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来了。
进行户外活动的人越来越多。
人们旅行的时候会选择很多树,
草丛在很多阴凉处躲避太阳。
但是在外面玩或务农的户外活动时。
要警惕可能引起疾病甚至威胁生命的动物——
蚜虫。
近期,济南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前往长清区六里村、石窝村、东菜园村等村庄、山坡、农田、林地等区域及园博园景区开展了病媒生物密度监测工作,并对监测区域动物染蜱情况进行了调查。监测发现蜱虫高发,提醒大家防范。
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所王东表示,调查发现,监测现场蝇类密度可达20-30只/笼∙日,鼠迹5处/千米。监测区域农村外环境蜱虫的平均密度约为1.35只/米,山坡蜱虫密度可高达12.6只/米;宿主动物中,羊只带蜱指数9只/只,家犬带蜱指数3只/只,家禽暂未发现有蜱虫寄生。
据介绍,蜱又称壁虱或扁虱,俗称草爬子、八脚子、狗豆子,是一类专性寄生的节肢动物,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螨目、蜱总科,分硬蜱科和软蜱科。全世界蜱类已知1000多种(硬蜱科800多种,软蜱科150多种),我国已知蜱类120多种(硬蜱科110多种,软蜱科10余种)。
蜱虫为什么被称作“夺命虫”?
每年四五月,都是蜱虫咬伤的高发期。蜱类叮咬宿主吸血,叮咬吸血时多无痛感,故不易被发现。宿主皮肤伤口产生反应,引起水肿、发炎,甚至形成溃疡。有些蜱的唾液腺中含有麻痹神经的毒素,使人畜或其他动物宿主肌肉麻痹,严重时可引起宿主瘫痪,称为“蜱瘫痪症”。
此外,蜱还能传播许多病毒、螺旋体、立克次体、细菌、原生动物等病原体,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莱姆病、森林脑炎、巴贝斯虫病、无形体病、野兔热等多种疾病。
蜱虫叮咬人后会侵染人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故蜱虫也有着“夺命虫”的别称。
2010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此症候群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王东说,蜱为不完全变态,整个发育过程分卵,幼虫、若虫、成虫4个阶段。因为硬蜱的生活史中有更换宿主的现象,所以硬蜱对蜱传疾病的流行具有更重要的意义。蜱虫吸血时多叮咬宿主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到的部位,吸饱血后身体迅速膨胀,体积可扩大几十倍。
蜱虫叮咬危及生命,济南曾有人被咬后身亡——
2018年7月,在济南历城区港沟街道办桃科村,一名老人因被蜱虫叮咬身亡。7月13日,老人突然感觉乏力、腰疼,去村内的卫生所查看后并未查出病因,转往市区的医院进行治疗。在确诊为蜱虫病后,老人第二天就转入市传染病医院,接受更专业治疗。但经过多天抢救,7月21日,她仍不幸离世。据了解,老人所得的疾病,是由蜱虫叮咬引起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这种病导致其多个脏器的衰竭。
济南市疾控中心特别提醒
在野外活动或作业时,尽量穿浅色、光滑的衣服,着长袖、长裤、戴帽,扎紧袖口、裤口,外露皮肤涂抹驱避剂,防蜱侵入;避免在蜱虫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露营,通过有蜱的地区应疾步快走而不作停留;离开时应相互检查身体和衣物是否有蜱叮咬或附着,仔细查看宠物是否染蜱,返回家中及时洗澡并更换衣物。
“一旦发现蜱虫叮入皮肤,不要生拉硬拽,应及时求医取出,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王东说,一旦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溃烂或红斑等症状,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告知蜱叮咬史,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来源|齐鲁晚报
1.《【狗身上的吸血虫】警惕!蜱虫正在山东这些地方“疯狂作案”,最高密度12.6只/米》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狗身上的吸血虫】警惕!蜱虫正在山东这些地方“疯狂作案”,最高密度12.6只/米》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pet/2427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