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买车,购物,叫外卖...从早上醒来到晚上睡觉,“手机控制器”张静几乎无时无刻不享受着手机App带来的便利。在她看来,没有手机的生活是不可想象的。然而,在2016年中国大数据产业峰会上,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席吴的主旨演讲却让“傻”了。
只要你手机里安装了百度、高德等导航软件,无论你在哪里,我们都能通过你手机里App提供的数据快速找到你。在吴看来,姓名可以造假,身份信息也可以造假,但位置信息无论如何都不能隐瞒。
“App本身与位置关系不大,但App会强行搜索你的位置信息,你的位置信息根本无法屏蔽。”吴解释道。
“那我就不是透明人了?”听完吴的讲话,喃喃自语。
2015年,全球发生1673起数据泄露事故,涉及7亿多条数据记录;医疗行业已经损失了8000多万个人隐私数据。阿里研究院数据经济研究中心秘书长潘永华引用了一组数据,让张静汗流浃背。
“这不是《窃听风云》的真实版吗?”张静快死了。她不知道她的信息是否被泄露了。
像张静一样,许多“手机控制器”直接同意安装该应用程序,而不注意下载和安装时的授权条款。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动作,App就会完成访问通讯录、读取通话记录、读取短信记录、读取位置信息、监控手机通话等一系列行为。,用户的隐私不小心就会被泄露。
就像空气和水一样,数据自然存在于我们身边。每次点鼠标,每次刷卡,每次打电话,每次坐车旅行……数据已经生成。我们每个人不仅是数据的消费者,也是数据的生产者,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
“只要上了网,基本就相当于裸奔了。”微软中国首席技术官卫青坦言,只要你拿出手机打开App,你今天去了哪里,你的电话号码是多少,你的实时位置信息,你在手机上的所有动作都会被悄悄记录下来。
这位有技术背景的工程师认为:“我们越享受数字化的便利,隐私就越少。”
用户多的公司往往数据多。
“现在滴滴已经覆盖了全国400多个城市,是全球最大的一站式旅游平台。我们掌握了超过3亿客户用户的数据。”滴滴公司副总裁康铃表示,滴滴公司已经掌握了所有用户的出行信息,包括姓名、实时位置、手机号码、真实出行轨迹、公司地址和家庭住址。
中国互联网协会秘书长卢伟表示,企业使用App软件收集用户相关数据的行为存在很大争议。
“当数据价值和产权没有明确分类和明确界定时,数据收集者的动机可能是隐藏的,数据安全和各种隐私存在一定的风险。”卢伟表示担忧。
“当全国的各种数据都汇集到一个人手中,那我感觉他和恐怖分子没什么区别。”公安部网络安全局副局长赵霖在一个关于大数据安全的高级分论坛上表达了与卢伟同样的担忧。
也是在这次大数据安全高级别分论坛上,国家密码管理局商用密码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安小龙认为,密码是确保大数据安全的有效手段。安晓龙认为,密码学、核技术和航空航天技术被认为是国家安全的三大支撑技术。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它们在身份认证、安全隔离和信息加密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和安晓龙的观点一样,JD.COM集团首席技术顾问翁智也采用加密的方式进行个人数据保护,应该控制访问形成日志。它使系统能够追溯日志,并可以追溯到过去的某个节点进行实时监控。
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应该说数据安全这个话题更需要技术供应商的考虑,但是个人隐私不仅仅是厂商解决的。吴认为,保护用户隐私的希望不能寄托在互联网公司身上,因为他们既是数据管理者,又是用户,这就好比让“裁判”成为“运动员”。
吴认为保护数据的最好方法是分布式存储,而不是把所有东西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我们现有的数据中心技术不足。过去,大多数安全分析工具都是为小数据设计的。直接用于大数据,处理能力不足。直接存储大数据不安全。”
除了数据保护方面的技术突破,卢伟认为大数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还需要完善和建设空,相应的数据交易规则也需要完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院长龙秋微也主张立法保护个人隐私数据,并为数据资产化立法。而龙认为,数据只有经过一系列的处理才能产生真正的价值,而数据的资产化是立法的前提。
阿里集团安全部门技术副总裁杜跃进表示,在线痕迹是大数据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能对坏人形成极大的威慑。真正的坏人最怕留下痕迹,所以痕迹的留存对保证安全很重要。用户本质上不怕留下痕迹,只是怕痕迹被别有用心的人窃取滥用。
“保护数据的最终目标是让我们的数据流移动并产生价值。”杜跃进说。
1.《手机监听器 手机里安装了那么多App 你的个人信息还安全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手机监听器 手机里安装了那么多App 你的个人信息还安全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366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