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孩子喜欢盯着不停旋转或旋转的物体,有些孩子喜欢用刷子擦手,或者用锋利的物体戳手。
这都属于自我刺激行为。有研究表明,这些自我刺激行为会使得儿童减少融入社会的机会,阻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为什么孩子会更容易出现自我刺激行为呢?
今天大赛爸爸将从以下几点帮你解疑答惑:
家庭训练日记
今天陪着晨晨去游乐场,晨晨自己进去脱鞋穿袜套都很顺利。
我说:“进沙池玩”,晨晨非拉着妈妈一起陪着进去玩。然后妈妈只说了一句:“我们拿一个小车吧”,晨晨突然大喊大哭一声,咬自己手指,眼神惊恐,而且像是发狠,我没有说什么。
我们就出去准备回车里,在下电梯时感觉晨晨不开心,我就问晨晨怎么了,他又开始尖叫一声,咬自己手指大哭,我就生气了,拉着她回车里,生气的质问她:“怎么了,为什么这样”,她还是尖叫一声,大哭咬手指。
就这样三次以后,我就再也没说话了,一直等到爸爸下班了,晨晨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逛超市,遇到喜欢的东西,也是拿起来扔进购物车里,后来拉着逛了好久的大街,回家才开心一点儿。
大赛爸爸说
1、遇到孩子有轻微自伤的情况,家长要及时制止,深入了解孩子行为的原因,对症下药。
究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弄清楚造成行为的具体原因,或者在孩子的问题行为开始萌芽时,家长及时进行有效干预,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引导,避免孩子再出现问题行为。
同时家长要注意给孩子做好生活环境的保护工作,避免孩子伤到自己。
2、我们对于孩子突如其来的自我刺激行为,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1)、可能是当时孩子处在陌生的环境中,让孩子感觉焦虑不安。
(2)、面对让他们感觉很困难的任务时,他们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逃避性行为。
他们的这种焦虑或恐惧感越强,随之而来的问题行为就会表现得越突出。
我们的建议
1、帮助孩子逐渐适应
在孩子对于陌生环境出现害怕、恐惧的时候,家长可以让孩子一次次地适应里面的环境。
比如电梯里,第一次我们陪着孩子在里面待5秒,适应里面的环境,一旦发现孩子开始出现不适应的情况之前,及时离开,慢慢延长时间,直到能正常到达目的下电梯的时间,循序渐进的慢慢来,不要操之过急。
2、合理运用替代物制止问题行为
有一些孩子很喜欢在感觉上寻找相应的刺激,比如说视觉,触觉上面。
还有一部分的孩子,很喜欢听凳子在地上摩擦的声音,或者是经常将自己的手弄伤来刺激自己。此时家长们就可以寻找一些替代物来满足孩子所出现的自我刺激。
比如孩子咬手,家长可以给他拿一个小玩具,手被占用,孩子就不会有咬手的机会。同样的,孩子尖叫,给孩子一个糖果或者饼干,把嘴巴占用了,孩子尖叫的行为也会停下来。
父母们在采取制止手段的时候,不应该选择强制性的方法,打骂或者是冷处理,这样的方法只会让孩子的情况更加严重。
3、增强体育锻炼
根据科学研究,孩子在充足的体育锻炼后,自我刺激行为会大大降低。
平时家长可以多花一些时间,带着孩子去做大量的运动,比如爬山,踢球,跑步,骑车之类的大运动,不但可以锻炼孩子的身体,也能促进亲子关系的发展,对于孩子出现的问题行为的机率也会降低,让孩子的成长更加健康,快乐。
大赛爸爸坚持为大家分享家庭干预小技巧,看完文章请给我点个赞吧!
关注大赛爸爸,教你家庭训练法!
1.《【乱咬】孩子咬手指、尖叫!家长应该怎么办?》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乱咬】孩子咬手指、尖叫!家长应该怎么办?》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pet/2403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