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邦妮和克莱德
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邦妮·帕克(Bonnie Parker)看到克莱德·巴罗(Clyde Barrow)在她母亲位于德克萨斯州达拉斯(Dallas)西部小镇的家中偷了她母亲的车,于是她急忙下楼去阻止这辆车。
克莱德对邦妮一见钟情,向她表明自己曾因持械抢劫入狱,抢了她面前镇上的小超市。邦妮早就厌倦了当服务员。经过这么勇敢的小考验。邦妮决定和克莱德一起去,从此他们两个一起流浪。
在路上,邦妮和克莱德遇到了在他们家门前说再见的农民。因为负担不起银行贷款,他们不得不搬出房子。克莱德把手枪递给了他。随着一声清脆的枪响,指示这个地方是银行财产的标志被完全刺穿了。几个人相视一笑。
克莱德把手枪递给了农夫
从此,邦妮和克莱德踏上了抢银行的道路,辗转到了德克萨斯州、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和俄克拉荷马州,加入了负责修车的莫斯,和克莱德的哥哥巴克·巴罗、嫂子布兰奇组成了巴罗帮,一时成名。他们的抢劫就是劫富济贫。他们逃跑的时候,那些穷人把他们当英雄,给他们水喝,不是背叛他们。
邦妮和克莱德最终落入了警察设下的陷阱。
邦妮悠闲地坐在车里,克莱德下车与莫斯的父亲聊天。莫斯的父亲看到一辆汽车从对面穿过卡车驶来。森林中的鸟儿被吓了一跳,黑暗的灌木丛不自然地摇摆着。他害怕地钻到大卡车下面。
克莱德只是说“嘿!”立刻意识到不对劲,他迅速回头看着邦妮,邦妮紧张地看着他。克莱德跑向邦妮的车。与此同时,无数的子弹从灌木丛中射出,全都倾泻在他身上。
不知过了多久,终于安静下来。邦妮和克莱德已经失去了活力,他们的身上布满了弹孔。这是他们逃亡旅程的终点。
02
电影欣赏
电影史把60年代转型后的好莱坞称为新好莱坞。1967年的《邦妮和克莱德》以对传统好莱坞电影的讽刺和对传统价值观的反思拉开了新好莱坞的序幕。
这部电影的第一位志愿导演是Truffaut,后来找到了Ge Daer,最后找到了现任导演亚瑟·潘。当时法国新浪潮如火如荼,这部电影结合了经典好莱坞和新浪潮电影的优点,看电影的时候会感觉更清晰。
这使得《邦妮与克莱德》既保证了艺术表现力,又保证了高度的观赏性,从而成为新好莱坞电影的开山之作。
人物形象
这部电影把邦妮和克莱德描绘成优雅而挑衅的强盗。他们不仅是各奔东西的江洋大盗,更是生死与共的忠诚伙伴,甚至是与社会抗争的自由骑士。
这部电影向真正的邦妮和克莱德致敬
邦妮和克莱德,还有她的哥哥巴克、嫂子布兰奇和年轻的莫斯,抢劫银行,抢劫商店,但他们对去银行取钱的人“高举双手”,除非万不得已,他们不会杀人——克莱德在不小心杀了人之后特别内疚。他一直说“我不想杀他”,在看电影这样轻松的环境里还是放不下,一直抱怨。
他们天真无邪,甚至和一个被他们抢了车的富人和他的情妇成了朋友。可见他们只注重钱,不注重人,平时的抢劫也没有让他们发财。他们仍然吃普通的食物,如汉堡包和桃子冰淇淋。影片中,抢劫只是一种生存手段,是他们反抗社会的手段。
克莱德和他的派对
其实电影上映后,马上就陷入了争议。真正的“邦妮和克莱德”案受害者家属强烈抗议这一英雄挽歌。保守派守护者也谴责这部电影选择性地忽视了主人公的道德问题。
但是,观众显然不是这么看的。在当年的奥斯卡金像奖上,该片大放异彩,获得最佳影片、最佳男女等十项提名,最终获得最佳女配、最佳摄影奖。
悲剧结局
这部电影设计了一个悲惨的毁灭结局,他们在其中被警察杀害。影片以颂歌般的升级镜头处理拍摄场景,强调两人感知到埋伏时间,相互伸手的时候,分享生死的悲壮感觉。
这个结局虽然是悲剧,但却反映了当代青年反抗的主题:充满活力的个体,反抗非人的社会制度。
邦妮和克莱德的剧照
影片中最后的结局也被视为“暴力美学”的开始。慢镜头里,邦妮和克莱德被机枪扫射了近30秒,像提线木偶一样倒在地上。就在几秒钟前,他们高兴地看着飞鸟和灿烂的阳光。
如此生动直白的暴力展示,开创了美国残忍暴力与生动画面相结合的先河。这个结局后来被很多导演模仿。
强盗电影&公路片
从类型制作的角度看,《邦妮和克莱德》打破了经典匪片的类型模式。导演亚瑟.潘在传统的强盗电影中加入了公路电影的元素。这部电影的叙事随着主角的命运而波动。而且影片中加入了喜剧元素,从头到尾伴随着节奏明快的口琴和吉他,为影片奠定了欢快的基调。
师姐对电影大致了解了一下,才觉得这是一部“很酷的电影”。没想到它融入了新浪潮的风格。侧面也反映出“新浪潮”之风确实在吹。
这部电影在艺术、思想和商业方面确实有很高的造诣。而且邦妮和克莱德真的很有魅力。虽然我知道他们是江洋大盗,但还是会被人吸引。
有兴趣的话还可以看看邦妮和克莱德的真实故事。豪情嶙峋,朝气蓬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