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说”近期推出“向海图强七十年——纪念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兵说系列”纪念文章,今天发布系列之七:《仿造苏联的小小鱼雷艇,平定沿海十年刀光剑影!》

系列1:“人民海军从苦难开始:最大吨位的船在1月被迫沉没。”

系列二:“中国帆船曾经横渡海洋!闭关自守走向衰落,二战时在美军服役。”

系列三:“夜里两点,密码海魂!日本补偿的炮艇成为了人民海军的旗舰

系列4:《苦难辉煌人民海军!鱼雷船成了支柱,8枚鱼雷击沉了驱逐舰

系列5:“瓦良格号回国受阻,土耳其百般刁难,一国拔剑相助!》

系列6:“杀鸡用刀捅牛,海上敢拼刺刀!西沙海战,小艇打败驱逐舰

声明:军人说原创,抄袭必须追究

“同意玩。先集中精力战斗,近距离战斗,夺取战士,精心组织准备,不要打自己,黎明前撤出战斗,发挥英雄战斗精神。”

——崇武下东海前,在总参的周总理给一线官兵下达作战指示。

在大型水面舰艇极度匮乏的时代,速度快、隐蔽性好、造假便宜的鱼雷快艇,成为人民海军长期克敌制胜的利器。在蒋军疯狂叫嚣“反攻”,不断制造沿海冲突,以鱼雷快艇为尖刀,配合护航船的情况下,针对敌方大中型水面舰艇的不对称作战模式屡试不爽。

我军183鱼雷快艇与护航舰艇进行协同演习,“鱼雷快艇突袭,护航舰艇掩护”,曾是人民海军的主要作战方式

最初引进新中国的鱼雷快艇是苏联制造的20吨к-123 б/к鱼雷快艇,1955年芜湖造船厂在苏联专家指导下成功仿制,在随后与对岸海军舰艇的海战中取得了显著成绩,成为人民海军的英雄。但这种小型鱼雷艇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体格太小,航程太近,仍然能够胜任沿海执行任务,但在近海地区却不愿意这样做,往往无法应对恶劣的海况。事实上,在50年代历次海战中,人民海军虽然取得辉煌胜利,但自身损失也不小。ф-123б/ф的易碎船体在风浪中经常遭受致命的损坏。由于航程有限,我海军快艇分队往往要在预测敌船航线的情况下提前在附近岛屿设伏,大大增加了作战的不确定性。

1944年,美国制造的“希金斯”鱼雷快艇停泊在苏联摩尔曼斯克港。

当时,人民海军意识到这个问题,根据中国和苏联签署的《向中国提供海军运输和技术援助以建造军舰的协定》(简称“六·四协定”),从苏联引进了183艘鱼雷快艇(торпедные)。像,这种类型的艇也是二战期间苏联参照英美鱼雷艇通过租借法案获得的先进技术开发的。但与ф-123б/ф型鱼雷艇相比,183型艇最大的特点是足够大,56吨的标准排水量是前者的近两倍(只有20吨)。这艘船长25米多,宽5米。183拥有如此强健的体魄,可以携带足够的油料和武器进行海上作战,相对宽大的船体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应对恶劣海况的挑战。此外,44节的最大速度使183艇的快速突击能力不亚于紧凑型к-123б/к。

183型鱼雷快艇线路图

183型装备的武器也是威力不错的大武器。一是两侧各放置两个533 mm鱼雷发射管,搭载的533 mm鱼雷无论是射程还是威力都优于ф-123б/ф的456 mm鱼雷。在辅助武器方面,183型艇在船首和船首分别装备了一门2M-3双装25毫米炮(我国后来引进了这种炮的技术,研制了一门国产61舰炮,并广泛装备了各种国产舰艇)。1000发弹药,这种枪最明显的特点是采用垂直模式,射程3000米,威力也高。此外,像к-123к艇一样,183型也装备有“夏季闪电”海上搜索雷达(рлсзарница).

冷战期间,苏联制造的2M-3炮被广泛装备在苏联和华沙条约国家的各种水面舰艇上

1955年,在成功仿制к-123 б/к鱼雷快艇后不久,第一艘国产183型快艇成功下水。芜湖造船厂将国产к-123 б/к和183型命名为6602型鱼雷快艇。当时好像是方便分类,但是

我们的183艘鱼雷快艇编队航行

20世纪50年代,面对严峻的海防形势,新中国海军建设受到高度重视。1957年,周总理在青岛海军基地(后为北海舰队的前身)亲自视察海军舰队,并登上国内183艘弦号为245的鱼雷快艇视察(该鱼雷快艇后存放于青岛海军博物馆)。1958年9月20日,毛主席亲自视察当时的芜湖造船厂,了解船舶制造情况。考察期间,我还亲自登上了一艘新下水的国产183鱼雷快艇在长江上航行。后来为了纪念这一事件,把这艘183鱼雷快艇的船号直接改成了“58-920”。

毛主席视察芜湖造船厂时乘坐的“58-920”号船

1958年9月28日,毛主席怀着极大的兴趣登上了“58-920”号轮船

新下水的国产183艇,在羽翼未丰的时候接受了最高的检查,可谓光彩夺目。不久之后,它迎来了第一次战斗任务。这场战争将彻底改变海峡的战略格局。

另一方面,1965年对海军来说是暗淡的一年。虽然老蒋的“反攻”计划在今年达到高潮,几次接近实战的军事演习把局势推向战争边缘,但开展飞行员特种作战的海军却屡遭失败。第一,那年5月1日,我在妈祖东引岛附近海域巡逻时,被我海军八艘护航船拦截,被撞得很重,逃了出来。两个月后,6月24日,在左颖桃子园海岸的一次大规模登陆演习中,姜海军遭遇严重事故,数十名官兵溺水身亡。8月6日,更大的灾难来了,前往东山岛进行特种作战的“建门”号和“张江”号舰艇遭到我海军鱼雷快艇的伏击,两艘舰艇相继沉没。

蒋军的“临淮”舰(左)和“山海”舰(右)

接连的海上失利并没有彻底挫败蒋军,他的船只虽然不敢主动挑衅,但依然肆无忌惮地出没于敏感海域。当年11月13日,蒋介石南部地区巡逻支队所属的“临淮”、“山海”舰前往崇武以北的吴淞岛执行运输任务。两艘船都属于美国制造的“可敬的”级扫雷艇,标准排水量不到700吨,吨位很小,但在人民海军的船前还是大家伙。

在探测到两艘船的移动后,我们的海军部队迅速做出了反应。13日一个寒冷的冬夜,皎洁的月光洒在海面上,31快艇大队的6艘183鱼雷艇(已经击沉了太平船)和31护航艇的6艘护航艇立即出海。按照预先制定好的“用护航船掩护压制,用鱼雷快艇快刀突袭”的方案准备战斗。但开局不利,由于通信和编队失误,护航编队遭受损失,一度与鱼雷快艇失联。面对突发情况,鱼雷快艇编队不得不独立进行一次强攻,分两组进行。首先,它从敌人的“临淮”舰两侧发起突袭。本来就很重的“临淮”舰在连连躲避闪光灯的同时失去了一样东西,而火力不足的“临淮”舰也被183艇的25毫米机枪压制住了。很快,“临淮”舰被鱼雷击中起火爆炸。就在这个时候,一度失联的护航编队及时赶到,用75mm主炮把“临淮”号船送到了海底。与此同时,试图逃跑的“山海”号船被狠狠打了一顿,损失惨重的“山海”号船一路跌跌撞撞,侥幸逃脱。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被我们的海军快艇队以游客陷阱带走的蒋介石的船只再也不敢在沿海地区出没了。经过十几年的刀光剑影,沿海地区终于恢复了平静。

11月14日凌晨,“临淮”号船被鱼雷击中爆炸的现场

侥幸逃脱的“山海”号

然而,183型船的故事远未结束。事实上,它不仅将鱼雷快艇的作战模式推向了顶峰,而且开启了海战的新时代,宣告了鱼雷快艇称霸时代的结束。

1956年,随着第一代反舰导弹п-15“白蚁”(п-15теснит,北约称之为“冥河”)的成功研制,苏联为了装备这种鱼雷快艇,迅速对183型鱼雷快艇进行了一系列改进,苏联人拆除了鱼雷发射管和艇尾炮塔,并在艇尾安装了两个巨大的导弹发射箱。要知道早期的导弹一般都很重很笨重,不到60吨的183型“搭载”了这么大的家伙,看起来头重脚轻。183艇的新版命名为183P型导弹艇,是当时世界上第一艘导弹艇,被苏联命名为“蚊子”。

183P导弹艇线路图

埃及海军装备的183P导弹船

这种类型的船被苏联大量出售给第三世界国家,埃及海军是当时的买家之一,获得了7艘船。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期间,埃及海军的一艘183P导弹艇在西奈半岛以西海域用一枚п-15导弹击沉了1700吨级的以色列海军驱逐舰埃拉特号,这成为第一次用导弹击沉船只的战斗案例。反舰导弹的威力和杀伤效率震惊了全世界。此后,反舰导弹成为海战中的主要武器,舰炮和鱼雷被列为辅助角色。鱼雷快艇已经让位于导弹快艇,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正是这183艘曾经作为鱼雷快艇保卫人民海军的船只开启了这个新时代。

1.《鱼雷艇 仿造苏联的小小鱼雷艇,平定沿海十年刀光剑影!》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鱼雷艇 仿造苏联的小小鱼雷艇,平定沿海十年刀光剑影!》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309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