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8月25日电7月10日至8月22日,走访了8个省市,56个核心区,行程1800多公里,形成近200万字的研究成果...今年夏天,南京邮电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136名学生沿着大运河行走,完成了一次文化之旅...
今年5月,南京邮电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成立了“运河语境、心灵语言、愿望”暑期社会实践小组。该团队由两个年级的136名学生组成,其中大多数来自大运河,对大运河有着天然的认同感。
据报道,近日,经过42天的实地调研、资料整理和成果撰写,他们完成了近200万字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口述70年——大运河集体记忆》、《大国工匠——大运河边的守护者》、《迁都大运河:流动人文地理》、《一江一城:大运河与城市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四部手稿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口述70年——大运河集体记忆》通过寻找运河沿岸的“共和国同行”,勾勒出“人民视角”下的大运河文化记忆,凸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变迁和巨大成就;《大国工匠——京杭大运河守护者》从“传承人”的角度探索京杭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迁大运河:流动人文地理》,从流动的角度,说明大运河是一条经济富裕、文化丰富、生态优越的宜居带,描绘了一幅流动人文地理图景;《一江一城:大运河与城市发展》呈现了一段运河沿岸城市的“发展史”,展示了大运河对城市发展的重要价值。
研究的成功离不开学校和学院的大力组织和支持。南京邮电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党委副书记陈表示,学校一贯重视社会实践教育,鼓励学院大胆创新教育模式。在这样的良好氛围下,社会人口科学学院紧紧围绕提高学生能力,教学、科研、社会调查相结合,推出了“信息艺术拔尖学术人才培养计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记者了解到,社会与人口研究所已于今年4月开始筹备工作,并制定了周密的活动计划。7月,举办首届“暑期社会实践培训班”,开展为期4天、14个主题的社会研究培训。在调查过程中,16名导师前往不同的调查地点进行后续指导,并对数据整理和成绩撰写给予了充分的指导。“高等教育创新没有极限空,但核心是巩固知识,提升人格,激发热情,坚定信念,这些都体现在这次调查中。”教官刘小锋说。
陈说,这次“走近”大运河的调研之旅,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使学生更加认识到时代青年肩负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
1.《陈迪生 行程1800公里走访8省市 南邮学生完成200万字运河文化调研》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陈迪生 行程1800公里走访8省市 南邮学生完成200万字运河文化调研》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492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