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氏极乐组(Diphyllodes respublica,英文名称:Wilson's Bird-of-paradise)
是印度尼西亚巴布亚岛的特有种。威尔逊极乐鸟全身五颜六色,看起来有点像荷兰画家彼埃•蒙德里安的画。雄鸟闪亮的蓝色的头部覆盖着皮肤,而不是羽毛,这在鸟类中是不寻常的。雄鸟喜欢为心仪的异性清扫出一块空地。
▲长尾寡妇鸟,一种生活在非洲的鸟类物种。长尾寡妇鸟的雄鸟有很长的尾羽,是尾羽比例最长的鸟类之一,长度为50厘米,而雌鸟的尾羽长度正常,只有7厘米。
鸟类学家安德森曾经用长尾寡妇鸟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说明了雌性的长尾寡妇鸟倾向于选择尾羽更长的雄鸟。
▲紫胸佛法僧(学名:Coracias caudatus,英文名:Lilac-breasted Roller)是佛法僧属的鸟类。为中等攀禽,典型羽色为蓝、绿色。双亲一同孵化鸟蛋,共同抚育幼鸟。它们广泛分布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及阿拉伯半岛南部,喜欢广阔的林地及大草原。是博茨瓦纳和肯尼亚的国鸟。
▲东非拟鴷(学名:Trachyphonus darnaudii,英文名: D’Arnaud’s Barbet)属鴷形目非洲拟鴷科。分布于非洲东部。胸部黑色,臀部红色。与其他非洲拟鴷不同,东非拟鴷的嘴为灰色。
▲蓝嘴黑顶鹭(Capped Heron)别名,蓝嘴黑帽鹭、蓝嘴黑冠鹭。属鸟纲 、鹳形目、鹭科、黑顶鹭属。它属中型涉禽。全身浅黄或白色色羽毛。头部羽毛为黑色,像呆了个黑色小帽,鸟喙是钴蓝色。它分布于南美洲部分地区以及福克兰群岛。
▲簇舌巨嘴鸟属的鸟类均属中型攀禽,外形略似犀鸟,其13个种类较巨嘴鸟属的种类体型小而细长,尾更长。它们栖息于暖林及边缘地带,很少出现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地方。上体黑色或墨绿色,腰部深红色,头部通常为黑色和栗色。下体以黄色为主,大部分种类有一处或多处黑色或红色斑纹,有时会形成一块大的胸斑。
▲萨克森极乐鸟又名萨克森天堂鸟、萨克森风鸟,是生活在新几内亚的一种极为美丽的极乐鸟。它头上一对足有半米长的饰羽是其最引人入胜的地方。
据说当年第一份标本带回欧洲的时候,人们都不相信它是真的。如果把那对长毛揪下来黏在尾巴上,可信度可能看上去还高些吧!成年萨克森风鸟的领地意识非常强烈,他们会在树顶上各种叫唤,用以赶走附近的雄性。虽然这种声音可能听上去会像任何东西——除了鸟叫。
▲斑犀鸟亦称"冠犀鸟",属佛法僧目,犀鸟科。该鸟在中国主要分布于西南部云南省的南部、西部以及广西省的西南部地区。斑犀鸟体形十分奇特,为稀有的观赏珍禽之一,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鸟类
▲霸鹟科(拉丁学名:Tyrannidae,英文名称:Tyrant-flycatchers)是雀形目的一科,有103属427种,是地球上鸟纲最大的科,主要分布于南美洲热带地区,少数分布于中美洲至北美洲,是亚鸣禽中唯一遍布南北美洲的一科。形态和习性与旧大陆的鹟类相似,食性多样。有的种类敢和比自己体型大很多的动物搏斗,有“必胜鸟”之称。
▲红须蜂虎分布于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
▲壮丽细尾鹩莺(拉丁学名:Malurus cyaneus,英文名:Superb Fairy-wren),是细尾鹩莺科的一种雀鸟,体长约14厘米,重量约8-13克,体形长尖窄,下部宽阔,雄性羽毛为蓝色配有黑色和灰色,雌性和雏鸟的羽毛为黄褐色。
春夏季繁殖,一窝两只以上,食物一般为昆虫和细小的生物,以叫声为主要交流方式,广泛分布在相对较潮湿及肥沃的澳洲东南部。
▲智利蜂鸟是很烦人的,即使它很漂亮,角蜂鸟是振翅频率最高的蜂鸟。分布于南美洲(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
▲凤尾绿咬鹃(学名:Pharomachrus mocinno),是咬鹃科中一种十分华丽的鸟类。其他咬鹃科的鸟都是在南美洲及东巴拿马中出现,只有此种鸟出没在南墨西哥到西巴拿马等地。共有两个亚种,分别是指名亚种P. m. mocinno及哥斯达黎加亚种P. m. costaricensis。此鸟在中部美洲神话当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位。
▲印加燕鸥体色深灰,体长 40 厘米左右,白色的卷曲触须突出在外。常在靠近岸边的海面上飞翔,动作灵活。捕食水面上的小鱼,有时也捕食被海狮、鲸和鸬鹚惊起的鱼群。常集成大群。分布于南美洲西部厄瓜多尔、智利等沿岸地带,在岩缝中的平坦处筑巢,或占用潜鸟、企鹅等海鸟的旧巢穴。
▲啄羊鹦鹉 Nestor notabilis 卡卡鹦鹉 Nestor meridionalis 北岛卡卡鹦鹉, Nestor meridionalis septentrionalis 南岛卡卡鹦鹉, Nestor meridionalis meridionalis 诺福克啄羊鹦鹉, Nestor productus (已绝种) 分类学
本属共有三个种,分别出现于新西兰及澳大利亚,其中在澳大利亚出现的诺福克啄羊鹦鹉约于1851年经已灭绝。它们这三个品种均与一种于15万年前居于新西兰森林地区的远古祖先有血缘关系。
直至2005年一次ZW性别决定系统DNA序列研究中,发现啄羊鹦鹉和卡卡鹦鹉与单型种鸮鹦鹉有亲连关系。从分子数据分析中进一步指出两种啄羊鹦鹉族的鹦鹉与鸮鹦鹉均来自同一个祖先,而这祖先一早已脱离了鹦鹉科各种鹦鹉的演化轨迹而独树一帜。
▲紫水鸡(学名:Porphyrio porphyrio,英文名:Purple Swamphen)为秧鸡科紫水鸡属的鸟类。紫蓝色,红色的嘴形特大,具红色额甲。罕见于云南、广西。栖于多芦苇的沼泽地及湖泊,在水上漂浮植物及芦苇地中行走。有时结小群到漫水的开阔草地、稻田或火烧过后的草地上活动。尾上下抽动。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2012年3月,厦门鸟友正式确认观测到在厦门消失144年的紫水鸡华南亚种。
▲辉伞鸟多数是一夫多妻制,只有雌鸟孵卵和照顾雏鸟。在繁殖期求偶时,雄鸟眩耀辉煌的羽毛色彩并发声响亮的叫声,以求引人注目吸引更多的雌鸟。分布于南美洲,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
▲白胸翡翠(学名:Halcyon smyrnensis,英文名:White-throated Kingfisher)属翠鸟科翡翠属,也叫白喉翡翠。嘴赤红,头颈和腹部栗色,胸部白色。是一种分布在亚洲南部和西部的翡翠。同大多数猎翠鸟一样,完全是肉食性。白胸翡翠在软石面掘洞为巢,多离水道甚远,繁殖期为4-6月。
分布范围:中东、印度、中国、东南亚、菲律宾、安达曼斯群岛及苏门答腊。
分布状况:于中国北纬28°以南包括海南岛在内的大部地区为相当常见的留鸟,可至海拔1200米。在台湾为迷鸟。
▲冠蕉鹃(学名:Tauraco):中小型攀禽。因喜食香蕉而得名。体长40-50厘米,冠羽发达,自行孵卵育雏。头骨的跗盖型为索腭。嘴形稍粗厚,微向下曲,但不具钩。翅有第5枚次级飞羽。尾8-10枚。脚小而弱,足呈对趾型,即第2、3趾向前,第1、4趾向後。雏鸟为晚成性。尾脂腺裸出。羽无副羽。雌雄大都相似。
见于多种林地栖息地, 诸如山地森林、丛林、大草原、郊区花园等。群居性鸟类,不迁徙,通常结成家族群活动。飞行能力不佳,但善于攀爬,能在树枝上和植被间敏捷穿行。活泼吵闹。数十只冠蕉鹃可结群在植被中觅食,主要撷取各种果实。分布于非洲。
▲红枕咬鹃腹部鲜红至黄色,胸和上体色深。非洲和美洲的咬鹃,雄鸟的上体彩虹色;亚洲的咬鹃,雄鸟不具光泽,但头、胸、腰和尾带红色或粉红色。树栖性,善爬不善走、跳,飞行能力不强,不迁徙。以果实或昆虫为食。主要分布于丁美洲,非洲和东南亚。
1.《【圭亚那粉趾】罕见!世界上最美的20中鸟类,最后两种是化妆了吗?太美啦!》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圭亚那粉趾】罕见!世界上最美的20中鸟类,最后两种是化妆了吗?太美啦!》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pet/2465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