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宠物

【蝈蝈】蝈蝈、蛐蛐、金钟儿傻傻分不清,教你认识夏夜的“歌手”们

进入夏季,白天比晚上长,太阳散发的热量悄悄地钻进生物体内,旺盛的生命力给动植物无限的活力。

鸣虫这个与夏夜绝配的生物类群,在这个季节开启了盛大的演唱会,为大自然献上一曲“夏意盎然”的赞美诗。


也许你会在一个明朗的日子,在路边、公园、郊野、田地和这些小精灵相遇,如果你能认出它们,我相信那定是对它们热情歌唱的绝佳回礼。


蝈蝈儿

蝈蝈(儿)广义上是对螽[zhōng]斯科一些大型鸣虫的通称,但一般提到的时候都指两种常见的蝈螽:优雅蝈螽Gampsocleis gratiosa和暗褐蝈螽Gampsocleis sedakovii


两者差别不大,优雅蝈螽身体呈绿色,翅短于身体,成虫出现在盛夏到9月;暗褐蝈螽身体为草绿偏褐色,翅长于身体,成虫出现在初夏,直到8、9月,比优雅蝈螽出现更早,民间也俗称夏蝈蝈儿(北方一般俗称“吱拉子”)。

优雅蝈螽


暗褐蝈螽


>>>>有翅不能飞

别看蝈蝈长着翅膀,却是一个不能飞的主儿,它们的翅膀早已退化,“走街串巷”都靠自己健壮的腿蹦,移动能力的限制使得蝈蝈迁徙能力差,不同地域的蝈蝈体色和鸣声都不同。这多姿多彩的体色和鸣声,也成为鸣虫赏玩者津津乐道的话题。


>>>>雄鸣雌不鸣

蝈蝈没有声带,鸣叫靠的是摩擦翅膀上的发声器官,大多数鸣虫都是雄性才会发出叫声。在求偶时,雄性蝈蝈依靠摩擦翅膀上的发音器来吸引雌性。


除了叫声,在外形上也能很容易区别蝈蝈的雌雄,最明显的就是它们的“尾巴”。性成熟后,雌性蝈蝈的尾部有着剑状的产卵器,雌性产卵时,会把产卵器插入土中并产卵。

产卵的雌性暗褐蝈螽


金钟儿/马蛉/黑金钟

在南方人的口里,管这小东西叫马蛉,“金钟儿”是北方的叫法,名字里就透出一股京味,也有玩虫的行家叫它黑金钟,用以和绿金钟区分(梨片蟋)。


明朝文学家在《畜促织》中曾写到:“又一种亦微类促织;而韵致悠扬,如金玉中出,温和亮彻,听之令人气平,京师人谓之金钟儿。见暗则鸣,遇明则止。”


(译:还有一种是微小种类的促织,它的鸣声韵调致极、婉转悠扬,如同金玉之音从中发出,平稳和缓、响亮透彻,令人听到它的叫声便感到心平气和,京城的人称其为金钟儿,它看到光线昏暗就鸣叫,看到明亮的光线就停止。)


金钟儿其貌不扬,它身体呈黑色,头尖身子大,像放大了的西瓜子多了3对脚,但它的鸣声却被玩虫的人士交口相赞。据说好的金钟的鸣叫,类似于从前北京城里走街串巷,剃头匠手里拿着的“唤头”所摩擦发出的颤颤巍巍的金属泛音。

日本钟蟋,左边为雄性,体型较宽,右边雌性尾部有产卵器


张开翅膀的雄性金钟儿


蟋蟀

蟋蟀是对蟋蟀科物种的统称,民间俗称蛐蛐儿,常见的蟋蟀有中华斗蟋Velarifictorus micado、黄脸油葫芦Teleogryllus emma等。这里的介绍的主角为中华斗蟋,根据物种种名也可音译为“迷卡斗蟋”。

中华斗蟋


野外的中华斗蟋栖息在地面、土堆、石块和墙隙中,它们住在自己挖掘的洞穴里或利用现成的瓦砾石块缝隙藏身。


雄性斗蟋的领地意识极强,一个洞穴只能容纳一只雄性或者雌雄一对。为了争地盘、争配偶,雄性间常常进行殊死决斗。因此民间也会在欣赏蛐蛐美妙鸣声之余,斗蛐蛐玩。


>>>>长翅与短翅

如果你抓到的蛐蛐有的翅膀长,有的翅膀短,不要疑惑。成年的中华斗蟋有长翅和短翅两种类型,这一现象被称为翅二型。


两者分别选择了不同的生存繁殖倾向,长翅型的更加善飞,能找到更适宜的生存环境;短翅型雄虫更善鸣,更利于吸引雌虫。在雌性中,短翅型雌虫也有更强的繁殖能力。


竹蛉

上面说的都是地上的鸣虫,这里说一个树上的歌手。竹蛉Oecanthus sinensis,中文正式名叫中华树蟋,也有人叫它青竹蛉。


中华树蟋生得小巧,仅有大约2厘米长,体色浅绿或浅黄,前翅透明如纱,很有轻盈玲珑的感觉,头上纤细又颀[qí]长的触角,给它增添了一丝仙气。


专业的书籍里有一个绝佳的描述——“雄虫,似琵琶形”,真是又专业又形象呢,那一个个在树间弹唱的小精灵可不就是一个个小琵琶嘛。

中华树蟋

鸣虫文化

《诗经·七月》中写道:”五月螽斯动股,六月沙鸡(螽斯的一种)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可见在古代,人们就已经有关于鸣虫的记载了。


唐朝《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宫中秋兴,妃妾辈皆以小金笼贮蟋蟀,置于枕畔,夜听其声,庶民之家亦效之”。


到宋朝时期,“家家皆养促织(蛐蛐),不论老幼男女,皆以引斗为乐”,斗蛐蛐已经成为一种相当普遍的娱乐活动。


不过,野生鸣虫的成虫生活时间太短,即使精心饲养,也难有长久存活的。


因此人们开始人工培育鸣虫,让人们在冬天也能听到小虫子的奏鸣。同时也创造了很多用于饲养鸣虫的“虫具”。虫具已经是鸣虫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好的虫具还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虫具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葫芦”,葫芦盖由木质雕刻而成,根据所饲养的鸣虫不同有不同的规格


同时,与鸣虫相关的文学艺术作品也是很多,如余光中先生,曾在信中写道“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那是在四川乡下听到的那只”,思乡之情郁于胸,写下了《蟋蟀吟》:


一丝丝细细瘦瘦的笛韵

清脆又亲切,颤悠悠那一串音节

牵动孩时薄纱的记忆

……

就是童年逃逸的那只吗?

一去四十年又回头来叫我?


收到信件的四川诗人流沙河,在千里之外,被这蟋蟀的轻声呢喃所触动也写下了一首诗歌《就是那一只蟋蟀》: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豳风·七月》里唱过

在《唐风·蟋蟀》里唱过

在《古诗十九首》里唱过

在花木兰的织机旁唱过

……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海峡这边唱歌

在海峡那边唱歌


在这诗歌的字里行间,你也许能感受为什么鸣虫会被数不清的文人墨客提及,在文化的长河里低吟浅唱。


可惜在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钢筋水泥的城市景观将鸣虫驱逐出了人们的视线。虽然鸣虫在市场上触手可得,但野生鸣虫却因为生态环境的改变而从我们身边渐渐消失。


不过,随着城市绿地的增多,城市生态环境的恢复,那草间树间的生灵正慢慢回到我们的身边。越来越多的人们也再次把目光移到了这些自然的歌手身上。


2019年上海自然博物馆还推出了“鸣虫主题展览”,给予人们更多的了解和欣赏鸣虫的机会。


或许,某一天夜里,你走在熟悉的小路上,一阵清风拂过,耳边突然传来陌生却熟悉的低鸣。那么这也是在忙忙碌碌的日子中,难能可贵的一点诗意吧。

1.《【蝈蝈】蝈蝈、蛐蛐、金钟儿傻傻分不清,教你认识夏夜的“歌手”们》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蝈蝈】蝈蝈、蛐蛐、金钟儿傻傻分不清,教你认识夏夜的“歌手”们》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pet/2464505.html

上一篇

【西伯利亚猫】听说西伯利亚猫不会掉毛?

【蝈蝈吃什么】冬至为什么吃水饺?听听蝈蝈怎么说?

【蝈蝈吃什么】冬至为什么吃水饺?听听蝈蝈怎么说?

蝈蝈吃什么相关介绍,大家好,我是余奇。首先祝贺同志。 今天是同志,北方大部分地区的风俗是吃水饺。 为什么冬至吃水饺? 我们的祖先很喜欢用节气来计算日子。当白昼最短,夜最长的时候,他们给这个日子定了一个名字,叫做“冬至”。...

【蝈蝈图片】蝈蝈儿,奏响东北孩子的夏日欢歌|行走吉林

【蝈蝈图片】蝈蝈儿,奏响东北孩子的夏日欢歌|行走吉林

蝈蝈图片相关介绍,点击上面的“曼陀罗文化”来关注我们。 小夏天,露天市长/市场头上总是有一两个小贩背着木棍卖蝈蝈,上面挂着大小差不多的三角形、圆形的小笼子,嘈杂的声音从里面传来,呼喊着夏天的炎热。 但是对于兜里比脸干净...

【蝈蝈】特大蝈蝈超肯叫!一起聆听这个花鸟市场里的“老上海”回音

【蝈蝈】特大蝈蝈超肯叫!一起聆听这个花鸟市场里的“老上海”回音

蝈蝈相关介绍,万象花鸟市场位于西藏南路,是上海市中心地区具有20年悠久历史的花鸟市场,广大市民在这里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近日,万商花鸟市场内不少商家都打出了低价甩卖的招牌,引得不少市民赶来淘货。对不少“老上海人”来...

【蝈蝈吃什么】中国末代皇帝最好的"玩伴",万万没想到竟是一只小"蝈蝈"

【蝈蝈吃什么】中国末代皇帝最好的"玩伴",万万没想到竟是一只小"蝈蝈"

蝈蝈吃什么相关介绍,蝈蝈,自古以来从天子到文人小客,再到民间老百姓,都对蝈蝈蝈蝈有着深深的迷恋。 蝈蝈自古就被称为鸣虫之王,古人有诗云:"雅是长安铜雀噪,一般农侯报西风。"几千年来,早已形成了中国特有的蝈...

【蝈蝈图片】沂山蝈蝈初长成

【蝈蝈图片】沂山蝈蝈初长成

蝈蝈图片相关介绍,这段时间去离散风景区富裕村的时候,那里的蝈蝈还很小,在仓库里拍摄变得小心翼翼,村支书王衡告诉我们,这个蝈蝈很珍贵。(莎士比亚,《北方新闻》)。 时间过得好快,转眼之间,这些蝈蝈已经长大。蝈蝈除了玩赏之...

【蝈蝈】养殖蝈蝈有前景,蝈蝈可以食用和玩赏,繁殖力强、生长快、食物广

【蝈蝈】养殖蝈蝈有前景,蝈蝈可以食用和玩赏,繁殖力强、生长快、食物广

蝈蝈相关介绍,蝈蝈是集食用和鉴赏于一体的优秀昆虫,繁殖力强,生长快,食物广泛。 一只蝈蝈一般可以卖到10元左右,在冬季只上品蝈蝈可以卖到100~1000元左右,贴身放一只蝈蝈,听着蝈蝈美妙悦耳的叫声更是让人心旷神怡...

【蝈蝈吃什么】童谣:大肚子蝈蝈流四海,高粱饽饽吃六百……

【蝈蝈吃什么】童谣:大肚子蝈蝈流四海,高粱饽饽吃六百……

蝈蝈吃什么相关介绍,结尾:枫叶照亮了眼睛 资料来源:乐亭家乡网站(www.guxiangren.com) 题主图来自互联网,只是配图,与正文无关。 大梨蝈蝈流入死海,高粱饼干吃600,面条汤吃两缸,摸小船也有口袋。...

【蛐蛐图片】小暑第二候“蟋蟀居壁”咱们老北京为什么爱玩蝈蝈

【蛐蛐图片】小暑第二候“蟋蟀居壁”咱们老北京为什么爱玩蝈蝈

蛐蛐图片相关介绍,新京报(记者周怀宗)小书等三次,第二次等“蟋蟀巨墙”。中国有着悠久的养殖历史,据五代王仁宇《开元天宝遗事》年称,当时的宫人“用紫菜抓住蟋蟀,枕着枕头,晚上听到了那声音”。 而咱们老北京人也爱养蝈蝈,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