信心地说。(郭磊)
1.《【雪达】山东即墨:四十年雪达步上高端,质量之魂存于匠心》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雪达】山东即墨:四十年雪达步上高端,质量之魂存于匠心》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pet/2396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