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元素是作物所需的16种元素(农作物生长所需的16种元素是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铁、锰、铜、锌、硼、铝、氯)
但也是不可缺少的。16种都是作物必须的营养任何一种养分过度缺乏产量和效益都会受影响。如下图所示作物最小养分定律:最小养分是随时间、地点和作物生长期而变化的 最小养分律对科学合理施肥的指导意义: 作物对养分的需求不是平均的,不是含量最高的养分影响产量,而是含量相对最小的养分制约着作物的产量。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些作物如果缺氯也是会影响生长和产量的,还有一大部分作物对氯是敏感的,所以我们使用含氯化肥一定要知道这些。
下面我们来讲讲有关氯元素的知识
氯的作用
1,氯离子参与植物光合作用在光合作用中,氯作为锰的辅助因子参与水的光解反应。水光解反应是光合作用最初的一个光化学反应。
2,氯对作物叶片气孔的开张和关闭有调节作用,从而能增强植物的抗旱能力。
3,氯具有束缚水的能力,有助于作物从土壤中吸取更多的水分。
4,能促进植物对铵离子和钾离子的吸收。
5,提高豆科作物的结瘤固氮,可以激活一些酶类。可以与某些有机物结合,对植物生长有促进作用。
作物“氯”缺乏和“氯”中毒的表现。
植物缺氯时表现为植株萎蔫,叶片失绿坏死的典型症状。严重缺乏时,幼叶卷曲,随后皱缩、枯死。此外,叶片破裂和茎裂也是缺氯的典型症状。番茄缺氯叶尖首先发生凋萎,接着叶片失绿,进一步变为青铜色并坏死,由局部遍及全叶,最后植株不能结实。
对于忌氯植物吸收过多的氯离子后(氯中毒)表现为:块茎、块根作物的淀粉含量降低;西瓜、甜菜、葡萄等含糖量降低;造成幼苗危害;影响烟草的燃烧性能等等。
植物在生长发育中对氯的需求较少,当土壤含量低于2mg/kg,植株含量低于100mg/kg时,易发生缺氯症,不同作物对“氯”的耐受力不同,高于某一值就会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
植物氯的吸收途径:植物对氯的吸收有根部吸收和叶面吸收两种,以根部吸收为主。植物从肥料和土壤中吸收来的氯素,以叶、茎等营养器官最多,一般下部叶和老叶中的含量多于上部叶和嫩叶,在根和种子中的含量极少。
忌氯作物与喜氯作物都有哪些?
有些植物对氯离子很敏感,体内积累到一定量时会不利于生长发育,影响产量和质量,这类植物通常称为忌氯植物,有些作物则恰恰相反我们称之为喜氯植物。
对氯敏感的作物有烟草、马铃薯、甘蔗、西瓜、葡萄、柑橘、甜菜、苹果、茶叶、辣椒、莴笋、白菜、草莓、苋菜等,这些作物一般不宜施用含氯的化肥;
对氯中等敏感的作物有大麦、小麦、玉米、大豆、豌豆、蚕豆、油菜、花生、萝卜、番茄、黄瓜等,这些作物应少施或不施含氯化肥;
对于喜氯作物,如水稻、高粱、谷子、棉花、麻类、菠菜等,对于它们可正常施用含氯化肥。
科学用肥:含氯肥料首先应推广在喜氯和耐氯作物上。
国家标准:GB/T 15063-2009对复合肥料氯离子含量指标作了如下规定:
复合肥料中“氯”的来源主要是氯化钾和和氯化铵。在中低含氯量的土壤上绝大多数作物可以按照作物氯、钾需要使用氯化铵和氯化钾肥料,只有耐氯力很弱的莴巨、烤烟等不要使用氯化铵,“弱耐氯作物”建议使用“硫基”复合肥为主,可偶尔使用“低氯”复合肥补充作物必须的“氯”元素。
注意:尽量不单独大量使用氯化铵,因为氯化铵中“氯”和“氮”的比例非常高,每提供一份“氮”就为土壤带入了2.64份“氯”,也就是意味着每亩土壤施入50公斤氯化铵就会在理论上给土壤增加“氯离子”220 mg/kg。
“强耐氯作物”和“中等偏上耐氯作物”可偶尔使用“中氯”或“高氯”复合肥,但不宜连年使用,应与“低氯”或“硫基”复合肥适当交叉使用,尤其降水量少和无灌溉条件地区。
在含氯量特别高的土壤上,多数作物不宜使用含氯化肥,也不适宜进行种植。
以上:作物能否施用含氯肥料,多用或少用,如何施用,则要与土壤状况与作物自身的“耐氯特质”联系起来。最好的办法就是测定土壤饱和溶液EC值和氯含量,然后根据作物耐氯类型及土壤氯容量,可确定作物的施肥量和施肥类型。总之,使用含氯肥料应掌握两个原则:优先用于耐氯力强的作物,优先用于含氯量低的土壤。
1.《【氯气的危害】含“氯”肥料使用有讲究,牢记这些不吃亏》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氯气的危害】含“氯”肥料使用有讲究,牢记这些不吃亏》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pet/2460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