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是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时代,个体面对复杂而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运用所学的知识、概念、思想和方法解决现实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关键能力和必要品格。解决现实问题成为核心素养的终极方向。我们需要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基于问题的教学是更重要、更有效的方法之一。
一,问题式教学的内涵和意义
基于问题的教学是一种旨在提高问题意识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模式或类型,或者是一种由教学目标、过程和方法组成的研究性教学,具有价值追求和本质联系。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可以改变被动的、完全被接受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体验真实情况的机会,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巩固学科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有意识地将学校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简单来说,通过将学生的学习设置在复杂而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学生可以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取问题中包含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二,问题式教学中问题的类型和层次
有效的问题式教学的前提是问题的有效性。问题应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突破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促进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灵活性、独特性和创造性。
有的老师把问题作为和学生一起理解学习内容的手段,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就有了预设的答案,学生的答案离他们不远。这门课看起来很有规律,很流畅,但是学生的思维往往停留在认识和理解的层面,严重限制了学生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等高层次思维的发展。
设计问题时,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的思维水平确定问题的类型和层次。不同的分类依据可以有不同的问题类型和层次。一些研究者认为,根据问题的性质,可以分为启发性和灌输性问题、形式性和实质性问题、有意义和无意义的问题、引导性问题和控制性问题。
明确不同问题的性质、功能和层次,有助于教师更清晰地设计问题。设计启发引导性问题和指向高阶思维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质疑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素质。
三,问题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1.提高教师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对教材的解读和控制能力是教师进行有效的问题式教学的前提。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教材,理解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提出独特、深刻、精确的问题。
比如“端午鸭蛋”课,有老师没有提到常规的“高邮鸭蛋有什么特点?”以及其他类似问题,但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为高邮鸭蛋写一个口号”。对比这两个问题,后者明显包含了前者的内容,要求学生综合运用信息检索和造词造句的能力。广告词给学生带来挑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和创造热情,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
再比如“晏子使楚”。在楚王的刁难过程中,晏子有三个应对。有的老师会把第三个原句改成“两国水土不是不一样吗?”并问学生:“为什么晏子不在原题的基础上连续三次提问?”在引导学生找到楚王三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尤其是不同的表达方式后,他们从语言的优点和晏子此行的目的两个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引导。
这种辉煌的教学设计背后是教师对教材的深入而独特的解读,是掌握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效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高超艺术。
2.加强对学术状况的分析
问题式教学的立足点是增加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教师的问题设计要从教学内容入手,还要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的实际需求是学生学习中现实而紧迫的问题。因此,学习情境分析尤为重要。
了解学生的已知与未知、优缺点、学习路径和思维习惯,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和重要问题。提前做好预习和分析学生学习路径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预习单的设计要注重理解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学习路径分析的重点可以包括学习资源、学习顺序、学习时间、学习方法、学习伙伴、师生关系、兴趣和思维特点等。
3.创造有效的问题情境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自然将学生引入一种思考的状态,进行独立的理解、体验、感悟、生成。以“凡卡”的教学为例,清华高中的邱晓云创造了一个学习情境——“你相信这封信是凡卡爷爷的回信吗?”
信的内容如下:
亲爱的凡卡:
当我收到你的信时,我心痛。我马上去接你!
之后,我会每天带你去乡下美丽的夜景散步。走累了就吃菜,爷爷喝茶,泥鳅在炕沿上走来走去,摇着尾巴。
今年圣诞节,爷爷还带你把圣诞树砍了,看哪棵树该死了,拖回家,咱们干。
当你收到树的时候,爷爷会给你挂一个金色的核桃,你可以把它藏在你的绿色盒子里。
我是你的希望。你不必过得比狗还糟糕。
亲爱的孙子,回家吧!
爱你爷爷
全班师生一起深入文章,接触时代背景,寻找证据,运用想象力,一个个论证这封信不可能是爷爷的回信。在论证的过程中,同学们明确了爷爷岌岌可危的处境。虽然有凡卡认为的农村美好生活,但是农村的生活是贫穷无助的。在沙皇的统治下,穷人和悲惨农奴生活的主题深入学生的内心,实现了教学目标。
问题是一个结构真实、有意义、复杂的情况。结合以上实例,创设情境应符合以下标准:(1)与教学目标一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2)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3)符合学生现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4)激发学生深入思考;(5)引导学生体验,加深情感理解;(6)预置并生成。
4.增强问题反馈的效果
完整的问题式教学一般包括四个主要环节:(1)教师提问: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2)学生回答:学生经过思考、讨论、操作,能够有效解决问题,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和积极参与;(3)反馈(理性回答):有明确的判断和依据。对于错误答案,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查找原因,提供改进方法;(4)评价:发挥激励性评价的作用。
在真实的课堂上,老师往往以时间不够为理由,学生给出答案后,简单地回复“请坐”、“是”、“这样对吗”,有的甚至拒绝回答。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如果只是学生单方面回答,教师拒绝理性回答,甚至对是非没有明确的态度,学生就会逐渐失去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设计问题过于简单,没有引起思维或情感的进一步碰撞,使学生成为教师完成预设教学内容的工具。第二,学生的回答超出了老师的预设,老师没有时间做其他的思考,使得对话无法继续深入。为了避免这些问题,教师应该认真对待理性的答案,设计高质量的问题,做出充分的预设,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灵活应对,在预设的基础上实现精彩的生成。
5.培养学生独立提问的能力
有学者认为,一个好的问题应该具备以下特征:学生自己提问;问题真实,结构复杂。问题涉及多个学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更加注重学生评价和过程评价。把“学生自己提问”作为好问题的重要标准之一,揭示了问题式教学的最终目的,即实现“教学是为了不需要教学”。
比如《远山访友》的教学中,有个学生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原文‘举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到了远古火山爆发的声音,听到了时间的隆隆回声’。捡起一块石头真奇怪,怎么能听到火山爆发的声音和时间的回声?”这确实是一个小难点,但很有代表性。这时,老师可以要求其他学生做出回应。有同学在原文中说是“火山喷发”,说明花了很长时间。然后,老师又补充了一句——“对,好像是一块极其普通的石头。在作者的细心观察和独特感受下,它有历史和时间的味道。这是作者伟大的自然历史和热爱自然的结果。”
提问的同学因为豁然开朗而高兴地点了点头,老师对提问回答的同学给予了积极的肯定。在这种交流与互动中,师生将文本紧密贴合在一起,深入细致地感受和欣赏文章的创作艺术,深入到作者的精神世界。
当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勇气提出自己的问题,当教师高度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并有效地共同解决时,学生的素养才能真正得到提高,课堂效益才能得到提高。
微信编辑:孙建辉
NPC“抄报刊”的重要转载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精选)数据库源期刊
1.《教学实施 课程与教学| 如何实施问题式教学》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教学实施 课程与教学| 如何实施问题式教学》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580726.html