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论述和指示,加快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广东省党校(行政学院)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习时报联合举办了“新时期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改革开放交流研讨会”。现在,与会者的发言摘录如下,供读者参考。
做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理论先锋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广东新时期改革开放的伟大平台、机遇和使命。党校一定要走在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前列。
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与港澳互利合作。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对广东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他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时,对大湾区建设作了全面部署。他亲自到广东考察时指出,新时期广东改革开放的“纲要”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要求我们充分发挥全省的作用,把这个做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根本性的行动指南,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
准确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内涵要求。《规划纲要》阐述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规划背景、总体要求和空布局,并对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适宜居住、工作、旅游的优质生活圈、紧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共同打造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等作出了详细规划和安排。我们要深刻认识大湾区建设在国家发展布局中的战略地位、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大局和国际竞争格局,全面准确把握党中央的战略意图和《规划纲要》的要求,全面准确落实“一国两制”方针,积极配合港澳做好规划实施工作,与港澳共同推进高起点、高质量建设。
有效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实施。党校作为党的理论教育和宣传的主阵地,必须积极学习和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论述和《规划纲要》,准确把握本质和核心要义。带头深入透彻学习,深入反复学习,力求整体把握,全面系统。率先宣传讲解,力争推出一批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和决策成果。积极宣讲,做好全省党员领导干部集中培训工作。率先实施,使党校落实的思路和措施深入、细致、务实,充分融入学科建设和教学课题,全面、深入地推进到课堂、科研和脑力劳动中。引导广大党员干部适应“中央要求”、“港澳需要”、“广东能做什么”、“湾区方向”,全力以赴推进大湾区建设,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理论支持、智力支持和舆论引导。
——广东省党校常务副校长(行政学院)杨汗青
高起点高质量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广州作为大湾区发展的核心引擎之一,必须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纲”,不断提升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的功能,与港澳携手共建世界级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坚持严格坚持中央顶层设计,善于创造性地推进各项任务的落实。我们必须坚持在中央政府的顶层设计下思考问题、决策和实施。制定和发布重要文件和重要措施,必须严格按照中央的要求,严格遵守港澳地区的政治纪律和工作纪律。在具体任务的实施中,要利用好改革开放的“关键举措”,坚决破除与发展不相适应的体制性、体制性障碍,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完善市场体系和机制,建设生态文明,改善民生福祉,创造性地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部署的各项任务。
坚持“一国两制”方针,善于在宪法和基本法框架下研究政策推进。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党的领导长期稳定的政治优势、港澳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优势、与国际投资和贸易规则的深厚联系、丰富的现代管理经验结合起来,形成大湾区建设的独特优势和发展势头。在“一国两制”的基本制度下,积极探索“一案三地”、“一策三地”、“一规三地”等具体问题,逐步打破壁垒,促进粤港澳规则趋同,实现大湾区市场机制、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和行政管理相互适应的有机对接。
坚持互利共赢,善于发挥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作用,推动大湾区发展。目前,湾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加快推进,香港、广州、深圳、中山将形成“半小时生活圈”,有助于形成顺畅高效的网络,转化为强大的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围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重点建设开放的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强化优质发展方向,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以国际先进水平为目标,提高产业发展水平,进一步促进粤港澳优势互补、密切合作、协调发展。
坚持民生优先,善于从大湾区人最关心的问题入手改善民生。要牢固树立和实践青山绿水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优先贯穿于大湾区建设的全过程和每一个环节,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决打好治理污染的攻坚战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持久战。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深刻理解粤港澳居民的关切和诉求,为大湾区人民特别是港澳同胞提供更加便利的学习、就业和生活条件,推进大湾区建设,造福三地人民。
——广州市副市长黎明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规划、部署和推动的一项重大国家战略。我们要进一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举一反三,把握好以下几个要求。
第一,充分认识“四个空前”,增强建设好大湾区的信心和决心。目前,中央政府对大湾区建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社会各界参与大湾区建设的热情前所未有,粤港澳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广东省委、省政府为推进其工作做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市场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建设世界级的湾区和世界级的城市群。
第二,准确把握“四个关系”,确保大湾区建设有序、有条不紊。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准确把握中央顶层设计与广东改革创新的关系。我们不仅要严格按照中央的要求开展工作,而且要大力弘扬广东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把改革创新贯穿于大湾区建设的全过程;必须准确把握中长期规划与实施的关系;必须准确把握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既要坚持整体部署,整体推进,又要善于从小切口做起,从点带面,整体推进;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借鉴和突出优势与特色的关系,既要借鉴建设世界一流湾区的经验,又要充分发挥“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与港澳共同努力,把大湾区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湾区。
第三,围绕“六个突出”,推进大湾区建设。突出创新引领,加快建设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积极打造综合性国家科技中心,共同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突出规则衔接,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促进三地规则体系的衔接、渗透和融合;突出便捷高效,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大湾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持;突出开放合作,与港澳携手推进开放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措施衔接,打造“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支撑区;突出民生改善,大力推进民生深度融合,打造宜居、宜商、宜游的优质生活圈;突出联动发展,加强对粤港澳发展平台的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共同打造功能性区域产业合作发展平台。
第四,努力实现“四个增强”,确保大湾区建设工作协调有力。粤港澳大湾区肩负着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作为省委推进大湾区建设的工作协调机构,省大湾区办公室将有效发挥协调中心、运行中心和信息中心的作用,进一步加强统筹规划、综合协调、监督实施,加强战略研究,创造性地把握落实中央和省的各项决策部署,确保大湾区建设取得实效。
——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曹达华
充分发挥核心引擎和辐射引领作用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将深圳定位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城市”,深圳将努力抓住重要机遇。
突出重点,加大力度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发展目标。以创新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强化协同创新、集成创新和应用创新优势,扎实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积极打造综合性国家科技中心,努力营造一流科技创新环境,全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地。。
注重规则衔接,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更好地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深圳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要以世界级湾区为标杆,推动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形成。注重规则的衔接,促进要素流动转化为要素流动,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
注重创新合作,努力打造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全球创新创意之都。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为契机,将深圳市场和科技创新优势与港澳台和广州科技创新资源优势相结合,重点在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光明科学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等重点节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牢固树立区域发展“一盘棋”理念,积极融入“一核一带一区”新格局,加强对接和优势互补,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深圳市委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熊云阳
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要门户枢纽
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新时期我市改革开放的“纲领性文件”。我们要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门户枢纽,与澳门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澳洲、珠海的标杆。
加快横琴发展和粤港澳深度合作新支点建设。依托横琴大平台,加强政策支持,丰富合作内涵,拓展合作空,发展新兴产业,探索将横琴及周边地区建设成为对澳门全面深入开放的合作特区,大力支持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
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以港珠澳大桥为龙头,完善港珠澳大桥运营管理和机制安排,加快形成与外界联系紧密、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体系,打造大湾区“一小时交通圈”,提升城市群辐射能力。
注重科技创新合作,积极参与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切实深化珠澳科技创新合作,与澳门携手共建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形成引领和支撑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创新主轴。
标杆国内外最高最好最好,提升城市发展的能源水平。进一步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推进高端功能布局、优质便捷公共服务、快捷高效交通、优美生态环境、开放创新城市文化的青年城市和活力之都建设,共同打造宜居、宜商、宜游的粤港澳大湾区品质生活圈。
——珠海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严为民
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
粤港澳在建设“一带一路”方面各有优势。香港是综合服务和运营管理中心,澳门是中葡经贸合作平台,广东有产能优势。粤港澳可以通过打造湾区一体化市场,促进湾区要素便捷流动,形成国际国内市场和资源的有效对接,实现优势互补。
面对新一轮的国际分工和产业竞争,通过构建新的开放经济体系,打造高水平的开放平台,对接高标准的贸易和投资规则,加快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香港和澳门是世界上开放程度最高、商业环境一流的自由港。实现湾区商业环境与经贸规则的对接,有助于形成面向“一带一路”的“双向”开放格局。
“一带一路”建设五年多来,粤港澳形成了携手建设“一带一路”的政治共识,确立了携手建设“一带一路”的制度安排,粤港澳合作体制机制深化创新取得新进展。进一步深化粤港澳及相关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更好地团结粤港澳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把大湾区建设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
——中山大学港澳发展研究所教授毛燕华
在中国创建高质量的发展模板
高质量发展要求湾区均衡发展。均衡发展的重要指标是人均GDPGDP的趋同性。。粤港澳大湾区人均GDP差距明显。。国际经济法表明,边境地区的贸易和投资往往比内陆地区大得多。但是边境地区的土地有限。如何将边界的集聚效应转化为扩散效应,促进湾区的均衡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只有粤港澳大湾区的市场一体化效应才能解决均衡发展问题。
因此,市场整合和商业环境将是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发展的关键。市场一体化的核心内容在于如何促进要素的自由流动。在湾区,体现在三大点:“跨境货币、税收平衡、民间往来”。湾区规划虽然有一些便利跨境投资的措施,但仍存在“资本大、流通小”等问题,能进入内地市场的人很少。最近税收有了很大的突破。已经明确,当天往返内地的港澳人员不计入税周期,解决了在大湾区工作的港澳人员的后顾之忧。人员交流最为关键,尤其是科研和专业服务人员赴港、澳的签注审批、科研设备进口关税、互联网信息服务等问题,影响三地科技创新的协调。从实践来看,一些涉及税收政策、管理体制、业务准入和对接的技术性“小门”、“玻璃门”、“弹簧门”还有待打开。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粤港澳研究院院长、教授沈
构建共同的“走出去”发展模式
粤港澳大湾区位于欧美日、一带一路等发达经济体的交汇、过渡和连接位置,相对于主要涉及一带一路的亚、欧、非、拉美具有明显的产业梯度优势。梯度是指经济发展互补性、能力合作和互利互惠的势能,可以转化为分工合作的动能。粤港澳大湾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可以起到促进商业环境对接、拓展商业网络经贸、护航海外经营、充当人与血的精神纽带等作用。
在一带一路有很多方法可以建立一个重要的支持区域。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要充分发挥港澳的优势,服务一带一路的需要。通过粤港澳合作体制和机制的创新,率先实现大湾区与国际通行投资贸易规则的对接。依托大湾区,把港澳打造成中国双向开放的桥头堡,把港澳广泛的国际联系、发达的专业服务等优势与内地市场广阔、产业体系完整、科技实力雄厚的优势结合起来。粤港澳共同开拓国际市场,吸引多边和国际金融机构通过港澳参与“一带一路”投融资,鼓励第三方市场合作。充分发挥大湾区华侨华人的交流纽带作用和中西多元文化融合优势,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提供人文支撑。
——广东省委党校(行政学院)经济教研室副主任、教授徐德友
转自:学习时代(A6版,2019年6月7日)
1.《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新时代改革开放”交流研讨会发言摘要》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新时代改革开放”交流研讨会发言摘要》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209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