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保/文
阅读提示:对外交流增多,地球如同一个村庄,疾病无国界。不仅仅是猎奇,更想给医务人员和大众提一个醒。
近日在赞比亚大学教学医院儿科PICU收住一3岁患儿,全身水肿,突然不会走路、不会说话、不会吃饭、嗜睡,伴有间断抽搐从当地社区医院转诊而来,经查脑脊液及外周血图片确诊为非洲锥虫病。
该病主要流行地区在非洲,在我国罕见,但随着我国对外交流增多,特别近几年我国公民在非洲的人数越来越多,对于他们及医务工作者来说了解本病非常必要。现介绍如下:
(锥虫)
该病流行于中部非洲。相传在14世纪,马里国王Mari Jata就染上了这种疾病,昏睡大约2年后死亡。20世纪初期,英国医生通过尸检发现许多患者的大脑内有一种新的寄生虫,被命名为“锥虫”,由舌蝇传播引起非洲椎虫病。该病又称非洲睡眠病或嗜睡性脑炎,在非洲撒哈拉南部肆虐,其中有些流行区患病率高达八成。非洲锥虫病分为两种:冈比亚锥虫病分布于西部和中部,故又名中、西非锥虫病。罗得西亚锥虫病分布于东部,故又名东非锥虫病。冈比亚锥虫病的传染源主要为患者,因多为慢性,并有无症状带虫者,一些家畜如牛、猪和野生动物如羚羊也可为贮存宿主。
罗得西亚锥虫病的主要贮存宿主为家畜和非洲羚羊、狮、猎狗、猴等野生动物,患者也可为传染源。其临床表现为: (舌蝇)
初发反应期
患者被舌蝇叮咬后约1周,局部皮肤肿胀,中心出现一红点,此即锥虫下疳。“下疳”部位皮下组织可见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少量嗜酸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浸润。有时可见锥虫。局部皮肤病变为自限性,约持续3周后即可消退。
2.血淋巴期
锥虫进入血液和组织间淋巴液后,可长期存在于血液和淋巴系统,引起广泛淋巴结肿大,其中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增生,感染后5~12天,出现锥虫血症。由于虫体表面抗原间隔一段时间便发生变异,致使原来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失去效应,从而导致血内锥虫数出现交替上升与下降现象。其间隔时间为2~10天。虫血症高峰可持续2~3天,伴有发热、头痛、关节痛、肢体痛等症状。发热持续数日,自行消退。隔几日后体温可再次升高。此期可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尤以颈后、颌下、腹股沟等处明显。颈后三角部淋巴结肿大为冈比亚锥虫病的特征。其他体征有深部感觉过敏等。此外,心肌炎、心外膜炎及心包积液等也可发生。
3.神经损害期
神经系统主要临床症状为个性改变、呈无欲状态。出现异常反射,如深部感觉过敏、共济失调、震颤、痉挛、嗜睡昏睡等。
两种锥虫所致病程不尽相同,冈比亚锥虫呈慢性过程,病程可持续数月至数年,其间可有多次发热,但症状较轻。有时并无急性症状,但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罗德西亚锥虫病呈急性过程,病程为3~9个月。患者多表现显著消瘦、高热和衰竭。有些病人在中枢神经系统未受侵犯以前,即已死亡。
凡从非洲流行区来的人发现锥虫性“下疳”、不规则发热、剧烈头痛、嗜睡、昏睡、淋巴结肿大、心动过速者均有助于诊断。确诊有赖于病原体的发现。
苏拉明对本病早期疗效良好。其他药物有喷他脒、美拉胂醇(麦拉硫砷醇)等。对已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病例,须采用有机砷剂进行治疗。脑脊液无异常者经治疗预后良好。脑脊液明显异常者预后不良,治愈率仅30%。两型人型锥虫病,未经治疗者,均可致命。
控制冈比亚锥虫病的基础,是普查并治疗大量的无症状感染者,特别是淋巴结肿大者,同时治疗患者及加强管理家畜。进入未经处理的舌蝇滋生地区时,应加强个人防护。包括穿长袖上衣和长腿裤,穿着明亮色彩的衣服,睡眠时用蚊帐,使用驱虫剂等,均可防御采采蝇的侵袭。消灭舌蝇:改变媒介昆虫孳生环境,如清除灌木林,喷洒杀虫剂等措施。(作者工作单位为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目前作为中国第18批援赞比亚医疗队队员在赞比亚工作)
1.《关于昏睡病我想说中国医生非洲见闻:非洲有个病叫昏睡病,感染者能昏睡两年》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关于昏睡病我想说中国医生非洲见闻:非洲有个病叫昏睡病,感染者能昏睡两年》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pet/3346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