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怡华
蚊子作为人血猎人,有二氧化碳追踪、“无痛针灸”、“紧急起飞术”等绝技,即使猎物人类有万全的对策,也无法完全摆脱爪子。(威廉莎士比亚)(美国)。
然而蚊子也有众多仇家,其中一种对蚊子穷追猛打,从小追杀到大,从水里追杀到天空,这就是下图中的——蜻蜓。这是蜻蜓???没错,它就是令蚊子幼虫闻风丧胆的蜻蜓……幼虫。
其貌不扬的水中杀手
小时候的蜻蜓长什么样?有的朋友可能会想到在河岸常常见到的一些纤细的小蜻蜓,认为那就是幼年蜻蜓,其实这种“小蜻蜓”是一个叫“豆娘”的蜻蜓类群成体。真正的蜻蜓幼体是下图这个样子:
蜻蜓稚虫 (图片来源:)
幼年蜻蜓也有自己的名字,叫做水虿(chài),专业术语称之为蜻蜓稚虫。这个颜值可以说非常路人,就算是很多昆虫爱好者,第一次见到蜻蜓幼体时也会想说:怎么长这么丑?
从外表上看,水虿全身似乎也找不到猎手的武器。像螳螂镰刀般的捕捉足、胡蜂强有力的大颚、猎蝽一击致命的口针,这些武器在水虿身上都没有,它看上去只是一只形状中庸、长有六条腿的小灰虫。事实上它平日里生活也很低调,擅长伏击猎物的它总是寻找一个能让自己融入背景的地方——一团水草、一根枯枝,有些种类甚至把自己全身埋在淤泥里,只保留头部,然后开始耐心等待。任何大意的水生小动物经过水虿面前,就会被瞬间捕食。
它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水虿捕食鱼苗 (图片来源:)
把蚊子幼虫当辣条吃 靠的是这个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水虿捕食的利器就藏在它的头部。从正面看,水虿面部下方有一对螯肢 ,但那并不是昆虫咀嚼式口器上下颚的任何一对,而是由下唇特化形成的一个叫做“脸盖”的结构,从侧面看是个“>”的形状,折叠覆盖在头部的下方,真正的上下颚藏在里面[2] 。
脸盖结构示意图 蓝色:下唇;绿色:下唇须;黄色:上唇;红色:上下颚 (图片来源:作者绘制)
当有猎物经过时,折叠的下唇会伸展并弹射出去,同时前方由下唇须特化而来的螯肢会在瞬间夹住捕食对象,再拉回头部,由颚部完成撕咬和进食。水虿完成弹射出下唇再收回的过程仅需百分之一秒,时速之快使得很少有猎物能躲过这一击。
在陆地上也有很多迅捷的猎手依靠一些器官的瞬间伸长捕捉猎物,但想要在水中运用同样的方式捕猎,需要克服巨大的阻力,完成起来困难得多,所以水虿进化出了一套助推系统。
与许多水生昆虫需要上浮到水面换气不同,水虿依靠直肠鳃在水中呼吸,通过腹部收缩,肛门交替吸入和排出水来完成氧气交换。当直肠鳃吸入水流并关闭出水口时,水虿体内会处于高压状态,这时再把压力引向头部,下唇便会像拉满弦的箭一般弹射出去。这还不是直肠鳃唯一的秘技,在危机关头,腹部可以猛烈收缩把水全部向身后挤出,强大的反冲推力能让水虿立即冲刺几十厘米,摆脱天敌,有时还可以用来缩短与猎物的距离。火箭飞行也是运用一样的原理。
有了这些本领,再加上能感知水流的触角和灵敏的复眼,水虿就像一名练就神功的武林高手,洞察一切,身存丹田之气,向下运气便是轻功,向上运气能让“嘴唇”变长,用“胡须[4] ”制敌。
攻击的瞬间 (图片来源:na)
蚊子的幼虫叫孑孓,生活在水中,形状如毛毛虫,经过蛹期才变成蚊子。
摇蚊幼虫 ( 图片来源:z)
从形状上看,孑孓和辣条颇有几分相似,都是柔软的条状食物。而对于水虿来说,小鱼小虾尚不是它的对手,制服孑孓更是易如反掌。
不同的蜻蜓部队 生存策略不同
事实上,蜻蜓也分为很多种,不同环境中的不同种水虿,它们的行为与结构不尽相同。如大蜓科的稚虫属于埋伏型捕猎方式,它们把自己的身体埋入水底泥沙当中,只露出头部和腹部出水口,保持一直静止的状态等待猎物送上门,这类水虿通常眼部较小且向上突出,易于完全露出泥沙,体表刚毛发达,对水流波动更加敏感。而攀爬在草茎上的成员如伟蜓属,它们拥有较大的眼睛且身体往往比较修长,擅长喷水前进。
大蜓科稚虫 (图片来源:aqua)
由于在视觉发育上的能量投资会延长幼体阶段的发育时间,所以在不同环境中水虿的视力是不一样的。研究发现,生活于临时水体(如雨季持续存在数周的水塘)的水虿视觉感知能力较差,也许是临时水体比较浑浊,视觉没那么重要,而且临时水体中食物匮乏,能量获取困难,物种在进化过程中不会在眼睛发展上投入太多能量。与此相对,生活于持续水体的多年生蜻蜓稚虫往往视力较强,但是科学家并没有发现它们的捕食成功率明显提高,可能是用来发现大型捕食者以便及时躲避。
蜻蜓小朋友到底是益虫还是害虫?
蜻蜓是灭蚊能手,通过食物链制约害虫,并且通过另一条食物链成为人类的食物。在我国西南地区,蜻蜓稚虫是当地的一样美食,被称作水蜻蜓。水蜻蜓经油炸味道极佳,鲜美似虾却更为酥脆。
研究表明,以闪蓝丽大蜻为代表的主要食用蜻蜓稚虫,其蛋白质与鸡蛋蛋白质成分接近,氨基酸评分(EAA/TAA和EAA/NEAA)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优质蛋白质标准。它们的脂肪酸组成结构也十分合理,各种脂肪酸比例搭配相比大多数肉类食物更易于人类吸收。
油炸水蜻蜓 (图片来源:lijiang.cncn.com)
不仅能吃,蜻蜓幼虫还是环保的重要“风向标”。不同种类的水虿对于水质要求不同,对于水中各种污染物的耐受限度也有差异。所以,水体中的水虿生存状况可以用来辅助评价水质状况。当水质发生变化时,该环境中水虿的种类组成和优势种都会发生变化,甚至可以找出不同水质等级中的指示种类,为环境监测和环境治理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听了这些针对水虿的“正面事迹”,也许蜻蜓稚虫的“益虫”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但事物总是有两面性,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它们也是如此。
在自然水体中的水虿作为食物链的一环,可以控制蚊虫数量,参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到了农田生态系统,由于物种的单一性,水虿种群的捕食能力会变得不可控起来。比如在鱼塘和蛙塘里,农户投下的鱼苗、蝌蚪会被水虿大量捕食,由于缺乏大型天敌,水虿甚至能消灭塘中50%以上的种苗,给农户带来巨大损失。所以,必要时在农业生产中还需要使用针对水虿的农药。(下次发现菜场某个水产摊位涨价了,说不定其中就有蜻蜓幼虫的锅。)
人与蜻蜓的关系就像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缩影:有益于人类的一面,需要我们保护以及合理开发;有害于人类的一面,更需要科学防治和理性对待。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般美学价值,就当是自然给人类这种智慧生物额外的馈赠吧。
黑丽翅蜻 (图片来源:)
参考文献:
[1]杜婷,廖怀建,石雷.蜻蜓目水生昆虫在滇池入湖口湿地水质评价中的指示作用[J].林业科学研究,2018,31(05):145-152.
[2]蒋筠雅,何钊,赵敏,王成业,孙龙,冯颖.6种常见食用蜻蜓稚虫含油率与脂肪酸组成分析[J].中国油脂,2017,42(03):135-139.
[3]徐奇涵,林文才,庄发扬,沈潮,林新萍.池塘养殖敌害蜻蜓稚虫的防治方法[J].福建农业科技,2016(03):49-50.
[4]Göran Sahlén, Haase S, Suhling F.Morphology of dragonfly larvae along a habitat gradient: interactions with feeding behaviour and growth (Odonata: Libellulida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donatology, 2008, 11(2):225-240.
1.《【蜻蜓吃什么】蜻蜓如何追杀蚊子的?》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蜻蜓吃什么】蜻蜓如何追杀蚊子的?》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pet/2415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