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思维,抓发展,抓改革创新,促转型
现代农业转型的天门路径
年初,一个消息激励了天门百万人:天门市被批准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以粮棉油为主的天门作为传统农业区,创造了全省多项第一,进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意味着天门传统农业转型成为国家现代农业样本之一。
天门站在传统农业城市向现代农业城市转型的新起点上,提出“构建新型农业管理体制”的主题,继续探索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管理体制。建设新合作社引领优质稻米生产示范基地、现代棉花加工物流产业示范基地、科技支撑优质油菜生产示范基地、品牌蔬菜产业示范基地、现代名优水产品供应链示范基地、出口型生猪健康养殖示范基地、良性循环农业发展试验示范基地、四化同步发展综合示范基地等8个示范项目。
天门市委书记柯军指出,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的“第六产业”,就是推动农业与农产品加工、流通、服务的有机结合,从单纯的农作物生产向农产品加工、流通、休闲服务业融合发展,从而形成一个又一个“全产业链”。
传统农业如何向现代农业转型?天门坚持以产业理念抓农业发展,以改革创新促转型。天门市市长吴进认为,要用产业理念和精神引导现代农业发展,打造天门农业发展升级版。
该市坚持“抓龙头、扩基地、强设施、培专业、建市场、创特色”的原则,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有效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全市在华丰合作社连片启动10万亩高标准农田试验田,突出粮食高产高效。
2014年,天门市粮食总产量为73.42万吨,第六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称号。农产品加工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1:1,被评为“四批”工程先进园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生猪向大县转移”。
以华丰为代表,天门市共有181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国家级示范合作社9个,省级示范合作社14个,提供社会化服务,推广早稻集中育苗。
一是促进了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2014年,天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52.67万亩,占承包耕地面积的35.2%。全市农村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34万亩,其中合作社规模经营面积21.3万亩。
二是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全市采用规模化作业、科学种植、机械化作业的方式,全市农机综合作业率达到74.3%,居全省第一。
三是创新农田水利建设模式。全省农民建的第一个土地改良工程在天门开花了。
四是探索农村城镇化的新途径。开展新型农村农民集中居住社区建设,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
此外,天门把发展生态农业作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措施,加大投入,引进龙头企业。目前全市共有休闲农业示范点9个,全市休闲农业示范点约200个。
沃野芬芳浓郁,改革创新充满活力。今天的天门,迈向中国农业强市的征途是坚定的!
“华丰模式”被称为全国
天门是中国著名的棉花之乡和粮仓。在这片沃土上,100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欣欣向荣。
华丰农机合作社成立于2006年,从最初的160亩发展到现在的8.6万亩。10年来,华丰的土地流转面积扩大了数百倍,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合作社成长为中国现代农业的样本。
今天,华丰以其高流通价格、高土地产出、高会员收入和高管理效率而闻名全国。
目前,该合作社已转让和种植了8.6万亩大宗作物,横跨天门、仙桃、汉川、沙洋、钟祥和景山等6个市县的几个村庄。
目前,华丰合作社牵头的天门新农业管理体系,正在全力打造新合作社牵头的全国优质水稻生产示范基地。2014年,湖北省连片10万亩高标准农田高产高效粮食生产建设项目落户华丰。在它的带动下,天海龙、惠丰、九鼎、志鹏等10多个农业合作社都转让了1万多亩土地。利用合作社在技术、机械、资金等方面的优势,进行大规模、标准化的水稻种植,已经成为“天门模式”。
绿色天门生态示范
在天门,一场“青天门”的行动正在蓬勃展开。全市拟从推进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绿色示范村建设、绿色通道建设、农田林网建设、绿化苗木基地建设、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做好森林资源保护等七个方面,在两年内完成造林面积6.24万亩。全市林地绿化率达到90%以上,森林覆盖率年均增长0.15个百分点,森林保护区年均增长10个百分点,绿色示范村达标率达到60%以上
近年来,以重点工程为依托,以保护和扩大为重点,巩固和发展了森林资源,完成了“双低”改造、荒山造林、血吸虫病防治林等优质造林工程,大力推进荒山、荒坡、荒地治理。去年,28500亩重点林业工程得到高标准绿化。
全面推进绿色示范村建设。去年,结合低产林改造工程和“三万”活动,以“四化”乡和全镇绿色示范推进试点镇月口镇为重点,因地制宜地在健康村、石峰村、竹湾村、薛雄滩村、新口村、杨丽桥村等村进行了农村绿化,健康村被评为全省绿色示范村。
畜禽无害化处理居全省首位
天门作为一个生猪养殖大城市,每年生猪产量超过百万头,养殖污染控制一直是这个城市的一大难题。如今,随着循环农业的不断推进,农业污染的阴影正在逐渐消退。
数据显示,2014年,天门市1万头以上的大型养猪场31个,年出栏500头以上的养猪场329个。
目前,全市已有31个大型养猪场和部分农户被纳入农村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示范工程。
仅去年一年,天门就投入796万元用于畜禽规模养殖污染治理,是历年来最大的投入。
根据市能源局的数据,去年,全市小型沼气项目呈爆炸式增长,全市建设32个小型沼气项目,实现供气800多户,相当于过去两年建设数量的总和。截至目前,该市已建成70个小型沼气项目,近2000户家庭受益于清洁能源。
天门是武汉1+8城市圈“国家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2013年,全市建成标准化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率先在省、市、地推进病死猪集中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该中心每年可生产6000吨生物有机肥,每年消费和治疗近15万头病猪和死猪。
信息化助推现代农业
今年年初,天门首个农村电商平台项目开通。
网站由两个平台组成。一是搭建地方和区域网络综合购物平台,为农民提供农产品下乡、日用品销售、手机费、门票销售等公益服务;二是与淘宝合作,打造具有淘宝特色的天门亭,拓宽农产品出口渠道。
这个地方电商平台最大的特点就是整合了分散在乡镇的地方特色农产品,成为全市第一个“线上食品市场”。
通过互联网优化流通环节,已成为天门解决农产品价格昂贵、农产品下乡难进城的有益探索。
目前,天门已建立了以1个市级农业科技信息咨询中心为龙头,27个乡镇农业科技信息咨询服务站为纽带,787名农村信息工作者为基础的三级信息服务网络。通过互联网将“12316”、“农业技术一点接入”、“植保远程诊断”与网格化管理相结合,进一步拓展农业信息化的服务范围和领域。
农产品安全监测合格率居全省前列
2011年,天门市委、市政府引进天门齐家生物食品有限公司,成立天门齐家农副产品有限公司..
目前基地占地1200亩,形成了果蔬新品种实验园、新栽培技术示范园和集约化经营示范园。基地实行工厂化管理、科学种植和现代营销模式,产品远销香港、澳门、马来西亚、越南等市场。
如今的天门已经形成了七大特色菜盘基地。2014年,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在张岗镇率先试点菜花种植户,通过监控管理,实现了“生产有记录、信息有查询、流向有跟踪、责任有追究”的监管目标。山楂叶螨被授予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商标”,“张岗菜花”被授予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庄品坚集团的“大米”和天丰惠农农业有限公司的“冬瓜”被认证为有机食品。张羽永茂粮食有限公司和金灿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大米”获得绿色食品认证。
同年,湖北省随机抽取天门农产品99个样品,合格率为97.98%。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稳定控制在96%以上,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水产品:引领促进发展
2014年,天门市水稻泥鳅总养殖面积达到2万亩。全市坚持“以渔促稻、稳粮增效”的原则,着力打造稻泥鳅共作品牌,申请“天海隆一号”、“泥鳅稻香”等一批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
城市采用“企业+基地+农民”的运营模式,辐射带动2000多农民增收。目前,全市已建立18个省级健康养殖示范场。
“稻泥鳅共生”种养模式在该市的试点和推广,已成为渔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天门水稻泥鳅共生基地种植的“泥鳅香稻”荣获第十一届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金奖。
1.《懂购 湖北天门农业 全国示范》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懂购 湖北天门农业 全国示范》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481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