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隆金言管理46
中国古代有很多传说、故事、历史事例包含着深刻的管理哲理,值得深入研究和讨论。例如,如果这三个故事聚在一起讨论,不仅会发现它们包含很深的学问道理,而且它们正好代表了对最近、中期和长期的应对策略,一个是如何在眼前的竞争局势中获胜,一个是一旦遇到危机,另一个是计划用什么策略应对未来,如果把这三个故事分别给人的启发联系起来,那么一篇很好的管理学文章,其中就包括(莎士比亚,莎士比亚。)
第一个故事是田忌赛马的故事,这个故事大家比较熟悉,讲的是田忌赛马的事。故事的大致内容是:齐国将军田忌经常与齐威王及齐国众公子赛马,并设重金为赌注。而孙膑是田忌的上宾,有一次,孙膑发现田忌的马和齐威王他们的马脚力是不相上下的,均可分为上、中、下三等,孙膑心中有数,他让田忌尽管下大赌注,他能保证田忌在赛马中获胜。田忌相信孙膑,便用千金作赌注。开赛前,孙膑将秘诀告诉田忌:“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这就是说,孙膑让田忌用下等马对付齐威王他们的上等马,用上等马对付他们的中等马,用中等马对付他们的下等马。结果,三场比赛结束之后,正如孙膑所料,田忌败一场胜两场,最终赢得齐王的千金赌注。据说,田忌正因为这一件事而把孙膑推荐给齐威王,而齐威王便经常向孙膑询问兵法。
孙膑画像
孙膑教田忌在赛马中赢得比赛,这一件事看似很简单,其主要招数是让田忌利用排列上的优势来获得赛马的胜利,但是,仔细想想,其深层的方法论是很值得重视的。
在竞争局势中,将不同的竞争因素进行不同地组合,其竞争结果是不一样的,即是说,竞速因素的组合方式会影响竞争结果,原本是势均力敌的双方,如果能在竞争因素的组成方式上占据优势,那么,最终将在整体上获胜。值得注意的是,孙膑在赛马游戏中所关注的是眼下该如何在竞争局势中获得胜利,也就是说,根据当前的现实条件,怎么样才能调动一切因素,通过不同因素的组合在竞争中取胜,这种关注眼前获利目标的策略正是管理学的直接目的。在市场竞争中,近期或眼前能赢才是最重要的,经济活动以获利为目的,“唯利是图”是商人的本性,首先必须在竞争中赢,才有生存下去的机会,才能有未来的更大发展。在竞争中,不一定是赢得最多的,但一定要赢。马云曾说:“胜利者不需要是跑在第一名的人,只要别人都倒下了但你还活着,这就是胜利。哪怕只是跪着!”企业发展,生存是第一位的,做生意没有赚钱,是会倒闭的。股市投资,守住本金是第一重要的。当然,商业活动中可以“唯利是图”,但并不意味着可以不择手段,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也不意味着经济活动之外,也必须“唯利是图”,一些有宽阔胸怀的企业家赚多了真心去做慈善,这是很伟大的,“为富”不一定就“不仁”,有不少巨富也是很有“仁心”的。
如果说孙膑的赛马之策所重视的是眼下如何获胜,考虑的是当前如果利用一切因素在竞争局势中取得胜利,那么,下面讲第二个故事,却是思考着不久的将来,如果遇到了危机该怎么办的问题,是中期如果解除危机的重要问题。
这个故事大家也是大家所熟悉的,所讲的是冯谖为齐公子田文谋划多预备兔子窟的的事。
冯谖买“义”
话说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个贵族孟尝君,名叫田文,他招养门客,储备人才,将财富巧妙地转化为随时可用的才智。孟尝君门下养有食客三千,有混口饭吃,也有才华横溢的,甚至也有少数智谋过人的。田府的食客分三等,上等称“代舍”,住高级房屋,享受鱼肉佳肴,出门有车;中等称“幸舍”,住中等房,食物有肉,但出门无车;下等称“传舍”,住下等房,只有粗茶淡饭,只能将就度日。有一天,穷困潦倒的冯谖投靠到孟尝君门下,他没有任何专长,只能划入下等,受“传舍”待遇,十多日过去,冯谖突然敲弹着长剑,哼着歌:“长剑啊,回去吧!吃饭没有鱼!”孟尝君给他鱼吃,给予“幸舍”待遇;过了不久,冯谖又弹着剑唱着:“长剑啊,回去吧!出门没有车!”左右人嘲笑他,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令给他提供车,让他住高级房;又过了不久,冯谖又弹剑唱着:“长剑啊,还是回去吧!没有法子养家!”左右人很厌恶他,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得知冯谖家里有一位老母亲,便派人供养他的老母亲。从此,冯谖不再弹剑唱歌了。后来,孟尝君需要有人替他到封地薛邑去收债,冯谖自告奋勇愿意去。冯尝君召见他,为他准备好马车,整理好行装,交给他债劵,临走时,冯谖问:“收债回来后,先生需要买点什么?”孟尝君说:“看看我缺了什么就买什么!”
冯谖到了薛地,把欠债的人召集起来,一一核对债劵,将贫富者分开富,那些贫穷而不能还的钱的,其债劵都被冯谖烧了。 冯谖假传孟尝君的指令说:“孟尝君借款给你们,不是为利息,而是为了你们的生活。但是,他府中有门客数千,俸食不足,不得不来收取些利息,今天能还钱的按期偿还,贫穷而不能还的,债劵都烧了,不用再还,这是孟尝君对薛地百姓的深厚恩德!”百姓都叩头欢呼:“孟尝君亲如父母!”
冯谖田府见孟尝君,告知收债的事都办妥了,孟尝君问:“买了什么东西回来了吗?” 冯谖说:“根据你的意思,‘缺什么就买什么’我想,您有用不完的珍宝,狗马满园,美女多多。您缺的只是‘义’,我帮您买了‘义’。”孟尝君感到奇怪,问:“怎样买‘义’呢?”
冯谖说:“薛邑是您的封地,对待那里的百姓,您未能像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去善待他们,却如商人一样榨取利息。我自作主张,假传命令,把那些无法还债的穷人的债劵都烧了,百姓高兴地欢呼您亲如父母,这就是为你买回了‘义’!”
冯尝君听了闷闷不乐,但事已至此,只好令他退下。
一年后,有人在齐王面前进谗言,齐王让孟尝君回到了自己的封地薛邑。孟尝君走到离薛地不到百里,薛地的百姓就赶来欢呼迎接,孟尝君对身边的冯谖说:“先生为我买回了‘义’,我感觉到了。”
冯谖说:“狡兔有三窟,才能免于死,您现在只有一窟,还不能心安理得地高枕无忧,我再为您再凿两窟。”
于是,冯谖带了冯尝君为他准备的50辆车,500斤的黄金,去了魏国,他对魏惠王说:“齐王放逐了他的得力大臣孟尝君,诸侯谁先迎接他,谁就能富国强兵。”
魏王觉得有理,就令原来的丞相改任上将军,腾出相位,派使臣带黄金千斤,恭迎孟尝君。冯谖先回到薛地,对孟尝君说:“千斤黄金是厚礼,马车百辆是高级礼节,齐国一定会知道的。”
魏国的使臣连续三次恭迎孟尝君,孟尝君都拒绝了。消息传到齐王那里,齐国君臣都害怕了,就派太傅带了黄金千斤,豪华车两辆,佩剑一把,齐王亲笔信一封,向孟尝君道歉:“皆是寡人不好,受到神灵谴责,面临大祸,听信谗言,得罪了您。我算不了什么,但愿您能顾念先王宗庙,重新回来治理国家吧!”冯谖悄悄告诉孟尝君说:“您应请求先王以祭祀用的礼器,在薛邑建立宗庙。”后来,宗庙建成了,冯谖说:“三窟已成,您可以高枕无忧过快乐日子了。”此后,孟尝君任相10 年,没有遇到任何灾祸,这都是因为有冯谖为他出的计策所起的效果!
这是一个许多人知道的故事,而从这个古老的故事中,包含着不少现代人值得思考的深意:
第一,冯谖当食客的经历给人的启示是:当你落泊潦草时,只要有自信、有才能,用不着阿谀奉承,更不要卑躬屈膝,要像冯谖一样,弹剑高歌,懂得如何去争取得到尊重和信任。只要你合作的人是胸怀宽广的,能爱才识才,你就要敢于按自己的主见去处理事务。聪明人该明白,只有愚蠢的、心胸狭窄的领导、老板,才会喜欢点头哈腰的蠢货。冯谖的行为,也让人联想起姜太公钓鱼的故事,自愿“上钩”的周文王也是高明的君主。
第二,孟尝君收养食客给人的启示是:收养食客三千,财富是损失了,但得到的却是更为难得的智力资源,关键的时候,“才”的作用远远胜于“财”的用处。此外,当领导的,做老板的,一定要豁达大度,不要计较蝇头小利,只有大处着眼,才能得到优秀人才;同时,当领导的更要敢于授权,要创造条件让为你工作的人挥创发造性,要信任为你做事的人,只有这样,人才才能充分把才能发挥出来,帮你的忙。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冯谖的策略的启示是:狡兔尚需三窟,何况人也。多考虑几种选择,多准备几套方案,多关注发展的各种方向,一旦遇到危机,才有办法处理危机,才不至于被危机击倒。有处理危机的多种方案,方能转危为安,稳操胜卷。同时,要善于应用竞争的现实(如故事中齐王与魏王的矛盾、竞争)来创造有利于自己的态势,要善于应用传统的力量(如故事中祭祀礼器的影响)以形成有利于自己的局面。冯谖关于“狡兔三窟”的谋划和计策的实施,至今仍是值得借鉴的。此外,故事主题还启示大家:即便是在激烈的竞争局势中,“利”虽是必要的,有获利才能保证活动的基本条件,否则,孟尝君也无法养食客三千,但在关键的时候,“义”比“利”更重要,薛邑穷人的债券被烧了,债被免掉了,孟尝君在经济上是损失了,看起来孟尝君是大大失“利”了,但是,冯谖让薛邑的民众感到孟尝君很有情“义”,他们便还孟尝君以“义”,薛地百姓百里之外赶来欢呼迎接孟尝君。
第三个故事是历史故事,其主人翁比冯谖看得更远,如果说冯谖是看到中期可能出现的危机而想好了处理危机的办法的话,那么,第三个故事的主人翁却是以极具战略眼光的宏大谋略来应对未来的宏大局势。这个故事讲的是明初朱升为朱元璋出谋划策的故事。
朱升雕像
龙凤四年(1358年)十一月,朱元璋再一次进攻婺源,但却久攻不下,朱元璋需要有人为他谋划计策,此时,他听到大将邓愈说,当地有个隐士叫朱升,是一个很有学问很有谋略的人,其才能可比诸葛亮,朱元璋听了很高兴,便微服出访,亲自到朱升隐居的地方,向朱升询问军国大计,朱升见朱元璋比较诚心,便献出了他的重要策略,朱升提出一个总的战略方针:“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其实也是朱升为朱元璋谋划的建立明王朝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朱元璋要立国,必须坚持这“九字”大原则。
朱元璋在经历了一系列战事,战事越来对他越有利,但朱元璋一直没有忘记朱升的策略,他一直称“吴国公”,没有称王,直至打败陈友谅之后,朱元璋已经没有强硬的对手了,他这才改称“吴王”,这一“缓称王”聪明举动,让朱元璋在政治上有了优势,能稳步前进,逐渐达到建国的目标,而这都是按照朱升的建议去做的。此外,朱升的“高筑墙”策略其实就是建议朱元璋要建立和巩固好根据地,而“广积粮”却是着力保证钱粮充足。
朱元璋之所以能在攻打徽州、婺州、处州和鄱阳湖等的大战中取得胜利,最后又能在与陈友谅、张士诚激烈较量中获胜,与朱升在朱元璋崛起时谋划的战略是密切相关的,朱升为朱元璋战胜强硬对手,消灭元朝,统一中原等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是明王朝建立的重要功臣。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正月初四,明太祖朱元璋登基称帝,建元洪武,朱升被召至皇城应天府继续充当谋臣,晋升翰林院学士兼东阁学士、嘉议大夫、知制诰衔,同修国史,成为皇帝顾问,朱元璋凡军政机密均与朱升相商。明朝开国颁赐大封功臣的制诰文字、皇室礼乐制度及各种诏令大多由朱升执笔。武二年(1369年),七十一岁的朱升以年迈和“祭扫祖茔”为由告老还乡,他又回到了隐居的生活中。朱元璋感念他的功绩,意欲对他进行重封,但朱升执意不受,洪武三年(1370年),朱升病逝,与明朝好几位死在朱元璋的手里的开国功臣相比,朱升算是善终的,晚年急流勇退,很聪明。
朱升献策
朱升比冯谖看得更远,他关注的是朱元璋的长期战略问题,他的“九字”战略方针比诸葛亮的《隆中对》对于立国更管用,诸葛亮病死于五丈原,没有能实现大败曹魏的目标,而朱升的战略方针,却让朱元璋获得了巨大成功,建立了明王朝。
朱升的战略方针的厉害之处在于从政治旗帜、后勤保障和立国根基三个方面,为朱元璋确定了战略原则和规划,在元末的混乱局势中,想称王的势力不少,当时,大王小王都有人想当,而朱升却劝朱元璋“缓称王”,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策划,一方面“缓称王”可以让朱元璋对外表示低调,以便在韬光养晦中渐渐崛起,避免引起各方势力的敌意,避免招来各方力量的攻击。低调行事,扎扎实实,稳步前进,这能更有效地接近立国的大目标;另一方面,低调示弱,在战事频发的时期,是很好的联盟抗敌的策略,朱元璋可以有更多机会联合其他势力去攻击更强大的势力,因为示弱会让别人没有提防,示弱能让相对弱势的力量更愿意携手共进,这有利于联合力量各方力量来对付主要的敌人,朱元璋能乘机在与强大势力的争斗中发展壮大。其实,这是以退为进、以柔克刚的道家谋略。
此外,在混乱局势中,钱粮和根据地也是非常重要取胜根本因素,没有钱粮,无从谈成就大业;没有稳定的根据地,只能是散兵游勇的瞎折腾,成不了大事,而朱升的“高筑墙”和“广积粮”战略方针,便是巧妙地解决建立根据地和做好后勤保障的根本问题。这有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朱元璋才有可能成功立国。
不得不说,朱元璋在攻击婺源时是很幸运的,他遇到了朱升,有了这个机会,或许朱元璋胜过了“三顾茅庐”时的刘备。在明王朝的众多谋士中,朱升所起的作用非常大,有人认为,朱升对朱元璋出谋划策所做出的贡献,与刘基的贡献相比好比逊色,这是有些道理的。
朱升为朱元璋谋划的应对未来的战略性策略很值得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进行探讨和研究。众所周知,企业发展必须有战略方针,而在企业发展的初期,一定要尽量低调,空喊口号是没有用的,没有实力而自我膨胀更要不得,俗话说“枪打出头鸟”,企业初办如果太张扬了,会招来更多对手,竞争压力将更大。而且,企业太张扬也会让其他企业对其提防之心,不利于团结还联盟策略的执行,靠自我吹嘘抛头露脸,用不了多长时间便会脸面扫地,到时再想要再崛起就难了,所以,企业经营也要学朱元璋“缓称王”,韬光养晦地扎实做事,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此外,企业发展要特别注重资金问题,要保证资金链不断,才能避免风险,才不会陷入危机,企业发展才会顺畅,企业如果一直在卯吃寅粮,那么,败亡的可能性就很大,这种对企业资金的高度重视的策略,即是“广积粮”的原则;同时,“根据地”问题也很重要,“根据地”的建设,并非只是占地盘,而是包括建立稳定地盘和占据竞争的优势领域等,着也就是管理学上说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只有保持强势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保证企业健康持久地发展,才有希望把企业做成“百年老店”,而这就是朱升所说的“高筑墙”。只有高高筑起保证自己的竞争优势的防护墙,才能保证企业有安全边际,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兔子窝】谈谈赛马、兔子窝、筑墙等故事给管理带来的启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兔子窝】谈谈赛马、兔子窝、筑墙等故事给管理带来的启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pet/2447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