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了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回顾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的历史演变,我们数一数为中国制造业做出不可替代贡献的伟大工匠,他们所写下的史诗般的事迹和体现在其中的闪闪发光的技艺,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最美丽的风景、最宝贵的财富和最绚丽的诗词篇章。
什么是伟大的乡村工匠?什么是工匠精神?
多年来,对工匠和工匠精神的赞美凝聚在博大精深的成语中,如郢工匠运金、熟练熟练的牛、戴阳关虱等。由此对别出心裁、鬼斧神工、匠心独运的赞美得以延伸,并通过代代相传的历史积淀,逐渐升华为一种精益求精、独树一帜、一丝不苟的职业精神。
战国早期周立考公基写道:“知者创造之,知者巧守之,世人谓之工。一百个工人的一切,也是圣人的工作。”这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工匠内涵最早的阐述。
把“百工之作”提升到“圣人之作”的高度,是历史对工匠的崇高致敬。
回到现在,改革开放40年的成就表明,中国工匠理应获得这样的荣誉。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大国的工匠。职业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的40年中,培养了数亿名高素质的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的劳动者和专业人员,其中涌现出许多大国的工匠,他们大多是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毕业生。应该说,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是从“一百个工作岗位”实现“圣人之作”的必经之路,也是大国培养工匠的摇篮。
毫无疑问,职业教育对大国工匠的培养和工匠精神的传承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最紧密,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动力来源。职业教育不仅提供了“每个人都能成为一个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的语境,还提供了“360线,领先一步”的现实。总之,大国工匠的培养离不开为他们成为人才而创造的大环境:有利于工匠培养的政策环境、创新环境和教学环境。
如果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深化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是一个方向性方案,那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结合的若干意见》就是一个路径指南,教育部等六部门的《促进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办法》就是一套操作性措施。显然,各地区、各职业院校在新时期职业教育与市场经济的深度融合、工匠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现了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殷切希望。
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我们充满自信,前景光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必将在本世纪实现。然而,前路依然坎坷。为此,国家审时度势,提出了“教育优先”、“就业优先”的大政方针。最近又把“稳定就业”放在“稳定就业、稳定金融、稳定外贸、稳定外资、稳定预期”的“六稳”之首。职业教育以服务发展为目标,以促进就业为导向,责无旁贷。
因此,职业教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中国教育报,2018年10月9日,第十版
1.《百工 “百工之事”可成“圣人之作”》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百工 “百工之事”可成“圣人之作”》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026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