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军先生是河南省杞县于镇(蔡文姬故里)石店村人,生于1945年7月17日(农历七月初十),于2012年3月26日(农历三月初五)因肝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67岁。
王耀军先生自幼聪明过人,学业优秀,但因家境贫困而放弃考大学返乡务农,耕读兼备,涉猎群书,习练书法,被人戏称为“庄家棵里的大学生”。农村公社造成生产落后,农民生活极度艰难,他为了养家和供养儿女上学,被迫外出谋生。那时还不兴“打工”,他就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或替人书写条幅中堂,或替人刷写标语匾牌,收取微薄报酬。这种谋生方式使他游历了大半个中国,接触了世上的各色人等,体味到了人生的苦辣酸甜,悟出了人世哲理,提高了思想。
他走到哪里,就配合当地的中心工作,义务刷写大标语,宣传国家的方针政策,或宣传当地的英雄人物,让大家学习。那个时代,到处都可看到王耀军书写的大标语。这对促进各项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他不仅书法写得苍劲潇洒,诗词写得也精练形象,而且诗思敏捷,能即景生情,脱口成诗,随手用毛笔写在门上、墙上或用具上,而且他从来不留底稿,他自己说他写诗像母鸡下蛋,下完就走,因此,到处都能看到他写的诗词。
他的诗词全是歌唱新生活、歌颂英雄先进人物,或赞扬企事业大好形势,以及鼓励青少年向上的积极内容。例如他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写的一首《拾柴》诗:“拾柴路过学校门,儿子羞颜似红云。子嫌父底人一等,父怕儿学不如人。”被人广泛传抄,后来曾经传到开封,被河南大学登在板报上,使许多大学生受到感染和震动,特别使不少家境比较贫穷的学生驱除了自卑心理,提高了自尊心,取得了很好的学业成绩。后来有不少走上成功之路的学生给王耀军先生写信表示感谢。又如他在2010年写的一首词《西江月·周口赞》“鹿邑**故里,淮阳人祖伏羲。千秋圣贤毓生机,百业振兴共举。牛去尚存后劲,虎来更有威余。全民携手战犹急,前景更加瑰丽。”这首词被登载在周口市扶沟县出版的《诗联文化》上,受到周口各级领导及广大读者的好评。
王耀军崇拜英雄模范,为宣传英雄人物,他不惜把自己的微薄收入倾囊而出。例如1995年,适逢**战争胜利50周年及**民族英雄吉鸿昌诞辰100周年,他自费制做了一条几十米长的巨幅横标,上写学习吉鸿昌的民族英雄精神,悬挂在大街上,他站在横幅下向来往行人激昂慷慨地宣讲吉鸿昌的**英勇事迹,让大家不忘国耻,随时准备抵御外敌入侵。他的义举,感动了当时正在召开的政协大会,请他在大会上作了演讲,受到政协委员们的热烈欢迎。之后,他又独资为吉鸿昌刻了一通石碑。不久之后,他又到兰考县,独资为人民的好县委书记焦裕禄立了一通石碑。
王耀军千辛万苦总算把自己的儿女培养成了大学生,他又心系天下莘莘学子,他利用自己的渊博知识,经常到学校(主要是高中),主动登上讲台向学生讲解各种知识,鼓励学生不要怕苦,要学习古人“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牛角挂书”等刻苦攻读而成才的典型,使自己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他每次给学生讲演都得到学生雷鸣般的掌声回报,常常被学生拉住不让走。王耀军为了能让广大少年学子真正受到鼓励而积极向上,他购买一摞一摞作业本,在每一本的扉页上都写上一首励志性的诗词,然后散发给学生们。因此,王耀军被誉为“校外义务辅导员”。
王耀军趣闻:关于王耀军的故事还有很多,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周口日报》登载:王耀军在北京流浪被警察收容.当警察听说眼前的这位流浪汉就是大名鼎鼎的王耀军时就对他说:王耀军,听说你才比曹子建,七步能作诗,你现在给我们来一首,立马放了你,谁知王耀军一步未走张嘴就来:大鹏锁囚笼,有翅难飞腾。眼望幽燕地,欲游在梦中。警察佩服他的才华当即将他释放。
王耀军有一首诗在网上广为流传:那就是题在许昌鄢陵“少年童子取高位”——甘罗的陵墓旁的一处墙上的诗文,名为《复拜甘罗祠》,诗云:十二拜相一奇人,名载青史几数春。千秋古柏历沧桑,神童佳话传至今。
王耀军心慈性善,自己是个穷人,见了比他更穷的人就怜悯,他用自己辛苦换来的那点钱,先后救助过无数的遭遇意外困难者。有时甚至把钱全都救了别人,他自己只得空囊返家。因此,凡是了解他的人,都说他是个大善人。
王耀军内心纯洁而外表邋遢,只修品德而不修边幅。有人称他是活济公,有人说他是精神病,有人笑他是半傻子……人物不可貌相,海水岂能斗量!
综合编辑:小臣
领导说了!
你点一个,
小编的工资就涨1块!
1.《河南丨杞县诗人王耀军》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河南丨杞县诗人王耀军》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1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