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在雅,说到这个人,现在似乎没有多少人认识他,但在2009年,这个四川高考考生可以说是不可救药。
2009年,四川高考阅卷组的老师,在批阅作文时,发现了一篇让所有老师都无法批改的“特殊”作文,因为这篇作文,通篇都是用“甲骨文”写作。
09年黄蛉作文
甲骨文,作为我国最古老的文字,考究历史可以追溯到3600多年以前,出现在商代晚期,因镌刻于兽骨和龟甲上而得名。
甲骨文,主要是记载了商周的文化历史,对于研究中国古文明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意义。
但是商灭以后,这种古老的记载方式,也逐渐淹没于历史的长河中,直到清朝末年(1899年),甲骨文才得以重见天日。
目前,根据统计,出土的甲骨总计约为15.4万片,我国收藏有大学12万余片,其余因为历史原因而流失海外。
现如今确定的单字约4500多个,但是目前经过许多史学家的考证和破译,仅仅释读的文字仅2000余字,还不足一半。
所以,黄蛉的作文别说老师,就是史学专家,如果不是很牛,也不可能打包票,说熟悉他作文中所有甲骨文字。一时间,黄蛉这篇甲骨文作文,把他本人也推到“风口”。当时,他的作文也被全网誉为“最牛高考作文”。
作文6分,川大惜才,特招入校
为了批阅这份特殊的作文,不得已,阅卷组只得求助于那些甲骨文专家组了。
经过专家的翻译,他们发现,黄蛉作文里面有甲骨文、金文,还有小篆,不过最终还是将黄蛉通篇的文章翻译成白话文。
但是,黄蛉这篇文章,文字倒是“高深莫测”,文章嘛就不敢恭维了,抛开文采好不好不说,直接就是一篇跑题的作文。最后,阅卷组的老师,只给了黄蛉作文6分的“辛苦费”。
等黄蛉作文批阅下来以后,他的高考总成绩也出来了,仅有429分。这对于当时的本科大学分数线来说,黄蛉显然是没有达到的。
黄蛉
黄蛉家住四川,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为了生计四处打工奔波。省吃俭用就是想让黄蛉能够通过知识改变命运,但是这一次高考,黄蛉还是又走了老路,和本科大学失之交臂,因为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高考了。
第一次高考失利后,他又选择复读,复读期间,他认识了他的古文字启蒙老师蒲体超。
蒲体超本是黄蛉的语文老师,因为对古文字比较爱好,所以有意无意中就会交给学生们一些,和他们讲解,没想到黄蛉也被古文字深深吸引,时常跑去请教。
看到有这么一个“志同道合”的学生,蒲体超也是很高兴,基本将他所知道的全部交给了黄蛉。
而黄蛉也十分好学,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他就通过老师教授和自查资料,学会了七八百个甲骨文字。要知道,10多年前,翻译出的甲骨文字也才仅仅1000多个,可见在这方面确实有天分。
第二次高考时,黄蛉为了写出一篇“新颖”的作文,他才想到了用甲骨文。
虽然再次和本科大学无缘,但是黄蛉在古文字上的天分,却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这其中就包括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刘钊教授的注意,一些大学也向黄蛉抛出橄榄枝。
看了黄蛉的作文,刘钊十分高兴,他说到:
“虽然从专业、研究角度来说,有错误也很初步,但是年纪轻轻能有此作为,是值得肯定的。现如今有志研究这方面的人已经太少了,研究国学就是需要这样的人。”
但是由于黄蛉的分数实在太低,最终复旦大学没有录取他,不过刘钊教授还是给予了黄蛉鼓励,告诉他只要好好用功,将来考研以后,条件允许让他入自己门下。并在黄蛉生日这天,将其作品《古文字构型学》送了一本给他,让他远程通过电子邮件跟自己学。
这些种种,就相当于一个通往成功之门的请柬。最终,黄蛉被四川大学破格录取,并进入汉语言文学专业。
可以说,黄蛉,直接从当时一个四川文科三本都没达到的考生,一跃进入到很多人羡慕的“985”重点大学,实现人生逆袭。
“可惜了材料”
黄蛉进入四川大学就读以后,大学为了更好地帮助黄蛉学习,也为了日后能够真的培养出“人才”,可谓煞费苦心。
学校将原本已经退休的原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何崝重新返聘。对黄蛉实行“一对一”辅导,等于为他的教育“量身定制、开小灶”。
何崝教授,作为曾经四川大学历史文化教授,及中国文字学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学学会副会长等多个头衔于一身的人,其在古文字领域、书法造诣方面都是很出色的。有他的教导,想来,黄蛉只要用心,绝对差不到哪里去。
何崝
不过,仅仅不到2年的时间,何崝教授却在2011年11月突然向学校递交了辞呈。校方领导十分的不解,并询问缘由。
当提到黄蛉时,何崝教授摇头叹了口气说到:
“这两年,他的学习情况并不理想,在甲骨文方面也没多大造诣。这个学生有些浮夸,靠不住啊。”
“我不会再教他了,至于学校今后还会派谁来教,我也不知道了。”
何崝补充说到。
那么,黄蛉到底做了些什么,以至于让教育了自己两年的导师,如此心灰意冷?
古文言:自余诗文杂著率尚体要,不为浮夸,虽世之矜奇炫博者,反若有所不逮。
矜奇炫博,这个用来形容人以奇异本事、学识渊博而自负炫耀的成语,用在当时的黄蛉身上实在贴切不过。
黄蛉进入四川大学以后,一开始还好,到了后来就开始不思进取,倦怠学业。
很多时候,何崝所教导的东西,所要求的东西,三天、五天、能拖则拖,早就和当初一开始判若两人,对何崝的劝说教育也是置若罔闻。
黄蛉和何崝
因为他的事迹可以说人尽皆知,很多人时常来找他聊天,甚至拍照。对于当初用甲骨文写作,已经逐渐成了黄蛉炫耀的资本。
何崝甚至后来还曾经回忆说过这样一件事,以至于才最终磨掉他最后的耐心和这个学生最后的信心。那是源自于媒体对黄蛉采访时,黄蛉所说的一番话。
何崝说:
“我教他的东西,基本都是以先秦文献和古文字为主,他居然在媒体面前夸夸其谈,说他读懂了《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是什么著作,那是南北朝时刘勰的著作。不仅和我教授的东西无关,而且,他连这种作品都读得懂了?他说他读这个,就是在吹捧自己。”
何崝回忆起这些东西时,尽是无奈和感叹。
“目光短浅、学识浅薄,不是能专心科研的栋梁之才。”
这是他两年前的导师,对他所做出的最后评价。
时隔两年,当这些事情被曝光以后,黄蛉再一次被推上风口,不过这次和上次不一样,他被淹没于一片批评声中。
至于黄蛉后续,也就没有了下文,何去何从,如今在干嘛,已不为人所知。
正应了那句古话: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1.《【黄蛉】黄蛉:高考“甲骨文怪才”,作文仅6分被川大特招。却自毁前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黄蛉】黄蛉:高考“甲骨文怪才”,作文仅6分被川大特招。却自毁前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pet/2408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