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黄疸是由于外感湿热疫毒、内伤饮食劳倦及病后虚弱等原因,导致湿邪困遏脾胃,壅塞肝胆,暑邪失常,胆汁泛溢肌肤,从而出现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病症,其中尤其以目睛黄染为最典型的特征。
中医对这种疾病的治疗积累了大量经验,在临床辨证论治黄疸将其分为阴黄和阳黄,但是不论何种黄疸都会用到一个药物——茵陈。茵陈又叫茵陈蒿,到底有什么样的神奇作用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茵陈,是菊科植物滨蒿或茵陈蒿的干燥地上部分。味苦、辛,性微寒。归脾、胃、肝、胆经。具有清湿热、退黄疸的作用。用于治疗黄疸尿少、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等疾病。一般内服用量为6~15g,外用适量,常煎汤熏洗。
茵陈最开始是叫做“因陈”,唐代医家陈藏器在《本草拾遗》当中讲到了命名的来源,这种草本植物“因旧苗而生,故名因陈”,意思是说茵陈这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前一年的地上部分枯萎了,但是底下的部分还是存活的,所以第二年,就在前一年的旧根上再长出幼苗,所以“陈”就是旧的意思,所以叫做“因陈”。后人为了注明这是植物,便加上了草字头成了现在的“茵陈”。
茵陈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治疗黄疸,被称为“治黄疸要药”。性微寒,不论湿热邪气导致的阳黄,还是寒湿邪气导致的阴黄,都可以通过适当配伍使用。如果是湿热郁蒸,热重于湿,身目发黄,黄色鲜明,小便短赤,常与栀子、大黄配伍,比如茵陈蒿汤;如果是湿热黄疸,湿重于热,可以与茯苓、泽泻等利水渗湿的药物搭配,如茵陈五苓散,对于寒湿郁滞,黄色晦暗的阴黄,配伍附子、干姜等以温化寒湿,如茵陈四逆汤。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茵陈的利胆退黄作用之所以这么好,是因为这种植物含有一种香豆素类的成分,这种化学成分在茵陈的花期含量最高。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当中记载了一句话叫做“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意思是说茵陈这个药物要在春三月的时候采收,才叫做茵陈。如果到四月茵陈就长得像一般的蒿草了,五六月就只能当作柴火烧掉了。从香豆素的含量角度看,应该是在秋季花蕾长成至初开的时候才在最佳。但是从古人的用药经验上看,茵陈是在幼苗期作用最好。所以现在,一般的书籍当中都会写上春、秋两种采收都可以。但是究竟是否还含有其他特效成分,我们暂时还没有发现,有待进一步研究。
除了退黄作用外,茵陈还有很好的清热祛湿作用,常用于治疗湿温、湿疮、湿疹等病症。比如治疗湿温病的湿热并重病症的甘露消毒丹,就用茵陈与滑石、黄芩等药物同用。治疗湿疮、湿疹,可以单用茵陈煎汤熏洗或者与清热燥湿苦参、白鲜皮、地肤子等药物同用。
【本文系原创作品,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柳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1.《【黄疸性肝炎】黄疸性肝炎的克星,就这一味药原来有这么好的作用!》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黄疸性肝炎】黄疸性肝炎的克星,就这一味药原来有这么好的作用!》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pet/3327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