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学者都在晒“最后悔的书”。《收获》杂志编辑部主任叶开在微博上说,“我去年买的最后悔的东西,《这天道不太平》,《南渡北归》;编剧史航说,他这几年买了三本自己后悔的书:《南渡北归》《沉默的基因》《鲁迅的胡子》。
接下来很多网友吐槽,玩接龙游戏。于是,很多畅销书和名著也被“枪毙”,被标为“坏书”。比如刘彤的《谁的青春不迷茫》,年轻人很喜欢,还有我曾经很喜欢的茅盾文学奖的《穆斯林的葬礼》,逃不掉,也不能幸免。真的可以用“无本无悔”来形容。
为什么「最后悔的书」会引起共鸣?在我看来,这真的不能怪“书太烂”,要怪怪人缺乏独立阅读精神。人的精神是有层次的,人的精神水平会随着时间而提高。注定一个人的阅读体验是不断变化的,需要面对的书籍内容必须不断迭代。如果有一本书是最不后悔的,那一定有一本书能击中读者的心,满足读者在某个时间的需求。这实际上要求我们在阅读中,要始终坚持自己,要有独立的精神,而不是盲从,随大流。这样你总能找到能和你灵魂对话的书。
现在的书市就像一片汪洋大海。很多人一头扎进去,很容易找到北方。特别是很多书被炒作包装,卖狗肉。另外,太多的书评没有节操,至少失去了独立的价值判断。大部分都在喊市场,大部分都在说人情卖面子。甚至有些书评也只是为了拍作者马屁。在这种情况下,确实有很多可怕的书被吹嘘为“上帝工作”。市场泥泞的时候,难免会有坏书,但大家不要过度阅读。所以我觉得与其为“最后悔的书”而失落和愤怒,不如反思一下,为什么读者在选书的时候本该失去的独立精神。
在我心目中,似乎没有什么比读书更能让我们每个人完全自由选择的了。可悲的是,虽然自由是一件好事,但当自由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往往并不享受它。当然,任何一种自由都会遇到干扰和束缚,读书也不例外。这不仅体现在上述书评人缺乏节操,还体现在一些自以为是的文化势力,喜欢给人书和阅读任务,总喜欢给出“必读”的结论。但是面对这样的粗暴和无知,读者不应该轻易放弃选择的自由。自由是自己守护,自己赢得的。如果你失去了读书很容易得到的自由,你不能抱怨太多,感叹自己遇到了“最后悔的书”。
阅读是一种文化行为。可以说,国民阅读的现状是文化生态的写照。在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一个多元价值观的时代,我们总能看到无数人争相追求一本书,仿佛在争夺一颗治天下的救心丸。这种现象真的很可怕。如果现在要考察什么是“无悔之书”,恐怕答案会集中在“黑厚学习”、“成功学习”、“办公室政治”、“商业战略”等书籍上。其实这种经常放在机场的书店书,每天都很享受匆匆忙忙的人的抚摸。这种现象,说到底是因为人类的行为并不是由独立精神主导的。
人非圣贤,谁也不能不买一些“最后悔的书”。但是,如果你总是买“最后悔的书”,如果你总是找不到自己的阅读方向,无法建立自己的阅读体系,我觉得你应该反思一下自己。读书是自己的事,是心灵的事,读书不反思的人生不值得活下去。所以,当我们在抱怨自己的情绪和智商被“最后悔的书”侮辱的时候,我们要想一想,我们为什么会掉进那些文化垃圾里,为什么会失去自己独立的文化人格,为什么会让本该自由宽广的心变得那么死板僵硬。
如果你想清楚这些问题,买“最后悔的书”的概率肯定会越来越低。
1.《黑厚学 编剧史航吐槽“最后悔的书” 呼唤独立阅读》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黑厚学 编剧史航吐槽“最后悔的书” 呼唤独立阅读》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524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