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仔、熊爪和鱼
对不起,我是牛仔!
欢迎朋友们再次回到不同的宠物专栏。我就是那条鱼和熊掌已经兼得的牛仔。(大卫亚设)。
有个鱼友名叫“花鱼”,他说他家的鹦鹉鱼褪色了,问我怎么办。
经过简单的交流,哗仔才知道了真实原因。
其实,很多观赏鱼玩家都曾见过自家观赏鱼逐渐褪色的现象,只是因为没有刨根究底的劲头,所以也就慢慢任其发展了。运气好的,观赏鱼自行恢复,运气不好的,便会亲眼见证自己的爱鱼从沉鱼落雁沦为庸脂俗粉。
为什么那个多观赏鱼玩家对“观赏鱼褪色”这个毛病束手无策呢?
究其根本,是因为这个现象有点让人看不懂。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且听哗仔娓娓道来。
友情提示:本文适合锦鲤和金鱼玩家,也适合鹦鹉鱼和三湖慈鲷玩家。预计阅读218秒。
非友情提示:本文拒绝任何个人、任何公司和任何媒体的善意转载,也拒绝那些疑似不孕不育的伪原创作者的恶意洗稿。请你们自重!
观赏鱼褪色的原因解析
第一种情形——娘胎带来的基因
有些观赏鱼发生褪色,是基因决定的,是先天性的,是无法改变的,也是不可逆的。
这种现象常见于极少数锦鲤的身上。
锦鲤是人工干预下形成的观赏鱼物种,基因并不稳定,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出现色块褪去和色斑新增的现象,也可能出现全身褪色的现象。
比较经典的案例是,曾经有一条锦鲤从一条很难看的红白锦鲤变成了一条很美的大正三色锦鲤,这个案例在锦鲤业主之间流传甚广。
反过来的案例就更多了,一条美丽的锦鲤慢慢褪色成一条普通锦鲤,甚至变成一条全白的“土炮”,这种变化是不可逆的,也就没有什么解决的妙招了,更无法预防。买到这样的观赏鱼,就只能自认倒霉了。因为那些观赏鱼卖家也全部都没有鉴别基因的能力。
不过话说回来,因基因原因导致的观赏鱼褪色现象还是占极少数的,绝大多数褪色现象是属于以下两种情形的。
观赏鱼褪色的原因解析
第二种情形——水温和酸碱度的激变
说白了,就是一种应激反应!
常见的观赏鱼应激反应有三种:趴缸、体表充血和蒙眼。
其实还有三种不常见的应激反应,比较多见的就是褪色现象。
被这种情形困扰最严重的人当属鹦鹉鱼玩家了。
鹦鹉鱼也是一种淡水杂交观赏鱼,但是和锦鲤的情形却大有不同。
哗仔把鹦鹉鱼的这种褪色现象理解为一种鱼类的“自我保护机制”和“健康预警机制”,而诱发这种机制启动的因素只有两个——水温和酸碱度的激变。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新买的鹦鹉鱼经常发生褪色现象,或者在鱼友大规模给鱼缸换水以后也会发生这种褪色现象。
预防方法:对于新买的观赏鱼,延长泡袋时间。哗仔建议夏季泡袋至少两个小时,冬季延长到四个小时以上。至于酸碱度的差异,就没有什么好办法了,比较我不能要求鱼友把自己家的鱼缸的酸碱度调成和水族店一模一样。当然,如果你觉得褪色也无所谓,或者说你喜欢褪色的观赏鱼,那就当我没说。
解决方案:不用药,静养,适当补充色扬饲料。
观赏鱼褪色的原因解析
第三种情形——万物生长靠太阳
除了夜行鱼以外,几乎所有的其他观赏鱼都需要光照。
常见的龙鱼和锦鲤是如此,不常见的三湖慈鲷系列的观赏鱼亦是如此,特别是那些带有金属光泽的观赏鱼,更是如此。
如果你家的鱼缸完全照不到阳光,而且你不喜欢开灯来补充光源,当你的观赏鱼发生褪色现象的时候,你也就不要觉得匪夷所思了。
如果你的观赏鱼因为这个原因发生褪色现象,你除了要用三基色灯来增加光照外,你还需要给观赏鱼及时补充色扬饲料,这两点缺一不可。
哗仔建议:如果你的鱼缸里的观赏鱼还没有发生褪色现象,你最好保证你的鱼缸每天有至少两个小时的光照,当然,你也不用走向另一个极端,那就是24小时开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尊重鱼的生理习性即可,不多,不少,刚刚好。
哗仔的心里话:除了以上的原因,个别观赏鱼生病也会褪色,水质败坏也会引起褪色,营养不良也会褪色。不过这几种情形极为少见,就没有研究的价值了。总的来说,保证好水质和光照,再把营养给足,就基本可以避免观赏鱼褪色的问题了,至于基因引起的褪色,那就属于运气管理的范畴了,哗仔就管不了啦!
重要提示:为了避嫌,哗仔无法在本文分享我所使用的鱼缸灯信息。不过,我已经讲相关的信息发送在了哗仔的头条圈子了,大家可以在那里得知我的鱼缸灯信息,同时也能学习我的《哗仔私密养鱼笔记》。点击下方蓝色小鱼图标即可加入哗仔的圈子。哗仔等你来!
1.《【金鱼蒙眼】观赏鱼褪色有三大原因,有的情形能恢复,有的不行》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金鱼蒙眼】观赏鱼褪色有三大原因,有的情形能恢复,有的不行》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pet/2455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