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还没有从春节档的喜庆气氛中清醒过来,就在市场上迎面遭遇了好莱坞电影的大面积屠杀。2012年第二季度的多部重要国产电影,无论是商业类型还是艺术类型,都没有获得预期中的市场表现和口碑评价,引发国内电影行业一片哀声四起。

  国产电影在市场遭受重创,除了好莱坞电影的市场表现出乎意料地强劲,也和中国电影在过去几年漠视创新、漠视观众有着直接关系。如何能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在本土市场上和好莱坞电影一较高下,已经成为未来几年中国电影所面临的燃眉危机。

  从创作角度来说,未来几年国产电影在本土市场面对好莱坞时,都肯定是防守姿态的。拼特效拼卡司拼制作都没戏,最后拼的还是看谁更了解中国人的情感世界。电影拼到最后还是在讲故事,这个故事能让观众在短短的两个小时甚至更短的时间里,忘却俗世烦恼,无论哭笑,都让你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精彩和不凡。而我们的电影,是有可能做到这一点的。

  为了做到这一点,面对被戏称为“好莱虎”的进口大片,国产电影除了继续努力提高艺术和技术标准外,也必须要解决一个越来越迫切的问题:国产电影一定要在题材范围和审查尺度上给予放宽,最起码要做到同公映进口片一个标准,做到人家能拍什么我们就能拍什么。因为就算暂时技不如人,但我们也不能自缚双手,否则连拼一下的机会都没有。

  有人担心放开尺度后国产电影肯定会生产出更多的垃圾。对于一个开放、公平、自由竞争的市场来说,这是不可避免的。但这是电影人的合法权利,没有任何人有权力要求所有人都和你的审美趣味一致。好和坏请交给市场,不要再用单一的趣味来评判艺术创作。

  繁荣健康的电影市场肯定是各种类型都具备的,既有爆炸打斗追车,也有言情浪漫温馨,当然也得有小清新和其他各种趣味。如果各种趣味的观众都能在这个市场上找到自己想消费的类型,那么市场自然会完成创作类型的引导,同时为其他各种类型的小众电影都留出足够的生存空间。

  指着中国电影一把就出个《泰坦尼克》那是该吃药了。现在的当务之急是重建基础市场,先把中小成本类型片操练好了,夺回被类似《迈阿密行动》《天际浩劫》这种人神共愤的进口批片占据的市场是关键。这个类型片市场的关键,除了基本的艺术和技术标准外,就是题材和尺度。只要能够放手让中国电影人面对这个开放、公平、自由竞争的市场,剩下的,请相信观众。

  

四月份:

本月共有20部中外电影上映,其中以国产电影居多。对于影迷来说,这是悲伤与惊喜共存的一个月,他们既能在电影院里重温经典,感受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也会在电影院里目瞪口呆,不敢相信自己竟然花钱看了这样一个玩意儿。泰坦尼克号3D版Titanic3D

  作为一部号称“2.99D”的后期转制3D电影,《泰坦尼克号3D版》除了将《泰坦尼克号》3D化外,没有在内容上做任何改动。当然,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并不是这样的。

  《泰坦尼克号》曾于1997年在国内公映过,除了创下惊人的票房纪录外,也给整整一代年轻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随后中国电影市场在新千年里迎来了爆炸式的高速发展,伴随着银幕数量的快速增长,大量年轻观众“重新发现”了电影这种娱乐方式。而这些有着极强消费力的年轻观众,在2010年又遇到了划时代的电影《阿凡达》,让他们也“重新发现”了詹姆斯·卡梅隆这位被影迷昵称为“卡神”的传奇导演。

  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凭借《阿凡达》横扫全球,总票房达到史无前例的27亿美元之多。而快速成长中的中国电影市场则凭借全球第二的3D银幕数,贡献了14.5亿人民币的内地票房,约合2亿美元,成为《阿凡达》最大的海外市场。这样的市场表现,不得不让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的目光投向了这片神奇的东方热土。

  作为一部号称“2.99D”的后期转制3D电影,《泰坦尼克号3D版》虽然没有达到《阿凡达》那样的完美3D效果,但对于大多数连灯泡亮度都不太在乎的中国观众来说,这部电影的3D效果如何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须要在这样一部话题之作面前表现出足够的存在感。无论是当年曾在影院里看过本片2D版本的中年影迷,还是通过影碟和网络渠道浏览过本片的年轻影迷,能够在影院里以3D视觉奇观的方式重温当年的经典,这可比和吃顿饭或者买件新衣服更值得和朋友谈论。

  本片最后顺利地再次获得将近10亿人民币的国内票房,成就了一个不灭神话,为2012年开始的国产3D电影热加了一把柴火,并顺手刨了一个坑。

超级战舰 Battle ship

  我们现在都已经很难回忆起《超级战舰》这部电影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因为它是如此地似曾相识,我们完全可以把很多DVD扔到搅拌机里加工一下,最后出来的东西也不会比这个电影差到哪里去。虽然这部电影的很多故事逻辑都不能细想,但好莱坞每次都能凭借娴熟的工业制作技巧,让我们的观众莫名其妙地就能为八竿子打不着的一帮美国人欢呼雀跃,同时潜移默化地完成了一次价值观输出。

  不过对于那些狂热喜爱视觉奇观的中国观众来说,这部爆米花电影确实是天降福音。当片中战列舰巨炮齐射时,影院重低音掀起的声浪带给观众的压迫感仿佛身临其境。仅凭这个镜头,那些购买了半价票的观众就可以心满意足了。

  在好莱坞电影里,美军打遍世界无敌手,颇有独孤求败之势,最后只能将目光不怀好意地转向了外星人。在《独立日》里美国空军大战外星人,在《世界大战》里美国陆军大战外星人,在《洛杉矶之战》里美国海军陆战队大战外星人,现在终于轮到美国海军开始大战外星人了。不过这些千里迢迢来地球的外星人一个个都呆头呆脑,观众还没来得及搞清楚它们是来搞科研的还是来侵略地球的,虎视眈眈已久的美国海军就已经一股脑把它们都杀光了。

  其实按照电影里所描述的外星人言行,好事者完全可以解读出另一个故事:一帮外星科学家收到人类发来的信号,千辛万苦跨越星空来到地球,结果还没降落就被人类发射的卫星给撞坏了,不得不迫降到海洋上。然后,正当外星人辛辛苦苦打算修好通讯设备,准备和人类取得联系时,美国海军就直接把它们全都给灭了。冤死的外星人一定会在心中默默流泪:凭什么你们可以乱发信号,而我们想发个信号就得死呢?

  如果有一天地球被外星人毁灭了,这些好莱坞电影是逃脱不了干系的。

黄金大劫案

  宁浩导演凭借《疯狂的石头》成为新锐导演,凭借《疯狂的赛车》晋身亿元俱乐部导演行列,然后摩拳擦掌拍了部《无人区》,然后就没然后了。

  可能是这部传说中的《无人区》让导演和观众都憋着一股劲,直接导致了《黄金大劫案》双方都有点用力过猛。导演想完成自己的创作转型,而观众还在期待着疯狂系列第三部,而市场在期待一个票房神话。这些相互拧巴的欲望,让《黄金大劫案》最后有点尴尬:它必须要同时满足如此多人的各种需求,结果最后它忘了自己是谁。

  但对于正在市场上和好莱坞大片鏖战的中国电影来说,《黄金大劫案》已经是中国电影能拿出手的最好产品了。在国产商业类型片领域,宁浩仍然是最值得我们期待的一个导演。匹夫

  《匹夫》是一部气质很奇特的国产电影,文艺片腔调和类型片尝试都奇怪地在本片中混杂在了一起。一方面,影片努力包含了各种可能的类型片商业元素,如地道枪战、西部小镇、视觉奇观、禁忌爱情等等;另一方面,这部电影又处处都体现出导演试图驾驭浪漫文艺片的情怀。对于这样一部电影来说,类型定位的模糊,以及对于类型化叙事的不坚定不彻底,则会是一个致命的问题。

  情怀和类型化叙事不是不能共存于一部电影之中,但在二者之间总是要做出一个选择的。无论是观众还是制片方,他们最后需要的还是一个明确的文化产品,虽然可以有个人风格的烙印,但那是以满足商业诉求为前提的。而对于成熟导演来说,如何在一个商业化、类型化的电影制作中,仍然能保持强烈和独特的个人风格,则是一个必须要迈过的门槛。

杀生

  这是一部充满愤怒但欲言又止的电影,里面充满了各种力量和欲望的挣扎,可以说是当下中国电影的一个缩影。如果把它当做是一部剧情片,那么这部电影有些令人费解;如果试图去解读里面的各种隐喻,那么这部电影就会变成一个找不到出口的迷宫。

  《杀生》在电影类型的划分上,并不是我们最经常谈到的商业类型片。它并不遵循观众已经习惯的叙事方式和情感营造方式,而是以一种个人风格强烈的方式去进行一次很私人化的创作。虽然本片因为市场压力而不得不结合了一些商业化叙事的故事元素和视觉元素,但从整体来看,这仍然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文艺电影。

  我们的市场面对这样的电影,明显还没有做好准备。但无论如何,我们的市场必须要给这样的电影留下一席之地。除了它的真诚态度和认真制作外,保护这种暂时不被当下市场接受的异类能够存在,是保证中国电影的文化基因多样性所必须做的。

  因为,学好莱坞只能学到技巧和技术,而属于中国电影本身的精气神,则必须要从本土电影中自己酝酿和生发出来。保护好那些还在认真思考“什么是电影?”“什么是中国电影?”的创作者,就能够替未来保留一份希望和种子。

  

五月份:

本月共有24部中外电影上映。我们的观众已经开始逐渐熟悉了这种拥挤不堪的排片,以及忽冷忽热的市场。在五一档的几部重要国产电影纷纷在市场上折戟沉沙之后,国产电影继续在五月份保持低迷状态。复仇者联盟TheAvengers

  一股突如其来的强大邪恶势力对地球造成致命威胁,没有任何一个超级英雄能够单独抵挡。长期致力于保护全球安危的神盾局感到措手不及,其指挥官“独眼侠”意识到他必须创建一个“史上最强”的联盟组织,云集各方超级英雄一起发威,才能拯救世界于水深火热,抵御黑暗势力的侵袭。于是由六大超级英雄——钢铁侠、雷神、美国队长、绿巨人、黑寡妇和鹰眼组成的“复仇者联盟”应运而生。他们各显神通,团结一心,终于战胜了邪恶势力,保证了地球的安全。

  作为一部漫画改编电影,吸引中国观众的不是片中那些复杂的人物,以及他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前史和关系,而是各种视觉奇观场面。片中出现的各种动作大场面都堪称是近年来好莱坞漫画英雄电影中的水准之作,加上出色的3D效果,本片作为年度视觉大片之一足以令买票入场的观众大呼过瘾。

  值得一提的是,《复仇者联盟》是一部前期2D拍摄后期转制3D电影,因为从一开始就考虑到如何将3D技术运用到画面中,本片的3D效果终于达到了接近原生3D的水准。一直纷争不断的“真假3D”的讨论,随着技术进步终于告一段落。3D电影的视觉效果有很多实现手段,3D效果不分真假,只有好坏。

  在营造了出色的视觉奇观场面之余,本片故事也保持了较高水准。片中六个主角和一个反派,以及他们各自带出的副线人物,让这部电影的人物关系空前复杂。但是整个故事仍然营造出高度紧凑的节奏,不但主角和反派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一直保持了跌宕起伏,同时六个主角之间的人物关系也能够让观众不时会心一笑。

  《复仇者联盟》中出场的主角和反派人物,都分别由漫威公司拍摄了前传,其中《钢铁侠》、《雷神》、《美国队长》和《绿巨人》都曾经引进内地公映过。漫威公司在这些电影的片尾都预留了《复仇者联盟》的彩蛋信息,可以说一直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赛德克·巴莱

  《赛德克·巴莱》因为发行的原因,导致版本比较复杂,有电影节版本,国际发行版本,上下集版本,以及内地公映版本。不同版本在整体故事架构和叙事上都有着一定差异。本片的上下集版本分别是《赛德克·巴莱:太阳旗》和《赛德克·巴莱:彩虹桥》,时长分别是144分钟和132分钟,而内地公映版本则将上下集合并重新剪辑,时长153分钟。这个版本的内容基本和155分钟的国际发行版本相同。

  故事发生在台湾被日本占据时代,因一场误会种下日警和赛德克族的紧张关系,自此族人便活在恐遭日警报复的阴霾中,赛德克族被迫失去自己的文化信仰,男人须服劳役不得狩猎、女人帮佣不能编织彩衣,骁勇善战的英雄莫那鲁道,见证了三十年的压迫统治。忍辱负重的莫那鲁道在深思后,虽知将面临灭族危机,但他明白唯有挺身为民族尊严反击,才能成为真正的赛德克人,于是决心带领族人循着祖灵之训示,夺回属于他们的猎场。

  仅就内地公映版本而言,本片在做了痛苦取舍之后,保留了莫那鲁道的成长主线,整个故事节奏相对更加紧凑,叙事更加清晰,主要人物的故事线得以完整保留。作为一部153分钟的电影,这个长度已经基本是普通观众在电影院里所能容忍的极限长度,所以从商业和艺术两个角度来看,《赛德克·巴莱》的内地公映版本已经在艺术表达和市场诉求之间做出了较好的平衡。

  但是对于一部有着英雄史诗野心的电影来说,无论哪个版本的《赛德克·巴莱》,都令人遗憾地没有在世界观和电影技巧方面存在一定缺陷。一方面本片作为台湾电影史上投资最高的电影,它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回收压力,不得不在很多细节上做出了妥协;另一方面,导演魏德圣因为对这部电影全情投入,导致他对自己的电影无法做出更加客观的判断,使得本片在不少地方显得有些失控。

  身兼导演、电影公司老板、投资者三重身份的魏德圣导演,为本片所倾注的心血是令人钦佩的。他之前拍摄的《海角七号》曾是台湾最卖座电影,而魏德圣导演并没有就此裹步不前,不但将之前赚的所有钱都投入到《赛德克·巴莱》中,还为此负债累累。本片最后制作成本高达7亿新台币,约合1.5亿人民币,是台湾历史上制作成本最高的电影。整个拍摄和制作过程如同一次英雄冒险旅程,充满了各种不可思议的艰苦和挑战,但魏德圣导演最后还是完成了本片的拍摄,不过直接导致影片长度超长,不得不将本片分为上下两集公映。

三个火枪手 The Three Musketeers

  本片导演是曾执导过《生化危机》系列的导演保罗·安德森,改编自法国作家大仲马的经典名著《三个火枪手》。这次改编最大的噱头是3D电影,以及充满现代感的动**情、冒险故事。

  作为一个曾无数次的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及动画片的经典故事,《三个火枪手》这次的3D大冒险将重点都放在了3D视觉奇观层面,除此之外基本是乏善可陈。如果没有还算出色的3D视觉效果,本片基本就是一个行活儿水准的拼盘电影,我们在里面看到了诸如《刺客联盟》、《加勒比海盗》、《大侦探福尔摩斯》、《古墓丽影》、《碟中谍》等经典好莱坞动作大片的影子,然后导演保罗·安德森就像一个娴熟的厨子,将这锅大杂烩加了3D调料,裹上名著外衣,猛火爆炒之后就端上了桌。

  对于只想获得消遣的观众来说,这样一道菜虽然没什么营养,但胜在味道生猛,当个下酒菜也无可厚非。

黑衣人3 Men in Black3

  《黑衣人》可以说是世界电影史上最著名的科幻电影系列之一,1997年横空出世的《黑衣人》,以及2002年的续集《黑衣人2》都在票房和口碑上获得了空前成功。但是随后因为演员片酬的增长,以及各种复杂的版权归属问题,《黑衣人3》一直迟迟无法问世。最后拖到汤米·李·琼斯已经老到一脸褶子,《黑衣人3》才终于开始拍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片施展穿越大法,让威尔·史密斯扮演的J回到1969年,和年轻的K见面,共同完成了最后的拯救地球大冒险旅程。

  作为一部已经拍到了第三集的续集电影,我们无法对《黑衣人3》要求更多了。在跨越了漫长的15年之后,能在大银幕上再次看到让威尔·史密斯和汤米·李·琼斯这对老搭档贫嘴,就足以让本系列的影迷欢欣鼓舞了。而对于那些根本不在乎它是不是续集电影的观众来说,出色的3D效果以及紧凑爆笑的剧情,也足以让他们心满意足。

  不过漫长的15年还是在整部系列电影中留下了一些令影迷唏嘘感慨的细节。在黑衣人的总部中有一个大屏幕,上面显示的是隐藏在地球上的外星人。在第一部中,我们在上面看到了史泰龙,第二部里则有迈克尔·杰克逊,而在第三部中,中国观众终于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他就是姚明。

  本片的中文字幕翻译问题在影迷群体中引发了强烈的不满情绪,主要是因为这次的中文字幕翻译有些过于与时俱进,引入了不少时髦的网络词汇;以及在一些具体对白内容上发挥过度,已经接近重写对白的程度了。电影字幕翻译是否要做到“信达雅”的原则,一直是影迷群体在讨论的话题。但无论如何,电影对白字幕的翻译是一个需要耐心和专业精神的工作,不能仅仅只是为了吸引一时的关注度,而放弃了时间维度上的考虑。经受过时间考验的电影才是好电影,而字幕也同样是这样。当那些时髦的网络词汇变成过去时之后,如果对白字幕还能完美地传递电影信息和人物情绪,那才是观众所需要的。

雨果Hugo

  小男孩雨果是一个孤儿,他寄宿巴黎火车站钟楼,偶尔会去玩具店偷些零件,用来修补父亲当年留下的机器人。一次行窃,他被店主乔治•梅里埃当场抓获,乔治拿走了雨果父亲的遗物——一本机械手册。雨果心急如焚,他尾随至乔治家中,结识了养女伊莎贝拉,雨果恳求她帮自己保住手册。而伊莎贝拉则觉得此事蹊跷,于是两人结伴探秘。修好的机器人开始作画,最后落款却显示了乔治•梅里埃的名字。两个小朋友发现了乔治家中装满画作的神秘柜子,并在图书馆的电影书籍中发现了乔治的身世,由此解开了一段电影史上的传奇故事。

  本片根据布莱恩•瑟兹尼克的同名小说改编,是著名导演马丁•斯科塞斯的首部3D力作,被诸多国外影评人称为是马丁•斯科塞斯导演“视觉上最出色的电影”。可以说,这是马丁•斯科塞斯写给电影的一封情书,它以一个儿童视角的奇幻故事作为包装,其实讲述了电影发明人之一的乔治•梅里埃的传奇身世。这是一部足以堪称伟大的电影,它不但具有完美的3D视觉效果,同时也能够让那些爱电影的人们回忆起,他们当初是如何爱上电影的。

  本片采用詹姆斯·卡梅隆拍摄《阿凡达》时所使用的3D电影技术,在一大堆后期转制3D电影当中,它出色的视觉效果让所有人都领悟到3D电影所应具有的视觉水准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不过这个代价也是昂贵的,本片制作成本高达1.7亿美元,也令这样一部在趣味上略显小众的电影在市场上面临了巨大的压力。

  

六月份:

本月共有37部中外电影上映,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国产电影。作为暑期档的开局,国产片终于在六月份扳回一局。根据片方公布数据,《画皮2》最后以超过7亿元人民币的票房成绩,超越2011年公映的《让子弹飞》,正式成为华语电影票房总冠军。

百万巨鳄

  作为一部少见的国产怪兽类型片,《百万巨鳄》在国产类型片的创作上做出了一次重要的探索。但是,对于还在摸索中前进的国产类型片来说,本片在类型元素的运用上出现了很多奇怪的组合,结果让它最后成为了一部尴尬的怪兽片。本应成为主角的怪兽巨鳄,最后基本没有对故事起到什么推进作用,也没有营造出应有的视觉奇观;而古怪的明星阵容以及跳脱的表演风格,让这部怪兽类型片里最可怕的怪兽变成了大S。

饥饿游戏The Hunger Games

  作为一部青少年流行小说改编的电影,本片在艺术性上实在是没什么可说的。这部电影在北美地区火爆异常,但在内地也仅仅是合格表现。过于风格化的手持摄影,让那些去看IMAX版本的观众都吃了不少苦头,有不少观众直接被一直晃来晃去的画面直接催吐了。

  这部电影唯一值得我们警醒的细节,就是它告诉所有的电视工作者一个严肃的真理:如果节目收视率不好,制片人就得去撞墙!

痞子英雄之全面开战

  台湾导演蔡岳勋拍摄的这部《痞子英雄之全面开战》可以说是目前学好莱坞最像的一部华语电影,而它最大的价值,就是告诉所有的华语电影人,如果我们要拍一部标准的好莱坞爆米花动作电影,那么我们的差距在哪里。

  一直被很多内地电影人不耻的爆米花动作片,它的背后是一个完整工业体系的强力支持。在本片中,我们看到了所有爆米花动作片的标准类型元素,但所有的细节都和理想中的标准差了一个段位,最后这些误差累计起来以后,相差的就是一个时代。这已经不是依靠金钱和硬件所能弥补的差距了,这中间是一个精密的工业体系所能提供的全部支持,而我们现在只能从头做起。

画皮2

  《画皮2》这部电影凭借超过7亿人民币的票房,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年度事件电影了。但是作为所有人都在谈论的成功范例,除了很快就会被打破的票房纪录之外,我们还能谈点什么?

  从票房角度来说,今年暑期档是因为有市场号召力的国产电影不够多,才造成了今年暑期档整体市场遇冷。其实对国产电影最好的扶植政策应该是政策和产业两个方面的支持。《画皮2》如果不是在今年这样一个特殊的档期,肯定无法取得目前的票房成绩。这样做虽然短期之内可以拉动国产电影的票房份额,但实际上对于自身不够强大的国产电影来说这是一种“溺爱”,长远来看并不利于整个电影市场的良性运转。

  国产电影面对好莱坞的冲击,唯一的机会就在于中国电影人更了解本土观众的内心情感,可以拍出更本土化的电影,这是国产电影和好莱坞大片在本土市场竞争的取胜之道。在技术上,我们和好莱坞相差的不是几年,而是存在技术“代差”。如果我们不能把这条内容渠道打开做更多探索,就会迫使越来越多的国产电影挤在一条越来越狭窄的道路上。比如说惊悚片、古装片,即使像《画皮2》这种规模的古装魔幻电影,其实也只有2000万美元的投资而已。2000万美元成本的电影如何与上亿美元投资的好莱坞电影比拼试听冲击力和感觉刺激呢?我们必须寻求一种有效的内心情感的表达方式,这一点因为有东西方文化壁垒的存在,是目前好莱坞电影所无法做到的。

  要进一步做到本土化,就要找到一条如何表达中国观众内心情感的道路。另一方面,中国电影人也要在影片的艺术水准和制作水准上加快提升。质量问题就是质量问题,没有其他借口。

  此外,现在电影市场档期“撞车”现象越来越严重,一方面说明中国的银幕数量仍然不足,虽然目前已经突破1万块,但与13亿人口的市场容量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另一方,我们也应该看到,虽然2012年每周都有多部甚至七八部电影扎堆上映,但这些影片很多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电影”。诸多完全达不到电影水准的影片在影院上映,虽然数量众多,但对观众来说没有实际消费价值和意义。

  控制数量、提高质量不应当由政策来调控,而应该由市场去调节,由拿着电影票的观众去选择。现在的电影市场上有很多粗制滥造的产品,当一两家电影公司因为这样的产品倒闭了,才会成为标志性的产业事件,才会真正影响到其他从业者,从而改变影片数量众多但质量不高的现状。

  中国电影的商业化至今大概有10年时间,从开始小作坊到现在向产业化迈进,艺术和技术都需要时间来逐步完善。今年根据WTO协议,进口电影的份额又增加了,我们该何去何从?作为电影人,能过做的只有正视现实、努力寻找机会,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1.《第十放映室2013 第10放映室恭贺2013夏季篇》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第十放映室2013 第10放映室恭贺2013夏季篇》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54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