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厚,1909年12月生于河北省仁县。1927年6月参加革命活动,192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冀南特委党组书记、特委委员、中共冀南特委组织部部长、蒋介石领导的华北人民抗日救国战争第一军第一师师长、中共中央北方局军委军事运动领导小组副组长、豫鄂边区省委统战部部长、豫鄂边区委员会书记, 新四军第五师第二纵队政委、豫鄂边区行政公署副主任、鄂西北行政公署副主席、第四特派员、鄂东工委副书记、新中国成立后前线指挥部刘子厚先后担任中共湖北省委二秘、省长、黄河三门峡工程局局长, 河北省委书记、河北省省长、河北省委一秘、北京军区政委、国家计委副主任。 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2001年12月,刘子厚在北京去世,享年92岁。
毛泽东作出了“食堂越早散越好”等重要指示
1958年4月,时任黄河三门峡工程局局长的刘子厚接到党中央的命令,任命他为中共河北省委书记。他从三门峡工地来到河北任职。5月,河北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选举他为河北省省长。从此,他的事业与河北的发展融为一体。
当时全国都在积极贯彻八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全力以赴,争取上游,快速经济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河北省和全国各省一样,迅速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刘子厚到了河北之后,决定下去看看。他到衡水、邢台、保定、邯郸等地考察,无论走到哪里,都被广大干部群众高涨的革命热情深深鼓舞。之后在几次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要贯彻党的总路线,必须解放思想,发扬民主,坚持群众路线,敢于争取上游,争取第一。同时,他鼓励大家敢于说话,敢于问困难,不要认为提困难就意味着缺乏动力,问题是对待困难要采取什么态度。
今年春天,由于农田基础设施的大力建设和头脑发热,有人认为原来的高水平农业生产合作社规模太小,全国许多地方开始或酝酿大型合作社。夏天,河南一些地方率先建立了人民公社,得到了毛泽东的肯定。8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召开扩大会议,讨论建立农村人民公社问题,8月29日,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农村人民公社的决议》。在这段时间里,刘子厚也非常关注农村问题。
8月下旬赴唐山考察学习,参加中共唐山地委召开的县委书记会议。22日,他在会上发表了讲话,重点讨论了合并社区和建立人民公社的问题。他强调,人民公社的建立要分三步走:第一步,树立人民公社的架子,从组织上解决统一领导的问题;与此同时,小麦种植要统一规划,劳动力要统一分配,其他问题要在秋季后解决。第二步,解决贫富社区、公积比例、干部调整、自留地问题。第三步,进一步解决所有制和工资问题。人民公社建立后,社员的生活资料,社员个人的农具,社员饲养的畜禽,房屋前后的树木,房屋旁的小块土地,仍然是社员私人所有。中共河北省委采纳了刘子厚的意见,并召开电话会议向各地、各市委传达。但是在实践中,河北省的人民公社和全国一样,还是比较着急的。
◆刘子厚向毛泽东报到。
10月中旬,毛泽东来到天津,听取了保定地委一秘和徐水、安国、定县、唐县的汇报。毛泽东让陪同检查的汪东兴去找刘子厚。毛泽东问刘子厚:“你去徐水了吗?”
刘子厚回答:“我还没走。”
毛泽东笑着说:“去徐水调查!”
刘子厚问:“调查什么问题?”
毛泽东说:“你可以想调查什么就调查什么。”
刘子厚又问:“能用一周吗?”
毛泽东说:“不,三天就够了。调查结束后,到北京向我汇报。”(《毛泽东的记忆》,人民出版社,1993年7月,第250-251页)
刘子厚接受任务,连夜组织省委、省政府负责人和正在参加地市级农村工作部长会议的70余人,分别于10月18日抵达徐水,住在农民中进行调查。经过三天的调查,他们相互接触了他们的所见所闻,然后在10月21日和几位省委同志一起到达北京向毛泽东汇报。刘子厚想不出毛泽东的意图,也想不出调查的主题,所以他决定说出他所看到的。当报道一亩红薯亩产只有2000斤的时候,可以生产8000斤;当毛泽东把几个村子里的肥猪集中在一个村子里参观时,他笑了。然后他报道了徐水急于过渡到共产主义。毛泽东认真倾听,不时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他讲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区别,明确指出要发展商品生产,不要在分配问题上搞平均主义,不要炸掉个人之间的债务;不要谎报作风,不要被降服,革除封建残余。毛泽东对敢于如实反映情况的刘子厚等人非常满意。后来他还引用了刘子厚在郑州会议上的报告,批评造假现象。
农村食堂是1958年大跃进的产物。曾经因为“没钱吃饭”的错误而受到群众的欢迎。1959年春,粮食紧缺,群众投诉公共食堂,引起党中央重视。同年5月左右,中央政府放松了对农村公共食堂的政策。在中共河北省委召开的地委第一书记会议上,刘子厚也明确指出,要从困难出发,制定长远规划。农村食堂如果能长期办下去的话,可以在食堂办,也可以在家办。庐山会议后,在反右形势的压力下,中共河北省委于9月下发了《关于积极办好公共食堂的指示》。强调建立食堂是群众的迫切要求,各级党委要加强对食堂的领导。1960年,特别是在生活困难时期,农村食堂被不适当地夸大为“社会主义立场”,食堂差的原因是从阶级路线上找到的,所以农村食堂无形中成了无人敢碰的禁区。
1961年3月,正在北京参加由刘少奇、周恩来主持的工作会议的刘子厚收到毛泽东的来信(《建国以来毛泽东手稿》,第9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1月,第440页)。会后,4月中旬,刘子厚带领工作组到家乡仁贤镇公社调查农村食堂问题。4月29日至5月1日,他前往邯郸向正在当地进行调查的周恩来汇报。恰好调查了武安的公共食堂问题,对群众的好恶有所了解。他指示群众充分讨论这个问题,党委要走群众路线,把调查结果报告毛泽东主席。
◆1975年,刘子厚(左一)和吕玉兰陪同陈永贵(右一)考察河北衡水等农村。
5月9日,刘子厚给毛泽东写了一份关于农村食堂的报告。他认为,食堂是平均主义的集中地,越是大力支持,平均主义就越多。比如他说岭南十四生产队,食堂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36.3%,生活劳动力占总劳动天数的43%;永福庄九生产队,食堂工人占全队工人总数的47%。因为生活中的过度就业,工作分的分值降低,平均消耗一半的劳动收入。因为食堂做饭,各家各户分开吃,各家各户抽烟,光岭南村一年就用煤180多吨。50多家食堂加入群众讨论后,大部分人愿意退出食堂;如果愿意继续进食堂,永福庄占总户数的1.9%,占总户数的0.8%;岭南村占总户数的7.2%,占总人口的5.4%。5月10日,中共河北省委向全省各地、各市、各县委员会发布了这份报告。
毛泽东收到了刘子厚的报告,也收到了中央领导和其他省委的类似内容的报告。5月14日,毛泽东作出《食堂尽快散了》等重要批示(《中共党史人物传》第81卷,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第159页)。农村食堂迅速解散,取消供应制度,成员间的平均主义得到部分解决。
毛泽东肯定了河北省生产队“大合同分配”的试行办法
1961年春节后,刘子厚前往正在召开三级干部会议的保定、石家庄、邯郸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保定唐县东公社有几个生产大队,实行“大合同分配”的办法,即生产大队给生产大队代购代交任务,生产大队完成代购代交任务后,完全由生产大队独立分配,生产大队不再过问。这样,生产队的积极性提高了,成员的生活安排也更好了,不存在因缺粮而生病、开小差的问题。
这个发现引起了刘子厚的重视和深思,他觉得这是解决生产队之间平均主义的好办法。3月,他参加“三北”会议时,报告了这种情况,同意了这种做法。不久,“三北”会议与毛泽东主持的“三南”会议合并,在广州召开中央工作会议,集中讨论如何纠正生产队和社员之间的平均主义,制定了《农村人民公社条例(草案)》,决定将这一工作条例(草案)送交农村支部和全体社员讨论和评议。会上,刘子厚再次谈到了河北省部分地方“发大单”的做法和效果,主张把基本核算单位放到生产队。但是,由于参加会议的大多数同志不同意这种做法,会议没有采纳这一意见,也没有就这个问题作出结论。
7月初,毛泽东外出视察路过天津,刘子厚向他汇报了工作,并谈了“分发大宗合同”的试行情况。毛泽东听了报告后说,这个方法不错,可以继续试用。九月底,毛泽东南巡回京,路过邯郸。会见了省委副书记刘子厚、王,石家庄、邯郸、张家口、邢台、保定地委一秘,山东省委书记周兴,省委农村工作部部长。
毛泽东先问刘子厚,你想谈什么?
刘子厚说,现在还是我们最后一次谈“分发大宗合同”的问题。
毛泽东说,这是一个大问题。不是基于脚,而是基于腰。是平均主义,脚在生产,腰在分配。
毛泽东问周兴山东的情况,说我在济南的时候,河北唐县有个公社,连年增产,但没有让大队统一核算分配。他们称之为“分销合同”。年年增产,不死,过上好日子,还能完成收购,真正调动积极性就靠这一条。
毛泽东问河北省开展了多少试点项目。听完刘子厚的回答,他说,为什么试点项目这么少?应该会多一点,一般都要试点。他问了反对这个的理由,逐一分析,说这些都可以解决!他还讲了山东、广东、湖北的试点情况,然后说,你还是在河北写个报告吧,我给他们试一试,省地两级调查研究一下(《中共党史人物传》,第81卷,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中央文献出版社,第1版,2002年4月,第160-161页)。
汇报结束后,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的谈话记录,编制了《邯郸谈话会议记录》,并于10月7日以中共中央的名义,向中央、省、市、区党委下发了《关于农村基本核算单位的指示》,附上《邯郸谈话会议记录》和河北省的五份材料。1962年2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改变农村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的指示,决定以生产队即初级社会规模作为人民公社的基本核算单位,从而改变了生产队之间的平均主义。
“四清”运动改变了农村干部的作风
1962年初,中共中央决定适当调整农村人民公社管理体制,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刘子厚开始思考日益尖锐的农村干群矛盾。由于农村生产关系变化快,工作粗糙,多年积累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虽然人民公社的基本核算单位已经下放给了生产队,但人民公社的集体经济仍然处于困境。在这种情况下,相当一部分干部吃得多,占得多,不利于公益,铺张浪费,甚至贪污盗窃。很多生产队都有“干部吃多占多,成员一年白干活”的现象。
刘子厚深刻地感到,为了使农村经济管理适应变化了的生产关系,巩固和发展公社集体经济,有必要对生产队及其管理的全部财产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查。 在贯彻中共八届十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过程中的使用和分配,找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农村公社经济发展走上正轨。
◆1970年9月,中共九届二中全会期间,李雪峰(前排左二)、刘子厚(前排左三)与出席会议的河北代表合影,其中包括吕玉兰(前排右三)。
1963年1月,刘子厚听取了保定区委一秘李跃农在定县富头庄大队开展社会主义教育“小四清”的汇报。根据群众的要求,在县委工作组和生产大队党支部的领导下,该大队对生产的帐目、工作点、财产和仓库进行了彻底的清查,并逐项向群众作了交代。结果全大队发现干部吃多占粮13879斤,干部贪污挪用现金9070元,并组织退款,使干部受到教育,鼓舞了群众,逐步消除了干群对立,出现了干群团结,艰苦生产的新局面。这一经验立即得到刘子厚的肯定,他要求先在定县,再在保定推广福头庄的经验,把“四清”的内容总结为:(1)清账。清理收入、支出和分配账户。收入要特别注意跑电,买机器,买动物,出门开销。(2)清洁。主要是干部的记账和补贴工、副业、外地补贴工以及记账工是否丢失或遗漏。(3)清算财富。重点是农具、机械、机电材料、猪、羊等牲畜、销售材料、票证、农副工具和电器。(4)清理数据库。主要库存粮食、棉花、石油、化肥等。“四清”的时间范围要求1962年的问题要清理,重大问题也可以在1962年之前清理。
定县和保定的“四清”已经进行了三个月,到1963年3月底,保定的“四清”运动基本结束。4月4日,中共保定地委向省委写了关于社会主义教育和“四清”的报告,转发全省参考,并提交中共中央和毛泽东。
年初,刘子厚向毛泽东详细汇报了富头庄乃至保定农村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开展“四清”的做法和成效。毛泽东赞扬了刘子厚的报告。
同年5月,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我跑到了11个省。只有子厚和燕春来没完没了地谈社会主义教育,其他人就不说了。”(丛锦,《曲折发展的岁月》,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12月,第529页)
同年5月中共中央杭州会议,通过了在农村进行大规模阶级斗争的纲领性文件,即《中共中央关于当前农村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并附《关于保定地区社会主义教育和“四清”的报告》作为附件之一。随即“四清”(政治、经济、组织、意识形态)运动在全国展开,提出运动的重点是“在全党建立资本主义”。
通过“四清”运动,改变了农村干部的作风,完善了基层财务和托管制度。但是,许多不同性质的问题被视为阶级斗争或党内阶级斗争的反映,使许多干部和群众受到不应有的打击。
毛泽东对刘子厚检查的指示:这是林彪一伙丢弃的一块石头
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通知》,并迅速向全国发布。5月16日的通知成为文化大革命全面展开的象征。这时,中共中央华北局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县级以上负责同志到北京参加工作会议。主要内容是学习中央“五·一六通知”,开展“文化大革命”。
河北组会议开始由省委第一书记林铁主持,也对个别省委领导和部分部门领导的错误进行了揭露和批评。会议开了近一个月,华北局主要负责人召集会议发言,批评河北省委没有揭开盖子,决定更换河北组会议主持人。经省委常委讨论,二秘刘子厚当选为会议主持人,会议的焦点也转向了对林铁错误的揭露和批判。根据华北局的决定和省委常委的意见,刘子厚继续主持前门宾馆河北组会议。8月25日,华北局通报,经中共中央批准,免去林铁中共河北省委一秘、华北局三秘职务,任命刘子厚为河北省委一秘。
随着“文革”的展开,大学生的联系开始了,中学生也走出了学校。刘子厚在北京和天津当学生。为了稳定局势,省委向一些高校派出了工作组。8月,保定、承德、张家口、唐山、石家庄、邯郸、邢台、沧州等城市的红卫兵冲上街头扫荡“四旧”,影响城乡,造成极大混乱。这时,在天津的大街小巷,已经出现了一种“甘愿尴尬,敢拉刘子厚下台!”大口号。
◆刘子厚和、杨在一起。
1967年1月,中央召开工作会议,错误地批判了“刘邓路线”。由于刘子厚在此期间主持工作,成为在河北推行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罪魁祸首”,成为批评和冲击的对象。11月至12月,刘子厚代表中共河北省委,就“文化大革命”中所犯的错误,视察了全省的干部、群众、学生和红卫兵。1967年1月,刘子厚被关在“牛棚”里,轮流批评全省。11月,参加了北京军区举办的河北省负责干部毛泽东思想学习班。1968年2月3日,河北革命委员会成立,刘子厚合并为省革命委员会第一副主任,李雪峰任主任。
省革命委员会成立初期,刘子厚作为第一副主任,主要处理日常事务,更注重工农业生产。1969年4月,刘子厚在党的九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此后,他根据中共九大确定的任务,参加并领导了全省的“打纠”运动,实行了“左”倾错误。
1970年8月,在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即庐山会议上,林彪一伙突然袭击。毛泽东主动写了《我的意见》,严厉批评陈伯达搞政治欺骗和阴谋。其实对林彪一伙也是一个打击。庐山会议期间,出于对毛泽东的无限忠诚,刘子厚和华北集团的同志们没有识破陈伯达和林彪的政治阴谋,支持“人才论”和“立国家主席”,遭到毛泽东的批评。
庐山会议后,12月22日,中央召开华北会议,揭批陈伯达。刘子厚在会上做了交底和初审。会议于1971年1月24日结束。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作总结发言时,宣布免去李雪峰职务,任命刘子厚为河北省革命委员会主任兼党的核心小组组长,郑三生为河北省革命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兼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
华北会议后,河北省革命委员会和河北省军区在河北省联合召开整风会议,持续47天。刘子厚在参加多次小型会议听取批评的基础上,于3月19日向大会作了检查,并通过全面通报及时向党中央提交。毛泽东看到这个简报,作了如下指示:“这篇文章留给军委办公室的同志看。在陈伯达的假船上,岁月流逝。庐山虽然已经过去半年了,但是经过各种批判会议,直到3月19日才讲了几句真话。上假船真的比下假船容易。当人失去理智(即走了错误的路线)时,就怕暴露庐山会议上狂攻的勇气已无处可去。”(汪东兴:《毛泽东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当代中国出版社1997年11月版,第77-78页)在最后一页,他还指示:“这只是一个声明。接下来要看行动。”(同上)
4月15日至29日,中共中央召开集体整风通报会,传达了毛泽东对刘子厚检查的指示。刘子厚立即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又做了一次检查。毛泽东在看到这封“非常好”的指示信后不久,就印发给了会议。
同年5月,中国共产党河北省第二次代表大会和二届一中全会在石家庄召开。经中共中央选举批准,刘子厚出任中共河北省委第一书记。随后恢复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调整充实省级机关工作机构,重新建立正常工作秩序,各项工作基本纳入正常运行轨道。
毛泽东对刘子厚的批评,更大程度上是对林彪一伙的一种震慑山虎的斗争策略。8月中旬至9月中旬,毛泽东访问南方,与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江西、浙江、上海、北京等省、市、区的党政军领导进行了会谈。九届二中全会讲了好多遍,他对林彪一伙采取了三个措施:一个是倒石头,一个是拌沙,一个是挖墙。陆续批发一大堆文件,就是倾倒石头;派几个人参加由林彪、黄永胜、吴、等人控制的中央军委办公室是为了混沙;重组北京军区叫挖墙脚。毛泽东对刘子厚检查的指示,也是针对林彪一伙的,这是向他们扔的一块石头。
8月25日,毛泽东在武昌与华国锋会谈。九届二中全会谈到解决问题的措施时,说:“我是程的三把斧头,打石头,挖墙角,拌沙子。很高兴看到38军的报告,马上批准了。第24、21、38军整固很差,尤其是38军。它还批准了济南军区的反傲慢和刘子厚的检查等文件。这是在玩石头。”(汪东兴:《毛泽东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当代中国出版社1997年11月版,第100页),这是半个多月里说了四遍的话。
1971年1月,刘子厚在担任河北省党政领导职务后,面临着“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混乱和动荡局面,以及林彪、陈伯达反革命集团在河北省的破坏留下的各种严重问题。他和郑三生以及一批省委常委一起,努力抓稳定抓生产,促进了全省的稳定。
1.《刘子厚 刘子厚主政河北的非常岁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刘子厚 刘子厚主政河北的非常岁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368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